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76400000002

第2章 下

第一章:是什么因素决定着人类历史上各文明的兴衰进程?(下)

埃及学家通常把古埃及历史划分为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第三中间期和古埃及后期等9个时期,其中前王朝时期是埃及统一之前的文明初期,早王朝时期是古埃及法老统治逐渐形成的时期,古、中、新王国时期则是国家统一。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区域,主要指这两条河中下游区域,希腊语中称这块地方为“美索不达美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其大致区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

两河流域分成南北两部:北部称为亚西里亚,也称亚述;南部称为巴比伦尼亚,也称示拿。而巴比伦尼亚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称阿卡德,南部称苏美尔。

两河流域全年雨水稀少,但每年3-7月份两河都定期泛滥,而南部的苏美尔人正是掌握了这个规律,在泛滥后充分利用其肥沃的土壤,大力发展了农业。这一地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城市组成,这些城市国家之间以运河和界石分割。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比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阿卡德人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并非苏美尔人。大概于公元前2500前后进入两河流域。阿卡德人进入两河流域时,苏美尔城邦文明已经进入尾声,各城邦之间斗争异常激烈,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几乎统一苏美尔地区。但是阿卡德王萨尔贡打败了他,真正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苏美尔城邦时代宣告结束。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开始。阿卡德王国后期,中央集权已经趋于崩溃,而不少苏美尔城邦就已经开始复兴。蛮族库提人摧毁了阿卡德王国,但库提人的统治并不稳固,使得各苏美尔城邦得以短暂复兴。乌鲁尔城邦强大起来,赶走了蛮族,并在乌尔建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乌尔纳姆开始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默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至此,两河流域开始了统一的国家时期。

印度河文明(约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在喀拉蚩东北1,600公里西姆拉山麓的鲁伯尔,在距喀拉蚩东南800公里,西海岸南部的坎贝湾,以及在离德里北边50公里的亚穆纳河盆地,都发现这一文明的遗迹。它比稍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广。印度河文明显然是由邻近地方或古时的村庄演变而来。采行美索不达米亚的灌溉农耕方式,一则有足够的技术在广阔肥沃的印度河流域收获作物,再则可控制每年一度既会肥沃土地又会制造祸患的水灾。新文明一旦在平原区取得立足点并能应付切身问题,无疑将使人民温饱,人口数量增加,下一步当然是沿著大河道两侧向前扩展。虽然零星的商业在此出现过,人民仍赖农业为生,除了栽种小麦和六行型大麦外,也找到饲料豆、芥末、芝麻以及一些枣核和些许最早栽植棉花的痕迹。驯养的动物有狗、猫、瘤牛、短角牛、家禽等,还可能饲养过猪、骆驼、水牛。象可能也被驯养,象牙的使用颇为普遍。由于冲积平原没有矿产,矿物有时自外地运来。黄金由南印度或阿富汗输入,银和铜自阿富汗或印度西北(今拉贾斯坦)输入,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绿松石来自波斯,另有似玉的白云母来自印度南部。

古代印度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直至摩揭陀日益强大,在今印度北部建立了较大的国家。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位于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的中亚地区和南俄草原上向印度次大陆西北方(靠近青藏高原阿里地区)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欧罗巴人种)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印度河流域的早期的城市国家都被毁灭,毁灭者雅利安人重建了新的城市国家,经过长期的战争,终于形成了统一的古印度国家。这也可以看到,在河流定居时代,人类争夺大河流域定居权的残酷性。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被成为最大的两河流域,在这里孕育了传承至今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广大的黄土地带。这种土壤质地均一,结构疏松多孔,既利于简陋农具的耕耘,又利于作物根系的深入。土层毛细管发达,孔隙率达50%以上,持水性好,抗旱抗涝能力强。尤其是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其中碳酸钙含量达8~19%,含其他矿物成分不下五十种。这样的土地是十分利于初期的农业种植的。从地形上看,这一地区地势坦荡开阔,对植物的迁移,作物的移栽和保存都是有利的。北方的植物可南移;南方的热带,亚热带植物中的某些耐寒性较强的植物可顺利北迁,使得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植物和作物种类繁多。如小麦、玉米、棉花、豌豆、蚕豆、胡萝卜、洋梨、核桃、杏、葡萄、亚麻、甜菜。

