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76500000001

第1章 乌 孙 求 亲

刘彻着一身浅绛色的舒袖长袍,迈着低沉的步履来到未央宫勤政殿。刚一坐定,梁王刘武、大司马卫青、承相石庆、御史大夫倪宽等急领文武众百官,长跪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这种响彻殿宇的万岁声,已在这位气宇轩昂、雄才大略的帝王耳边回荡三十多年了,可哪一次也不曾像今天这样,令他感到素然无味。他面带倦色,将眉脸略略锁了一下,轻轻拂动了一下长袖:“平身!”

一阵作作索索起身归位落座声后,整个殿堂又陷入一片沉寂。群臣见皇上今天心绪欠佳,顿时都垂下眼帘,缄默无声。刘彻耐着性子扫视了一下群臣,目光最终落在了领班大臣、身着戎装的梁王刘武和大司马卫青身上。这两位常使他聊以**的大将军的那副苍老颓废之态,令他有些莫名沮丧。不由下意识地捋一下自己的花白胡须,又一阵凄然……

“自高祖开朝以来,即屡饰女子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然,匈奴盗虏恶习难易,屡犯我边郡,杀我边民、劫我财资,今下更呈愈演愈烈之势。朕年少即有灭胡强邦之志,兴边保民之心。仅自朕即位至今,就曾破匈奴数十次,且每每皆胜。然,匈奴本为散游之民,聚则成兵、散则为民,治胡缺乏远久良策。元封元年以来,朕内理南蛮东夷、抚定西羌诸戎,招安闽越诸王,国家渐平。而今,惟独匈奴犯境使朕食不甘味,夜不能眠。召集列位卿家来朝,同堂计议,以求对策……”说完,刘彻鱼目微闭,表情仍带忧绪。

刘彻的话音刚一落定,便有一位老臣起身迈着碎步来到前殿。他扑跪在刘彻面前,声泪俱下:“陛下……老奴乃上谷太守秦穆。自奴才节守上谷以来,边郡县亭一直百受匈奴之害。杀吏祸民,凶狠惨虐,令人发指……仅去年仲秋以来,匈奴寇边竟多达二十一次。杀我边民四千多人,掠我妇女三百多人,虏走财资数以千万计,牛羊数千头,马数百余匹。焚城四座,村落被毁无可胜数。郡内百业荒废,万顷良田无人敢种,千百个村落无人敢居,沿边各县,一片死寂。奴才来京师途中,所见难民塞道,惨不忍睹,而多为上谷之人……”说到这儿,秦穆哽噎得难以继续:“……胡狄无义,所来已久。上谷如此,上党、北地、朔方亦也皆如此。奴才恳请陛下下诏征讨匈奴,抚师千里,平灭胡虏,保境灾民,以复太平……”说完,他把脸紧紧地贴在了地上。

刘彻轻声叹息了一下,爱怜地看着这位年事已高的边郡太守,说道:“朕让你这个中郎做郡长有十三年了吧?当初,你在朕身边也是办了不少事情的。但朕年轻气盛,见你屡屡直陈朕的不是,经常扫朕的兴,便思谋着把你打发得远一些。让你做郡守,其实是对你的惩戒。但你主政上谷以来,勤政爱民,劳苦功高,口碑颇好。你是建元中为官的,如今也是花甲之人了!故而,朕决定,上谷就不用再去了,今后留在朕的身边就是了。朕也老了,有几个老臣留在朕身边,陪朕说说话,下下棋,如此甚好。自然,朕也不会让你闲着,拟授你治粟内史,替朕管管仓粟之事,秦卿意下如何?”

“老奴不敢!”秦穆诚慌诚恐地答道:“老奴节守上谷,失地丧民,实为老奴之失职。恳请陛下降罪于老奴,以谢国人!”

