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2200000011

第11章 养生(4)

寒起于上,阳中之阴邪也;寒起于下,阴中之阴邪也。寒而颊赤多言者,阳中之阴邪也;热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阳邪也;寒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阴邪也。阴中之阴者,一生九死;阳中之阳者,九生一死。阴病难治,阳病易医。诊其脉候,数在上,阳中之阳也;数在下,阴中之阳也。迟在上,阳中之阴也;迟在下,阴中之阴也。数在中,则中热;迟在中,则中寒。寒用热取,热以寒攻。逆顺之法,从乎天地,本乎阴阳也。阴之病,来亦缓而去亦缓;阳之病,来亦速而去亦速。阳生于热,热则舒缓;阴生于寒,寒则拳急。寒邪中于下,热邪中于上,饮食之邪,中于中。(《中藏经》)世人但知气血为阴阳,而不知水火为阴阳之根。能知水火为阴阳,而误认心肾为水火之真。此道之所以不明也。试观天上金、木、水、火、土五星见在,而日月二曜照临于天地间者,非真阴真阳乎?人身心、肝、脾、肺、肾五行具存,而营运于五脏六腑之间者,有无形之相火行阳二十五度,无形之肾水,行阴二十五度,而其根则原于先天之真也。一属有形,俱为后天,而非真矣。或问冬至一阳生,当渐向和暖,何为腊月大寒,冰雪反盛?夏至一阴生,当渐向清凉,何为三伏溽暑,酷热反炽?亦有说乎?曰∶此将来者进,成功者退,隐微之际,未易明也,盖阳伏于下,逼阴于上,井水蒸而坚冰至也;阴盛于下,逼阳于上,井水寒而雷电合也。今人病面红、口渴、烦躁、喘咳者,谁不曰火盛之极也?抑孰知其为肾中阴寒所逼乎?以寒凉之药进而毙者,不知其凡几矣。(《赵氏医贯》)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为气,地之阴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天之阳,日也,常明不息,阳有余也,月盈则亏,阴不足也。人之阴血应月。故男子十六而精通,女子十四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故必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见古人之善于摄养也。男子八八而精绝,女子七七而经断。人身之阴,只供三十年之用。以此难成易亏之阴,情欲无涯,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其为不足也,明矣。养阴之说,岂可不先讲乎?(朱丹溪)先天无形之阴阳,则阳曰元阳,阴曰元阴。元阳者,即无形之火,以生以化,神机是也。性命系之,故亦曰元气。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故亦曰元精。元精元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元神也。夫精为阴,人之水也;气为阳,人之火也。水火得其正,则为精为气,水火失其和,则为热为寒。故水中不可无火,无火则阴胜而寒病生;火中不可无水,无水则阳胜而热病起。水亏者,阴虚也,只宜大补真阴,不可再伐阳气;火虚者,阳虚也,只宜大补元阳,不可再伤阴气。盖阳已不足而复伐其阴,阴亦损矣,阴已不足而再伤其阳,阳亦亡矣。夫治虚治实,本自不同。实者,阴阳俱有余,但去所余则得其平;虚者,阴阳俱不足,再去所有,则两者俱败。其能生乎?故治虚之要∶凡阴虚多热者,最嫌辛燥,恐助阳邪也。尤忌苦寒,恐伐生气也。惟喜纯甘壮水之剂,补阴以配阳,则刚为柔制,虚火自降,而阳归乎阴矣。阳虚多寒者,最嫌凉润,恐助阴邪也。尤忌辛散,恐伤阴气也。只宜甘温益火之品,补阳以配阴,则柔得其主,沉寒自敛,而阴从乎阳矣。阳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若阳有余,而更施阳治,则阳愈炽,而阴愈消;阳不足,而更用阴方,则阴愈盛,而阳斯灭矣。阳遇阳,则为焦枯;阴遇阴,则为寂灭。求汗于血,生气于精,从阳引阴也;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张景岳)夫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脱。是以百年有常。故阳欲上脱,阴下吸之,不能脱也;阴欲下脱,阳上吸之,不能脱也。但治分新久,药贵引用。新病者,阴阳相乖,补偏救弊,宜用其偏;久病者,阴阳渐入,扶元养正,宜用其平。引用之法∶上脱者,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其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其阴。(《寓意草》)

