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40100000032

第32章

前面讲的一血,也是讲你发力的时候也要一心一意,不能东捣一下,西捣一下。要始终如一,坚持一个信念,坚持一个目标。发力、发心都始终如一。这里的“一”非常重要。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德字的“心”字上面加一个“一”?我想没有这个“一”不行,一血还要一心,就是讲你发力的目标还是一个,你发心的这个心也是一个,并非三心二意的,这个一心就是诚。只有这样才能称其为德。古字的德是“”,什么是直的?你的道路是直的,你的目标是直的,你的心是直的,所以正直。上面一个直,下面一个心,这就是古人的“德”字。这是很有意思的,那么后来又改成这种“德”,我认为它给我们的信息量就更多了。

良心当饭吃

有人会讲:难道“道德”能当饭吃吗?良心能当饭吃吗?我认为:能当饭吃。我可以明白地告诉这些人,如果没有这个“德”,你这个饭不会吃得好。为什么呢?因为德还有另一个“得”,前文讲的这个德就是为了“得”,为了得到更多。我们再看一看这个“得”字。得者,人之光阴也。这又是一个双人旁,也就是说“得”必须在众人中得,不可一人独得,是在众人共同合作中得。为了这个“得”你必须首先去获得时间。”得”字右边的上面是“旦”字,下面是“寸”字,都是指时间的。白天为旦,寸为何意呢?古人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什么理念?这就是前几年深圳人创业的理念,“时间就是金钱”。这时间是从哪里得来的?是从道德的“德”得来的,转了这么多弯,可以得出:“德”=金钱。有人会问,时间怎么可以从德中得呢?你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德,他打工老板会给他机会吗?不会。这个机会中不就有时间的概念吗?没有德你能与别人合作长久吗?也不会。这长久不也是时间吗?没有德你去学技术,人家会花时间教你吗?更不会所以一个人没有“德”就很难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长久立足的。

谁讲德不能当饭吃,良心不能当饭吃?我认为这种人没有真正地去读过书,没有将“德”字读懂,没有将古人作字时给的信息看明白。真正读懂了就不会讲出这话。所以我们读书不易呀!只是从字面上蜻蜓点水不行哪!

一个人有了德,这个“德”就是在大众中付出了血汗,表现出一份诚心。有了这个德,就有了你的获得。《老子·第三十八章》中说:“上德不得,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即崇尚;下,即轻忽。两句中前一个“德”字为德,后两个“德”字为“得”。意思是说,崇尚道德的人,不计较个人失得,所以有所得;忽略道德的人,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结果反而无所得。

立德,怎么去立呢?从何处立呢?是从自己心里立,是去付出你的心血,是在大众中去付出。你必须与大众融合在一起,团结一心。你不能与众人融合,不能团结一心,那就不是“德”了。所以德也是有条件的。你想修德不易,你想获得也不易,但只要你明白了也就容易了,明白了你就要去做,去努力。

第四部分为道“三不朽”之立言——传后世(1)

君子出其言善

关于“立言”,《左传》那段叙述“三不朽”的《疏》中这样解释:“立言谓言得其要,理是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撰集史传及制作文章,使后世学习,皆是立言者也。”

可见“立言”包含两层意思,一为说理,一为作文。言就是言论,著的书也是言。从古到今,多少先圣先贤为后世立言,留下了许多经典巨作。如:五经之首的《易经》,以及《诗》、《书》、《礼》、《乐》、《春秋》,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列子的《列子》;还有《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淮南子》,以及司马迁的《史记》、左丘明的《左传》,等等。

马克思终生致力于立言,写了《资本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他是一位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理论影响了整整一个世纪,使很多人、许多国家富起来了。但他自己却贫困潦倒,到最后上大街时没裤子穿。他为了什么?他是为了立言哪!他没有为自己个人利益着想。

但是立言也不容易立,并不是你写的句子非常漂亮,写的东西非常好,你就立住了。我天天也在给你们讲,也在出书,我这个言能不能成立呢?不是看我这个文字如何,还要看我这个人德性如何。如果说我的德性不能为更多的人称颂,那是立不住的。