“朕意已决,你就不要说了!”刘彻示意让秦穆退下去:“失一地,治罪郡守。那么,朕为皇帝,又当如何去治罪朕呢?朕说过,凡为社稷鞠躬尽瘁者,纵然有一时之失,朕也决不会治罪于他的。”

“皇上英明!”众百官齐声道。

“胡人盗边,故边郡太守宜武职而不宜文职。朕的意思是今后有边郡官长有缺需补者,要补武职,逐年更换。”刘彻正了正身,清了一下嗓子接着说:“太仆乐正毅,殿前走动多年。朕深知此人有谋略,善骑射,可重用。朕拟授乐正毅为上谷太守,并领朔北副将衔,统领三郡兵马,卫戍边郡,众卿意下如何?”

众大臣又一次顿首齐说:“皇上英明!”

刘彻听了不由又皱了一下眉:“什么英明?早几天朕说边郡宜文治不宜武治,尔等说朕英明,今朕说宜武不宜文,尔等又说英明。朕真的不明白了,尔等每天早早赶到未央宫到底来干什么来了?是不是等匈奴人杀进了未央宫,你们还说朕英明?——倪宽,你说!”

御吏大夫倪宽听到刘彻叫他的名字,便汗涔涔地离席跪到刘彻面前。他惊惊悒悒,不敢正视刘彻。倪宽祖籍青州,生在南阳新野,曾先后任叶县县令、南阳太守、典属国、奉常等职。生性谦和,少言寡语,虽位列三公,但每事躬亲,惟恐有疏漏。诚信守实,修睦同僚,生活节俭,粗衣粥食,至今住的还是二十三年前赴京任职时,在朱道街南门外购置的那处旧宅院。家中除四个轿夫和一个管家外,再没有其他丁仆佣人。倪宽生于半耕半读之家,父辈的言传身教,使他在理政之余,一直热衷于读书和稼穑农事。他家后花园里也没种什么异花奇草,而是种上了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每年盛夏产菜旺季,他常把自己种的菜送给周围穷人,甚至也送给过太傅田胜,大司马卫青、大司农张成他们不少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有一次,刘彻突然来倪宽家探访,冷不清丁地来到后花园,见倪宽正光裸着上身伏在地里拨草扶苗。刘彻见了,不用分说,也脱去龙袍和倪宽一起干了起来……

“老奴以为,匈奴可分内外二胡,亦也可称生胡熟胡。宜兵者为外胡、生胡,宜礼者为内胡、熟胡,盖不可一概论之……”倪宽拭了一下汗涔涔的脸堂,稍稍定了一下神,接着又说:“自古就有华胡一裔之说。匈奴仰慕中华文明已久,文治比武攻更为重要,故怀柔之策不可失、不可弃也!匈奴虽大,但绝非铁石一块,牢不可破。其表面虽强,而其内早已四分五裂。破胡,可分而瓦解,逐一消灭……”

刘彻听了稍稍颔首:“接着讲!”

“匈奴称霸草原已久,根深蒂厚。故而,大汉同匈奴的战事也非是一征一伐可以了结的。对匈奴屡征不下的根源在于胡人疆域甚为辽阔,莽莽大原,可进可退,且其人善骑,以马当步,日驰千里,决非我军所能比。因此,如果我大汉也有铁骑之军,与其针锋相对,不说灭胡,也足可灭其气焰,迫其臣服……”

刘彻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卿言极是,正合朕意。你先下去吧!”