水火

经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素问》)燥万物者,莫 乎火∶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易经》)哲言阳燧在掌,而太阳火;方诸运握,而太阴水。抱薪救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天之阳火二∶太阳真火也,星精飞火也。天之阴火二∶龙火也,雷火也。地之阳火三∶钻木之火也,击石之火也,戛金之火也。地之阴火二∶石油之火也,水中之火也。人之阳火一,丙丁君火也。人之阴火二∶命门相火也,三昧之火也。合而言之,阳火六,阴火亦六,共十二焉。诸阳火遇草而 ,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折,诸阴火不焚草木,而流灼金石,得湿愈焰,遇水益炽,以水折之,则光焰诣天,物穷方止,以火逐之,以灰扑之,则灼性自消,光焰自灭。(李时珍)阴阳合一之妙,于气水而见之矣。夫气者,阳也,气主升;水者,阴也,水主降。然水中藏气,水即气也;气中藏水,气即水也。升降虽分阴阳,气水实为同类。何也?请以釜观,夫水在釜中,下加薪炊则水干,非水干也,水化气而去也。上加盖覆则水生,非水生也,气化水而流也。故无水则气从何来?无气则水从何至?水气一体于斯见矣。人之精气亦犹是也。(《类经》)天地定位而水位乎中,天地通气而水气蒸达。土润膏滋,云兴雨降,而百物生化。人肖天地亦有水焉,在上为痰,伏皮为血,在下为精,从毛窍出为汗,从腹肠出为泻,从疮口出为水。痰尽死,精竭死,汗枯死,泻极死,水从疮口出不止、干即死。(褚澄)或问天一生水,有可验乎?曰∶观诸人身可验矣。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愧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方人心寂然不动时则太极也。此心之动,则太极动而生阳。所以心动则水生,即可以为天一生水之证矣。(朱子)儒者立教,曰正心、收心、养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妄动也。医者立教,曰恬澹虚无,精神内守,亦所以遏此火之妄动也。(朱丹溪)火不妄动,动出于心。静之一字,其心中之水乎?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医学入门》)造化之机,水火而已。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火宜在下,水宜在上,则易交也。交则为既济,不交则为未济。分而离,则死矣。消渴证不交,火偏盛也;水气证不交,水偏盛也。干始坤成,至其交合变化之用,则水火二气也。太旱物不生,火偏盛也;太涝亦不生,水偏盛也。人之脏腑以脾胃为主,然脾胃能化物与否,实由于水火二气,非脾胃之能也。火盛则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何柏斋)以火言之,有阳火,有阴火。有水中之火,有土中之火,有金中之火,有木中之火。阳火者,天日之火,生于寅,而死于酉;阴火者,灯烛之火,生于酉,而死于寅。此对待之火也。水中火者,霹雳火也。即雷龙之火,无形而有声。不焚草木,得雨益炽。人身肾中相火,亦犹是也。平日不能节欲,以致肾中龙火游于上而不归,善治者,以温肾之药,从其性而引之归原,则龙归大海。若阴虚火旺者,此肾水干枯,而火偏盛,惟宜补水以配火,亦不宜苦寒以灭火。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正谓此也。如灯烛之火,亦阴火也。须以膏油养之,不得杂一滴寒水。得水则灭矣。独有天上火入人身,如六气暑热之病,可以凉水沃之,苦寒解之。其余炉中火者,乃土中无焰之火,得木则烟,见湿则灭,须以灰培,实以温烬。人身脾土中火,宜以甘温养之,而火自退。《经》曰∶劳者温之,甘温能除大热,此之谓也。木中之火,以常有坎水滋养,故不外见。惟干柴生火,燎原不可止遏。人身肝火内炽,郁闷烦躁,须以辛凉发达。《经》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使得遂其炎上之性。若寒之则愈郁矣。热之则愈炽矣。金中火者,凡五金埋处,夜必有光。此金郁土中,故有光辉发见于外。人身皮毛空窍中,自觉针刺蚊咬,及巅顶如火炎者,此金虚火乘故也。《经》曰∶东方实,西方虚。

