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9300000004

第4章 道經下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絕學無憂。

絕有為俗學,則淳樸不散。少私寡欲,故無憂也。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唯則恭應,阿則慢應,同出於口,故云相去幾何?而恭應則善,慢應則惡,以喻俗學。絕之則無憂,不絕則生患,只在心識回照,豈復相去遠哉?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凡人所畏者,慢與惡也。善士所畏者,俗學與有為也。皆當絕之,故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若不畏絕俗學,則眾生正性荒廢,其未有央止之時。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眾人俗學有為,熙熙逐境,如臨享太牢,春臺望登,動生貪欲。

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我獨怕然安靜,於其情欲,略無形兆,如彼嬰兒,未能孩孺也。

乘乘兮若無所歸。

至人無心,運動隨物,無所取與,若行者之無所歸。乘乘,運動貌。

眾人皆有餘,

眾人耽嗜塵務,矜夸巧智,自為有餘,以示光大。

而我獨若遺。

常若不足,有所遺忘。

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

我豈愚人之心,遺忘若此也哉?但我心純純,故若遺爾。

俗人昭昭,

矜巧智也。

我獨若昏。

自韜晦也。

俗人察察,

立法制也。

我獨悶悶。

唯寬大也。

忽若晦,寂兮似無所止。

容貌忽然若昏晦,而心寂兮絕於俗學,似無所止著。

眾人皆有以,

眾人於代間,皆有所以,逐境俗學之意。

我獨頑似鄙。

頑者無分別,鄙者陋不足,而心實了悟。外若不足,故云似爾。

我獨異於人,

人有情欲,我無愛染。人與道反,我與道同。

而貴求食於母。

求食於母者,貴如嬰兒無營欲爾。上文云如嬰兄之未孩,下經云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如此所以獨異於人。先無求、於兩字,今所加也。且聖人說經,本無避諱,今代為教,則有嫌疑。暢理故義不可移,臨文則句須穩便。便今存古,是所庶幾。又司馬遷云:老子說五千餘言,則明理詣而息言,不必以五千為定格。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孔,甚也。從,順也。設問甚有德之人,容狀若何?言此有德人所行,唯虛極之道是順。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此明孔德所從之道,不有不無,冲用難名,故云恍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惚,無也。恍,有也。兆見曰象。自無而降有,其中兆見一切物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物者,即上道之為物也。自有而歸無,還復至道,故云其中有物也。

杳兮冥兮,其中有精。

惚恍有無,杳冥不測,生成之用,精妙甚存。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杳冥之精,本無假雜,物感必應,應用不差,故云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言道自古及今,生成萬物,物得道用,因用立名。生成之用,既今古是同,應用之名,故古今不去。

以閱眾甫。

閱,度閱也。甫,本始也。言至道應用,度閱眾物本始,各遂生成之用也。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以此令萬物皆稟道,妙用生成故爾。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

曲已以應務則全。

枉則直,

枉己以申人則直。

窪則盈,

執謙德則常盈。

弊則新,

守弊薄則日新。

少則得,

抱一不離則無失。

多則惑。

有為多門則惑亂。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聖人抱守淳一,故可以為天下法式。

不自見故明,

人能不自見其德,常曲己以應務,則其德全自明。

不自是故彰,

人能不自以為是,而枉己以申人,則其是直自彰矣。

不自伐故有功,

人能不自伐取,則其功歸己矣。

不自矜故長。

人能長守弊薄,不自矜衒,則人樂推其長。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與物争,誰與争者,此言天下賢與不肖,無能與不争者争也。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古有曲全之言,豈虛妄哉?實能曲者,則必全理而歸之。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希言者,忘言也。不云忘言而云希者,明因言以詮道,不可都忘。悟道則言忘,故云希爾。若能因言悟道,不滯於言,則合自然。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風雨飄驟,則暴卒而害物,言教執滯,則失道而生迷。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天地至大,欲為暴卒,則傷於物,尚不能久,以况於人,執言滯教,則害於道,欲求了悟,其可得乎?

