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7100000002

第2章

那是数年后的1987年7月的一天,黄玉香大姐激动地交给我一本书,翻开其中的一篇文章,催我赶快读一读。

她递给我的是一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风展红旗》(第二辑),这是一本专门刊载革命回忆录的刊物。黄玉香大姐是在整理资料室的书刊时,无意间翻了翻这本书的,她翻着翻着,不禁眼前一亮……

她要我读的文章题为《关于唐义贞烈士的回忆》,作者署名:陆定一。

陆定一老人我是知道的。最早是从语文课本里的那篇著名的散文《老山界》中“认识”他的,因为他就是《老山界》的作者。后来又知道他是“文革”前历任多年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在“文革”大动乱伊始,他被打成所谓“彭罗陆杨反党集团”的成员而遭受迫害,经受屈辱却刚正不阿,以无私无畏的形象令世人肃然起敬。对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在我读大学期间的1979年,我在《光明日报》读到他写的《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彭德怀同志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上的“意见书”是正确的,“错误的不是彭德怀同志,而是反对彭德怀同志的人。”这句话对我震动很大,因为这是我读到的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最早不点名指出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的言论,这在当时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略的。他在这篇文章中还认为,庐山会议愈搞愈左,“这种‘左’倾错误,后来发展成为路线。”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我清楚地记得,上课时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发表议论,指责他的文章中的这些观点是对毛主席的大不恭。

我接过黄玉香大姐给我的书,读了起来。

从陆定一老人的这篇《关于唐义贞烈士的回忆》中,我了解到,唐义贞是老人的亡妻,湖北武昌人,她从十七岁开始参加革命,与陆定一在莫斯科结婚,回国后担任中央红军卫生材料厂厂长,1935年牺牲于闽西游击战争中。

在老人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唐义贞烈士,所生两个孩子。

第一个是女孩,名叶坪。1931年12月30日生。长征时寄养在雩都。对这个孩子,我尽了力,从1937年找起,到现在没有找到,看来已经无望。如果她在,应该是50岁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狂跳不已。

“叶坪”!我的母亲不是称为“野萍”吗?“叶坪”——“野萍”,两者谐音何其相似,至于“野萍”这个称呼也是根据张德万当时称呼母亲时的发音模仿来的,且是口头的称呼,到底是哪两个字,无人知道。“野萍”是我后来揣摸着猜想的两个字。父亲即曾把这两个字猜想为“一品”。母亲的这个称呼,从那时起一直叫到现在。母亲后来在户口簿上起了个名字“张来娣”(含“张德万带来之女”之意以示纪念),但除了文字使用外,村里人还是称她为“野萍”。“野萍”、“一品”或许就应该是“叶坪”!

“长征时寄养在雩都。”“于都”以前就是写为“雩都”。

寄养的时间是在“长征时”,我母亲来我们村时正是1934年11月份左右,即祖母所回忆的“掘番薯的时候”。

从年龄上看,老人写这篇文章时是1981年,这一年,我母亲正好也是50岁,与文章所说相吻合。

一股激动的情绪如电流般贯通我的身心。我豁然感觉,岁月的谜也许可以揭开了——母亲的母亲、我的外婆也许就是唐义贞烈士,母亲的父亲、我的外公也许就是陆定一!

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继续读下去。

第二个孩子是男孩。他生的时候,我在长征途中,没有看见过他,对他一无所知。经过46年,才查清楚他生在长汀四都圭田乡范家。他的养父范其标同志,是红军残废军人……1980年9月,我请他们全家到福州团聚。

啊,这又是一段悲欢离合的情节,这段情节,很快被证明同属于我所叙述的这个故事。

读完老人的文章,我的心绪十分复杂。如果真像我猜想的那样,唐义贞是我的外婆,但她早就牺牲了,再也不能见到她了。想到这些,我的心头泛起悲伤。同时,我的心情也异常激动,如果母亲真能证明就是叶坪,就会有一个明白的身世,以免终生抱憾。而且父女还会有团聚的机会。

第二天,我的心情稍稍平静些了,觉得事不宜迟,应该赶紧给老人写信。

我斟酌一番,提起笔来。

尊敬的陆老:

您好!冒昧给您写信,打扰了,请原谅!

