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3400000011

第11章 李鸿章传·濮兰德(11)

在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期间,据说法国政府不允许对旅顺发起如同福州兵工厂遭到的毁灭性攻击,是因为他们考虑到“我们的朋友李鸿章”。出于同样的考虑,法国政府接着放弃了对赔款的要求。十年后,日本政府实际上坚持李鸿章担任中方代表,进行马关的谈判,而他的任务刚刚完成时,俄国政府又对北京方面施加影响,让李鸿章担任特使,参加沙皇加冕典礼。

在中国人的眼里,外国人的称赞总是让人怀疑,所以李鸿章也很值得怀疑。他的第一号对手张之洞,是一个不讲实际、文笔犀利的哲学家,不相信李鸿章的智慧,即承认中国可以用武力与西方抗衡。相反,张之洞总是把李鸿章的政策归结于他的懦弱和腐败。同样的,左宗棠是一位率真的军人,他怀抱着高尚但完全错误的观念,一点都不遮掩他对李鸿章和解政策的蔑视态度。1871年,当李鸿章在天津担任北洋通商大臣时,左宗棠担任南洋通商大臣,他们激烈敌对的状态一度成为全国每个衙门的谈资。

在那个时候,在天津的法国传教士遭到了屠杀,但李鸿章宣传以后不再会有任何针对洋人的骚乱,这件事情让他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不受待见。1900年他拒绝站在义和团运动的一边时,也是这样的让国人不待见。左宗棠在去世前得到了李鸿章年轻时就得到的教训,那就是一个没有武装力量的国家应该压制战争的冲动,而他的心胸宽大足以改变从前的想法;但同时代的很多省级官员,也就是和他同一级别的官僚们仍然对这种真理持有蔑视的态度,一直到死这种态度也没有改变。于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旅顺沦陷后,皇帝召集所有的省级高官让他们呈递奏折递交意见,超过三分之二的折子主张硬战到底,不同意割让任何土地。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懂得打仗,也没有人在战争中担任过任何角色;他们的观点总体来说,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却很雄辩的证明,这个证明赞扬了李总督的智慧,尽管这些人瞧不起他,说他给洋人溜须拍马。

张之洞和李鸿章既是同僚又是对手,前者的特点在于他总是彻底的只凭经验行事,而后者的政策是建立在实际情况的明智认识上。1880年,当中俄发生伊犁危机时,张之洞率先显露出一名犀利的政治事务批评家的作风,但他以这个角色取得的成功是由于他学者般的文学风格,是由于他对人民的一无所知,而不是由于他在某些方面有任何程度的可靠论据。

当时张之洞和以后的岁月里一样,十分钦佩李鸿章的才能,但他在给朝廷的奏折(1880年6月1日)里反对《里瓦几亚条约》的批准,其中所运用的论据不仅说明了他对讨论的话题一无所知得十分可怖,而且还包括他对同事乱发牢骚的恶意。他在建议拒绝承认这份条约并对崇厚(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代表)加以处罚后,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与俄国交战可能会取得胜利。在陈述理由时,他敦促朝廷让李鸿章自证对得起朝廷的信任,让李鸿章把海军的经费与军备的巨大费用利用起来。下面是这篇奏折中的节选,具有很明显的教育意义:

“李鸿章高勋重寄,岁糜数百万金钱,以制机器,而养淮军,正为今日。若并不能一战,安用重臣。伏请严饬李鸿章,谕以计无中变,责无旁贷,及早选将练兵,仿照法国新式,增建炮台。战胜,酬以公侯之赏;不胜,则加以不测之罪。设使以赎回伊犁之二百八十万金雇募西洋劲卒,亦必能为我用。俄人蚕食新疆,并吞浩罕,意在抑印度之背,不特我之患,亦英之患也。李鸿章若能悟英使,辅车唇齿,理当同仇。”

张之洞是一个愚昧的幻想家,是一个“学究气息很浓的笨人”,一直放不下对工业化梦想的追求,却又总是妒忌李鸿章讲究实际、有利可图的智慧。同时,他也嫉妒李鸿章的高位,嫉妒他得到慈禧的恩宠。然而作为一个儒学家,一个坚定的保守分子,他只能承认而且佩服这个对手对太后的忠诚。他和左宗棠一样,最终由于后来所发生的事情而被迫承认李鸿章在处理洋人的事务中采取的和解方法,比之谴责李鸿章的那些无知的玩小把戏的人的看法要明智得多。