倪宽谢恩躬身退下。当他跨回自己的案牍时,发觉身边的丞相石庆和太仆公公孙贺的脸上,都浮出一丝令人难以琢磨的冷笑。倪宽心头不由一震:自己虽位列上卿,但终究为布衣出身,不同于他们二人。石庆祖籍赵地,其父石奋十五岁即跟随高帝左右,辅弼朝政,征战南北,出生入死。其姑母又为高帝爱妃,可谓是皇亲国戚。而公孙贺在刘彻尚为太子时,便常在太子宫内行走,又可谓是“太子党”出身。自己则形单影孤,漫漫攀沿仕途,能到今天的职位又是多么的不易!原本想理政几年之后,便托故返回故乡养老,可近来发现皇上秉性突有变异,对石庆、公孙贺似有不满,对卫青的飞扬似乎也有防范之心。然而,对于自己却显得信赖倍加,这就自然地引起了石庆等人的猜疑和妒忌,方才那一丝冷笑也许就缘出于此。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朕一人之天下!”刘彻抬高了嗓门,言辞掷地有声:“朕已过知命之年,不可及之妄想早已不去想了。但是,大汉子民该怎么办?大汉万里江山该怎么办?你们这些大臣、将军们该怎么办?身为朝中大臣,理当为朝廷着想,替朕分忧才是。可是呢?你们为怕言差语错,人人明哲保身,个个缄默不语,而对于职位、俸禄却争得你死我活,唯恐人后。这样下去,我大汉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当下,虽称不上内忧外患,但也说得上是危机四伏:南越尚未平定,朝鲜又在辽东作乱,西羌结众图谋不轨,这且不讲,仅匈奴几十万铁骑压境,就使得我大汉几代帝王没有松气之机。而我们的有些大臣却在养尊处优,终日无所事事,思来令朕心疼。众卿已知,匈奴战事,一触即发,而一发就不可收拾。朕今天主要是想听听你们的看法、想法,石相国,你为文职领班上卿,就也讲讲吧!”

丞相石庆听到刘彻点了自己的名,不以未然地看了一下众大臣,似乎是早有成竹在心。他起身稳步迈前,向刘彻深施一礼。自建元二年入仕为内史以来,他伴随刘彻左右已有三十年了。他非常了解面前这位皇帝的嗜好,也就自然一贯能投其所好,因而屡被嘉奖和迁升。石庆官至丞相,也是仰仗于祖荫。其父石奋为开朝重臣,景帝时即位列九卿。后因功勋卓著,景帝下诏让石奋的四个儿子石建、石甲、石乙、石庆各领俸两千石。这样,仅石奋一族领俸万石,人称石奋为“万石君”由此而来。万石君治家有道,尤其是家教孝道远近有名。建元中,其长子石建也已年迈,可每天早晚总要到父亲万石君的卧房问安,从无懈缓。并时常亲自为其父送饭倒水,无微不至,在京师传为佳话。元狩元年,刘彻册立刘戾为太子,拜石庆为太子太傅。当初,刘彻之所以拜石庆为太子太傅,是嫌其儒言多而少质,不宜充任实职,但他还是看中了石家不善言而善躬行的美德。七年后,石庆升任御史大夫。元鼎五年,丞相赵周因事遭罢免。正当朝臣议论纷纷谁为相时,刘彻突降诏书:“万石君,帝尊之,子孙至孝。故以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封牧丘侯!”这样,石庆青云直上做了丞相。

“奴才以为,对匈奴不可再送金帛财资,更不可施以公主以优扶。只有强兵摧之,铲草除根……”石庆义愤填膺,振振有辞:“胡人狼子贼心,欲壑难填,不灭匈奴,国将永无宁日……”说完自行退回原席,他又意味深长地睨视了一眼倪宽和余下几位重臣。

“臣以为不妥!”刘彻还未加评说,大司马卫青瓮声瓮气地插上了话:“臣下同匈奴生死博杀二十余年,深知对匈奴用兵之利、之害。陛下可曾想过,高帝时为何能与匈奴共享太平,而今却水火不相容……”

刘彻听了振臂而起,脸色倏然大变,忿然打断了卫青的话:“大司马的之意是在怪朕穷兵黩武了?高帝时迫于内患,对匈奴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公主就给公主。所谓的‘共享太平’其实是对匈奴的一种妥协。而今不同,我堂堂大汉,国土数万里,人口数千万,难道只能永远听从于匈奴人摆布么?”

