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500000012

第12章 反理学时期(6)

又《孔丛子·谏格虎赋》,格义同搏。颜习斋谓格物之格如之,谓亲手习其事也。又《尔雅》格格举也,郭璞注曰,举持物也。又《尔雅》到字极字皆同格。盖到其域而通之,搏之,举之,以至于极,皆格义也。物,物有本末之物也,即明德亲民也,即意心家国天下也。

然而谓之物者,则以诚正修齐治平皆有其事,而学其事皆有其物。《周礼》礼乐等皆谓之物,是也。格物者,谓大学中之物,如学礼学乐,类必举其事,造其极也。朱子曰,“谓实到地头,如南剑人往建宁,须到郡厅上,方是至。

若只到建阳境上,即不谓之至也。”致知在格物者,从来圣贤之道,行先以知,而知在于学。……语云,“一处不到一处黑;”,最切致知在格物之义。(《辨业》二,八)

然不曰学而曰格,何也?学有浅有深,皆可谓学。格者,于所学之物,由浅及深,无所不到之谓也。

谓学外复有物者,非纤细则空虚也。谓学习外复有格物者,非泛滥则冥寂也。皆非圣学也。试思士人切用之物尚在学外,则古圣何为立学,学之外尚有士人格物之功,则古圣又何必立学?

第五章 戴震

一、戴东原的哲学

戴震生于雍正元年的十二月(1724年1月19日),那时清初的一班大师都死完了。但他们的影响都还存在。他虽然生在那多山的徽州,居然也能得着一种很高等的小学与经学的教育。

二十岁后,他从婺源的江永受学;江永“治经数十年,精于三礼及步算,钟律,声韵,地名沿革”。江永不但是一个大学者,并且是一位朱学的大家,曾做一部《近思录集注》。戴震的著作之中,有一部《经考》,共五卷,新近刻在《机斋丛书》里。

我们看这部书,可以知道戴氏对于程朱的书,对于清初一班大师的书,都曾做过很勤密的研究。在治学的方法一方面,他更是顾炎武、阎若璩的嫡派传人。他不但用那比较考证的方法来治古音,并且用那方法来治校勘,来讲故训。他的天才过人,所以他在这几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绩。

我们看他的两部哲学书,——《孟子字义疏证》和《原善》——不能不疑心他曾受着颜李学派的影响。戴望作《颜氏学记》,曾说戴震的学说是根据于颜元而畅发其旨(《学记》一,页四)。我们至今不曾寻出戴学与颜李有渊源关系的证据。

我个人推测起来,戴学与颜学的媒介似乎是程廷祚。程廷祚(1691~1767)二十岁后即得见颜李的书;二十四岁即上书给李塨,并著《闲道录》,时在康熙甲午(1714),自此以后,他就终身成了颜李的信徒,与常州的恽鹤生同为南方颜李学的宣传者。

程廷祚是徽州人,寄籍在江宁。戴震二十多岁时,他的父亲带他到江宁去请教一位同族而寄寓江宁的时文大家戴瀚。此事约在乾隆七八年(1742~1743)。后来乾隆二十年(1755)戴震入京之后,他曾屡次到扬州(1757、1758、1760),都有和程廷祚相见的机会。他中式举人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他屡次在江宁乡试,也都可以见着程廷祚。

况且程廷祚的族侄孙程晋芳(也是徽州人,寄籍淮安)是戴震的朋友;戴氏也许可以从他那边得见程廷祚或颜李的著作。(程晋芳极推崇程廷祚,而不赞成颜李之学。他作《正学论》,力诋颜李,并驳戴震,人为程朱辨冤。所以他明知程廷祚得力于颜李,——有“与家绵庄先生书”可证,——而他作《绵庄先生墓志铭》,竟不提及颜李之学。)

依段玉裁的记载,戴震的《原善》三篇作于癸未(1763)以前、甲戌(1754)以后的十年之间(《戴氏年谱》,页十六)。这十年正是戴氏往来扬州、江宁之间,常得见程廷祚的时期。

段氏又说乾隆三十一年(1766)曾听得戴震自说,“近日做得讲理学一书”,即是《孟子字义疏证》的初稿(《年谱》,页十七)。这正是程廷祚死的前一年。依这种种可能的机会看来,我们似乎很可以假设程廷祚是颜学与戴学之间的媒介了。