故從事於道者,

故從事於道之人,當不執滯言教。

道者同於道,

體道者,悟道忘言,則同於道矣。

德者同於德,

德者道用之名,人能體道忘功,則其所施為,同於道用矣。

失者同於失。

執言滯教,無由了悟,不悟則迷道,自同於失矣。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方諸挹水,陽燧引火,類族辨物,斷焉可知。

信不足,有不信。

執言滯教,不能了悟,是於信不足也,自同於失,失亦樂來,是有不信也。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跂,舉踵而望也。跨,以跨挾物也。以喻自見求明,明終不得,何異夫跂求久立,跨求行履乎?

自見者不明,

露才揚己,動而見無,故不明。

自是者不彰,

是己非人,直為怨府,故不彰。

自伐者無功,

專固伐取,物所不與,故無功。

自矜者不長。

矜衒行能,人所鄙薄,故不長。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自見等行,於道而論,是曰殘餘之食,疣贅之行。凡物尚或惡之,故有道之人,不處斯事矣。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將欲明道立名之由,故云有物。言有物混然而成,含孕一切,尋其生化,乃在天地之先。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有物之體,寂寥虛靜,妙本湛然常寂,故獨立而不改。應用遍於群有,故周行而不危殆。而萬物資以生成,被其茂養之德,故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吾見有物生成,隱無名氏,故以通生表其德,字之曰道,以包含目其體,強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妙用無方,強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若能了悟,則返在於身心而證之矣。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因其所大而明之,得一者天地王也。天大能覆,地大能載,王大能法地則天行道,故云亦大也。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王者,人靈之主,萬物繫其興亡,將欲申其鑒戒,故云而王居其一,欲警王令有所法,謂下文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謂王也,為生者先當法地安靜。既爾又當法天,運用生成。既生成已,又當法道,清靜無為,令物自化。人君能爾者,即合道法自然之性。

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重者制輕,故重為根。靜者持躁,故靜為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輜,車也。重者,所載之物也。輕躁者貴重靜,亦由行者之守輜重,故失輜重則遭凍餒,好輕躁則生禍亂。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人君者,守重靜,故雖有榮觀,當須燕爾安處,超然不顧也。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奈何者,傷嘆之辭也。天下者,大寶之位也。言人君奈何以身從欲,輕用其身,令亡其位也。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君輕易,則人離散,故失臣。臣躁求,則主不齒,故失君。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邊,

於諸法中體了真性,行無行相,故云善行。如此則心與道冥,故無轍進可尋求。

善言無瑕謫,

能了言教,不為滯執,遣象求意,理證言忘,故於言教中無瑕疵謫過。

善計不用籌算,

能了諸法本無二門,一以貫之,不生他見,故無勞籌算,自能照了,既無計算,非善而何?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兼忘言行,不入異門,心無邊境之迷,境無起心之累,雖無關楗,其可開乎?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體了真性,本以虛忘,若能虛忘,則心與道合,雖無繩索約束,其可解而散乎?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以聖人常用此五善之教以教之,故無棄者。

是謂襲明。

密用曰襲,五善之行在於忘遣,忘遣則無迹,故云密用。密用則悟了,故謂之明。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師,法也。資,取也。善人可師法,不善人可取役使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此章深旨,教以兼忘,若存師資,未為極致。今明所以貴師為存學相,學相既空,自無所貴,所以愛資為存教相,於教忘教,故不愛資。貴愛兩亡心,而道自化。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師資兩忘,是謂玄德。凡俗不悟,以為大迷,故聖人云雖知凡俗以為大迷,以道觀之,是為要妙。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雄者,患於用牡,故知其雄,則當守其雌,謙德物歸,是為天下谿谷,則真常之德不離其身,抱道含和,復歸於嬰兒之行矣。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能守雌靜,常德不離,德雖明白,當如暗昧,如此則為天下法式。常德應用,曾不差忒,德用不窮,故復歸於無極。忒,差也。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德雖尊榮,常守卑辱,物感斯應,如谷報聲,虛受不窮,常德圓足,則復歸於道矣。樸,道也。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含德內融,則復歸於樸。常德應用,則散而為器,既涉形器,必有精粗,聖人用之,則為群村之官長矣。

故大制不割。

聖人用道,大制群生,暄然似春,蒙澤不謝,動植咸遂,曾不割傷。

將欲章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者,大寶之位也,有道之者,必待曆數在躬,若暴亂之人,將欲以力取而為之主者。老君戒云: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

