登陆注册
2583300000038

第38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二讲(3)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你要说平时的话,假设我某个念佛七达到了,以后它又起了,那怎么办呢?这里面就答:“不可能的,你真正一心不乱不可能再起惑造业。

“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这是讲七日不乱,当然第一重回答是平时。第二重回答就是真正得到一心不乱的人,更无起惑造业之时,他真正得到,哪怕是事相上的一心不乱,即事一心,以后也不可能再去起惑造业。

在《成具光明定意经》上说:“空闲寂寞,而一其心;在众烦恼,而一其心,乃至褒、讪、利、失、善恶等处,而一其心。”在任何环境之中有人褒扬他、称赞他,有人讪笑他、讥讽他,得利益、失利益等等一切环境,一切善恶之处都能够一其心,就一心不乱。内不起欲望,不被欲望所迷惑;外不被五尘所诱惑。内或外境不被他们所干扰,所以就不可能再去起惑造业。

下一重就是问关于十念一念的问题:

“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

[大本]即《无量寿经》。

(宝王]指《念佛三昧宝王论》,是唐朝时飞锡禅师所著。他住在紫阁山草堂寺,上面就有《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门第九》,就讲到临终一念定生极乐那些方法。

“若心盛不昧,一念生焉”,如果真正能具足信愿,临终乃至于就是一念阿弥陀佛,就都能决定生西方,这一念就是指临终。

有一套书比较全面,就是《净土十要》。蕅益大师和他的侍者成时法师汇集整理的,《净土十要》里就包括了《念佛三昧宝王》。这里就问:“大本即《无量寿经》里讲‘十念’,《念佛三昧宝王论》说一念,这到底是平时还是临终呢?”答:“十念通二时”,十念法门就通于平时,通于临终时。平时修十念,临命终时,《观经》上也讲到:“五逆十恶之人得遇善知识。”临终十念成就得往生,所以说也通于二时。

晨朝十念属于平时。晨朝十念是北宋时的慈云忏主——慈云灌顶法师所主张的,说对很忙碌的人,每天清早起来洗漱清净以后,点香、焚香西向,面向西方念十口气阿弥陀佛,一口气能念多少就是多少,尽一口气去念,然后连续念十口气,这是对于那些事务非常繁忙,平时白天无暇念佛的人,接引他们。晨朝十念能坚持早晚各念十口气,信愿具足,将来也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里回答:“晨朝十念属平时”。

“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

这十念也通于临命终时,与《观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十念称佛名是相同的。一念就是《念佛三昧宝王论》上所说的,这一念是但约临终时。接下来是再一个问题:

“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

这里蕅益大师又推荐了另外一本书《净土或问》。

《净土或问》是元朝时的天如禅师所作,全部是问答的方式,一个个问题接着一个个来回答,问答的方式,也是针对修净土、实修。尤其是我们要自利利他,或要消除内心的疑惑都要好好地读。《净土或问》也归纳在《净土十要》中。

这里面文字很容易明白,有人就有个侥幸心理说:“既然十念一念都能得往生,哪里还要念七天呢?既然说短时间念佛就可以得往生,平时哪里需要念呢?到临命终时再来念不行吗?”

这里祖师就告诉我们,不要以为念佛不必早念,到老年再来念,这个错掉了。因为:“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半是少年人。”并且平时不肯念佛,临命终时再发心念,你临命终时能做主吗?临命终时真正能做主的人没有几个,那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善根,没有基础,你要想平时不念佛,临命终时再来念,那能做主就非常少了!临终时百苦交煎,要说一念十念不容易的。

平时如果念佛,功夫纯熟了,这种熏习让我们临命终时就能保持正念。而且我们要知道那些下下品五逆十恶往生之人,他临终之所以能十念乃至于一念,是因为他宿世有善根,所以能感得善缘,得善知识开导,他宿世还是有福德,所以他临终头脑清醒,并且他一闻法就心力非常猛利。“惟佛是念,惟佛是求”。所以能仗佛的愿力接引往生。这种事情是一万人里难逢一两个,所以我们不可以等到临终才念,不可以存有侥幸的心理。

