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0100000032

第32章

德王品之二

起卷德王问。若犯重下第二明违因。于中为三。谓问答领解。冶城为六问。开善为五问。只是三意。初两问四罪。次两问一阐提。三一问不定。初问四罪者。若有佛性不应堕地狱。如其退落佛性不持。第二问。若有佛性。云何复言无常乐我净。若无四德岂有佛性。第三问。阐提断善应断佛性。第四问。不断佛性何名阐提。第五问。四罪与阐提等不定还生善根。涅槃不定还成凡夫。难文小广。入涅槃已若还出者。圣还成凡。若尔佛无四德。若不尔者阐提亦无成佛之义。前难令涅槃无常。佛答非无常。此中作不定难。一切不定则一切无常。则涅槃亦是一切之限亦应无常。此难难一切人悉令皆转(云云)。佛答为两。先叹问。次答问。初叹问为四。一叹现德。二叹往因。三叹所问超逾人天。四诫听许说。如文。善男子一阐提下。正答为三。一答第五不定问。第二答第三断善问。即兼答第一第二罪人问。第三重答第五不定问。兼答第四问。初答第五中三。先标。次答。三结。从如汝所言下。第二正答第三有三番。一约内外。二约漏无漏。三约常无常。佛性中道。非此二边故不可断。人天是善。三涂是恶。凡法为外。圣法为内。世间是漏。出世无漏。有为无常。无为是常。佛性悉非此之两边。故不可断。若是断者下。兼答第一第二罪人问。彼虽作罪终不断性。明罪不定。以不定故得三菩提。本取断已名一阐提。性非已得云何可断。既非定有岂能遮堕。答第一问。若非定有遣第二问。又断已得方名阐提。今性非已得亦遣第四问。犯四重下。第三重答第五问为三。初泛明不定。二广明不定。三结不定。初文又四。一明恶人不定。二明诸法不定。三明善人不定。四明如来不定。此即恶人不定也。色与色相下第二明诸法不定。有法譬初法如文。次譬中凡三譬三合如文。而言亦有定相谓常乐我净者。为其前难不定云如来入已亦应出圣成凡即无常乐。今答不尔。无定之中亦有定相。谓如来常乐我净。故言亦有定相。须陀洹下第三明善人不定。如来今于下第四明如来不定。方便道中如来不定。法身本地定不为凡是名为定。二端不可得烧者。两解。一云衬身譬本地。在外譬迹应。此二不灭。二云衬身譬佛智观机。在外譬神通应物。物机无穷故神通不尽。是故不烧。衬音者非应言亲音。此衣在里名为衬衣。善男子当知如来下。第二广明不定。旧解诸句。作一存一亡。非鬼至亡法身。非非鬼至存应身。今谓法应两分还是定义岂是不定。兴皇云。非鬼法身不定。法身则亡非亡。非非鬼应身不定。应身则存非存。存非存能鬼能非鬼。亡非亡能非鬼能鬼。今谓皆未免定。何者鬼定能非鬼。非鬼定能鬼。虽言不定亦名为定。今明鬼即非鬼。亦即非鬼非非鬼。非鬼即鬼。亦即非鬼非非鬼。非鬼非非鬼亦即鬼非鬼。是一即三是三即一。无一无三一三不定。斯则真不定义。余句例然。今先唱章门。次解释。凡二十章门。但解十六不释四门。于第九短非短门中。云现三尺身者。河西云。其家无儿。产一子长三尺而死。父母悲苦失性。佛现儿像。父母见子还得本心。谓儿言。我言汝死汝何处来。答言从死处来。因缘暂会。身属众缘。四大假合。遍观众缘。何者是身种种说法。惑心即断。便现三尺佛身光明色相。长者得阿那含。非漏非无漏是第十六章而最在后释。何故尔。佛欲广释此章。故留在后。又私谓诸门之中。若漏无漏凡夫闻之多易解故。又二。初明非有漏。其文极广。后明非无漏其文甚少。广略相望亦应可见。初非有漏文为二。先明三漏。后明七漏。问何不取三界烦恼为三漏。而取色无色为有漏。通取无明为无明漏。答佛说无定。或转三漏以为四流。然作三漏者欲重故独为。一色无色小轻故合为一。无明是根本通共为一。但数家称为漏落生死。论家称为漏失道理。今经意者只是烦恼则名为漏。复次一切凡夫下。第二明七漏。一见。二思惟。三根四恶。五亲近。六受。七念。前两是漏体。后五是漏缘。见是利使。思是钝使。根是内五根。恶是外恶法。近是恶人。受是受取色欲等法。念是昼夜念念不断。今文无思漏。又恶漏作离漏名。能离是道。所离是恶。初解见漏中应具十使。但举疑见者。欲明贪嗔痴慢四使通于见思五见及疑。但在见谛思惟门中。则为慢摄。文又二。先广明疑心。后别明见使。疑乃非见。但疑见相关故言疑见。生六种心者具列诸见。庄严云。只是五见开边为断常故言六。开善云。决定有我。决定无我。未是六数。但总唱决定。从我见我一下即是六数。一我见我。二我见无我。三无我见我。四我作。五我受。六我知。所言六者。一于假我计有真我。故言我见我。二于假我上计无此我。故言我见无我。三于阴身上计有真我。故言无我见我。我作下三种。即十六知见中三。河西以决定有无为二。我见我者。本计有我。入定之时见妙光明。犹如日月。即以所见证定有我。故言我见我。我见无我者。计现有我过未无我。即断见外道。无我见我。谓诸有情悉无有我。离五阴外别见有我。如麻麦等。我作我受者。谓始终常有。即是常见。谓我能作因。我能受果。及以能知。从凡夫不能善摄下。三释根漏又三。一明凡夫因根起漏。二明菩萨不尔。三结如来无漏。凡夫如文。菩萨下二明虽复因根不起诸漏。行苦者二解。一云。即三苦中之行苦。此若最通二云。行是无常苦但是报。