“非也,臣不敢。”卫青秉性刚直,当殿与刘彻据理相争也不是第一次。刘彻看了一眼白发苍苍的卫青和一副错愕之态的众臣,考虑到当朝议事不宜动怒,况且卫青的语气也有所缓和,便又坐了下来。“臣的看法也如倪大人一辙,对匈奴宜强攻怀柔兼顾。今南蛮,百越、东夷又有所浮动。北方旱象丛生,青、兖二州尤甚,饥民如潮,吏民都在期待朝廷的救济。况且连年用兵,早已民困兵疲。”

“依大司马之意,朕该怎么办?”卫青的话虽不中听,但还是讲到了实处。

“陛下!臣未及弱冠之年,即从军对匈奴作战。青年轻时尚不贪生,如今已过古稀之年还怕死么?”可能是因有些激动,卫青连喘了几口粗气:“但以臣看来,莽动不如从长计议。灭胡须有灭胡之器,扬长避短,方才能胜。我军善守攻对垒而战,而不善于骑射长距游击作战。况且,又有茫茫大漠相隔,处处都为匈奴人的退路,使他们攻守自如,而我们则处处受阻。故而,征讨匈奴须联系其他游牧邦国协统作战为宜,另外,战前还需从西域购一些马匹,以组建铁骑。”卫青顿了顿,接着又说:“过去从南蛮和中原所征用的战马,因不适胡地荒漠气候,非战死亡者居多,造成极为被动的局面。臣在同匈奴作战中,仅因坐骑劣于匈奴而误战机者,就有四五次之多。故而,请陛下三思!”

“朕也知道西域产宝马良驹。然,迢迢万里,购马谈何容易?”刘彻摇了摇头,一副无奈的样子:“去年春天乌孙国使节来京师时,朕就谈到过从乌孙、大宛购买马匹的事,并让敦煌太守孤竹雄专办此事,也不知办的怎么样了?壶充国,孤竹雄购马一事进展如何?怎么无人报知朕。”

“启禀陛下!”大鸿胪壶充国匆匆离席,面向刘彻施以跪拜礼:“月前,孤竹大人遣人来报,说所购的战马在车师后国被匈奴人抢去了,人马失尽……”

“抢去多少?”刘彻厉声问道。

“三千余匹……”

“这个孤竹雄办事不力,误国!”刘彻瞪了壶充国一眼,吓得壶充国连忙垂下头去。“传朕旨谕,降孤竹雄为敦煌郡司马,专职购马。若再出差错,定当治重罪不赦!”壶充国连忙领旨退下。

刘彻又扫了一眼木然而立的文武百官:“朕还听说乌孙国的使臣又来了,怎么没人报朕?”

典属国鞠绰听了急忙上前奏报:“启禀陛下,奴才该死。奴才见陛下近来心绪烦闷,想过些时再奏陛下……”

“难得你的一片忠心。依你看来,朕的脸色比国事还重要吗?鞠绰,朕想问问你,朕置百官用处何在?朕要想高兴,还不如弄一个艺妓班子,终日让朕高兴就是了!”刘彻一脸怒色,继续斥责道:“治国岂是儿戏。你也是位老臣了,怎么还是这么愚钝,还不下去速传乌孙使臣来见朕!”

鞠绰汗流夹背地连连称是,急步退下。

过了一会儿,乌孙国使臣奴加摩身着束袖胡服急步进殿。在大殿门口,他很知礼法地将所佩剑器交与殿前卫尉,将右手按于左胸,向文武百官逐一施礼。众百官或点头或拱手施以还礼。奴加摩约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天庭饱满,颧骨微凸,眼窝低陷,浓眉褐目多胡须,大有儒雅风流倜傥之度。他来到大殿正中,向刘彻施以双膝跪拜礼,用略显生硬的汉话说:“乌孙国遣汉主使奴加摩叩拜并祝大汉皇帝陛下万岁!我王昆莫猎骄靡殿下向大汉皇帝陛下致意!敬祝大汉国运昌盛,国泰民安!”

“使卿站起来说话!”显然,刘彻对这位西域使节通晓汉礼很是满意。

“多谢陛下!”奴加摩站起后又向刘彻施以胡礼,说道:“我乌孙虽居西域一隅,但万水千山也无法阻隔两国兄弟情意。昆莫殿下十分仰慕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近年来更是精研儒家学说经年不辍。昆莫殿下生于敦煌,故而常说他是中原人,与陛下同裔……”

刘彻听了哈哈一笑说:“四深之内皆为兄弟,天下之人本为一家,说的好!”