昨日偶然之间我读到您的一篇回忆录《关于唐义贞烈士的回忆》(收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革命回忆录丛刊《风展红旗》第二辑),我的心情异常激动。这不仅是因为唐义贞烈士对革命忠贞不二的高尚品德和可歌可泣的英勇献身精神极其动人,还因为读到此文勾起我对我母亲身世的缅想。

接着,我将我所知道的母亲的身世在信中介绍了一番,并提出我的猜想:“根据这些材料分析,我觉得我母亲与您文中所讲的您未能找到的女儿叶坪可能是同一个人。”我还写下了据以判断的三点根据:第一,名字相同;第二,寄养的时间相同;第三,年龄相同。然后写道:

……我长大后听说了母亲的这些事情,为此感到非常遗憾。每每想起此事,我就会对着茫茫大地、芸芸人世发问:我母亲的根在哪里?我们身上的另一半血脉的源流在哪里?给我们这另一半血液的亲人在哪里?……

昨日读到您的回忆文章后,又勾起了我的这番心思。我细细看了您写下的关于女孩叶坪的情况,得知您仍没有找到她。我惊异于“叶坪”与我母亲的相似之处,我认为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因此就决定提笔给您写信,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要想确证我母亲是否是您的女儿,虽然有些中间环节难以查证,但可以靠科学技术来解决。前些时候我曾在一本杂志上读到可以用检验血液的办法来确定孩子的亲生父母的报道,是否可以一试?

陆老,我只所以冒昧给您写信,目的在于寻根。此根若寻不着,是我母亲的终生憾事,也是我们全家的一大憾事。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血缘纽带,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再则,若我母亲真是唐义贞烈士与您所生之女并能得到证实,也就能告慰烈士在天之灵——烈士英灵不朽,后继有人!

信写好后,我立即用挂号寄往北京。

或许,岁月留下的谜可以揭开了。

真的,寄出信后,我产生一种朦胧的预感。

3

信发出去后,接下来是焦灼的等待。

等待的日子总觉得那样漫长。

发出信后,接着学校就放暑假了。我去广东佛山市参加了一个会议。会后回了一趟乡下的家里,将我写信的情况告诉了父母,他们知道后自然心里也都非常激动。同时,我进一步了解了当年的一些具体情况。

一个暑假过去了,新的学期又开学了,依然没有什么消息。

天气一天天变凉了。我的心也慢慢冷却下来,甚至对向往的事情不抱太大的希望了。

然而,在这个年份的又一个“掘番薯的时节”,我的信却有了回应……

1987年11月1日,我们村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寻问着找到了我们家门前,说是要找我母亲。

我母亲那时候正在菜园里浇菜,听说家里来了人找她,却不知道来的人是谁。我的父亲这时已调到乡政府工作,不认识的一些乡里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我母亲接待他们是常有的事。这回母亲估摸来的又是这样的人,于是匆匆赶回。她见来人有四五个,都是男的,她连忙放下水桶,开了门招呼他们进屋。

就在这个时候,她与其中的一个人的目光相遇了,不知咋的,母亲的心猛地一怔:这个人,怎么好面熟、好亲切,怕是在哪里见过。可是,在哪里见过呢?

