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500000002

第2章 理学时期(1)

第一章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宗茂叔,道州营道人。曾做南安军司理参军,知郴州桂阳县,改知南昌县;后判合州,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熙宁初,转虞部郎中,广东转运判官,提点本路刑狱。以后,乞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名之濂溪。他官南安时,二程之父珦摄守事,因与为友,使二子受学焉。他的著作有《通书》四十章,《太极图说》一篇。张伯行辑有《周濂溪集》。(《正谊堂》本)

黄庭坚作《濂溪词》,序曰:

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好读书,雅意林壑。……短于取名而惠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一、变化与自然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二、诚

诚字从《中庸》出来,但周氏用此字颇含深义,似有“实际”“实在”之义。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通书》一)

这明是说一个绝对的,纯粹至善的“本体”,即所谓“实在”。

又说:

诚则无事矣。……诚无为。……寂然不动者,诚也。

这虽夹有人生观的意义,但仍含有本体论的意义居多。

三、主静

他的宇宙观虽承认变化与演化,但他以无极为起点,以寂然不动的诚为本体,以诚为无事无为,故他的人生观自然偏于主静。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极焉。

以主静为“立人极”,而静又同于无欲,故他又说:

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

四、思

《通书》九云:“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几也。”但他很不彻底:“无思,本也。思通,用也。”

第二章 邵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范阳人,幼时徙共城,晚徙河南。李之才(挺之)摄共城令,授以先天象数之学。(程颢作《墓志》说:“先生得之于李挺之,挺之得之于穆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

他初做学问很刻苦,后来游历四方,“走吴,适楚,寓齐鲁,客梁晋。久之而归。”程颢说:

先生少时自雄其材,慷慨有大志。既学,力慕高远,谓先王之事为必可致。及其学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观于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然后颓然其顺,浩然其归。

一个“自雄其才,慷慨有大志”的人,到了后来,竟成了一个纯粹的道士,“颓然其顺,浩然其归”!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阳时,为邵雍买园宅。他病畏寒暑,常以春秋时行游。每乘小车出,一人挽之,任意所适。士大夫识其车音,争相迎候。故他的诗云:

春暖未苦热,秋凉未甚寒。

小车随意出,所到即成欢。(《小车吟》)

又云:

每度过东街,东街怨暮来。

只知闲说话,那觉太开怀。

我有千般乐,人无一点猜。

半醺欢喜酒,未晚未成回。(《每度过东街》)

程颢说他

在洛几三十年;……讲学于家,未尝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先生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然不事表暴,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汙,清明坦夷,洞澈中外。

这里写邵雍真是一个理想的道士。程颢弟兄虽和他极要好,但都不满意于他的象数之学。程颢作邵雍的墓志,有一大段说:

昔七十子学于仲尼,其传可见者惟曾子所以告子思,而子思所以授孟子者耳。其余门人各以其材之所宜者为学;虽同尊圣人,所因而入者门户则众矣。况后此千余岁,师道不立,学者莫知其从来。

独先生之学为有传也。先生得之于李挺之,挺之得之于穆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今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概可见矣。而先生一不杂,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众矣。然而名其学者,岂所谓门户之众,各有所因而入者欤?

这明是说,邵雍之学远过于穆李,然而还自命为穆李之学。此一大段中程颢明明表示不满意于穆李,而对于邵雍之自名“其学”,也表示惋惜之意。此文向来人多不深究,今试引二程的话来作证:

明道云,尧夫欲传数学于某兄弟。某兄弟那得工夫?要学须是二十年工夫。尧夫初学于李挺之,师礼甚严。虽在野店,饭必襕,坐必拜。欲学尧夫,亦必如此。

伊川的话更明显:

晁以道闻先生之数于伊川,答云,某与尧夫同里巷居三十余年,世间事无所不问,惟未尝一字及数。

总之,邵雍一生得力于道家的自然主义,而又传得当日道士的先天象数之学。

当日的洛阳学派之中,司马光于这两方面都玩过;程氏弟兄却只赏识他的自然主义,而不受他的象数之学。象数的方面,到南渡后朱震、朱熹表章出来,方才重新兴起,成为宋学的一部分。