在李鸿章七十大寿的时候(1892年3月),整个官僚阶层和宫廷一同向这位总督大人表示了敬意,张之洞也以他最优秀的超经典的方式给他送去了一段辞藻华丽的贺词。整个贺词在文学界引发的关注比政治界还要多。在这个场合,张之洞向来没有诚意,但他却是文艺做派,如同品尝美酒一样欣赏自己的文采。从理智上说,这个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但儒学家们还是非常赞同这样的做法,因为他们一直受到的教育,即是“细闻各声,其意自证”。把这件事情在以后当成往事回顾,就会非常有趣。它发生在李鸿章虚张声势的海军防御和海军舰队垮台的前两年。张之洞这个作为朝廷笔杆子和栋梁之人,在他垮台两年前,竟然用极其赞美的言辞给其写了一封信:

“克虏伯之号犄角取势,山斗入海,台上通天,设伏兵于羊马之墙,藏军资于蛰虫之户。八面受敌,则如斗运中央;左右旋抽,则如月缺半晕,旁贵四下,故受攻击而不伤;直角相交,故合首尾而相应。顺八风而列八阵,循环无端;藏久地而攻九天,高下皆准。易京十丈,受降三城,方斯蔑矣。”

在中国的官场里,栋梁之才拥有这样的智力,而整个官僚阶层都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装腔作势”的基础上的,那就难怪张之洞和那些有同样想法的人在中国失败的时候,把攻击对象指向了李鸿章。

尽管李鸿章此后得到了俄国、法国、德国的帮助,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但两江总督们继续提出官僚的要求,即寻找一个替罪羊,激烈地攻击李鸿章,拒不承认他签署的条约。受到这些人的鼓舞和指引,整个御史阶层都开始一起攻击并要求处死李鸿章和他的追随者们,并把他们认定为国家的叛贼。对于李鸿章和中国来说,幸运的是,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李鸿章的最强劲的对手之一翁同龢(皇帝的老师)第一个认识到继续交战的愚蠢行为。

翁同龢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劝说皇帝批准条约,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凭着慈禧太后有效的保护,御史们的攻击声音被制止下去了,李鸿章被临时安排调离了天津,脱离了险境,肩上的脑袋算是保住了。此后,李鸿章的同僚中,有越来越多的开明之士逐渐意识到这个老者似乎并不是微不足道的人物,他们再次称赞他的机敏,因为这种机敏让中国在与侵略者的冲突中保住了尽可能多的利益。

然而尽管这样,在多数国人心中,李鸿章作为国家主要栋梁的声望已经遭到了非常严重的毁坏。曾经一度让他在同僚中脱颖而出的海陆军建设,已经通过了检验,证明了它的价值比京防营所使用的弓箭好不到哪儿去。作为一个西洋兵器的引进者,他二十五年来的威望已经消失了,这让他很快降到了普通省级官员的地位。的确,他的大多数批评者之后变聪明了,他们声称李鸿章的军舰和造船厂只是为李家谋财的巧妙工具而已。1895年,他从倾权朝堂的位子上栽到了让人笑话的深渊里。尽管这样,他还能在生命最后的六年里,用充沛的精力和外交活动中的胆识和资源,让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从前的威望。他那种不肯认输的性格也是他作为大人物的表现之一。

我们研究李鸿章作为官员的一生,要想考察全面,就要涉及到他在金融和工业方面五花八门、具有进步意义的活动。在他长期担任北洋通商大臣的时候,他肯定接触了很多外商、领事官员和渴望成为特许权拥有者的人。在对外国商业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他构想并实施了许多能够为他的追随者和他本人带来利益的计划。

毫无疑问,李鸿章的商业能力非常强。如果这种能力能够致力于国家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如果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必要性的认识能够更加清晰和深刻,那么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并为国家带来持久的利益。但不幸的是,他所发展和保护的各项事业只是为了给相关人士带来眼下最大的利益,而不是考虑任何健全的、合理的商业法则和诚实的财务。贪污公款、启用裙带关系的行为到处可以看到,这导致了管理不善和玩忽职守的局面。铁路、矿山、棉纺厂、缫丝厂、电报、航运——在所有这些企业中,李鸿章对开发可获利的生意机会具有非凡的把握能力,这些都是建立在他那合法的“为中国人谋利”政策之上的。但是,他任命的人员、采取的方法却让这些事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在外国商人来到中国之前,在他们还没有强求居住权和从事工业活动的那个时候,中国官僚习惯把钱投资在本国的钱庄、当铺、米店、房地产和有价值的古玩上。这些方面的投资为官员获得了有利可图的机会,但这很容易被统治阶级没收,或者是受民事纠纷的牵连而毁于一旦。