补北方之水,即所以泻南方之火。虽曰治金中之火,而通治五行之火无余蕴矣。以水言之,有阳水,有阴水。

有火中之水,有土中之水,有金中之水,有木中之水。阳水者,坎水也,气也。水气潜行地中,为万物受命根本,《月令》于仲秋云∶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是水之涸,地之死也。于仲冬云∶水泉动,是月一阳生。是水之动,地之生也。谓之火中之水,可也。谓之土中之水,可也。阴水者,兑泽也,形也。有形之水,普施万物,为资生之利泽,在上即为雨露水,在下即为大溪水。人之饮食入胃,命门之火蒸腐水谷,水谷之气上熏子肺,肺通百脉,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上达皮毛,为汗、为涕、为唾、为津;下输膀胱,为便、为液。

至于血,亦水也,以其随相火而行,故其色红。故黄河海水皆同色也。金中之水,矿中之水银是也。其在人身为骨中之髓,至精至贵,人之宝也。木中水者,即木中之脂膏,人身津液润布于皮肤之内者也。夫水有如许之不同,总之天地之水,以海为宗,人身之水,以肾为源,此水中之五行也。明此水火之五行,而土、木、金可例推矣。人身水火,原自均平。偏者,病也。火偏多者,补水配火,不必去火;水偏多者,补火配水,不必去水。譬之天平,此重则彼轻,一边重者,只补足轻之一边,决不凿去码子。盖码子一定之数,今人欲泻水降火者,凿码子者也。命门无形之火,在两肾有形之中。故曰五脏之真,惟肾为根。譬之鳌山走马灯,拜者,舞者,飞者,走者,无一不具,其间惟是一点火耳。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而拜舞飞走之躯壳,未尝不存也。世人皆曰降火,而予独以地黄滋养水中之火;世人皆曰灭火,而予独以桂附温补天真之火。(《赵氏医贯》)赵氏云∶世之养生者,宜加意于补火。而比类于鳌山之灯,火熄则不动,火旺则动速。独不思火不宜动,动则病矣。速则易终而易坏,火太旺则一炬成烬矣。故养生家,务静不务动。今云火旺动速,是妄开后世偏于补火过端。夫阴阳之道,不可偏废,阴旺则阳亏,阳旺则阴竭。二者一有偏胜,则病矣。(《证因脉治》)人身水火,有虚实二种。实火者,外来之邪火,与脏腑偏盛之火也;虚火者,阴气衰少,而火觉有余也。

惟水亦然。若阴气并未亏,而外来实火,及脏腑中之火自旺,亦必补阴以配之,将配到几千百分,而后平耶?(《医贯砭》)木者,火之母也。木浮则火在上,而肾水寒,木沉则火在下,而肾水温。火在丹田之下者,是为少火。少火则生气。离丹田而上者,是为壮火。壮火则食气。食气之火,是为邪火;生气之火,是为真火。(周慎斋)诸病不论虚实,未有不发热者。然此热非从外来,即我所仗生生之少火,有所激而成壮火,为壮热也。壮火即由少火之变,少火非火,乃丹田生生真元之阳气,一呼一吸,赖以有生。《经》曰∶一息不运,则机缄穷。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梨花落去终有时