我们研究戴震的思想变迁的痕迹,似乎又可以假定他受颜李的影响大概在他三十二岁(1755)入京之后。这一年的秋天,他有《与方希原书》,说:

圣人之道在六经。汉儒得其制数,失其义理;宋儒得其义理,失其制数。譬有人焉,履泰山之巅,可以言山;有人焉,跨北海之涯,可以言水。二人者不相谋,天地间之钜观,目不全收,其可哉?抑言山也,言水也,时或不尽山之奥,水之奇。奥奇,山水所有也;不尽之,阙物情也。(《与方希原书》)

他在这时候还承认宋儒“得其义理”,不过“不尽”罢了。同年他又有《与姚姬传书》,也说:

先儒之学,如汉郑氏,宋程子、张子、朱子、其为书至详博,然犹得失中判。其得者,取义远,资理闳。……其失者即目未睹渊泉所导,手未披枝肄所歧者也;而为说转易晓。学者浅涉而坚信之,用自满其量之能容受,不复求远者闳者。

故诵法康成、程、朱,不必无人,而皆失康成、程、朱于诵法中,则不志乎闻道之过也。诚有能志乎闻道,必去其两失,殚力于其两得。

这里他也只指出汉儒、宋儒“得失中判”。这都是他壮年的未定之见。文集中有《与某书》,虽不载年月,然书中大旨与《孟子字义疏证》定本的主张相同,其为晚年之作无疑。那书中的议论便与上文所引两书大不相同了。他说:

治经先考字义,次通文理。志存闻道,必空所依傍。汉儒故训有师承,亦有时傅会。晋人傅会凿空益多。宋人时恃胸臆为断,故其袭取者多谬,而不谬者在其所弃。我辈读书原非与后儒竞立说,宜平心体会经文。有一字非其的解,则于所言之意必差,而道从此失。……

宋巳来,儒者以己之见硬坐为古贤圣立言之意,而语言文字实未之知。其于天下之事也,以己所谓“理”强断行之,而事情原委隐曲实未能得。是以大道失而行事乖。(《与某书》)

这时候他的态度更显明了;汉儒的故训也不免“有时傅会”;至于宋儒的义理,原来是“恃胸臆为断”“以己之见硬坐为古贤圣立言之意”。这时候他不但否认宋儒“得其义理”,竟老实说他们“大道失而行事乖”了。

我们看这几篇书,可以推知戴氏三十二岁入京之时,还不曾排斥宋儒的义理;可以推知他在那时候还不曾脱离江永的影响,还不曾接受颜李一派排斥程朱的学说。如果他的思想真与颜李有渊源的关系,那种关系的发生当在次年(1756)他到扬州以后。

戴震在清儒中最特异的地方,就在他认清了考据名物训诂不是最后的目的,只是一种“明道”的方法。他不甘心仅仅做个考据家;他要做个哲学家。在这一点上,他有很明白的宣言,他说:

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与是仲明书》)

又说:

君子务在闻道也。今之博雅能文章,善考核者,皆未志乎闻道。徒株守先儒而信之笃,如南北朝人所讥“宁言周孔误,莫道郑服非”,亦未志乎闻道也。(《答郑丈用牧书》)

他又说:

后之论汉儒者,辄曰:“故训之学云尔,未与于理精而义明。”则试诘以“求理义于古经之外乎?若犹存古经中也,则凿空者得乎?”呜呼,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小学文字者也。

由文字以通乎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之适堂坛之必循其阶而不可以躐等。是故凿空之弊有二:其一,缘词生训也;其一,守讹传谬也。

缘词生训者,所释之义非其本义;守讹传谬者,所据之经并非其本经。……二三好古之儒,知此学之不仅在故训,则以志乎闻道也,或庶几焉。(《古经解钩沉序》)

戴氏这种见解,当时那班“襞绩补苴”的学者都不能了解,只有章学诚能指出:

凡戴君所学,深通训诂,先于名物制度而得其所以然,将以明道也。时人方贵博雅考订,见其训诂名物有合时好,以为戴之绝诣在此。

及戴著《论性》《原善》诸篇,于天人理气,实有发先人所未发,时人则谓空说义理,可以无作。是固不知戴学者也。(《章氏遗书·朱陆篇书后》)

章学诚常骂戴氏,但他实在是戴学的第一知己。

戴氏认清了“此学不仅在故训”,这是他特异于清儒的第一要点。当时的人深信“汉儒去古未远”的话,极力崇奉汉儒;戴氏却深知宋儒的义理虽不可靠,而汉儒的故训也不可株守,所以学者“必空所依傍”,“平心体会经文”。