公元前5000年左右,中国人就开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进行定居活动。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城市国家开始建立起来,这一时期在中国称为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城址,在黄河流域不断被发现,其中河南境内的有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安阳后冈、辉县孟庄等处。在山东境内,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有章丘龙山镇、邹平丁公村、寿光边线王村、临淄田旺村几座规模较大。登封县位于黄河中游河南省的西部,著名的中岳嵩山横亘在县境北部。告城镇位于登封县东南,西北距县城15公里,颖河与五渡河在镇西南交汇。这里地势依山傍水,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著名的王城岗龙山古城就坐落在五渡河西岸。这座城堡有东西两城,城呈方形。西城的西墙长94.8米,南墙长97.6米,城内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规模较小。根据这座城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时代,有些考古学家认为该城即为古史传说中夏禹最早建都的阳城。

公元前2070年,中国第一个成熟的城市国家夏朝建立起来,都城就在阳城。阳城很可能是唯一的城市,周边都是接受统治的许多部落。传说中禹登上帝位,万国来朝。其中的万国,就是许多不够成熟的城市国家。与其说是接受夏的统治,不如说是外交上的臣服。这个时期总的状况是,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广大的冲积平原上出现了许多的城市国家,其中夏是最为成熟的一个,地势坦荡开阔使他们很容易建立外交关系,确立了夏为天下共主的局面。商是一个臣属于夏的城市国家,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成长为一个邦联国家,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立了商朝。内外服制是商朝重要的政治制度,简单的说:就是商王管理的那个地方叫做内服,是商王真正管辖的地区。外服,就是臣属的其他邦联国家,并不是商王直接统治。从这项制度可以看出,接受商王统治的地区不再是一个城市国家,而是一个邦联,是多个城市国家建立的邦联国家。商朝末年,各邦联不断攻伐,周因此强大起来。周趁商与其他邦联国家大战后元气大伤,发动反叛,不再臣服于商。公元前1046年,周举兵灭商,建立周朝。周朝建立后,施行分封制,把征服的各个国家都分封给周王室成员或征战的有功部下。这时候,周与其它诸侯国不再是臣属关系,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周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夏商周三国,在一段时间是并存的,开始都是作为城市国家而存在。定居点的开发和争夺,是他们有了强弱之分,国家也由此不断走向成熟。

随着定居活动的展开,农业不断发展起来。人类在土地上进行农业种植,也不断寻找可以进行农业种植的土地。这个过程使得人类对土地性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包括土壤本身、土地下的矿石、土地表面的动植物等。以改造土地为中心的手工业发展起来,开始是青铜器,后来是铁器。青铜器制造价格昂贵,用于开垦土地也容易损坏,对于土地的开发作用不是很大。直到廉价铁的出现,人类才有了斩断大地的能力。因为铁器可以有效地改造土地,所以人类也有了在土地上修建运河等水利工程的能力。与此同时,人类的农业生产也不再局限于肥沃易垦大河流域上的冲积平原,而是推广到任何可以进行开垦的土地上,人类由此开始步入大陆扩张时代。

当农业生产范围不断扩大时,人类进入了大陆扩张时代。这个时代的地理生产环境是大陆性地理生产环境,大陆性地理生产环境是把河流性地理生产环境包括在内的。大陆性地理生产环境就是土地是否能够进行农业种植。,能进行农业种植的土地越多,人类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文明才能发展起来。以前较难开垦的小河流域,能够修建水利设施的平原、盆地、高原都具备这个特点,只要不是沙漠、戈壁、沼泽、雪山等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地方或是地形崎岖高低不平,都可以进行农业种植。这个时代,人类主要是通过修建运河、开凿水渠、打造水井等水利工程或是寻找有小河存在的地方,在原来荒无人烟的地方建立村落、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土地平坦的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地区都是非常适合建设水利工程的,水利工程可以把大河的水引出滋养新的土地,人类也不再完全依赖大河天然滋养的冲积平原,土地不肥沃的地区也因为河水的引入而肥沃起来。而有小河存在的地方,小河则充当了水利工程的角色。当然,那些被沙漠环绕或是被高大的山脉环绕的冲积平原是无法进入大陆扩张时代的。沙漠无法进行农业种植,高山地势险要,水利建设的成本太大,所以农业种植无法扩大,人类对土地进一步的了解也没有条件,也就无法迈入大陆扩张时代。

大陆扩张时代,人类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在新的土地上修建水利工程或是抢占小河流域,在新的土地上推广农业种植,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是为了争夺这样的每一片土地。以改造土地为中心的手工业表现在:修建水利工程、采矿业、冶炼业、制陶业、纺织业等。随着大陆扩张活动的深入,人类对土地性质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大陆性地理生产环境也不断扩大。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铁器阶段,锻钢阶段、火药阶段。