“自贵国使节张骞大人两度出使西域列国以来,大汉盛名远播西域。各国对大汉文化莫不爱慕之极……”奴加摩侃侃而谈。他出使汉已有数次,对汉文化也有了一定的通晓和掌握。奴加摩出身于乌孙国都赤谷城的一个皮商家庭,其父陀南是昆莫的故交。昆莫曾多次请南陀入仕为官,南陀每每以才学疏浅、难承重任,予以婉拒。少年时的奴加摩对父亲拒绝为官这件事很是不解,等他长大后,陀南才告诉他,昆莫为人鄙薄,不善理国治民,如果在他帐前走动,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还不如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商人。南陀还告诉儿子自己作为商人,曾走遍西域列国,对列国的情况都知一二,却没去过中原大国,是他终生憾事。他希望奴加摩将来能到大汉去看看。南陀还向奴加摩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明知道昆莫的为人,自己却还要同他交往的原因:“大凡商人,投资都是讲究回报的。我要求昆莫的回报就是让你在乌孙国王的牙帐里当职,以寻机会出访中原,去接受中原先进文化的洗礼,成为乌孙国未来有勇有谋的重臣。”在陀南的推荐下,二十四岁的奴加摩被昆莫拜为舍中大吏。此后,他又凭借自己的才智和父亲的财力,职位得到步步迁升。到元封元年时,已升职为柱国左将军,与王孙岑陬军须靡同领乌孙国十八万大军,成为乌孙国炙手可热的人物。

“昆莫殿下可好?”刘彻俯身问道:“朕早就听说昆莫也为一不俗之辈,扛山拔鼎,膂力擎天。自博望侯出使西域以来,与贵国及西域列国的关系与日俱增,往来不间断。贤卿此次来朝,所使何故?”

奴加摩翘了翘漂亮的小胡子,又深施一礼说:“一则是向陛下致敬请安;二是昆莫猎骄靡殿下早就仰慕大汉公主之美貌,遣臣使汉,是要迎娶公主。”奴加摩说话依旧是西域人的方式,直接了当:“并且,臣下已按贵国之俗备齐了聘礼。乌孙举国臣民也都在热切期待公主嫁去!”

“哈哈哈……”还未等奴加摩讲完,刘彻竟放声大笑起来:“所有藩诸邦之主,皆想娶朕之公主,既便朕有一千个公主,恐怕也是不够嫁哟!”

奴加摩狡黠地转了一下眼珠,继而也清朗一笑说:“只有宝马才能配上金鞍,只有勇士才能佩带长弓利剑。纵然藩王成千上万,但最有资格迎娶大汉公主的只有我王昆莫殿下!”

刘彻又是一笑:“卿之意昆莫是一位英杰辈了?”

“陛下想必已有耳闻,敝国故地在祁连山一带。今属贵国敦煌郡,与大月氏相邻。先王难兜靡在位时,因边界牧场与大月氏交恶。大月氏攻杀先王难兜靡,国家遂灭之。臣民无奈逃往匈奴辖地,王族之人无论男女老幼,几乎被杀绝,仅有小王妃扮作仆人逃出虎口。当时她已快临盆生产,行之荒野,生下我王之后,便凄然死去。太宰布就翎大人听说此事后,四处打探寻找王妃母婴。几经周折,数天后才赶到我王的出生地。他远远看见一群恶狼围着我王殿下,伏地恸哭不止,连连说:‘乌孙灭也!乌孙灭也!’过一阵儿,他再次定晴细看,只见狼群并非在撕扯吞噬我王,而是在用狼乳哺喂他。乌鸦们也纷纷衔来肉食,放在我王身边……此后,我王被群狼喂养、乌鸦送食之事不径而出,时人都以他为‘神’。后来,这个故事传到了匈奴单于耳朵里。单于把昆莫接到身边,收为养子,视同己出。昆莫年少时聪明睿智,威武英俊,深受单于的喜爱,所以一直享受匈奴王子的待遇。成年后的昆莫殿下,不仅雄才大略,而且武功过人,他的名声随着他的岁数的增长而远播千里。遗散在匈奴各地的乌孙人在布就翎大人的窜和下,聚合在葱岭,推举昆莫为王,计谋重建国家。昆莫趁机重组军队,设置百官,力图复国。匈奴单于也处于自己的需要,默许了昆莫所做所为,甚至还时常拨些军饷给乌孙军。这时的大月氏已被匈奴人所灭,残部逃到西域,但北方的塞人却日渐强大起来,虏掠成性的塞王阿布耶常常统领铁骑袭击匈奴各部。单于面对骠悍勇猛的塞人却无能为力,只好起用我王率领乌孙兵对抗塞人,最终是我王将不可一世的塞王逐出了西域……”