他临死时,程颐问,“从此永诀,更有见告否?”先生举两手示之。程颐曰:“何谓也?”曰:“面前路径须令宽。路窄则自无着身处,况能使人行耶?”这也是道家的精神。

他的书有:《皇极经世》六十二卷,《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本)

邵雍中年时还有许多野心,故他的诗有:

霜天皎月虽千里,不抵伤时一寸心。

男子雄图存用舍,不开眉笑待何时。

事观今古兴亡后,道在君臣进退间。

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

他有《题四皓庙》四首,其一二云:

强秦失御血横流,天下求君君不有。

正是英雄角逐时,未知鹿入何人手。

灞上真人既已翔,四人相顾都无语。

徐云天命自有归,不若追踪巢与许。

这竟是说,皇帝做不成,只好做隐士了。

他的自然主义以“变化”为中心,程颢所谓“观于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他的诗常提到这个观念。

为今日之山,是昔日之原。为今日之原,是昔日之川。山川尚如此,人事宜信然。幸免红尘中,随风浪着鞭。(《川上怀旧》三,三六)

邵雍的哲学

一、变化的观念

为今日之山,是昔日之原,为今日之原,是昔日之川。山川尚如此,人事宜信然。……(《川上怀旧》)

天道有消长,地道有险夷,人道有兴废,物道有盛衰。……奈何人当之,许多喜与悲?(《四道》)

天意无佗只自然,自然之外更无天。(《天意》)

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观物内》)

二、观物的观念

邵雍的哲学最奇特的一点是他的“观物”论。观物是人类的特别功能,人所以异于他物在此。他说:

人之所以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

在这里,人与物还不能有大区别,故说:“人亦物也,圣亦人也。”然而

人也者,物之至者也。圣也者,人之至者也。

人之至者,谓其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世观万世者焉;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者焉;其能以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者焉;其能以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表里人物者焉。

但人的功能之中,“观物”为最特异。(上引四排句,除第二排外,皆观物的作用也。)怎么叫做“观物”呢?

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能反观也。

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于其间哉。

理是什么呢?

理者,物之理也。

天使我有是,之谓命。命之在我之谓性。性之在物,之谓理。

以理观物只是以物观物。这是绝对的客观。

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不我物则能物物。

在我则情,情则蔽,蔽则昏矣。因物则性,性则神,神则明矣。

物理之学或有所不通,不可以强通。强通则有我。有我则失理而入于术矣。

以上所说,颇有很重要的价值。千余年来的物理的知识的发达都在道家的手里。他们采药炼丹,推星筭历,居处生活又和天然界最接近,故道家颇给中国加添了不少的物理的知识。

邵雍的思想颇可算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哲学,叫人用物理去寻求物理,不要夹杂主观的我见。有不可通的,也不要强通。这都是很重要的主张。

但邵雍的哲学有两个大缺点:(1)是不能自守他“强通则有我,有我则失理而入于术”的训戒;(2)是太偏重观物的“观”字,养成一种“旁观者”的人生观。

一、邵雍作《皇极经世》,想要用“数”来解释宇宙和历史。本来数学是物理学的母亲,这条路是不错的。但邵雍的数学并不高明,只会得一点象数之学,又不肯守“不可强通”的训戒,只图整齐的好看,不顾强通的可笑。他自己也说:

天下之数出于理,违乎理则入于术。世人以数而入术,故失于理也。

他的数学正犯“以数而人术”之病。当时人所记他的数学的神话,姑且不论。即如他的数学系统:

太阳 日 暑 目 皇 元 129600

太阴 月 寒 耳 帝 会 10800

少阳 星 昼 鼻 王 运 360

少阴 辰 夜 口 霸 世 30

少刚 石 雷 气 易 岁

少柔 土 露 味 书 目

太刚 火 风 色 诗 日

太柔 水 雨 声 春秋 时

单就这个基本系统,已矛盾百出,很可笑了。我们没有工夫去驳他的大系统,对于此事有兴趣的可看《宋元学案》九至十,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卷五。我们单引《观物外篇》的一小段:

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支。是以指节可以观天,掌文可以察地。天地之理具于指掌矣。可不贵之哉?