第一阶段是铁器阶段。铁器对比青铜器更为坚硬而且廉价,但是仍不能开发坚硬的冻土以及山地丘陵等,因为开发这样坚硬的土地,铁器的损坏程度还是很大的,成本还是非常高。为此,这个阶段,人类的大陆扩张活动仍然是东西方向的,还是在北纬30度附近。这时,人类的文明区域是由东到西连成一片的。美洲由于河流性地理生产环境恶劣,所以发展缓慢,仍处在从森林迁徙时代向河流定居时代过度的漫长发展中。在亚欧大陆,已知的世界从东到西分别是:汉帝国,贵霜帝国,赛琉古帝国,罗马帝国。这片文明区域,地势都非常平坦,不仅利于农业种植,而且方便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技术的传播。从东到西分别是: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吐鲁番盆地,图兰平原,伊朗高原,环地中海地区。汉朝的版图扩张,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张都是东西方向。汉帝国击败了匈奴帝国却没有把蒙古高原,中国东北的广大区域纳入版图就是因为这片土地都是冻土,对于汉帝国来说并没有适合农业种植的地理生产环境。

大陆扩张时代铁器阶段,在历史上也被历史学家们称为古典时代,历史学家也往往把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视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素。然而,这是毫无意义的,也没有什么根据。事实上,无论是汉帝国还是罗马帝国,初期的版图并没有后来那么大,版图扩大后的地方很大部分都是占领了原来游牧民族的区域。秦帝国所修建的万里长城绝不是防御性的工程,长城修建的地方是原来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得到普遍地使用,为了扩大地理生产环境,秦国、赵国、燕国都曾对游牧民族发动过战争,侵占他们的土地,并修建城墙,纳入帝国版图。秦帝国统一后,把原来各国城墙连成一片,才形成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在当时的功能,是起着城堡的作用,利于军队驻守,随时展开对游牧民族的战争。罗马帝国,开始是局限于意大利半岛,后来凯撒攻占了高卢,并设置了行省,高卢原来就是游牧民族的地盘。罗马帝国崩溃后,占领罗马帝国的蛮族人都是罗马境内或边沿,长期接受罗马统治以及臣服的蛮族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占领中国华北地区的五胡蛮族都是在西晋时被强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所谓的五胡乱华,其实是各族百姓不堪西晋残暴的统治而发动的农民起义,并不是来自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入侵。匈奴人原本是居住在焉支山,焉支山就是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妇女搽抹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段话就是汉朝把他们逐出故地而作的一首歌的歌词,歌曲凄惨悲凉。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占了别人的东西,视为自己的很正常。

第二阶段是锻钢阶段。地理生产环境的扩大,对土地性质的深入了解,冶炼业发展,锻钢出现了。很多地方,钢都出现很早,中国在三国时期就有生产钢的技术,但是这里指的是钢的大规模使用,能够扩大地理生产环境。铁器上钢后,更加坚固锋利,这使得开发僵硬的山地和冻土有了可能。中国东北的冻土和南方山地丘陵都得到开发。在以前荒凉的只供游牧民族游牧的欧洲大陆也得到开发,出现了许多的国家。俄罗斯人也在东欧平原上驰骋,建立了一些国家。阿拉伯半岛山地也得到开发,阿拉伯人建立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这个时候,人类的大陆扩张活动开始呈南北方向,整个欧亚大陆都囊括在文明的区域。从东方到西方,所有的区域都在大帝国的统治之下。分别是:大唐帝国、吐蕃帝国、摩羯坨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

大陆扩张时代锻钢阶段,在历史上也被称为中世纪。这个阶段,游牧民族才真正地走进人类文明史。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技术的传播,以前只供游牧民族游牧的地区得到开发,游牧民族有了建立国家的经济力量。另一方面,锻钢的出现,使得有了足够的铁器装备马匹,马镫马掌等就是这个时期的发明,马的力量在使用较好的马具后得到解放。马是这个时代较为有效交通工具,也是强大骑兵建立起来的基础,战马连接起庞大的帝国。经济的力量与军事的力量,使得游牧民族强势崛起。在中国,唐朝时,东北才刚刚得到开发,唐帝国还有在汉帝国时就从匈奴人手里得来的传统的战马产地,所以唐帝国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唐帝国崩溃后,中国少数民族建国。西北的战马产地被西夏党项人盘踞,东北战马产地被辽国契丹人占据,中原王朝宋帝国因为缺少战马产地,在军事上一直处于防御状态。随着东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和少数民族的快速汉化,北宋帝国被金所灭,宋帝国退守南方。在西方,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旧疆被游牧民族瓜分。法兰克王国原本就是游牧民族的区域,所以法兰克王国强盛时版图覆盖整个西欧。拜占庭帝国还有小亚细亚的草原地带,所以还能坚守。阿拉伯半岛山地得到开发,也是阿拉伯战马的产地,阿拉伯帝国占据了原来罗马帝国大部分的地区。虽然游牧民族有战马产地这个优势,但并不是称霸天下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大陆性地理生产环境的扩大,使得他们有了发动战争的经济基础。