听完奴加摩一番绘声绘色的介绍后,刘彻不仅对猎骄靡这个边塞小邦之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也觉得奴加摩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才。国家复兴必有贤才,有此明主贤才,看来乌孙国兴旺不日可待也!“贤卿,朕听你一番讲述,觉得耳目一新,尤其是昆莫的身世颇为传奇。那么,朕再问你,你王今年多大岁数了?”

“这……”奴加摩脸上掠过一丝难色,但马上回道:“敝国历法同中原不尽相同。人们对年龄的观念较为淡漠,生日仅记时节。故而只知我王生在冬季,当下正值英年!”

刘彻表情复杂地点了一下头,对众朝臣说:“今日早朝未决之事,日后再议。乌孙国来使朝贺,朕非常高兴,今晚朕在泾阳宫设筵为奴加摩等上宾洗尘。三公、宗正、大鸿胪、典属国、奉常入筵作陪。对了,要快些把博望侯从威阳接来,朕有话要问他。此外,拨胡将军郭昌、因于将军公孙敖、武师将军李广利、轻骑将军鞠达、骠骑将军杨奔及在京两千石以上者都可赴筵。退朝!”

同类推荐
  • 十六国的野人

    十六国的野人

    虽然两晋的历史讲完了,但是在讲南北朝的历史之前,我们还是需要讲一下夹在中间的那十六个国家的领袖。毕竟他们也曾经光辉过,不管结果如何,我只信过程。
  • 时代前传

    时代前传

    在魔怪横行、异人无数的某地球平行时空,即使普通人发展出了同样的科技文明,也掩盖不住那些长生种的悠长寿命。这些动辄活上成百上千岁的长生种,他们会不了解几千年前的历史吗?所谓的女娲伏羲、炎黄传说,在长生种的眼中,绝不会是扑朔迷离的怪谈!……故笔者心有所感,泛览古籍,统合中外上古神话,勾勒五千年前的时代背景。——混沌历史,迷茫传说,且看五千年前上古文明演绎!
  • 大梁秘史

    大梁秘史

    神州大陆五十年前三分天下,但这种局势微妙,各国蓄势待发,都是野心勃勃之辈,细作间谍满天飞。恰在此时,大梁过国主宇文啸遇刺身亡,大梁陷入混乱之中,江湖风雨飘摇,各路好汉云集淀城共谋大事,保家卫国。张执剑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山,游历天下,江湖血雨腥风,身旁美女无数,且看他执剑天下。
  • 回到明朝我做主

    回到明朝我做主

    阴差阳错郭笑天回到了古代明朝正统年间。找个世外桃源,建设自己的大本营!种田,练兵,集团企业化管理!发展硬实力开心了我就平乱,不开心我就造反,你说什么呢?我说:“回到明朝我做主!”
  • 初唐大帝

    初唐大帝

    九转十世投胎到皇家,命运眷顾着给了他一个无需忧虑一日三餐、无需忧虑房屋漏风漏雨,而且身在皇家的高贵身份。但命运也公平的很,给了他一个残酷无情不忍直视、无力面对的生活环境!那就是他不得不面对的坑爹现实:他爹叫李治、他娘叫武媚。
热门推荐
  • 逆海狂风