大寶之位,是天地神明之器,謂為神器,故不可以力為也。故曰為者敗之,此戒奸亂之臣。

執者失之。

曆數在躬,已得君位,而欲執有斯位,凌虐神主,天道禍淫,亦當令失之。此戒帝王也。

故物或行或隨,或煦或吹,或強或贏,或載或隳。

欲明為則敗,執則失,故物或行之於前,或隨之於後,或煦之使暖,或吹之使寒,扶之則強,抑之則弱,有道則載事,無德則隳廢。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聖人睹或物之行隨,知執者之必失,故去其過分爾。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人臣能以道輔佐人主者,當柔服以德,不用甲兵之威,取強於天下。何則?兵者凶器,戰者危事。抗兵加使,彼必應之,其事既好還報,則勝負之數,未可量也。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軍師所處,戰則妨農,農事不修,故生荊棘。兵氣感害,水旱繼之,農廢於前,灾隨其後,必有凶荒之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善輔相者,果於止敵。蓋在於安人和眾,必不敢求勝取強。故雖果於止敵,敵不為寇。慎勿矜功伐取,以自驕盈,驕則敗亡,故為深戒。

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

前敵來侵,不得休止,故用兵以止之,如是則果在於應敵,非果以取強也。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物之用壯,由兵之恃強。物壯則衰,兵強則敗,是謂不合於道,當須早止不為。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佳者,好也。兵者,謀略也。凡人修辭立誠,不能以道德藏器,而以兵謀韜略為好。謀略之用,只在於攻取殺伐,故為不善之材器。凡物尚或惡之,是以有道之人不處身於此爾。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左,陽也。陽和則發生,故平居所貴。右,陰也,陰凝則肅殺,故用兵所貴。

兵者,不祥之器,

祥者,善也。好兵者尚殺,故為不善之材器也。

非君子之器。

君子以道德為材器,不貴兵謀。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夷狄內侵,故不得已。善勝不争,是恬淡為上。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制勝於敵,必哀其人,故不以為美也。夫勝必多殺人,若以勝為美者,是樂多殺人,樂多殺人,人必不附。欲求得志,不亦難乎!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

偏將軍卑而處左者,不專殺人。上將軍尊而處右者,主兵謀也。

言以喪禮處之。

喪禮尚右,今上將軍居右者,是以喪禮處置之。

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

以生靈之貴,而交戰殺之,有惻隱之心,故以悲哀傷泣之爾。

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勇士雄,入戰而獲勝,勝則受爵,居於右位,尚右非吉,是以喪禮處之。但以為不祥之器,亦何必縞素為資。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

道以應用為常,常能應物,其應非一,故於常無名。

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樸,妙本也,妙本精一,故云小。而應用匠成,則至大也,故無敢以道為臣者。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侯王若能守道精一,無為而化,則萬物將自賓服矣。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侯王若能抱守精一,則地平天成,交泰致和,故降灑甘露。夫甘露既降,蕭蘭俱澤,不煩教令,而自均平。取譬侯王,稱物平施。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人君以道玫平,始能制御有名之物,故有名之物,亦盡為侯王所有矣。既,盡也。

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若侯王能制有名之物,則夫有名之物,亦將知依止於侯王,知依止有道之君,所以無危殆之事。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天降甘露,以瑞有道,故譬有道之君,在宥天下,天則應之,猶如川谷與江海通流爾。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者役用以知物,明者融照以鑒微,智則有所不知,明則無所不照。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能制勝人者,適可謂有力。能自勝其心使柔弱者,方可全其強爾。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知止足者無貪求,可謂富矣。強力行者不懈怠,可謂有志節矣。

不失其所者久,

知足強力,不失其所恒,則是久於其道者。

死而不亡者壽。

死者分理之終,亡者夭枉之數,壽者一期之盡,夫知人勝人,又招殃咎,知足強力,動得天常。得天常者,死而不亡。是一期之盡,可謂壽矣。

大道泛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大道泛兮,無繫而能應物,左右無所偏名矣。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言萬物恃賴冲用而生化,而道不辭以為勞,功用備成,不名己有。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

愛養群材而不為主宰。於物無欲,則可名於小,言不可名小。

萬物歸之,不為主,可名於大。

愛養之,故萬物歸之,有萬不同,而不為主,可名為大。非小非大,所以難名。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是以聖人法道忘功,終不自為光大,故能成其光大之業。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