这是什么论理?怪不得康节先生是算命摆摊的护法神了!

二、邵雍的观物,太重“观”字,把人看作世界上的一种旁观者,世界是个戏台,人只是一个看戏的。

这种态度,在他的诗里说的最明白。《击壤集》里题作“观物吟”的诗共有几十首,都是这种态度。我且抄一首:

居暗观明,居静观动,居简观繁,居轻观重。

所居者寡,所观者众。匪居匪观,众寡何用。

他有《偶得吟》云:

人间事有难区处,人间事有难安堵。

有一丈夫不知名,静中只见闲挥尘。

他的全部诗集只是这个“静中只见闲挥尘”的态度。他真能自己寻快乐:

吾常好乐乐,所乐无害义。乐天四时好,乐地百物备;

乐人有美行,乐己能乐事。此数乐之外,更乐微微醉。

这真是所谓盲目的乐观主义了。他自言

生身有五乐:①生中国,②为男子,③为士人,④见太平,⑤闻道义。

居洛有五喜:①多善人,②多好事,③多美物,④多佳景,⑤多大体。

所以他歌唱道:

欢喜又欢喜。喜欢更喜欢。吉士为我友,好景为我观,

美酒为我饮,美食为我餐,此身生、长、老,尽在太平间。

这种盲目的乐观,含有命定主义:

立身须有真男子,临事无为浅丈夫。

料得人生皆素定,定多计较岂何如?

含有无为主义:

风林无静柯,风池无静波。

林池既不静,禽鱼当如何?

“治不变俗,教不易民”,

甘龙之说,或亦可循。

“常人习俗,学者溺闻”,

商鞅之说,异乎所云。

他对于新法的不满意,于此可见。新法是实行干涉的主义,洛阳派的哲人是要自由的,要放任的。他有诗说:

自从新法行,尝苦樽无酒。每有宾朋至,昼日闲相守。

必欲丐于人,交亲自无有。必欲典衣买,焉能得长久?

这虽是“怨而不怒”的讽刺诗,但很可以看出新法所以失败一个大原因了:那就是中国的士大夫阶级不愿受干涉的政治。

邵雍的思想,梁任公先生一流人大概要说他是“受用”的哲学,我们却只能称他为废物的哲学。他有《自述》诗道:

春暖秋凉人半醉,安车尘尾闲从事。

虽无大德及生灵,且与太平装景致。

一个“慷慨有大志”的人,下场只落得“且与太平装景致”!可怜!

第三章 程颢

程颢(1032~1085),有他的兄弟做的《行状》(《二程文集》十一),说他的事迹最详。中有云:

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宽而有制,和而不流。……

论他为学云:

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知尽性至命必本于孝弟,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辨异端似是之非,开万代未明之惑。秦汉以下,未有臻斯理也。

又述他的话道:

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异知,今之害深而难辨。昔之惑人也,因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伦理,穷深极微,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于此。

又说:

先生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病世之学者舍近而趋远,处下而窥高,所以轻自大而卒无得也。

程颢有《陈治法十事》,中说:

圣人创法皆本诸人情,极乎物理。虽二帝三王不无随时因革,踵事增损之制,然至乎为治之大原,牧民之要道,则前圣后圣岂不同条而共贯哉?……惟其天理之不可易,人所赖以生,非有古今之异,圣人之所必为。……(以下历举“非有古今之异”的事,凡十项。)

