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25800000004

第4章

持而盈之

此章《通玄經》言:末世天子公侯而志驕,用心奢廣,不可長久,驕奢亡國也。《南華經》曰:古聖毀志之勃。富貴驕奢二者,勃志也。不動胸中則正,  正則虛靜無為而無不為也。

持而盈之,

《南華經》曰:盈則溢矣,不可自滿也。

不如其已。

《通玄經·微明篇》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

《南華經》曰:銳則挫矣,不可自驕也。

不可長保。

《通玄經》曰:揣而銳之,不可長保。《沖虛經》曰:揣利害,不如其已。

金玉滿堂,

《通玄經》曰:古者聖王處大滿而不溢,故能長久。末世滿溢者亡。

莫之能守。

《通玄經》曰:處大不溢,盈而不虧,所以長守富也。末世不能守之,失天下也。

富貴而驕,

《通玄經》曰:生而貴者驕,生而富者奢,末世富貴驕奢者亡。

自遺其咎。

《通玄經》曰:富貴不以明自鎰而能無為,非而不亡者寡矣。

功成名遂,

《通玄經》曰:天地極則反,盈則損。日月是也,日中則移,月滿則虧,而況於人乎。

身退,天之道。

《通玄經》曰:主驕則恣,恣則極物,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故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載營魄

此章《南華經·天道篇》言:夫虛靜柔弱平易無為純粹素朴此六者,道之形體也。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聖人休慮息心焉。休則虛靜無為而天下治,無不為也。是故太古神人真人至人聖人道人德人,體之以虛靜柔弱平易無為純粹素樸,不與物雜,至德天地之道,故謂之神聖。至真之人無為守天下,故能長久也。

載營魄抱一,

《通玄經》曰:太古神人體道虛靜,曰虛無者,道之舍也。虛者,中無載也,嗜欲不載,虛之至也。機械智巧不載於心君,通於一而萬事畢。《南華經》曰:神人者,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此之謂神人。

能無離乎?

《南華經》曰:古之人內直善道無為,其一者與天為徒。今之人外曲禮敬有為,不一者與人為徒。

專氣致柔,

《通玄經》曰:太古聖人體道守柔弱曰柔者,道之剛也。弱者,道之強也。柔弱者,道之用也。積柔成剛,積弱成強,不積而成,未之有也。《南華經》曰:聖治者,官施而不失其宜,拔舉而不失其能,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行言自為而天下化。手撓顧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聖治。

能如嬰兒乎?

《南華經》曰: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無為守其內而不為其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有為為其外而不守其內。

滌除玄覽,

《通玄經》曰:太古至人體道守平易,曰平者,心無累也。無所好憎,平之至也。平易者,道之素也。平易恬淡,此天地之平也。《南華經》曰:至人者用心若鐘,不將不迎,應物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此之謂至人。

能無疵乎?

《南華經》曰:古之人無為治其內,而不有為治其外。今之人有為治其外,而不無為治其內。

愛民治國,

《通玄經》曰:太古道人體道守無為#,曰無為者,守靜也。守靜能為天下王。清靜者,道之鑒也。一而不變,靜之至也。所謂無為者,非謂其引之不來,推之不去,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滯而不流,捲握而不散,謂其私好不害於公道邪?欲不傷於正德,故常虛而無為,見素抱樸,不與物維,謂之曰無為。

能無為乎?

《通玄經》曰:古之人味道不舍也,今之人舍道不味也。釋道而任學者危,棄德而用才者困。

天門開闔,

《通玄經》曰:太古真人體道守純粹,曰純粹者,道之幹也。不與物雜,粹之至也。靜而與陰同閉,動而與陽同開,能至於無淫樂,即無不樂也。無不樂即至樂極矣,此真人遊純粹之道也。《南華經》曰:古者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神純粹,其魂不罷,虛無恬淡,乃合天德。純粹而不雜,此養神之道也。純粹之道,唯神是守,故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純也者謂其不虧其神也,能體純素謂之真人。

能無雌乎?

《通玄經》曰:今上觀真人之倫,深原道德之意;下考世俗之行,乃足以羞也恥,澆薄不淳。

明白四達,

《通玄經》曰:太古德人體道守素樸,曰不憂不樂,德之至也。孔子問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智,正汝度,神將來舍。德將為汝容,道將為汝居。瞳子若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實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無心可謀,明白四達,能無知乎?《南華經》曰:德人者,居無思,行無慮,不藏是非美惡,四海之內共利之之為悅,共給之之為安,怊乎若嬰兒之失其母也,儻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財用有餘而不知其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此謂德人之容。

能無知乎?