《易经·系辞传》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君子坐在家里,说的、想的都是善的,对社会、对他人都是有益的,则千里之外也会得到响应。还有下一句:“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一个人坐在家里胡思乱想,甚至有坏念头,他说的话对他人、对社会都是有负面影响的,违背了自然规律。这种话传出去连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反对。

第四部分为道“三不朽”之立言——传后世(2)

君子之言“动天地”

所以孔子讲:“君子之言,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君子说话是感天动地的,能不谨慎吗?因为人家认为你是君子。现在有些专家、学者、名人到电视上说话,著书立说,人家都相信他,认为他了不起。如果人家都相信你了,都崇拜你了,你即便瞎说了半句,那就误人不浅,因为你的话对他人来讲就是金口玉言,你就是讲错了他都认为是对的,所以君子讲话能不谨慎吗?

可见立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立的。我认为立言是最难的。为什么呢?一个人立功,大功、小功都是功。立德,大德、小德都是德。但立言呢?如果不是大言就无法做到不朽。要做到不朽的话,必须真正有大功、大德,才能立大言。

有的人为了立言,在一生中间非常谨慎,如老子,他已经得道了,但他并没有到处去游说,也没有著书立说,而是骑着青牛准备退隐。出关时,被守关的官员留住了。这个人非常仰慕他的道德学问,请他立言。他说:“好吧。”于是就坐下来立言,写出五千多字,就是《道德经》。你看他这个立言,一直到现在几千年不朽。文字不多,才五千多字,非常精炼,这就是立言。

孔子到处游说,教了那么多弟子,成为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是不是说他就很轻率呢?不是。他也没有随便立言,他也没有随便说。你只要读他的书,就可以看出他非常谨慎。《论语》是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记录下来而成。他的那些言论既通俗又严谨,他没有乱说半句,所以讲立言是不容易的。

过去的书少,现在的书多,铺天盖地的,包括我们自身在内,这不是叫立言。就以我为例吧!有时甚至怀疑自己在胡言,这是真的。严格来讲,与圣人、伟人相比较,我真的不敢乱说:“我这是言哪!”真正的言就是一家之言,老子讲的就是老子讲的,孔子说的就是孔子说的。你看他们说的是人家的吗?不是,他们所讲的都是自己的言。

看现代人“立言”

马克思坐在大不列颠图书馆里查资料、写作,他坐的那个位置地上有两个鞋印陷进去了。你讲他下了多大的功夫?他就是为了立言。现在出版业兴旺发达,发达到什么程度呢?一个星期出一本书,只要卖得好,赚了钱就行了。这是立言吗?不是,肯定不是。所以说立言是最不容易的,立言比立功、立德更重要。

爱因斯坦也留下了不少东西,除了论文以外还有谈话,他的谈话都是很严谨的,他不乱说。

莱布尼兹已经发现“二进制”,而且论文也已经写好了,写好以后他并不是很轻意的拿出去公开。皇家学院几次鼓励他,催他把那个论文公开。他心里还是觉得论据不够充分,还是有些犹豫,有这么一点犹豫,他就没有盲目地拿出去。等了两年后,一直等到他见到了中国的伏羲六十四方位卦图以后,才一锤定音,他才认为:“哦,好了,这个现在成熟了。”他将论文重新改写了,并且附上了中国的伏羲八卦,因为八卦给了他启示。新的论文写好后才向外公布。这也可以看出立言的谨慎。

“立言”原为一种历史传承的方式,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记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立言”的含金量似乎被潮涌般的信息量所淹没。当然,能在这种大潮澎湃的言论中沉淀下来,并留给后世的“立言”,其百分比极低,而其价值也就极高了。

“立功”作为人格价值的评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为众人立功、为社会立功的行为也逐日升值,并且占有主导地位。”三不朽”的具体内涵同样在“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递进和变迁,“立功”、“立德”、“立言”的具体对象、社会环境乃至三者本身都在变化。”立德”观念中有关社会公德以及治理方面的内容,逐渐现实地融入到了“立功”的范畴之内,“立德”越来越多地被“圣洁化”、“理想化”,而“立言”则成为各种历史人物追求的具体目标。