这班哲学家的问题正是要寻出那“为治之大原,牧民之要道,天理之不可易,人之所赖以生,非有古今之异,圣人之所必为”。

同类推荐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说禅事,讲禅理,禅里禅外话人生。本书将通过讲述一个个禅理小故事,为你禅释生活大道理。当你疲倦时,当你内心迷茫时,在本书中畅游一番,就会感到有一个风月无边的广大天地。你心中的迷茫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消散开来,啊!原来一切如梦亦如幻!请不要执著,速速把心清净下来!不要让尘境污染你的纯真心,不要让世情剥掠你的爱心,赶快埋弃一切妄想是非,就此泅出生命的苦海,恢复你内心和谐光明的理想世界!
热门推荐
  • 神殇封神

    神殇封神

    “我不会成为神的。”叶川风轻云淡的回复眼前的人,“至于为什么,因为我不想失去所有。”
  • 征途归墟

    征途归墟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他只想作为一个普通人生存下去。可因为种族间的野心、阴谋、权势,将他推向风口浪尖。而心之所在的种族璀璨的时代文明已老去,曾经辉煌壮丽的民族一步步走向末路,他敛去温润的外衣,披上名为冷血的战袍。既然背上的弓尚未折断,手中的剑尚锋利,我甘愿堕入无尽长夜,以我心中所念化为无尽涅槃焰,助你浴火重生,在这个时代寻得归墟。
  • 悠然生活

    悠然生活

    刚走出校门的悠然在北京这个大城市结识了一帮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生活中有欢喜也有悲伤。几个逗比搞笑的朋友,一段感情的开启,她将何去何从。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当爱情遭遇婚骗

    当爱情遭遇婚骗

    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被父母骗去相亲,取个没文化的姑娘就算了,特么,还是二婚!为了父母,只得忍了,主要是人家姑娘长得很水灵。可没想到,这才是我厄运的开始,老子被骗婚了,一瞬间家里一穷二白,老爹也被气死……
  • 拒嫁腹黑总裁:老婆大人不要跑

    拒嫁腹黑总裁:老婆大人不要跑

    大学时代的青涩爱恋没想到,四年后再次相见却是那般场景“你居然有了未婚妻!我不嫁!”“你居然和我抢零食!我不嫁”“你居然让我去生孩子,那么疼!我不嫁!”“不嫁就不嫁,我娶你不就行了”陈皙坏笑,手开始不老实起来“老公,你送我个礼物吧”“除了天上的星星”“老公,我要宋仲基欧巴”“你说什么?听不清”“你的头在我的衣服里,怎么能听得清啦!”
  • 夏若茶花,清纯如云

    夏若茶花,清纯如云

    黎纯,仿佛是上天派来的笑天使,好像永远没有烦恼。除了笑就是吃,她的笑温暖了不良少女苏夏的心,融化了学霸慕泽的高冷,抹去闺蜜李星的烦恼。她笑如夏花地走近,可顾晨风的心不为她绽放。他冷淡的外表里包裹着一颗炙热的心,只为她温暖。时间不会去定论谁的心先贴近,只会在流年里将那些美好回忆收藏。还好,她转身回头,她的高冷少年俊美如斯,未曾远离。
  • 三界:危险恋情

    三界:危险恋情

    她,一朝弑仙,一朝成仙,却不悔当初乱战时救了他,为了人类的尊严,弑仙。最终他们为了情生仇陨落,究竟是谁的错?
  • 天降大丫鬟

    天降大丫鬟

    他是冷血的翩翩公子她是20世纪的美少女他是拥有被人称赞的经济头脑,花容月貌她是从小被人数落的无盐少女他不喜女色靠近身边一步却把她抱在怀里她花痴却不从命看他们怎么让这个古板的绿柳山庄变得生机勃勃
  • 这样卖一定有人买

    这样卖一定有人买

    荟萃卖的智慧,探究卖的学问,传授卖的真谛,是每一位产品销售员,每一个卖场营业员,每一位职业经理人,每一位正在打拼的老板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