这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她见到的这个人便是陆定一老人在回忆文章中提到的他与唐义贞烈士所生的第二个孩子。

他的名字叫“陆范家定”,人们也称他为“小定”。

小定——陆范家定,这年53岁,却已是满头白发。

当他在母腹中的时候,就与父亲分离了。他生下一个月后,又与母亲别离,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六年骨肉离散的坎坷生涯。

让我们转到另一个漂泊与寻根的故事上来。

在福建长汀县四都乡境内的崇山峻岭中,座落着一个小村子:圭田村。村子里有一个三口之家,即相依为命的范其标、陈聪秀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范家定。

范家定从稍稍懂事起,便从村子里大人们的言谈中,隐约觉得自己有着同村子里的一般孩子所不同的身世。

但他并没有在意,爸妈亲他哩。村子里的人家大都很穷,村里的孩子也就极少有读书的。范家定长到八岁时,虽然家里也穷,但爸妈咬咬牙还是送他进了私塾念书……

令范家定迷惑不解的倒是另一件事:逢年过节,爸妈都要在饭桌上多摆放一副碗筷,留个座席,可那副碗筷却没谁来用。他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爸爸一脸的庄重,说:“我们等一位亲人,这位亲人外出未归,我们等着她归来……孩子,等你长大了,我会把一切都告诉你的。”

范家定长到十五岁,全国解放那年,大年夜,饭桌上又多摆了一副碗筷和酒杯。范家定感觉席上的气氛有些沉重。爸爸在那个酒杯上斟满了家酿的米酒,端起来,郑重地交到他的手上,神色严肃地说:“孩子,这碗酒,你把它洒到地上吧!”

范家定虽然疑惑不解,但还是照他的吩咐做了。

然后,他指着上首的那副碗筷,刚开口已是泣不成声:“这是为你的亲生母亲摆下的。我们一直等着她回来呀……孩子,该让你知道了,我们没有生过你,你的亲生母亲是红军里的人,1934年11月20日在我们家生下你,快满月,她就走了。她没说你的亲生父亲是谁,只给你起了个名字‘小定’,并说:‘母子如能相会,孩子是我的人,也是你们的人。如果我不能再来,就说明我牺牲了,也要告诉孩子,我是为革命而死的。’她一走,这么多年了,全国也解放了,她怕是真的……牺牲了。”

范家定——小定怔怔地听着,恍惚如在梦中。

范其标慢慢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同类推荐
  • 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

    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

    《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作者徐迅是一位有着浓厚故土情结和深沉悲悯感的现实主义作家。《梦里的事哪会都真实》的小说背景基本取自作者的故乡——皖西南丘陵区的一个小县镇。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上发生的若干人事总是那么的刻骨铭心,特别是对身处社会底层的乡亲和小知识分子命运深切关注和同情,这使他的小说既有厚重的生活质地,又有浓郁的地域风情。他以一种散文化的舒如笔法展现发生在故土上的种种世俗百相。这其间有乡村少男怅惘的青春躁动,有采莲少女艰难的爱情厮守,有饱经风霜的老农人不尽的生存艰辛,有良知未泯的小职员无奈的官场诉求……
  • 向阳孤儿院4

    向阳孤儿院4

    长篇小说《向阳孤儿院》取材于真实的孤儿院,由一个个鲜活而真实故事加工改编而成。小说以日记的形式书,,一天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及真实性,在情节设计上巧妙新颖,故事引人入胜。
  • 女人底线

    女人底线

    讲述未婚妈妈苏菲的情感遭遇。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悲欢离合的人物命运,爱与恨的纠缠,必将引领读者去感受一个辽阔的情感世界。
  • 望古神话之秦墟

    望古神话之秦墟

    国祚将倾,必生异兆!宛渠之民,何以从天而降?阿房宫外,何以列十二金人?徐福出海,真为寻长生不死?一切玄奥,尽在《秦墟》之内!
  • 型世言

    型世言

    《型世言》为明代陆人龙创作的一部优秀白话短篇小说集。所记皆为明代时事、风俗人情,情节曲折,笔调清新,可读性强,达到较高的艺术成就。此书在国内早佚,历代书目从未著录,近年发现于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英雄我来了