第五部分为道“三不亦乎”之为道潜力“不亦说乎”(1)

说说《论语》

今天所要讲的题目是:“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一提到这三个标题,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论语》开篇那一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为什么叫论(Lún)语。论,是人伦,伦理。古时候,每个人家里,一个村落、一个姓氏的堂屋里面挂一幅中堂,一张大红纸,中间写上几个大字,就是立牌位,最下面的那个字就是“位“字,就是牌位的位。什么位序呢?就是“天、地、君、亲、师“这五个位序。第一是天,第二是地,第三是国君,第四是父母亲,第五是老师,这样排下来的。

从人伦次序上分,还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弟、夫妻、朋友等。

实际上,这个人伦次序就将整个一个社会全包括在内。你看,天地就是自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弟、朋友就是一个社会,一个大社会。也许你会说,这里其他人怎么没有呀?有,朋友里面两个字全概括了,“朋”,是同类,如我们同坐在一辆车上,虽然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我们俩并没有说话,也没有什么交往,但我们是同类的,今天都是同一方向,坐同一辆车。也许会发生某种关系,或车子抛锚了,大家都呆在一起时,互相勉励,互相关心,便发生人际关系了。那么“友“呢?校友、战友、同事等都是友,这个友的含义也很广泛。

所以说,这个朋友就包括很多、很广的,人际社会都包括进去了,就是君、亲、师、兄弟、夫妻、朋友,都含在人际社会里面。人际社会是有次序的,这个次序就是人伦次序。

“上轮“和“下轮“

旧时候,我父亲那一辈读私塾称《论语》为上论、下论,即上卷、下卷。不了解的人误听为上轮、下轮,有人问某某孩子“开讲了吗“?“开讲了“。”先生给你讲什么“?“讲上论、下论“。”哎呀,你这孩子,有上轮、下轮,要高升了“。什么意思?旧社会科举考试就是考《四书》、《五经》,皇帝出题、宗师大人出题都在《四书》、《五经》里面,就看你能不能融汇贯通,融汇贯通了才能考好。这个题出自《论语》里面,但其他东西你不熟也不行。这个题出自《易经》里面,你《论语》不熟也不行,要融汇贯通。

你看,范进他到五十岁的时候才中举,为什么呢?他以前没有融汇贯通呀。到五十岁的时候还要去向他老丈人借钱。他老丈人是一个屠夫,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你这个现世宝,你拿镜子照照你自己,尖嘴猴腮。你看人家老爷的长相,方面大耳,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结果,他中举了。范进一听说自己中了,一下子痰涌上来,迷了心窍,跑到大街上喊:“我中了,我中了“。怎么办?办法是让他平时最怕的人打他一耳光子,将痰打出来,这样能将他打醒。大家都讲他最怕他老丈人,就去找他老丈人。而他老丈人这时就胆怯了,别看平时对他很凶,想怎么骂就怎么骂,这时候他中举啦!他老丈人跑回家将手洗干净,拿出勇气打了范进一巴掌,打后手都抬不起来,还到处跟人讲:“我早知道我女婿是文曲星。”唉!这个时候他就变调了,恭恭敬敬的。可见,古代对功名是多么的看重。

今天大家对考大学也很看重,农村孩子考上大学要请客,亲戚朋友送红包道贺,所以说也是很慎重的。你想想古时候考的题目全在《四书》、《五经》里面,你能不读这个吗?《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所以,古代人爱开玩笑,把上论、下论说成是上一个“轮“子、下一个“轮“子,你踏着两个轮子就能高升了。这个倒很形象,把《论语》描绘成“风火轮“了。

第五部分为道“三不亦乎”之为道潜力“不亦说乎”(2)

学而时习之

《论语》开头这一段,解释起来都很简单,也很好理解。就是说你要学习,要得到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你就必须天天去复习、温习,通过复习就能得到快乐;有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了,大家在一起谈论,也高兴;尽管人家不理解你,也没有怨言怒色,这就是君子的风度。