《通玄經》曰:上古之人明白入素,無為復樸,大正不險,故民易道,至忠復樸,民無偽匿。今後世之人以聰明為治者,勞心而不明;以智慮為治者,苦心而無功。

生之畜之,

《通玄經》曰:此六守者,先王所以無為守天下,故能為。大道生畜無為之君,是謂玄德。

生而不有,

《南華經》曰: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南華經》曰: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

《南華經》曰: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通玄經》曰:太古聖人執玄德於心而化馳若神,不發號令,移風易俗,其惟心行神化無為也。孰知不言之教,不道之道,芒乎大哉?後世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無為之道也。

三十輻

此章《南華經·馬蹄篇》言:吾意古之善治天下者,規矩不然。古者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一而不黨,命曰天放,人民淳樸無工巧焉。後世陶者曰:我善治埴,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鈎,直者應繩。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矩鈎繩哉,然且世世稱之曰而陶匠善治埴木#,生其巧偽,此亦後世治天下者,教土木之工,巧偽之過也。古者白玉不毀,孰為珪璋。純樸不殘,孰為犧樽。故殘樸以為器,後世工匠巧作之過也。《洞靈經》曰:古者至治之代,輿服純素則人不勝羨,嗜欲希微而服役樂業矣,治國之宗也。後世衰末之代,輿服文巧則流俗炎慕,人不忠潔而恥樸貴華矣。夫恥樸貴華之謂浮浮者,亂國之梯也。故後世五帝創作車室三器,恥樸貴華矣。

三十輻共一轂,

《通玄經》曰:上古為國之道工無淫巧,其車素而不雕,三十輻共一轂。

當其無,有車之用;

《通玄經》曰:後世工為奇巧,車輿極於雕琢,歷歲不成,無益於用,有益於費。

埏埴以為器,

《通玄經》曰:古者為國之道工無淫巧,其器素而不飾。

當其無,有器之用;

《通玄經》曰:後世工為奇巧,器用遂於刻鏤,歷歲不成,無益於費。

鑿戶牖以為室,

《南華經》曰:古者巢居穴處,謂之有巢氏,晝食橡栗,暮栖木上。

當其無,有室之用。

《通玄經》曰:後世處一主之勢,竭百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專於宮室臺榭溝池苑囿。《洞靈經》曰:時事不襲奪之以土功,是謂大凶。《沖虛經》曰:齊魯多機巧,有善土木者。

故有之以為利,

《通玄經》曰:今器有形者,逐事也。逐事者,成器也。故有功以為利,利器喪道也。

無之以為用。

《通玄經》曰:古道無形者,作始也。作始者,樸也。故無名以為用,用樸不器也。

五色

此章《南華經》言:古者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末世人也孰能得無為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夫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於形也,傷身損性,亦愚癡哉。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曰五臭薰鼻,困惾中顙;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五曰取捨亂心,使性飛揚。羽旄之容,色之末也;鐘皷之音,樂之末也;口徹為甘,味之末也。此五末者,皆生民損命之大害也。此戒末世王者好聲色禽荒失天下也。

五色令人目盲,

《通玄經·九守篇》曰: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南華經》曰:目觀錦繡彩艷之色,以惑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

五音令人耳聾,

《通玄經》曰: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南華經》曰:耳營鐘鼓管籥之聲,以惑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

五味令人口爽,

《通玄經》曰:三曰五味亂口,使口生瘡。《南華經》曰:五臭薰鼻,困惾中顙。五味濁口,使口厲爽。口兼於芻豢醪醴之味,以惑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通玄經》曰:四曰取捨亂心,使性飛揚。馳騁田獵,以奪民時,以罷民力。衰世之主刳胎焚郊,覆巢毀卵,焚林而畎,竭澤而魚,鳳凰不翔,麒麟不遊。《沖虛經》曰: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欲放生,故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如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通玄經》曰:末世求貨者争難而為,寶珠玉貴而天下争。衰世之主鑿山石,挈金玉,剔蚘蜄,消銅鐵,萬物不滋。

是以聖人

《沖虛經》曰:今天下之人皆迷於聲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通玄經》曰:為正之本,在去聲色。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內便於性,外合於義,循理而動,不繫於物者,正氣也。推於滋味,淫於聲色,不顧後患者,邪氣也。

為腹

《通玄經》曰:目好色,耳好聲,鼻好香,口好味,合而悅之,不離利害嗜欲也。耳目口鼻不知所欲,皆心為之制,各得其所,由此觀之,欲不可勝亦明矣。

不為目,

《通玄經》曰:目悅五色,口惟滋味,耳淫五聲,鼻香五臭,七竅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故去彼取此。