第三阶段是火药阶段。火药的发源地是中国,后来随着南宋的海洋贸易和蒙古人的西征传播到整个欧亚大陆。火药是在唐朝中期发明的,发明者可能是一个炼丹的道士。北宋时期,宋神宗就设立了专门生产火药的机构,曾公亮所著《武经总要》详细地介绍了火药的生产和使用。虽然如此,这段时期火药仍然是作为燃烧物使用的,而不是爆破物。火药真正的威力是在南宋元朝时期得到展示的,利用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威力生产了炸药包和火炮。南宋时期,世界才迈入了大陆扩张时代火药阶段。火药的发明绝对不是偶然的,不能归为某个炼丹术士一时心血来潮的意外发现。火药是地理生产环境扩大,人类在其中积累了大量这方面的知识才产生的。这可以从火药没有发源于西方,而是出现在中国可以看出。经验的积累程度来自优越的地理生产环境,中国在地理生产环境的面积和肥沃程度上都远胜西方,即使是偏居一隅的南宋,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都是版图面积非常庞大的国家。火药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国度才能产生。北宋沈括就是这样一个集大成的科学家,所著《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西方的文艺复兴说是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人的文明成果,事实上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了来自中国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西方人可以否认,但蒙古人给他们带去的战争和鼠疫,则留在了他们的记忆深处。时至今日,**依然是来自黄祸的恶梦,每一次被中国半文明化的游牧民族西征都是西方人的恶梦。

大陆扩张时代火药阶段,又被史学家称之为火药时代。火药的爆破能力促进了采矿业的发展,推动了冶炼业的进步,降低了土地开发和维护的成本,海外大陆扩张也就具备了条件。任何可以进行农业种植的地区都得到开发,因为土地开发的成本已经很低了,一些难于开发和土地不肥沃的地区也就有了开发的价值。这个时候,美洲、澳洲、非洲等地区都得到开发。西欧各国纷纷向海外移民开发,美洲、澳洲、非洲这些文明程度不到地区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这三大洲都有着长达五百年的殖民史,后期出现的国家都是在殖民地基础上形成的。在中国,也有大量的人口移民台湾、南亚各地区。

人类在以改造土地为中心的手工业发展中,积累了改造自然物的大量经验,学到了物理化学等知识,自然科学由此兴起。改造土壤的结构,便于农业种植,人类需要兴建水利工程;改造土地下的矿石,才能拥有生产工具,人类需要发展冶炼业;改造土地上的动植物,建造房屋、马车、船只、衣服等,人类需要手工作坊。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改造活动中,人类认识到了改造的规律,这就是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为此,依靠这些知识,人类改进了生产工具,发明了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复杂的机器。蒸汽机的发明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人类开始步入海洋贸易时代。

当大量自然资源被加工成商品时,人类步入了海洋贸易时代。这个时代的地理生产环境是海洋性地理生产环境,海洋性地理生产环境是把大陆性地理生产环境包括在内的。海洋性地理生产环境就是能够被加工成商品的自然资源是否丰富。自然资源越丰富,开采越是容易,加工业才能发展起来,自然资源迅速被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财富。地球上任何区域都具备这个特点,只要不是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所有自然资源都有可能被人类开采用来加工。

海洋贸易时代,人类的主要活动是通过购买国外或是本土所开采的自然资源,然后运回自己的工厂进行加工,然后借助连通世界的大海,再以商品的形式卖出去。国家之间的竞争都是围绕着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而展开的。随着海洋贸易活动的发展,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海洋性地理生产环境也不断扩大,时至今日,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海洋贸易时代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蒸汽机阶段、电气化阶段、原子能阶段。