临终遇善缘得往生要有三个条件:一是临终神智清楚。二是遇善知识,劝其念佛求生净土。三是他一听就要能接受,同时信愿行三资粮都具足。所以我们要能按元朝时天如维则禅师所说:“悟后不修净土,不是大彻大悟。”悟后的人,大彻大悟的人都要修净土,何况是我们凡夫,更加要专修。

接下来是下一个问题: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

这是进一步回答问题。有些人怀疑极乐世界是十万亿佛土之外,这么遥远,我们可能去到吗?何得即生?

答:十万亿土也都在我真如妙心心性之内,是我们真如自性所相应的,我们的真如自性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自然你这种亲因缘和阿弥陀佛本誓愿力的强增上缘感应道交,就能得佛力接引,所以没有什么难。

我们就可以知道“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十法界都是我们的心性变现出来,心性是能变,十方诸佛刹土是所变;能变的心性无量,所变的刹土也是无量。因此我们以不可思议的心性为亲因缘,以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为强增上缘,具足信愿行,必定生自性显现的极乐世界。你不用担心很遥远,生不去。不是这样的,那是凡夫的分别念,这里面就已经是三因佛性在其中了。

有个同学跟我说:“原来阿弥陀佛和十方诸佛都是我自己心性所显现的”。我自己的心性也好,十方诸佛也好,都是实相。但要知道净土法门的妙处还在于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他因地的愿力来作为强增上缘,这个缘很重要是缘因佛性;我们的心性就是实相,这是正因佛性;有正因佛性,有缘因佛性,还有信愿持名,那就是了因佛性。三因佛性具足,当然能生西方,一生成佛。

所以,以不可思议为亲因缘,这是正因佛性;以阿弥陀佛的本愿为强增上缘,这是缘因佛性;具足信愿行,这是了因佛性。这样就一定能生极乐世界一生成佛。如果有教理基础,对于这个法门与这个《要解》也能越学越欢喜,能心开意解。

接下来就进一步用比喻来显这个,其实没有什么远近之分,凡夫认为好像十万亿佛土之外那么遥远,释迦牟尼佛一个一个教化的国土,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我们都已经搞不懂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一个小世界就是一个银河系。

有些凡夫说:“哎呀,那个太遥远了。”这是凡夫的分别念,用比方就很容易让我们明白,在真如自性上、在本体上哪有什么远近之分?没有,所以说[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

这个镜比喻我们的心,当然这个比喻还有点不圆满,因为镜是个有体的东西,但你没办法,这无形无相的心你怎么来比方它呢?就勉强用一个镜来比方它。

数十层山水楼阁就是比喻十万亿佛土,一照俱了,实无远近,一个很大的镜子,层层叠叠的山水,通通都在镜子里面照出来。镜子不是说你距离我近一点我先照你,距离我远一点我后照你,它是同时俱照,没有什么远近。

一照俱了,实无远近。一见俱周,亦无先后,同在一时。所以要知道,往生者是一念顷生极乐国,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来去宛然而又来去无自性,好像镜中之相,显现宛然。而显现又是无自性的,一面镜子照天照地,所有的层层山水同时在镜子里显现出来,没有什么先后,镜中的景物也没有什么远近,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性变现。

“本无远近,照了无疑”。所以往生时佛与圣众不来而来,往生之人不去而去。说来说去是从事相上来讲,说不来说不去是从理体上来讲,但要知道理体从来不离事相,所以无去来中事宛然。虽说是无去无来,但又宛然呈现往生之相,呈现娑婆印坏,净土文成。罪花凋谢,智蕊翻飞。娑婆世界罪花凋谢了,极乐世界智蕊翻飞,莲花里面化生出来,所以我们就能明白: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