《通玄經》曰:故去彼取此,天殃不起。得於此者忘於彼,則咎去福來。

寵辱

此章《南華經》言:古聖去志之勃。名利榮顯二者,勃志也。不動胸中則正,正則虛靜無為也。唐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又讓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寄託天下也。舜以天下讓,善卷曰: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況乎戰國亂世之君,争名競利,亡身滅國者,榮貴患身也。可以讓王寄託天下,尊生貴身,故能長久。

寵辱若驚,

《沖虛經》曰:名者,賓也。身者,實也。名者實之賓,而悠悠者趨名而已。有名則尊榮,名亡則卑辱。尊榮則逸樂,順性者也,卑辱則憂苦,犯性者也。

貴大患若身。

《沖虛經》曰:夫守名而累身,將恤危亡之不殺,豈徒逸樂憂苦之問哉。

何謂寵辱若驚?

《南華經》曰:榮辱立,然後睹所病,敢不慎乎。

寵為上,

《通玄經·道原篇》曰:富貴有名。有名者,尊寵也,高賢為上矣。

辱為下,

《通玄經》曰:貧賤無名。無名者,卑辱也,卑賤任下矣。

得之若驚,

《通玄經》曰:利為福始,利與害同門。

失之若驚,

《通玄經》曰:福為禍先,禍與福同鄰。

是謂寵辱若驚。

《南華經》曰: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何謂貴大患若身?

《通玄經》曰:今之春秋以為大患者,利害禍福不可不察也。

吾所以有大患者,

《通玄經》曰:志有所欲,忘其所患。

為吾有身,

《通玄經》曰:愚者惑於小利而忘其大患。

及吾無身,

《通玄經》曰:不求名則無息,不求利則無害。

吾有何患。

《通玄經》曰:身以全為本,富貴其寄也。

故貴以身為天下,

《通玄經·上仁篇》曰:古之能尊生者,雖富貴不以名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受先祖之遣爵,必重生之所由來遠矣,而輕失之,豈不惑於名利哉?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矣。

若可寄天下;

《南華經》曰: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犬馬珠玉,皆不受,狄人之所求土地也。大王亶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為人臣奚為異?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害所養。因杖策而去之,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謂能尊生矣。

愛以身為天下,

《南華經》曰:古之能尊生者,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故貴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託天下;愛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

若可託天下。

《南華經》曰:越人三世殺其君,王子搜患之,逃於丹穴。而越國無君,求王子搜不得,從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玉輿。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獨不可以捨我乎?王子搜非惡為君,惡為君之息也。若王子搜者,可謂不以國傷生矣,此固越人所欲得為君也。

視之不見

此章《沖虛經·天瑞篇》言:昔者聖人因陰陽虛無之道,以統天地之有形。夫有形天地者,生於陰陽無形之道,則天地有形從道陰陽無形而生,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故太易者神之始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天地氣形質具而相離,故曰混沌。混沌者,言天地相混沌而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大道。道無形坍,謂之自然。若能太古造化,天地之始,陰陽混沌,是謂太極。大道之綱紀為八十一章之首焉。

視之不見名曰夷,

《沖虛經》曰:太初者,氣之始也,視之不見。《通玄經》曰:太初有名,視之不見其色,是謂虛無之氣。實出於虛,無色而使天地色焉。

聽之不聞名曰希,

《沖虛經》曰:太易者,神之始也,又曰太極,聽之不聞。《通玄經》曰:太極有名,聽之不聞其聲,是謂陰陽至神。有生於無,無聲而使天地聲焉。

搏之不得名曰微。

《沖虛經》曰:太始者,精之始也,搏之不得。《通玄經》曰:太始有名,搏之不得其形,是謂微妙之狀。形生於微,無形而使天地形焉。

此三者,不可致詰,

《通玄經》曰:大道陰陽,靜而無體無色無聲,所以論道不可言也。道無問,問無應。《南華經》曰:道無問,問無應,不可言也。心困焉不能知,口闢焉不能議。

故混而為一。

《沖虛經》曰:太素者,質之始也。言天地氣形質具而未相離,謂之混沌。《通玄經》曰:天地未形,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南華經》曰:夫道無形,在太極之先而道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道不為深。

繩繩不可名,

《通玄經》曰:道至大者無形狀,樸至大者無度量。

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

《通玄經》曰:道者,陰陽和氣,所謂無狀之狀。

無物之象,是謂恍惚。

《南華經》曰:無有之道,視無狀貌,杳然空然,終日視之而不見色,聽之而不聞聲,搏之而不得形,是謂恍惚虛無之道。《通玄經》曰:天道恍惚無際,遠不可止,近無所終,是謂大道之經。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南華經》曰:太清之道,其始無首,其終無尾,無始終也。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南華經》曰:冉求問於孔子曰:未有天地,可知古始之道邪?仲尼曰可,古道猶今天地也,無古無今,無始無終。