第一阶段是蒸汽机阶段,也被称之为蒸汽时代。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在英国伯明翰,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扩张主要是大陆性地理生产环境的扩大,也就是武力占领、移民开垦,殖民版图覆盖今天的加拿大、美国东部、非洲的一半、澳洲、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工业革命后,则是海洋性地理生产环境的扩大,即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扩大。近代英国一位经济学家曾如此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木材生产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秘鲁给我们白银;黄金则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他的原料产地已经遍及全球。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绝不是偶然的,从地理生产环境的面积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大陆性地理生产环境和海洋性地理生产环境又是自然衔接在一起的,两种地理生产环境的优越给了英国实现文明时代迈进足够的地理生产环境基础。大陆性地理生产环境给了英国人足够的自然科学知识,英国人牛顿能创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明证。而海洋性地理生产环境又给了英国人进行海洋贸易活动宽阔的平台。拿破仑帝国的崛起,欧洲大陆上的殖民帝国受到沉重的打击,西班牙已经被拿破仑帝国吞并,英国是一个岛国,在地理上抗击拿破仑帝国强大陆军的扩张有明显优势。虽然在拿破仑帝国地支持下,美国赢得了独立,打击了英国殖民力量。然而,西班牙被拿破仑帝国吞并后,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兴起,英国人借机把拉丁美洲变成了英国人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日不落帝国与拿破仑帝国的战争中,英国自然地赢得了胜利。

第二阶段是电气化阶段,也被称为电气时代。随着技术的传播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自然科学体系开始形成,发明层出不穷,机器得到不断的改进,新机器也不断出现。这个阶段的开始是以内燃机和发电机的问世为标志的。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海洋性地理生产环境也由此扩大,在蒸汽时代不起作用的石油和水能在这次成为了主角,很多难于开采的自然资源也得到了开采。

随着技术的传播,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先后开展起来。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都是如此。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日本相对比,中国的洋务运动是失败的,然而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第三阶段是原子能阶段。原子能又称“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如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在医疗卫生、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也是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方面。在发现原子能以前,人类只知道世界上有机械能,如汽车运动的动能;有化学能,如燃烧酒精转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放出热能;有电能,当电流通过电炉丝以后,会发出热和光等。这些能量的释放,都不会改变物质的质量,只会改变能量的形式。原子弹就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放出的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而核电反应堆也是利用这一原理获取能量,所不同的是,它是可以控制的。今天,有些机动的原子能发电厂,或以车载或以空运送到一个地点,在12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发动使用。而一磅的铀就相当于6千桶的油料。对于荒凉的北极和南极地区而言,在低于零度的气温条件下,轻便的发电原子反应堆似乎是解决电力和热量供应问题的最好方法。如美国曾用27只大箱子装满原子发电厂的零件,每只重约15吨,送到偏僻的怀俄明山顶,到那里再安装起来,成为一座供雷达使用的中型发电厂。原子能的力量,使得人类开采自然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海洋性地理生产环境进一步扩大。

很多历史学家把海洋贸易时代原子能阶段,称为信息时代。因为网络技术的应用比起核能的应用对社会的影响要大得多,而且空间技术、生物科学的应用也比原子能的应用要广泛的多。如此,把海洋贸易时代第三阶段称为原子能阶段似乎不妥当。时代或是阶段的称呼应当是以能扩大地理生产环境为基准的,原子能才是主角,其他技术只是起辅助作用的。一如,在大陆扩张时代火药阶段,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影响也很大。之所以原子能的影响不大,是因为他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对原子能的应用不只是用来建核电站的,关键还在于原子弹的应用。但是核武器是不能轻易动用的东西,所以对于他的利用还是刚刚开始。核武器的威力是强大的,有人说现在所存在的核武器数量足以摧毁地球无数遍。然而,核武器的力量不是用来摧毁地球的,而是用来改造星球的。在太阳系,类似地球的行星就有金星、还有卫星月球。在太阳系之外,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利用核武器,把其他行星改造成和地球相差不大的星球,或是在其他行星上开采自然资源,海洋性地理生产环境将空前扩大。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的联系越发紧密,技术传播也比较容易。大部分国家都有了自己的民族工业,摆脱了殖民统治。经济上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随着海洋贸易活动的开展,人类在利用机器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自然资源的各种性质,生命科学由此兴起。人类开始不再是改造自然物,而是创造自然物。人类发现任何物质都是可以用能量来形容的,物质间的变化就是能量的转换,而且物质的构造都具有相同的元素。用元素构造新的自然物,也就成为可能。现在社会的转基因,克隆等技术就是这种科技的出现的前兆。开始的应用仅仅是用在一些动植物上,而且也仅仅是在现有的物质上叠加其他物质的属性。直到知识存储移植技术出现,人类才真正拥有了创造自然物的能力。知识存储移植技术是:通过物质之间能量转换原理,人类把现有的科学知识都用生物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再把它移植到人类的大脑中去,人类就不再需要通过漫长时间的学习就可以掌握现有的科学技术,科研行业将取代工业成为社会的基础性行业。由此,人类开始步入太空补充时代。