但是仅仅是这么三句话,理解起来感觉不太妥。你想,作为《论语》这样一部经典著作的开篇,能是这么三个独立的句子吗?我认为不是,我的看法是:这三个句子是上下承接,是一组画面,而不是三个画面,不是独立的。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萌宠王妃

    萌宠王妃

    穿越成小狐狸,已经够可悲了,还遇上个恶魔王爷!老天,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还让她当宠物?我搓,有没有搞错,我是人,不对就算我现在不是人了,也不用沦落到当宠物吧?小子,你表惹我,惹毛了我,小心我的狐狸爪子可是不会留情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逃婚王妃王爷别追

    逃婚王妃王爷别追

    穿越到古代的她,发现自己居然穿越成男人,可俺的心还是爱帅哥地。美男在侧,焉有不吃之礼,可为什么他却说她是他的王妃?还是他刚刚娶的三个王妃之一?囧,她不要跟人分吃好不好!不做米虫,反正自己也能养活自己,古代的女人也要有金钱才会有地位,钱钱钱,真是个好东西。你抢我男人,我就抢你的钱!
  • 人民宝藏

    人民宝藏

    虽非乱世,只要有心,也可成为英雄!欢迎加入:九流错误群:307719436——九流任何作品中的错误,小至标点符号,大到主线逻辑,希望伸出你宝贵的手,给予批评指正,九流将感激不尽。九流问题群:244168755——任何九流作品中未明的问题及相关资料共享,意见提供等。以上两群纯作交流之用,广告及非实体编辑勿扰,谢谢。
  • 第十三个留言

    第十三个留言

    是不是只有当成熟过后,才会看清楚一些事情。才会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 林小姐,我在情深处等你!

    林小姐,我在情深处等你!

    校园女神?职场女王?不!这些只是称号而以。
  • 绝世神通

    绝世神通

    帝落星河,万古寂灭!亘古轮回,大道沧桑!一息尚存,诸神意志,只等他归来!少年秦萧得上古神通,练就不灭之躯,逆天战体打破千年铁律,醒上古血脉,承继恒古不朽意志!青剑出鞘,杀敌万里之外,无上神通显圣,升级突破瞬息之间,得志该猖狂,少年很嚣张!
  • 非酋成长记

    非酋成长记

    非酋和欧皇向来水火不相容……非酋向欧洲大陆偷渡的心也坚不可摧……但是欧皇大神,你怎么空降至非洲大草原了?(吃惊捂脸花痴.JPG)
  • 我的修仙之路有问题

    我的修仙之路有问题

    仙,这是所有处于神州天地的人都梦寐以求的存在。天下三大宗门--圣道宗首席弟子却不认为。“方天正!你小子又偷懒了吗?你何时可修成正果,位列仙班!?”一位白发老者气急败坏地骂道。“仙?顺其自然吧!比起这些问题,小二,这烤全羊来一份!”方天正如此说道。“方天正!我已突破筑基,达到灵虚了。怎么样?首席弟子之位,我要定了!”“可惜,我前不久突破至虚空了!”方天正很是无奈地说道。这是一个天才修仙者的仙路。不过好像有点怪。
  • 魔临八界

    魔临八界

    一废物爹娘被杀,本想自杀,却的宝物,,解封印,成魔尊,伤我所爱,即使你多么强大,我也要诛杀于你。天下第一,唯我独尊。
  • 庶女谋之驯夫有道

    庶女谋之驯夫有道

    前世枉付的情意,今生我要你百倍偿还!嫡母践踏,我让你血溅铁蹄之下;亲姐陷害,我让你受尽人间凌辱;长兄侮辱,我斩断你子孙根,与虫蚁为伍!相府女儿重生归来,不稀罕前世仇敌的钦慕、更不怕恶人的诋毁陷害!若有来生庶女当自强!誓不为人棋子!当她繁华落尽,当他霸业终成,看这江山如此多娇,只有白首同心,缔造盛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