清代的经学大师往往误认回到汉儒便是止境了;戴震晚年不说“回到汉儒”了,却说“必空所依傍”“回到经文”。这“必空所依傍”五个字,是清儒的绝大多数人决不敢说的。

当时的学者王鸣盛曾评论惠栋和戴震两人道:“今之学者断推两先生。惠君之治经求其古,戴君求其是。”(洪榜:《东原先生行状引》)空所依傍,而唯求其是,这是戴学的第二异点。

戴氏既以“明道”,“闻道”为目的,我们应该先看看他所谓“道”是什么。他说“道”字,含有两种意义:一是天道,一是人道。天道即是天行,人道即是人的行为。他说:

道,犹行也。(《孟子字义疏证》,以下省称《疏证》,章十六)

在天地,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谓道。在人物,则凡生生所有事,亦如气化之不可已,是谓道。(同书,三二)

我们现在也依这个分别,无论他的天道论。

戴震的天道论,是一种自然主义。他从《周易》的《系辞传》入手,而《系辞传》的宇宙论实在是一种唯物的,自然的宇宙论,故王弼可用老庄的哲学来讲《易》,而宋儒自周敦颐、邵雍从道士队里出来,也还可依附《周易》,做成一种儒道糅合的自然主义。戴氏说: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鸿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行亦道之通称。

(原注:《诗·载驰》,“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毛传云:“行,道也。”《竹竿》,“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郑笺云:“行。道也。”)

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五行即赅阴阳,五行各有阴阳也。(《疏证》十六)

他在《原善》里也有同样的主张:

道,言乎化之不已也。……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原善》上,章一)

一阴一阳,善言天地之化不已也,道也。一阴一阳,其生生乎。其生生而条理乎,以是见天地之顺,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同书上,三)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气化之于品物,可以一言尽也:生生之谓欤?(同书上,四)

他论天道的要旨只是“一阴一阳流行不已,夫是之为道而已。”(《疏证》十七)他只认阴阳五行的流行不已,生生不息,便是道。这是一种唯物论,与宋儒的理气二元论不相同。宋儒依据《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话,建立他们的二元论,如朱子说:

阴阳,气也,形而下者也。所以一阴一阳者,理也,形而上者也。道即理之谓也。

戴氏驳道:

气化之于品物,则形而上下之分也。形乃品物之谓,非气化之谓。……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原注:如言“千载而上,千载而下”。《诗》“下武维周”,郑笺云,“下,犹后也”)。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

器言乎一成而不变,道言乎体物而不可遗。不徒阴阳非形而下;如五行水火木金土,有质可见,固形而下也,器也。其五行之气,人物咸禀受于此,则形而上者也。(《疏证》十七)

他老实承认那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都是气。这种一元的唯物论,在中国思想史上,要算很大胆的了。

他的宇宙观有三个要点:

(一)天道即是气化流行;

(二)气化生生不已;

(三)气化的流行与生生是有条理的,不是乱七八糟的。生生不已,故有品物的孳生;生生而条理,故有科学知识可言。

最奇特的是戴氏的宇宙观完全是动的,流行的,不已的。这一点和宋儒虽兼说动静,而实偏重静的宇宙观大不相同。

戴氏也兼说动静,他说:“生则有息,息则有生,天地所以成化也。”(《原善》上,一)但他说的“息”只是一种潜藏的动力:

生生之呈其条理,“显诸仁”也。惟条理是以生生,“藏诸用”也。显也者,化之生于是乎见。藏也者,化之息于是乎见。

生者至动而条理也。息者至静而用神也。卉木之株叶华实,可以观夫生。果实之白(即核中之仁),全其生之性,可以观夫息。(《原善》上,四)

我们看他用果实中的“白”来形容“息”,可以知道他虽也说息说静,却究竟偏重生,偏重动的气化。他对于宋儒的二元的宇宙论,一面指出《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话本是指卦画的,宋儒误“两仪为阴阳,而求太极于阴阳之所由生”(看《疏证》中,三)。一面又指出宋儒所以不能抛弃二元论,只因为他们借径于佛老之学,受其蔽而不自觉。他说:

在老庄释氏,就一身分言之,有形体。有神识,而以神识为本。推而上之,以神为有天地之本,遂求诸无形无迹者为实有,而视有形有迹为幻。

在宋儒,以形气神识同为己之私,而理得于天。推而上之,于理气截之分明,以理当其无形无迹之实有,而视有形有迹为幻。

同类推荐
  •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中国的月亮”曾经也很圆啊;第二章大悲壮、大不朽之中国;第三章打造中国形象养清正、凛然之气;第四章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第五章亟待雪中送炭莫急锦上添花;第六章“改革创新”当代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第七章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第八章核心价值观之探究;第九章“和谐、公正、仁爱、共享”。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本书将逻辑游戏分为趣味推理、数字谜题、图形联想、真假判断、位置顺序及反向推断六个方面。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热门推荐
  • 异瞳特工:邪王的神女转世妃

    异瞳特工:邪王的神女转世妃

    是历史的延续,冷初彤穿越到了楼兰王国,现代高级特工拥有特异空间,穿越后成为楼兰王国的神女转世是运气还是注定?
  • 十世轮回之称霸异世

    十世轮回之称霸异世

    我怎么感觉似乎被忽悠了!对了怎么厉害的功法他怎么没练呢?好了封印打开了你自己慢慢研究吧!有缘在见。随在他的话音落下关于《十世轮回》之轮回篇内容如下:修炼者必须经历九世分别是:小兵,上位者,乞丐,富商,流氓地痞,和尚,恶扑,奸臣,忠臣,第十世就是本心具体要求每一次轮回都必须按每一世的总纲如果想换身份那么恭喜你你就会随机变为家禽,家畜而且不会出现意外你会老
  • 我自己的爱情故事

    我自己的爱情故事

    我没想过一段感情可以那么刻苦,我没想过会那么真诚的对一个人。这如同初恋一般的爱情。才最刻苦
  • 霸道王爷之皇上,快回家

    霸道王爷之皇上,快回家

    再次转世,前生孽缘。沧桑离歌,时光穿梭。花开花落亦无声,弦起一支逍遥曲。
  • 孤女纪事

    孤女纪事

    药剂学高材生穿成卑微丫鬟。成长之路磨难多,她能否披荆斩棘,燕雀青云?待岁月静时,蓦然回首,却发现爱情也在悄然观望。
  • 至尊九重天

    至尊九重天

    神奇血脉的家族,被诅咒的血脉,一次次的机缘让小凌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九祖~九天~九主,生活在九重天中的人群,一次次的超越极限。九重天之后将会是何种局面?沧溟之战~九九归一。世间只准许一位尊者,尊者的头衔会被谁摘取。神奇的天道本源。姜小凌一生追求极限,他能够超越尊者吗?他能够看到尊者之后更广阔的天地吗?天生身负诅咒血脉,如何破解?血脉的真正潜力带来的无穷好处。从一个最底层的空间到那九祖的世间,一次次的超越极限,最终达到那无人可想象的境界。斩天斗地,天道由他而生。
  • 穷人该不该有梦想

    穷人该不该有梦想

    这是感天动地的壮举,还是不可理喻的蠢行?这是至真至诚的情种,还是游移不定的浪子?这是执着勤勉的写手,还是好逸恶劳的懒汉?贫穷让理想变得格外丑陋,挫败使追求显得面目可憎。这就是一个“文学烈士”的悲情人生!它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穷人到底该不该有梦想?一个还在打拼的奋斗者值不值得尊重?
  • 鹿晗之初见倾心

    鹿晗之初见倾心

    “微风轻轻起,我好喜欢你”如果我注定对你初见倾心,为何要兜兜转转?
  • 天才傲世毒妃

    天才傲世毒妃

    前世被好闺蜜未婚夫背叛,穿越废物小姐身上,睁开眼,是可怕的冰冷,欠她的,她一一夺回!
  • Boss学长,民政局见

    Boss学长,民政局见

    【宝贝们好,别了三日,凉凉又和大家见面了〈安韵凉〉话不多说,正文如下】“卧槽,我道底在干嘛?我要疯了,啊啊啊啊,出门没看黄历们,格劳资滴,我的Boss居然是他?”某女抓狂了。某男笑的一脸邪魅。“妈蛋,曰了狗了,这个世界没有爱了,苍天呐,为什么我的邻居还是他?”某女暴走了。某男笑的一脸谈然。“我已经无言以对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相亲对象还是他?”某女绝望了。某男笑的一脸纯良。之后在生活上发生了什么呢?请看凉凉的正文。【客官们,文里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