当科研行业成为社会的基础性行业时,人类进入了太空补充时代。这个时代的地理生产环境是太空性地理生产环境,太空性地理生产环境是把海洋性地理生产环境包括在内的。太空性地理生产环境是能被转换的能量是否丰富。在太阳系、在宇宙中,充满了人类可以利用的大量廉价的能量,就是太阳所释放的能量就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把外界的能量转换成人类所需要的能量,到了人类不需要吃饭就能生存的时候,这个世界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在交通方面,火车、飞机、汽车等都会退出历史舞台,能量传送器会接替他们的工作。现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生活在神话一般的时代。现在所有的生命哲学、道德观念等都将被取代。

这个时代,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在太空采集人类所需要的廉价能量,然后运回地球,转换为人类所需要的能量。显然,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分配制度也会发生变化。共产主义国家全面取代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这个时代的前期,一场共产主义革命的风暴将席卷地球。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围绕着对其他的星球的开发权而展开的,人类在这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全球国家,世界政府会建立起来。随着人类太空补充活动的进行,太空性地理生产环境也不断扩大,人类在进化中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太空补充时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移植阶段,智商加注阶段,物种进化阶段。这个时代和森林迁徙时代一样,是半人类的时代;在森林迁徙时代,人类经过漫长的时间成为真正的人类;在太空补充时代,人类也会经过漫长的时间不再有人类的任何特征。

第一个阶段是知识移植阶段,也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为知识时代。不知道在某一年,某个科学家发明了知识存储移植技术。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大脑革命,人类终于不再需要漫长学习过程。每个人都是科学家,每个人都可以搞科研。通过共产主义国家,这些科研结果迅速得到实施和验证,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财富。社会教育不再是传统的教育,而是思维开发性教育。把实践快速变成认识,是学习的主要目的。人类主要的活动是学习和科研,其他事情都交给智能机器人。设定好程序,整个社会就运转了起来。计算机的真正作用是作为机器人的大脑,知识能存储到人的大脑,同样可以存储到计算机里,机器人各种技能的熟练比人类更优秀,人类对比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创新。这个阶段,人类已经在太阳系各星球上建造了大量的能量补充基地,基地里活动着少量的人类和大量的机器人,他们的工作就是采集能量。

第二阶段是智商加注阶段,也称为智商时代。人类对太空补充活动的深入,对人类大脑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为此,人类开始了第二次大脑革命,人类通过智商加注技术,全面提高人类的智商。爱因斯坦160的高智商会普遍化,智商加注就是不断提高人类的智商,直到人类身体的能量不足于供养大脑的思维活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向银河系扩张,一场与外星人之间的战争也开始了。人类值得骄傲的是人类发现了他们,不是他们发现了人类。由此,人类在社会发展上比外星人要进步的多。如果在这个阶段,人类被外星人发现了,那么人类也就完了,一场大规模的入侵会毁灭人类,甚至整个地球。就像在大陆扩张时代火药阶段时,西方人毁灭美洲、澳洲的土著居民一样。自然不是地球,人类也不是自然的宠儿。

第三阶段是物种进化阶段,也称为进化时代。人类身体无法给高智商的大脑提供足够的能源供给,人类开始对自身进行物种进化,一个半人的新物种诞生。进化后的人类,智商更高,一直到不再需要身体,而是通过机器或是以能量的方式存在。这时候的人类或者说已经不再是人类,而是新的物种,人类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太空补充时代,只能是作这些简单的介绍,因为这是一个人类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的时代,它和人类进化而来的森林迁徙时代一样漫长,没有人会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外星人发展比地球人快的话,这个时代或许就不会到来,人类就会被彻底消灭。看看澳洲美洲的土著居民,我们就可以知道,自然对于人类改造是多么地残酷无情,人类没有任何选择机会,从人类进化而来,到人类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人类只是自然发展史的人类阶段,我们也只是自然发展史的一部分,没有人会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地球只是宇宙很小很小的一个存在。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本身有着自然所赋予的不可更改的属性,世界本源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前进。地理生产环境让人类进化而来,同样也给我们提供认识世界的知识,也给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提供实践的平台。凡是遵循着这种意志的文明发展到了今天,而得不到自然垂青的文明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任何意义。