李鸿章经营的赚钱项目和投资的各种活动中,有很多的经营成果没有被完全透露过,因为中国人不知道索美赛特大厦,也不知道税务局局长,而且李鸿章非常谨慎,不会把他的鸡蛋都放进“华商”航运公司或“北京联合企业”这样引人注目的篮子里。一般的中国报道说他拥有巨大的财富,并且在房地产和当铺方面有很大的投资。那本《回忆录》在有关李鸿章的财政方面,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这是值得注意的,因为他的很多亲属(这些人至今仍然允许这些伪造的记录四处传播而不提出反抗)在某种程度上是李鸿章商业活动的受益者,他们熟悉他的方法:

“在西方,好像小额放贷者,或说是小笔金额的借出者,一般都被大众看不起,那是因为他们正在榨取借钱人的血。当铺老板在本地不受欢迎,也是这个原因。

但我要说的是,许多人觉得我是中国大多数当铺的老板,显然是夸张了。我的兴趣主要是在几个省份建立的钱庄上。我并不认为从中赚钱是可耻的。此外,我还很乐于借出一些小钱,去帮助穷人,有时用他们的货物做抵押,有时他们的劳动做抵押,或者仅仅靠他们一句承诺。

我不是在说我的什么美德,但是当一个人的名声受到诋毁时,保护它们肯定是他的权力和责任。所以我要说的是,尽管我已经从我的贷款中赚到了很多钱,但是我没有过分索取。如果我让所有向我借钱而又无力偿还的人把钱还给我,那么我早就是天下的首富了。再说,我从来没有用上天给我的财富去做什么坏事。我不买官位也不买封号。如果让我去买官位或者封号,我宁愿用刀削自己的脸。

我确实向各省放贷大笔的银两,甚至也向朝廷放过。但当朝廷成为我最大的债务者时,我的头衔也受到了损失,这也是事实。”

无疑,李鸿章曾“借”了大笔银子给朝廷,但“朝廷”两个字在这里肯定不是指的政府机构,而是慈禧和大太监李莲英。同样的,皇太后在1894年从她的私人金库里“借给”李鸿章大笔的钱(估计为800万两白银),作为他对抗日本的赞助金——这是一笔迟到的良心钱,其中部分作为还款,填补之前颐和园从海军拨款中“榨取”的部分。

事实上,在管理公共事务时,李鸿章和他威严的女主子都无法放弃第一时间考虑自己的私人利益。所以李鸿章的敌手总是谴责说他在谈判中,涉及到的分割领土的条约时所采取的和解政策,其背后的动机就是希望避免战争,给自己带来私人利益,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说得通的。不管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为了国家的目的而经过他手的资金都一直不可避免地成了他自己的钱。对欧洲人来说,这样的事情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对中国人来讲,这是典型的官僚财政,是被长期建立起来的传统认可的事情。

当考察李鸿章作为海陆军管理者的能力时,在这个话题上我们还有更多的内容要谈。实际上,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个人利益妨碍了他的认识,甚至对国家最高利益产生了损害。翰林院的成员在1894年12月上奏了一份折子,里面指出李鸿章在日本的煤矿投资了数百万两的银子,而他的养子李经方(后来的驻日公使)在日本也有大量的投资。虽然这些陈述或许是被夸大的事实,甚至是无稽之谈,但它反映了李鸿章把公共事务与个人投资混合的关系受到了大众的怀疑和指责。

李鸿章是发展中国官办商业的先驱者,这种官办商业组织是以欧洲的联合股份公司为模型的,但它有自己的特色,即他创立的这些企业总是有着官方的目的,且是由官方经营的。这些企业受到这位强势总督的保护,既排斥洋人也排斥中国人的竞争,所以我们不用多花脑子都能想到这样的商业垄断会获得多少利润。

李鸿章最著名的企业是轮船招商局,它建立于1880年,其资金一部分由李鸿章自己提供,一部分来自大众的捐款。这个企业由李鸿章的支持者管理,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外国专家的帮助,有美国人和英国人担任高级船员,所以变成了一头多产的奶牛,尽管大规模地挪用了款,却仍在很多年里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同类推荐
  • 沈从文:湘西之蛊