    英雄联盟之英雄我来了

    他得到修罗的眷顾。他是神界的审判。邪恶的万物……等待着审判的降临…………他重获新生,他杀上神界。修罗现万物殇!(本书纯属个人YY而成。对lol原始背景故事记得太死的人最好别观看。阅读本书前希望以一个品读新世界的角度来读。)
  • 我的现代后宫

    我的现代后宫

    本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林风和一群女生的爱情故事,在她房间降落的女主人公陈若楠将会怎么帮林风和其他女生恋爱呢,敬请期待。。。。。。。
  • 咸鱼

    咸鱼

    咸鱼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花花公子,经常混迹各种娱乐场所。大学时,因为一个贪慕虚荣的女生和肖伦经过一场风波成为了要好的朋友,肖伦出身卑微,家境普通,跟着咸鱼混的风生水起。毕业后,来到咸鱼家的公司,意外地遇到前女友林美怡也在同一家公司,两个人因旧情起了口角,并且肖伦无意中发现她和自己的上司牛中信纠缠不清,最终明白了当初他们分手的真正原因,于是咸鱼帮他策划了报复林美怡和牛中信的计划。牛中信的女儿,牛晓言是他们计划的第一步,但是,故事情节却因为牛晓言发生了变化。咸鱼和肖伦对牛晓言同时产生了好感。三人因为一场闹剧成了好朋友,于是“报复计划”就因此搁浅。不过,林美怡和牛中信的苟且终于还是戏剧性地东窗事发,真相令人匪夷所思,结局悲惨。咸鱼、肖伦陪着牛晓言从悲痛中走出来后,开始了微妙的感情生活,咸鱼和肖伦因为一个女人认识,做了生死之交后又同时喜欢一个女人,故事带着微微的忧伤慢慢铺开。
  • 一纸契婚:总裁情深不负

    一纸契婚:总裁情深不负

    三年前,情窦初开的千金小姐,拿一纸契约捆住翩翩少年。却在他付出真心后神秘消失!三年后,那男人成为翻云覆雨的新贵,而她,却成了精神病人。再相逢,他将她桎梏怀中:“签下合同,从此你就是顾太太。”从此,合同的甲方乙方互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舍利弗阿毗昙论

    舍利弗阿毗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花的高手跟班

    校花的高手跟班

    一个强大组织的掌门人,却被失踪百年的师祖封印实力,连哄带骗得弄到了大都市中。偶然成了一个富家千金的跟班开始了都市护美追美的生涯。一路上,同修真者斗,和修魔者斗,还有不少的超能力者窜出来捣乱。强敌环饲,看司马傲天如何不断成长,最终铲除纠缠千年的夙敌,站到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 民国旧忆之潇雨

    民国旧忆之潇雨

    那年的寒冬很长,因此院里的梅花也多开了一会。与他相遇是寒冬后的春天。在这几年内,大清、不,中华发生了太多事了。广州起义,武昌起义,随之辛亥革命成功,袁世凯上位......动荡的年代总是如此。民国二十年,似乎已是一片祥和,尘埃早已落定。只是一切都背不过命运的齿轮,让我遇到了你。——————————————————学生,军官,歌女,民主战士,作家,名门。以民国时期为背景,形形色色的人物编织成的故事。
  • 启梦人

    启梦人

    当梦境中光怪陆离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是生存还是死亡当一个个梦境不再是休息与放松的港湾而成为死神的催命符时,你该怎么办?你所有梦到过的都在这里夜晚已经降临拿起武器捍卫自己在梦中脆弱的生命
  • 血族事务所

    血族事务所

    一个不久于人世的少年在酒吧买醉之时,遭遇到了一个奇葩的少女,声称自己是吸血鬼,能拯救自己的生命,但必须加入其组织,为其效力。这是少年垂死产生的幻觉,还是这个少女的玩笑,少年人武听风的命运,在今夜重新展开.......
  • 系统之创世大陆

    系统之创世大陆

    林峰一个都市少年,穿越到创世大陆,得到系统会有什么事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