那些消失的文明为何没有获得自然的垂青呢?不同地区的文明,地理生产环境也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地理生产环境,他们的属性不同,也会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命运。地理生产环境的属性,分为:层次性,衔接性,完整性,面积性,贫富性,扩大性。上面对人类整个历史的介绍,就是在介绍地理生产环境的层次性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衔接性,是指一个文明所依赖的不同层次的地理生产环境是否是完美地衔接在一起的。石器时代的人类是无法开创工业文明的,只要进入大陆扩张时代火药阶段才有可能开创工业文明。当一个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向更高阶段迈进时,更高阶段的地理生产环境并不存在,那么文明的发展就失去了实践的平台,文明由此发展停滞不前。各个层次的地理生产环境是否能有序地衔接在一起,是保障一个文明存在和延续的基础。请记住这个顺序:森林迁徙时代,河流定居时代,大陆扩张时代,海洋贸易时代,太空补充时代。

完整性,是指对于一个文明来说,文明所依赖的地理生产环境是否是连成一片的。如果地理生产环境因为地形等因素被割裂开来,变得支离破碎而不完整,那么文明就无法整合起最为强大的力量,反而因为内部的纷扰而消耗力量,在对抗外敌的时候,这就决定了他是否能继续存在下去。完整性指的是同一层次的地理生产环境的完整性,不是指不同层次的地理生产环境是否连成一片,也不是指文明所建立起来的国家领土的完整性。

面积性,是指一个文明所依赖的地理生产环境是辽阔还是狭小。拥有庞大面积地理生产环境的文明,就能聚集起强大的力量,在面临可能的外敌入侵时就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文明。而那些地理生产环境面积狭小的文明,则力量的来源也是有限的,如果面对外敌时力量被消耗殆尽,那么这个文明也会被消灭,即使外敌的文明程度落后于它。同样,如果地理生产环境面积大于敌方文明,即使外敌文明程度高于它,只要它能源源不断聚集力量,当外敌力量被消耗时,它也能保护自己的文明并在与外敌接触中接收到技术和文化的传播。

贫富性,是指一个文明,他所依赖的地理生产环境是富饶的还是贫瘠的。地理生产环境富饶才能有更多的产出。同样面积的地理生产环境,富饶的地理生产环境给文明所带来的财富要多得多。重要的是,地理生产环境富饶,那么给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和物质资料生产就更多,文明发展的速度也要快得多,这是文明发展速度的来源。

扩大性,是指地理生产环境随着它给予人类认识世界知识的增长而扩大。扩大性是文明前进的动力,国家疆土的扩张以及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同时,扩大性也决定着一个文明整个的兴衰过程。当地理生产环境迅速扩大时,文明也会快速地发展起来,文明由此而兴起。文明兴起了,国家却可能有一段崩溃重建的过程,国家各地区地理生产环境的扩大是不平衡的,由此导致由谁主掌国家政权的竞争。另一方面是随着地理生产环境的扩大,为了有效地取得大量的财富和分配大量财富,经济体和政治机构等国家机构会不断庞大起来。一旦地理生产环境不再保持原来的扩大速度,那么这些机构也就收不抵支,就成了消耗财富和压榨财富的工具,为了维持这些机构,国家政权转向反动,国家崩溃和经济危机就是由此导致的。地理生产环境无法保持原有的扩大速度,原因有很多,比如,与另外一个文明相遇和对抗,地理生产环境被文明不断消耗后供给能力下降。当文明(指一个国家时)因为扩大性进入衰弱期造成动乱时,也就无法抵抗外来的侵略,内部也是起义不断,政权不断更迭直至崩溃重建。如果地理生产环境的面积性完整性不能给予文明重建国家政权的机会,那么文明会随着国家一同被毁灭。

不同性质的地理生产环境带来不同的知识和实践给予,也带来了不同的财富高度和财富分配,不同文明的国家政体、思想、经济等也就不同。回到最初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决定着人类历史上各文明的兴衰进程呢?答案就是:地理生产环境。那么地理生产环境又是怎样影响各个文明的兴衰进程呢?答案就是:地理生产环境的具体属性。后面的章节,将就地理生产环境的属性对不同文明的兴衰进程进行具体的分析。