大象,大道也。帝王執持大道,以理天下,則天下萬物歸往矣。

往而不害,安平泰。

物往而不傷害,則安於平泰。

樂與餌,過客止。

樂,音樂也。餌,飲食也。言人家有音樂飲食,則行過之客皆為之留止。如帝王執道以致平泰,亦為萬物所歸往矣。又解云:樂以聲聚,餌以味聚,過客少留,非久長也。是以蘧廬不可以久處,仁義顜之而多責。故人君體道清淨,淡然無味,始除察察之政,終化淳淳之人,故下文結云用不可既也。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人君以道德清淨為教,初出於口,淡乎其無味,不似俗中言教,有親譽畏侮等也。

視之不可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以道鎮净,初無言教,故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而淳風大行,萬物殷阜,歲計有餘,故用不可既。既,盡也。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經云:正言若反,《易》云:巽以行權。權,反經而合義者也。故君子行權貴於合義,小人用之則為詐譎。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信矣。故老君前章云執大象,斯謂之實。此章繼以歙張,是謂之權。欲量眾生根性,故以權實覆卻相明,令必致於性命之域。而惑者乃云非道德之意,何其迷而不悟哉?故將欲歙斂眾生情欲,則先開張,極其侈心,令自困於愛欲,則當歙斂矣。強弱等

義,略與此同。此道甚微,而效則明著,故云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

巽順可以行權,權行則能制物,故知柔弱者必勝於剛強矣。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脫,失也。利器,權道也。此言權道不可以示非其人,故舉喻云:魚若失淵,則為人所擒,權道示非其人,則當竊以為詐譎矣。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妙本清靜,故常無為。物恃以生,而無不為也。侯王若能守道無為,則萬物自化。君之無為,而淳樸矣。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言人既從君上之化,已無為清淨,而復欲動作有為者,吾將以無名之樸而鎮靜之。無名之樸,道也。

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言人君既以無名之樸鎮靜蒼生,不可執此無名之樸而令有迹,將恐尋迹喪本,復入有為,故於此無名之樸,亦將兼忘,不欲於無欲,無欲亦亡,泊然清浄,而天下自正平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他乡明月

    他乡明月

    一个普通客居他乡的故事,仅此而已。此心安处是吾乡。
  • 原阳子法语

    原阳子法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武林风云

    都市武林风云

    岳少,一个普通高中毕业生,却天生有着亿万分之一概率的梦境流纯阳之体,在一次午睡之时被一位武功盖世的老前辈融入了绝世武功,从此在都市黑白两道之间叱诧风云,一路走来虽危难重重,却是艳遇不断,威风凛凛,惊天霸地,随着武功的不断增强将昔日强者一一踩在脚下,最终一统地下黑道,成就无上霸业。
  • 像夏天一般

    像夏天一般

    岁月走过,留下斑驳无数,是愁、是叹?终不过一纸繁华。简单,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而有你,就是人间最大的幸福。最好的爱情,便是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恰好都在。单夏最好的爱情叫做郑般树。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下暗门

    地下暗门

    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回顾他的一生,他发现了一个通向外星球和能看到鬼怪的暗门,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外星鬼怪之谜的答案
  • 西江花月夜

    西江花月夜

    当年,一群东瀛倭寇化身商人,从蒙古一路至东南沿海强设数十个据点,掠夺、强占、偷窃珍奇古玩无数,其中还有一份涉及朝廷、关系江山社稷的密物。他们在各据点经营十余年,囤积了无法计数的金银珠宝。就在他们密谋将财宝偷运出海时,皇帝收到信报,遂派镇海大将军上官戎缉拿倭寇挽回财物,夺回朝廷密物。倭寇见事情败露,只得将财宝藏一密处,准备与上官戎决一死战。倭寇狡诈、恶毒,又有朝中奸臣设计陷害上官戎。在最后的一次海战中,上官戎身受重创,临死之际点燃了船上的火药,与倭寇一起葬身海底。上官戎手下的一名唯一逃生的将领找到了他的尸骨,连同上官戎交与他保管的一颗宝珠葬入密林之中。围绕宝珠和密物,江湖陷入了一场血雨腥风之中。
  • 杂记下

    杂记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