这就是以法合喻,是说西方依报的极乐世界,正报的阿弥陀佛说法,还有那些海会圣众,都好像镜子里的山水楼阁一样,层数宛然,而其实又是一照俱了,见无先后。阿弥陀佛和海会圣众现前,众生心不颠倒就得往生,也就好像镜之中来去之相宛然,而来去之相无自性一样,一照俱了,见无先后。

接下来是赞叹《阿弥陀经》不可思议。

“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

[当知]应该要知道,就是即事以明理。《阿弥陀经》字字行行都是直捷说佛境界,直捷说我们的真如自性,开显我们自性的微妙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说是心性之灵文,心性具足一切法界,名之为海印三昧,即万象森罗海印含,这是从理体上来说。

从事相上来说是大圆镜智。心性圆现一切的依报和正报,名为大圆镜智。也就是圆光普照,无法不现。海印三昧是表示心性之体,大圆镜智就是心性的妙用,妙用是无所不知,无法不现,所以名之为大圆镜智。所以本经字字都是海印三昧,都是大圆镜智的灵文,可见本经在整个佛法之中的崇高地位,她是最殊胜,最了义,最圆满,最究竟。所讲的都是无上大事因缘,令十方佛世界众生一生成佛。

底下是讲另一个问题:

“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

这里就讲,有些人学得很细,他前面听到蕅益大师说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既然是这样,那当然持名应该属于助行才对,你怎么能说持名是妙行,是正行呢?蕅益大师就回答:“是因为一心,信愿行虽然是三资粮,但是一心中具,三资粮唯是一心,既然是一心,就没有先后,亦非定三。就是说没有愿和行不名为真信。你说你信,但你不发愿求生,不肯念阿弥陀佛,这不是真信,这要大善根。

经上讲阿阇世王子过去曾供养过四百亿佛,他能信极乐世界,信阿弥陀佛,他一开始没有发愿往生,后来得释迦牟尼佛教诲,他能忏悔,能发愿往生,而且真往生了,这要非常深的善根才能真信。当时阿阇世王子只是发愿自己要能像阿弥陀佛那样,没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能真信,这个善根不可思议,智慧力也不可思议,所以无有行和信,不名真愿。你说你发愿,但没有行动,那你就没有真正的愿,不是真正的愿,你就没有真正的信,也没有行动,哪里可能真正发愿呢?“无信愿不名真行”,没有信和愿,信不真、愿不切,你这个行持念阿弥陀佛就不是至诚恳切。

[今全由信愿持名]成就三慧为净土真因,所以说圆具信愿行,持名妙行里面就已经包含了信愿行三资粮,所以说声声悉皆圆具,每一念阿弥陀佛都是具足三资粮,正行、助行都不出于一心,所以名之为持名,即是多善根、多福德。

举了个例子就是《观无量寿经》里讲:“念阿弥陀佛一句,就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就是因为说他能声声圆具信愿行,所以是多善根多福德,才能灭这么多罪,如果他不是多善根多福德,怎么可能灭罪如此之大呢?所以这就是反证。

“问:临终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如日出,群暗消。称洪名,万罪灭。”

就是临终念阿弥陀佛能灭无量罪,平时念阿弥陀佛是不是也能灭罪呢?这里就打了个比方:“如日出,群暗灭。称洪名,万罪灭”。太阳出来,一切的黑暗都消除了,所以平时我们念佛也能灭罪,众生起妄心迷惑颠倒造罪时就是智慧的太阳隐没不现了。

“贪瞋痴起佛灭度,戒定慧生佛出世”。造罪时就是佛灭度,智慧的太阳就落了,所以全明成暗。现在能觉悟念佛,当然就是太阳一出群暗自消,智慧之日既现,愚痴惑业就自灭了,所以说平时称名也能灭万罪。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

这一段很重要,直接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出轮回,到临终这一念真正能往生极乐,这个窍诀蕅益大师就和盘托出了,就说我们散心称名能否除罪呢?