能知古始,

《沖虛經》曰:昔者聖人因陰陽虛無之道,以統天地之有形。天地者,生於陰陽虛無之道。

是謂道紀。

《沖虛經》曰:則天地有形從道陰陽無形而生,故有太易,有太極,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是謂道紀。

古之善為士

此章《通玄經·守弱篇》言:古者三皇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虛則正,其盈則覆。夫物盛則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則悲,是故聰明廣智守之以愚,多聞博辯守之以狹,德施天下守之以讓,武力勇毅守之以畏,富貴廣大守之以儉。此七者,先王所以無為守天下,故能長久也。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故弊不新成。上古聖人善治天下者,無為之道七守謙也。

古之善為士者,

《通玄經·上仁篇》曰:古之善為天下者。

微妙玄通,

《通玄經》曰:聖人執道,虛靜微妙,以成其德而無為也,玄通大治而無不為也。

深不可識。

《通玄經》曰:無為而無不為也,故為天下有容。

夫唯不可識,

《通玄經》曰:能得其容,無為而有功;不得其容,動作必凶。

故強為容:

《通玄經》曰:故為天下容。曰:豫兮其若冬涉大川,猶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冰之液,敦兮其若樸,混兮其若濁,廣兮其若谷,此為天下容。

豫若冬涉川,

《通玄經》曰:豫兮其若冬涉大川者,不敢行也。不敢行者,退不敢先,守退讓也。

猶若畏四鄰,

《通玄經》曰:猶兮其若畏四鄰者,恐四傷者,守柔弱不敢矜。

儼若客,

《通玄經》曰:儼兮其若客者,謙欽敬也。謙欽敬者,自卑下尊敬人也。

渙若冰將釋,

《通玄經》曰:渙兮其若冰之液者,不敢積藏也。不敢積藏者,自損弊不敢堅也。

敦兮其若樸,

《通玄經》曰;敦兮其若樸者,不敢康成,自虧缺不敢全也。

曠兮其若谷,

《通玄經》曰:曠兮其若谷者,不敢勝盈也。不敢勝盈者,見不足不敢自賢也。

混兮其若濁。

《通玄經》曰:混兮其若濁者,不敢明清也。不敢明清者,處濁辱而不敢新鮮也。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通玄經》曰:濁以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通玄經》曰:沖以虛之徐盈。

保此道者

《通玄經》曰:夫道退故能先,守柔弱故能矜,自卑下故能高,自損弊故實堅,自虧缺故成全,見不足故能贊,處濁辱故新鮮,服此道者不欲盈。

不欲盈。

《通玄經》曰:古者三皇有誡之器名曰侑卮,其虛則正,其盈則覆。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通玄經》曰: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道無為而無不為也。

致虛極

此章《南華經》言:古士不導引而壽,無不忘心養神也,無不有道守靜也,此天地之道,聖人無為之德也。故曰:夫恬淡寂寞,虛靜無為,比天地之平道德之質也。聖人休慮息心,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年壽長矣。故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此養神之道也。夫道無為,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彭祖得之於道,上自有虞,下至五霸,凡八百歲矣。太上老君得之於道,五百餘歲,莫知其所終。古聖守靜,延命千歲也。

致虛極,

《通玄經·道原篇》曰:古聖賢治身而賤治人,幾於道矣,故曰至虛極也,守靜篤也。

守靜篤。

《通玄經》曰:守靜篤無為者,守靜也。《沖虛經》曰:莫若虛,莫若靜。虛靜者,得其居也。

萬物並作,

《通玄經》曰:萬物並作,春生夏長也。

吾以觀其復。

《通玄經》曰:吾以觀其復,秋收冬藏也。

夫物芸芸,

《南華經》曰:春氣發而百草生,萬物芸芸動也。

各復歸其根。

《南華經》曰:正得秋而萬寶成名,復歸其根靜也。

歸根曰靜,

《通玄經》曰:草木之有根,故再實之木,其根必傷。《南華經》曰:草木之倒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病,然靜可以補病,眥搣可以休老,寧可以止遽。

靜曰復命。

《南華經》曰:今己為物也,欲復歸其根,不以難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通玄經》曰:太古真人呼吸陰陽,而群生莫不仰其德以和順。當此之時,領理隱密,自成純樸,純樸未散而萬物大優。