    沈从文:湘西之蛊

    本书作者陶方宣追寻着沈从文的生命轨迹,以细腻浪漫的文笔描绘湘西的奇异风情:神秘的赶尸与罡仙、痴情的苗女与水手、多情的却又杀人如麻的土匪——奇情异事与妩媚山水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沈从文曲折而又动荡的一生。
  •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值得肯定的。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做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一生恰如三月花

    一生恰如三月花

    本书介绍了十三位姿态各异的民国女子,她们在特殊的时代,因不同的秉性,成就了一段段于平常处的惊鸿人生。
  •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人,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哈尔滨出版社的《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答王无功九日

    答王无功九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配外传之末世娇花

    女配外传之末世娇花

    肖晓蝶,女,25岁,未婚,正逐渐沦为宅女。可是年纪到了,父母催嫁,很是无奈。于是乎,在因为相亲事宜,和母亲大吵一架的某蝶穿了,还是穿到了末世年代。乃的,这让吃货外加睡货的某人可咋办!无金手指,无空间,无男人,三无!可恨!可叹!如果说末日中的女主们都是锋芒毕露容易养男人的话,那她宁愿扮猪吃老虎,做一朵娇花,靠男人养。她不做女主就是做女配,爱咋咋地~某蝶的至理名言一:苦和累都是乃滴,闲和乐都是偶滴;某蝶的至理名言二:乃的异能为我忙,偶的异能闲得慌;某蝶的至理名言三:男人和食物怎么选,当然是选最靠得住的;某蝶的至理名言四:只要是别人都丢掉的漏子都不放过:某蝶的至理名言五:适当时候要学会扮弱,因为会哭的娃才会有奶吃;...以下略去N年之后,总结了这么多治理名言的某蝶正要磨拳擦掌腰出本,名为《某蝶的至理名三千篇》。可是书名刚想好,便被她家那位叫去忙着‘后代繁衍’了,结果当然是----‘胎死腹中’。肖晓蝶感慨道,以后自己的至理名言还要加上一条:千万不要因为性别不同而忽略娇草的威力,否则被反扑了她可不管.
  • 金子是不是白色

    金子是不是白色

    我叫金白,是名刑警侦探,破案无数,在民众的声声叫好中,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将自己送进监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戮仙之异界封神

    戮仙之异界封神

    何为水木之体?中百蛊能不死,尝万毒而不灭!既可练水木神丹,增添寿命,又可修水木神通,操掌天下水木。霍家弟子霍斌,不仅得此神体,更是得到了千年难见的水木圣体!他原不能修炼,被人当为废柴,受尽奚落。如今神体大成,一飞冲天!他夺天下至宝,掳天下神通,杀劲敌,灭仇人,一步步踏入武道巅峰!
  • 绝神九界

    绝神九界

    "死么?"他目光呆滞,忽然轻笑一声:“我永远都不怕死,也不怕生不如死,因为我是杀人的人,你懂吗?杀人的人永远都不怕死。”他沉默了一下,又道:“我怕的是,我在乎的人死。”
  • 那段不负责任的爱恋

    那段不负责任的爱恋

    主角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忙于工作,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对于爱情美好向往,发觉现在的自己是多么的孤单,只想对着过去说一声,对不起。
  • 穿成画中人

    穿成画中人

    玉瓷下班回家,魂魄飞离身体,被一股莫名的吸力,吸进了古代的一副画卷里。进得了画卷,竟然还出得去?!玉瓷:她这是要成为《聊斋》中的花妖狐媚,为某个书生红袖添香?还是要成为田螺姑娘,为贫穷的小伙子洗手作羹汤?后来的后来,玉瓷知道,她所有的这些猜想,都不对,也都对。而她来到这个朝代,最重要的是为遇见他,陪着他青史留名,和他恩爱两不离。
  • 异世商铺

    异世商铺

    在我们眼中异世是一个奇幻的世界,我们幻想异世的强大魔法,凶悍魔兽,但当这一切逆转,我们地球的文化来到异世大陆会怎样?本书纯属YY,有强烈中国特色,高冷有节操者慎入!
  • 异界之异客

    异界之异客

    独在异域为异客,思切只得空对月。主角意外的穿越,面对着陌生的世界,那不断缠绕在心上的羁绊,主角不断的抉择,是该以局外人般理智斩断,还是向往这份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