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新房的这一年,女儿赵喆14岁,在乡里的中心学校读初中二年级;儿子赵煜也已经9岁了,就在赵庄的小学里读三年级。
盖房子这件事还真是件麻烦事儿,麻烦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赵国春和艾晓芹的心理预期。而赵国春在外工作分身乏术,那盖房子的事情差不多就都落到了艾晓芹的头上。
到了七月,学校放了暑假,女儿赵喆和儿子赵煜都呆在家里。姐弟俩儿不但给家里帮不上忙,反而还要找人照看,而且一不着眼就可能出点乱子。
艾晓芹的娘家人都过来帮忙了,父亲艾国,弟弟艾信诚,邻村的妹妹、妹夫,大家都过来了。妹妹家里的小孩笙笙比赵煜大一岁多,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也难以让大人放心,所以也就一起跟了过来。
与赵煜相比,笙笙不是个闲得住的孩子,自小就是在外面跑惯了、那里热闹往哪里凑的人。这一天,他跟着爸爸妈妈来到赵庄不久,就发现忘记把玩具带过来了。因为两个村子离得很近,跑惯了的笙笙就拉着赵煜偷偷离开了赵家,沿着赵庄南面那条羊肠小道向自己家里跑去。
两个孩子跑跑停停,几百米的小路竟然走了一个多小时。等从邻村往赵庄回走的时候,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刺眼的光照的人们都睁不开眼睛。笙笙仍然精神高涨,看不出一丝疲乏之气。再看看此时的赵煜,已经满头大汗了。
走到一个岔路口,笙笙在前、赵煜在后,两个人一前一后跑过路口。赵煜一不小心,在快要跑过路口地方摔倒了。偏偏就在此时,一辆马车飞驰而来,赵煜往前爬了几步,但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马车的右轮从赵煜的小腿上碾压了过去!
一架马车没有千斤,也要几百斤重,就这样从一个小孩的腿上碾压过去,小孩子肯定受不了。马车过后,赵煜就感觉自己的小腿剧烈疼痛,顿时哇哇大哭起来。笙笙见状,赶紧跑到赵煜身边把他拉了起来。就这点时间,马车已经疾驰而过。两个孩子谁都没有想起来留下赶马车的人,不过单凭孩子也强留不下,毕竟马车跑过去太快了。
笙笙搀着大哭不止的赵煜,一点一点的回到了赵庄的家里。艾晓芹一见赵煜腿上淤青一片,又急又气差点晕过去。顾不上多说什么,艾晓芹嘱咐弟弟艾信诚照看好新房的施工,自己收拾东西准备带赵煜到镇上的医院。
艾晓芹刚刚走到村口,就碰上了一个急急赶来的人——弟弟赵国景媳妇张梅梅的弟弟张松松。
“嫂子,实在抱歉啊”,张松松赶紧拦下艾晓芹,“侄子是我不小心撞到的,还是我带着一块去医院吧!”
亲戚连着亲戚,虽然关系不是很好,但也不便把面子弄得太僵。艾晓芹顾不上再多言语什么,就和张松松一起骑着自行车赶往镇上的医院。
检查下来的结果还好,赵煜的小腿并没有骨折,只是由于软组织挫伤出现了大面积淤青。直到此时,张松松才敢把事情的过程从头到尾的告诉了艾晓芹。或许,包括张松松在内,这样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吧。
这也算是盖新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吧,赵煜小腿上的伤还没到假期结束就好利索了。
九月开学,赵喆和赵煜纷纷入学读书,倒是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又过了不久,新房终于建起来了。远远一眼望去,赵国春的房子比村里其他的房子异常突出,不仅高出一大截,而且院落也大许多,显得非常气派。
等艾晓芹忙完了房子的事情、再次把注意力转移到两个孩子身上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可能是前段时间太忙,忽略了对女儿赵喆学习的监督和指导,在最近两次的学校测验中,赵喆的考试成绩出现了明显下滑。要知道,在此之前,赵喆在班里是从没有落下过前三名的,而现在竟然到了十名以后!
在这个年代,初中里的优秀学生首选的不是读高中,而是选择一个好的中专学校,等毕业后能分配到一个不错的工作。二流的学生才会选择读高中,并在高中阶段再争取机会读大学。还有不到一年就到了赵喆中考的时间,艾晓芹显得非常着急,她很担心女儿就一直这样下去,中考成绩再度滑坡简直不敢往下想。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艾晓芹对赵喆的学习更加留心起来。
一天晚上,艾晓芹到女儿赵喆的房间里取放东西,本来她以为女儿正在读书不去打扰,所以动作轻了些。但没想到,因为艾晓芹进屋有些突然,正在写字台上看书的赵喆却浑身打了一个激灵,好像是要去掩饰或隐藏什么似的。
艾晓芹也感到有些意外,女儿的反应怎么这么大,怎么还很紧张?不解之余,她朝着写字台上多瞥了几眼,感觉有些不对劲:赵喆摊开在写字台上正在阅读的那本书很厚,少说也要有五、六百页,但初中的课本何时发过这么厚的?
揣着这样的疑问,艾晓芹放下手里的东西,就来到了赵喆的写字台前。此时赵喆再想隐藏已经来不及了,艾晓芹这次看清楚了,女儿在读的并不是课程相关的东西,而是一本纪实文学——《三十八军》!
原来,快要初中毕业的赵喆迷上了军旅世界,不仅在读所有能借到的和军旅有关的图书,甚至还想到了初中毕业后直接参军。
艾晓芹终于找到了女儿成绩下滑的原因。部队的辛苦,赵国春知道,艾晓芹也知道。她思虑再三,果断帮女儿断绝了这一想法。趁着女儿去学校上学的功夫,艾晓芹到女儿房间里找出了所有关于军旅的书籍,狠狠心,一把火烧掉了。
母女之间免不了一场大战。但赵喆再闹,终究还是个孩子。没过多久,她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再坚持下去,也只好慢慢把心思收到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