不得为一。言二十五里者譬二十五有。钵譬色心。油譬于戒。不弃一滴譬不犯一戒。王譬佛。臣譬行人。拔刀在后譬于无常。如来拔出下。第三结如来无漏也。复有离漏下。第四释恶漏。当体名恶。从治道名离。又二。先明能离之道。后明所离之恶。初又二。先明菩萨修行。后引昔证今。初文有五种法师。而言一经于耳七劫不堕者。前名字功德品云。若闻常住二字生生不堕者。闻有多种。若深能思惟如说行者即生生不堕。若不能深思惟行者只得少益。八魔者。旧云。无常等四各有其因。是为八魔。又一解。烦恼等四及无常等四为八。善男子我念过去下。第二引昔证今。于中有偈。旧解。上半明果下半辨因。证涅槃是果。至心听是因。果中有得离二事。证涅槃是得。永断是离。因亦有二。至心是修行。无量乐是得果。言得乐果者。非常乐果。乃是行因得因中之乐果。有人评之。比太近局全无所以。若只有此事何能卖身。复云何闻此而得成佛。观师云。偈意无量不可得尽。所该甚广义味无竭。且出十义。一三宝。二四谛。三三德。四四德。五生不生等四句。六本有今无偈。七雪山偈。八四悉檀意。九中论偈。十四种佛性。所言偈含三宝者。只如来证涅槃。此一句。即是佛法三宝。能证之人是如来。即是佛宝。所证之法是涅槃。即名法宝。永断一句只是助语。若能至心即是僧宝。能至心听即是秉行之众。岂非僧宝。但此一句亦得两望。至心亦得是法宝。至期何处即是听法。今且属僧。得无量乐亦是助句。明三宝者只是两句。且置两句。言四谛者。不取谛义但取行证。证此法者佛证涅槃。即是证灭。何故知尔。涅槃翻灭岂非灭谛。永断于生死。即是除集集是烦恼及以结业。今生死亦是烦恼及以结业。若能至心听。即是道谛。由至心听故即证道。常得无量乐即是苦谛。何以故。苦果既遣便获乐报。三三德者。即是摩醯首罗三目。亦是伊字三点。如来证涅槃。即法身德。永断于生死。即解脱德。至心听。即般若德。更须一一释之。四依品中明三德者。一法身。二解脱。三般若。四相品中不尔。一者涅槃。二者解脱。三者般若。即取涅槃代法身。今此中既云涅槃者岂非法身。永断生死是解脱者。有生死即有累不脱。今既断除。即是无累宁非解脱。至心听即是般若者。由听法故能生智慧。智慧既生宁非般若。不至心者容可不生。今既至心听即能生智。复得法乐自娱。非复世间之乐。言四德者。即常乐我净。如来证涅槃即常德。问为将如来为常。涅槃为常。今明人法皆常。故前文云。以法常故。人亦是常。永断即净德。生死是可恶不净充盈。既除不净便得净法。岂非净德。至心听即我德。由我能听。无我谁听。常得无量乐自是乐德。亦云复是重明常德。生不生等四句者。前已委悉解竟。今不复释(云云)应本有今无偈者。如来证涅槃。即本无今有。未证涅槃。即是本无。今既证竟。即是今有。永断生死。即是本有今无。如来未断生死之时。由有烦恼。即本有义。既证法身无复烦恼。岂非今无。下之两句不可分张。只此三世是无有是处。故直合是三世有法无有是处。何者是三世法耶。只证此法涅槃常果。即是三世无有是处。雪山偈者。文小交加须善分别。上半不应此中文义。但取下半。而复不全应。今四句但应今两句。生灭灭已。即是永断于生死。寂灭为乐。即是常得无量乐。此两偈相望互有所无。此偈望彼。即无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彼偈望此。即无如来证涅槃。若能至心听。亦应四悉。如来证涅槃。即第一义。有时说涅槃为第一义。永断于生死即对治。论中云。以三观治三漏。今正断生死岂非对治。若能至心听。即是世界。世界之中。或言有我或言无我。皆当至心领受此我无我。常得无量乐即各各为人。论中云。一法分为两种说之。为计我者即说无我。计无我者即说有我。着苦说乐执乐说苦。今此为除计无常苦者故。明常乐等法。中论偈者。因缘所生法。即如来证涅槃。涅槃只是因缘之法。若非因缘即成性义。我说即是空是永断生死。既断生死故得是空。亦名为假名者。即是至心听。若有假我方能听受。亦是中道义。即是常得无量乐。中道即是非有非无。亦是非常非无常。结之为常。无苦无乐结为大乐。今此常乐。即是中道之常乐也。四种佛性者。除正因性。但取果果因因四缘佛性。如来证涅槃即是果果性。故下文云。果果者。谓大涅槃。永断生死即因因性。下文云。因因者。十二因缘所生之法。亦断十二因缘烦恼尽者生观智解。岂非因因。至心听者。即了因性。三十七品六度四等。并是了因。常得无量乐是菩提果。以常乐故岂非果性。观师云。聊尔思惟即便得此十科大义。是故当知。其理无量非可述尽。前梵行中言痛。此中云不痛。旧解云。只是浅深(云云)。次明所离之恶。谓恶象恶马诸恶兽等能害人者。能生恶念动身口恶。恶城恶舍无情之物。何能为恶。如在边城持弓执箭警柝遏道。岂不生人杀害心耶。恶舍亦尔。此是恶缘。恶知识者。甘谈诈媚巧言令色。牵人作恶是故须离。次释第五亲近漏如文。复次一切凡夫下。第六释受漏。文云。觉觉即受也。圣行品云。受为觉相。因三受后起三烦恼。故名受漏。其中复释沙门等名。皆有多义不可定执。此中六难与上纯陀有异。上以檀为难。哀叹品以罗汉果为难。此中以怖心为难。何故三处辨难。而五同一异。纯陀品对俗故云最后檀难。哀叹对道故罗汉难。此中通对著有凡夫故怖心难