    逆海狂风

    这是一部以历史、军事为主,功夫杀戮为辅的‘写实派’侠义长篇小说,预计最少会写出超过一百万字,故事背景大概是晋朝,在文中尽量不写明。当时的天下即将大乱,中原朝廷腐朽,官民矛盾激化,边疆的胡人部落时常入侵,道教兴旺。以秦风这个社会底层的毛小子从一步步奋斗打杀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将涉及军事、宗教、江湖、政治等多个层面。目前已经写出了十五万字,秦风刚刚从一个任人欺辱的小孩子杀死恶霸,成为当地的捕快,而后押送囚犯去往西凉前线,经历了沙场实战,领略的西域国家的风情,埋下西方魔王教等等伏笔。这只是个开始,我这个长篇的笔记就有十多万字,里面是各种精彩的情节或人物。
  • 埋藏的罪恶

    埋藏的罪恶

    死神10562追捕白诩结果最终会如何呢我就不多说了自己看。
  • 叫物传情EXO之火

    叫物传情EXO之火

    学生会主席穿越时空的吴亦凡,好死不死回到了初中。在一本名为《叫物传情》的富有神秘色彩的古书的指引下,打开了魔法世界的大门。回到初中,他明白了许多事:朴灿烈的身份?吴世勋的离开?黄子韬知道什么?边伯贤突如其来的关心?鹿晗.............
  • 云中泉城

    云中泉城

    由女主角张淑雅和校草李奇澈的故事演变的,后来,张淑雅的表妹张淑清也喜欢上了李奇澈,张淑雅为了不伤害表妹,决定离开。李奇澈十分伤心,就到处去找她,在以前他们俩一起玩耍的游乐公园里相见了,于是,李奇澈甩掉张淑清,和张淑雅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 公主进化记

    公主进化记

    古代一无是处的公主因着某仪式穿越成现代的花痴富家千金,因着公主的尊严,一定要对这个身体进行改造...我思想很保守我不想招惹人可是为什么命运总要把我推到风头浪尖上呢?————————————————————女主很貌美,性格是不断进化的,穿越也很有理由...作者喜欢逆后宫,所以过程也绝对充满了桃花...但是,结局绝对是一对一滴!
  • 唤灵与武的时代

    唤灵与武的时代

    银河,太阳系,祖星。一道金色的光在勾勒,勾勒出了一道金色的门。金色的门打开了,从此人类所认知的世界改变了。人类,迎来了新的时代。唤灵与武的时代!——唤灵与武的纪元录
  • 君之泣婢

    君之泣婢

    那一刻,她淡淡一笑,是他亲手杀了自己最爱的女人。是啊,君终是君,婢终是婢。自己又何尝去渴望帝君之爱,她喃喃:“君陌归汐,君陌归汐啊。”回眸一瞬,苦笑,你说过,你还欠我,漫天花雨……诉成泪,垂眸,深宫怨,纵成凰,却与君咫尺陌路。初我为婢,执君手,只剩缱绻……
  • 兽世枕水烟

    兽世枕水烟

    当我迷迷糊糊的闯入你们的世界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当我惊慌失措的努力适应这异世时,爱情的藕线越扯越多。当我费尽心力的寻找归家的道路时,羁绊的人事越束越紧。蓦然回首,倒映在我瞳孔里的你们啊!是我心甘情愿的原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兽世枕水烟》
  • 天定凤命:魔皇绝宠,三生不离

    天定凤命:魔皇绝宠,三生不离

    她是九界之主的混沌界唯一的公主,也是人界隐世古族的凤女殿下,身份尊贵;从小是父皇的掌上明珠,母后、哥哥溺爱,不舍得她受一点委屈。而他,出生于黑暗世界,嗜杀,残忍,从不会手下留情。当他遇上了纯洁的她,爱的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她,他放下屠刀,戒掉一切与黑暗有关的事物。没想到,到头来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她是高高在上的公主,怎么会爱上如此不堪甚至有深仇大恨的他......
  • 倾世王妃:皇兄别闹

    倾世王妃:皇兄别闹

    祸国倾城的夜国公主夜儿竟是个野种?!原以为从此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爱皇兄,可没想到,严刑拷问,秘密处死,负伤逃狱!……四年后霸气回归,绝美的笑容,妖娆的身姿,魅惑的行为。“五步红纱魅君心”?!可她想要的,从来就只有一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