蕅益大师回答:佛陀的名号是具足万德不可思议的,当然能除无量罪,但不一定得生净土,因为是悠悠散善,散心称名,难以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所积累的这些恶业匹敌,所以散心称名不定往生,但肯定除罪业,肯定消罪。[难敌无始积罪故]。

同类推荐
  • 白话观无量寿经

    白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热门推荐
  • 恋你,汲我之爱

    恋你,汲我之爱

    一夜之间,铭陆第一大家族——名家不复存在,君家千金却从名家别墅带回一个少年,身份未知,却入了君家族谱,姓君名影寒。名家被灭,君家坐上铭陆第一大家族的交椅,君家千金与君影寒,竟双双失踪?神秘人的出现,揭开少年的身份,最后的真相浮现,面临的竟然只能是毁灭?
  • 飞跃之门

    飞跃之门

    《门》充满着未知,充满着神秘一个中二少年秉承着一股热血开始了一段坑与被坑的路途。。。一个中二骚年的传奇逗X之路,欢迎各位亲们多多支持
  • 晨风世界游记

    晨风世界游记

    喜欢上古卷轴系列,就从晨风开始吧
  • 传奇霸业

    传奇霸业

    弹星破苍穹,怒吼碎乾坤,万族群雄并起,蛮荒异兽横行。十万大山一少年,怀抱娇羞玉女,手持傲天断刃,极致秒杀,万兽丛中过,滴血不沾身。传奇霸业,从加“QQ群497892258”开始.......
  • 逗比别闹

    逗比别闹

    “站住!我还没欣赏完你的腹肌呢!你不能走!”刚才我好像看到你鼻屎掉在里面了哦~好恶心的~啊!啊!啊!你踩对我夜夜陪我的小强了啦!其实我忘记告诉你了,。。你刚才踩对屎了0.0亲,我辣么疼你的肿么会骗你呢,来亲一个,哎呀,鼻涕!哈哈哈骗你感觉自己萌萌哒的
  •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执念所在,WoWorld

    执念所在,WoWorld

    魔兽电影的上映,却引发了一场凡人与时间守护者的较量。毫无战斗力可言的我们,又将凭借什么与各大势力进行对抗?这一切到底是梦还是时间的乱流?拯救世界?不,这还太遥远……
  • 冰狐离央

    冰狐离央

    (全文免费)——“你是谁?”“离央。”“你是妖?”“离央就是离央。”——“不过是只狐狸罢了,也值得你如此护着?”“我乐意。”他可以转脸就冷漠无情,好像从前处处维护她的是另一个人。可是当一切面目全非之时,她却早已陷落。她爱了,不悔。
  • 梦逝的旋律

    梦逝的旋律

    一个天才女孩,载着梦想奔跑;一个音乐才子,苦心寻求知己。含笑邂逅本无缘,却因旋律而相识相知相离,改变她的一生。爱的人相继离去,悲的事情接二连三,一步步紧逼那是梦逝的旋律啊!时过境迁,看她执着蜕变,听她旋律成殇,触她梦中软肋,在悲剧中重生。她,那个坚强执着的,谭羽墨。
  • 花开七月天

    花开七月天

    一纸休书,与君恩断义绝;一方玉玺,与君擦肩相忘;一弯笑色,与君共走世间。十里埋伏,与卿生死相许;十里红妆,与卿琴瑟相好;十年蹉跎,与卿终成陌路。情本深,何怪缘分太浅;爱本痴,何怪红尘太美?千年贵族,静看百世覆灭;一家酒肆,闲观爱恨情仇。一场埋藏了二十年的恩怨,一场算计了两国家的阴谋,一次永生不再相见的爱恋,一次蔓延十里街道的红妆,静等繁华落尽,谁一夜青丝染霜华。又是谁放手一搏,只为与卿执手走世间。【若君不弃,卿定不离】酩酊一醉,前尘皆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