同类推荐
  • 醉乡日月

    醉乡日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oriolanus

    Coriolan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圆顿宗眼

    圆顿宗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皇极典帝号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帝号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入布萨堂说偈文等

    入布萨堂说偈文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离歌不伤

    离歌不伤

    想很多性格害羞的女孩子一样,女主在变为灰姑娘的路上历经女王般的蜕变,进过层层虐恋,最终寻得幸福。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男主萧离的性格,冷面王子变身霸气暖男。
  • 军事先锋

    军事先锋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紫隐异界

    紫隐异界

    【炼狱界出版】修炼可停不可止,天劫可躲不可避。焕气魔法同步修炼,照样称霸四域。封印松动人域将处毁灭,紫隐的脱颖而出保卫了异界,同时让……
  • 墙上的第十三张脸

    墙上的第十三张脸

    我只想平平静静的生活,却因为我特殊的体质经历许多离奇曲折,梦魇从小时候开始缠绕着我,奇遇注定了我不平凡的人生,刚上大学本想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可是同学一个接一个的失踪,离奇的死亡,我究竟该相信谁,它到底和我什么关系,为什么我好像少了一段记忆?这一切的一切又是怎么回事......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孤战封神

    孤战封神

    神秘出现的虚拟游戏,一份神秘的礼物,是穿越,还是。《封神》开售前,竟然提前收到了游戏设备,来到一座特殊的村庄,无法下线,没有其他人,是重生?还是系统?修仙封神,竟能影响到现实生活,是游戏,还是什么?特殊的规则,不一样的开局,主角究竟如何后来追上?
  • TFboys之绝恋

    TFboys之绝恋

    他们是全亚洲的天团-TFboys,当冷静帅气的王俊凯遇上冷酷绝美的她;当可爱的萌王源遇上毒舌活泼的她;当易祥千玺遇上聪明绝顶的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因为一场阴谋,她们离开中国,在法国创业,回来时,带着多重身份,变成了他们最强大的敌人。“对不起,在你不相信我时,我就已经不抱有希望了。我不需要廉价到连信任都没有的爱情。”
  • 霸道少爷的百变甜心

    霸道少爷的百变甜心

    人前他冷酷无情,人后他温柔似水,发誓要把她宠上天。“北少,少夫人把厨房炸了!”“告诉她我负责做饭养家,她负责乖乖享受。”“北少,少夫人打了合作商的女儿了!”“打得好!你让我手下的人去帮忙!”“北少,少夫人要和别人出国了!”“给老子把他老家轰了,至于少夫人,我亲自抓!”
  •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草的专属甜心梦寐以置

    校草的专属甜心梦寐以置

    他是有着浪漫细胞的顾离,在学校转高冷,在她面前酷酷哒……却一惯的和苏沁作对,苏沁你个猪,苏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