同类推荐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我的老婆叫李瓶儿

    我的老婆叫李瓶儿

    当客轮倾覆,蒋文蕙把自己的救生圈给了酷似初恋的陌生女子;当他睁开双眼,自己的老婆竟然是李瓶儿。作为男人,心里是多么的纠结。请看他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在陌生的大周杀出一片天空,携手红颜,泛舟中华。
  • 秦之青铜季节

    秦之青铜季节

    自嬴政即位至嬴政亲政,经历了一系列的时间庄王之死郑国渠,平嫪毐之乱,吕不韦之死,谏逐客书,嬴政在这些事件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治国思想。
  • 三国霸王传

    三国霸王传

    华丽都市,超级兵王…雷凰陨落!而此时正值九星连月!……我叫项昭,字应祥,西楚霸王项羽嫡系子孙!……看我收纳百川,重振先祖大业,天下英雄,天下之美人尽入手掌中!*^_^*
  •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

    就人类社会而言,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然而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史由近到远,模糊了它的真实面孔。还原历史真相、正确解读历史,是每一位历史学家最基本的治学态度。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精彩纷呈,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说:“欲知历史真相,决不能单看台面上几个大人物几桩大事件便算完结,重要的是看出整个社会的变化活动。”本书集中了十一位国学大师智慧的结晶,将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讲述得跌宕起伏。
热门推荐
  • 超级智表

    超级智表

    林云被相恋了两年的女友抛弃,偶得外星超级智表,从此开始逆袭,获得校花认可,征服校花,征服世界,最后站在世界巅峰。
  • 奇葩侦探怪神偷:孤岛别墅

    奇葩侦探怪神偷:孤岛别墅

    奇异别墅,惊现女鬼,女鬼的信,等你破解真意,奇异密码,奇异手法,请期待哟!
  • 幻诀录

    幻诀录

    世界那么大,出去看看。看看这幻世的千奇百怪,看看幻师的梦幻神通。幻世,幻师的世界。幻师,修炼幻诀的人。当你走入幻世的时候,一场缤纷华丽的盛宴在你面前华丽上演。那些耀眼的幻诀那些飘然的幻师带着你一起领略这幻世的美丽与苍茫。
  • Robert Falconer

    Robert Falcon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龙出渊

    邪龙出渊

    巨龙从大地的裂缝中飞出,蚕食着地面上弱小的生物们,其中被称为人类的种族几乎灭绝。但智慧的贤者在最后关头想到了如何克制巨龙的办法……数千年后在星罗大陆上生活着三个种族,人族,灵族,羽族。当时的智者,变为人族的人类却沦为了最低等的种族被驱使,奴役……因为在强者独尊的世界他们有着致命的才能限制!手持斩龙之剑却为黑龙之身的莫羽,如何打破这矛盾的命运拯救人族!本书等级制度:战士,战师,天师,战王,战灵,战圣,战尊,战皇,战帝,战仙,战神。
  • 彩虹色

    彩虹色

    初次相见,她眸波潋滟,他目光流连。他有一个愿望————追到她。她同样有一个愿望————躲开他。直到有一天,他拦在她的面前,“喂,别再躲了,来我身边吧?”她低头,他上前把她揽进怀里,她伸出手环住他的腰,轻轻的说:“好。”他说,开在我生命里最耀眼的花,是我的坚持,换来的你的回答。在我此生不殆的微光里,有你四季不逝的花期!微博:@沐君妍
  • 画天神帝

    画天神帝

    是谁,喝一杯酒,就杀人无数;是谁,为了一壶酒,就踏入修罗界,瞬杀万人;千万年来,就只有他能让生死帝尊恐惧;他甚至能让吞噬一切的轮回在他体内生存……他只凭一剑就足以笑傲江湖。
  • 重生之嫡女复仇渣男去死吧

    重生之嫡女复仇渣男去死吧

    她是萧王最疼爱的外孙女,上辈子她祝他谋反成功,可他却联合她的姐姐将外祖家至于死地!一切从头再来,上辈子害她的庶姐渣男她一步步解决,可皇帝表哥却穷追不舍,他们会在一起还是没有善终呢?
  • 侦探奇遇

    侦探奇遇

    一个身在城市的少年,过着每天枯燥的学习生活,一身侦探天分无法发挥。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他获得了重生,重生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 仙界第一至尊

    仙界第一至尊

    鸿蒙中有一堆宇宙你敢信?这些宇宙都归一个人管你敢信?没错,这个人就是主角,只不过现在宇宙,们,还不归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