    梨花落去终有时

    都市白领梵梨落,因上顾山看相思红豆树,与好友走散,不慎坠入后宅基河。醒来时发现穿越到了康熙盛世年间,当年的死婴因此而重生。她现在的名字是年紫曦,湖广巡抚年遐龄的掌上明珠。大哥是博才多闻的年希尧,二哥是骄横跋扈的年羹尧。他是未来的雍正皇帝,一次次的利用算计,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她以为自己是雍正的最爱,他会念在她服侍他二十几年的情份上,她甚至以死要挟,求他饶过她的二哥,圆明园最后的一瞥,年妃用尽一生的爱却依旧没有挽回眼前男人的最后怜惜,弥留,生死,也许是告别伤痛的最后办法,她爱他心碎。她终于明白了,雍正心中更本就没有爱过任何人,除了江山社稷……感谢墨星封面网,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彭阳风物

    彭阳风物

    本书记载了彭阳的山川物产与风土人情,包括生态景致、河湖峡瀑、特殊乡域、古代形胜、彭阳八景、文化遗址、文物精萃、革命遗迹等内容。
  • 承天界

    承天界

    炼精化气汇神海、海枯石烂诸天祭、登天斩命永不朽、寂灭轮回难承天!时光悠悠已过万载,荒古大地上的人们似乎已被命运抛弃。万载光阴,无一人能得以承天,多少年少之时的天之骄子,最终却只能在墓地里无声的悲叹。但是这一切,都随着他的到来发生改变。当承天之路开启的那一瞬间,这片荒古大地上的人们,似乎又一次看到了那永生的希望!群雄奋起,逐鹿荒原,且看前无古人的智能形生命将会如何踏上这片天地的顶端!
  • EXO之重生女配来逆袭

    EXO之重生女配来逆袭

    呵,上一世我为你们付出一切,换来的只是你们的冷眼相看,这一世我要拿回属于我的一切
  • 穿越盗墓笔记之荀舒

    穿越盗墓笔记之荀舒

    这是篇是同人小说【原著:盗墓笔记】主角是从小生活在末世的,那么,从小就看透人心的他,会看透时间人心吗?这个同人故事的主角叫荀舒,通过儿时经历,改名为白清竹。因为未开启正文所写的字数太多,所以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原创主角儿时至青年故事现在已经写完;第二卷为开启正剧剧情,于2016年11月19日开始第一更(打开目录点击‘医院醒来’即可观看)。看官们可以选择观看第一卷原创主角的儿时剧情,也可直接跳过开启观看正剧模式。
  • 阴持入经

    阴持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世绝宠:魔妃狠嚣张

    倾世绝宠:魔妃狠嚣张

    重生珠,这个是可以让整个人得以汗颜的珠子!为了寻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管是劲敌还是什么,不怕!别忘了她是个怎样的存在!只有人臣服于她!却没想到有一天却被征服了!她不甘朝天大吼“竟待我如此!!
  • 岁月飞逝

    岁月飞逝

    他们性格迥异、朝气蓬勃,然而高考后他们的命运彻底改变,岁月匆匆,二十年一晃而过,他们的人生跌宕起伏。如今,他们都年近不惑,或高官显赫,或商海精英,或平平淡淡,或孤苦凄凉,回顾过往,他们都有了不同的人生感触。
  • 绝对能力

    绝对能力

    一个离奇而又很现实的小说。超能力加魔法加现代的世界。会有动漫的人物出现.一位拥有世界最强的能力少年。无论对对手能力多强大,都会在1秒内解决,但是他经历波折,他不是很会用他的能力...后面竟然没有能力了。有事会出现动漫或电影里的人和情节,游戏也有。不要看了前面就不看了,前面字是太密了文笔不好,后面已经改进,字都散开了,文笔增强了。第2部,8月出来。。记的看通告。麻烦去看一下吧,前面是乱写的,顺便投票。《末日能力》
  • 我是NPC大叔

    我是NPC大叔

    打造绝世神兵,成就逆天神匠。这是一个由玩家扮演NPC的故事,看够了传统网游的你不妨来体验一下这不一样的欢乐。剧情新颖,拒绝套路。书友群:540179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