復命曰常,

《通玄經》曰:至伏犧神農軒轅氏,昧昧懋懋,皆欲離其童蒙之心而覺悟乎天地之間,其德順而不一。

知常曰明。

《通玄經》曰:五帝唐虞之世,竅領天地,綱紀四時,調和陰場,于是萬民莫不悚身而思,戴聽而視,故治而不亂。三王夏殷之世,嗜欲連於物,聰明誘於外,性命失其真。

不知常,

《通玄經》曰:施及周室,淳散樸離,道以為文學之偽險,德以為禮樂之行,智巧萌生,祖學以疑聖,華誣以脅眾,天下澆漓。

妄作,凶。

《通玄經》曰:五霸戰國,諸侯背叛,民人以攻擊為業,灾害生,禍亂作。舉兵為難,攻城濫殺,使陣死伏尸數十萬,老弱飢寒而死者不可勝計。自此之後,天下未嘗得安其性命也。

知常容,

《通玄經》曰:靜則同,虛則通,至德無為,萬物皆容。

容乃公,

《通玄經》曰:欲尸名者,必生事。事生則捨公就私,背道而任欲,是故公道行而私欲塞也。

公乃王,

《南華經》曰: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

王乃天,

《通玄經》曰:清虛者,天之明也。

天乃道,

《通玄經》曰:清靜者,道之鑒也。《洞靈經》曰:虛者,道之體。靜者,道之地。

道乃久,

《通玄經》曰:虛靜之道,天長地久。

歿身不殆。

《通玄經》曰:養命之本在於虛靜。《南華經》曰:大無為治於天下,小無為養於身命。

體道守無為:『道』字原脫,據清刊本加。

世世稱之曰:『曰』後疑脫『伯樂善治馬』五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为你拥有良好心态和习惯

    为你拥有良好心态和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健康人应具备10大要素,其中具备“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健康人的重要标志。本书在上篇介绍了良好的心态对健康的有益作用,各类人群如青少年,大学生,教师,老年人如何拥有良好心态,克服不良心态等:下篇则介绍了具备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的人格魅力,是健康体魄之本,它能帮助人们走向成功并告诉你怎样从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成年人怎样改变不良习惯,防止疾病发生等。
  •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别长生

    别长生

    修身之路迷人眼,固魄七劫劫劫险。定魂三难如登天,翻云可见只可羡。腾海挣扎望彼岸,无双看天仅一线。齐天若成可千年,长生不至如云烟。
  • 逆战之迷雾小镇

    逆战之迷雾小镇

    云飞,一个勇敢而坚毅的男人。一封已故妻子的来信开启了他的冒险生涯。这里是逆战的世界。这里是僵尸的世界。四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 撩妹神器

    撩妹神器

    他曾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又富又二。谁知,还没来得及去坑爹,爹先把自己坑了。于是,富二代成了穷屌丝。且看他如何凭借神器东山再起,顺手将天下尤物一网打尽。此书系荒诞喜剧流派,切不可以正常逻辑揣摩;内容劲道有嚼劲,未满十八岁小屁孩严禁阅读此书,容易擦枪走火。如果实在忍不住,切记,备纸。
  • 美女老板爱上我

    美女老板爱上我

    新婚没多久,被漂亮的老婆抛弃,第二天又遭奸人算计,丢了工作。紧接着一次莫名其妙的一夜情,让他进入了一家阴盛阳衰的私企,一个受人歧视欺凌的小人物,渐渐开始了自己传奇般的权色博弈之路,他以一个小小的平台创造着都市的神话,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所站的高度,已经足以俯视天下。
  • 我是大魔法师

    我是大魔法师

    头好痛哦。我摸着头顶上的大包,龇牙咧嘴苦不堪言。还有比我更惨的人吗?走在路上也会被雷给劈中,明明是大晴天嘛。好惨。我又看了一下身上的衣服,还好,打工一个月买来得名牌衣服没有什么损坏,否则损失可就大了。检查完自己,我将目光望向周围,我的老天,这是哪里?我明明是在家门口被雷给劈中的,可现在怎么会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地中?
  • 牵起你的爪子

    牵起你的爪子

    那天,是白驰初恋告终的时候,也是和她相遇的时候。面对他,她才明白自己也会放下面具。面对她,他才发现自己也有霸道、强势的时候。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和她在一起,两个人的位置总会怪异地相反。“如果有一天,我和Wi-Fi同时落水,你救谁?”她笑着说:“当然救你啊,Wi-Fi同事我又不认识。”那段美好,哪怕是梦,也愿意去骗自己。
  • 神之契:光与暗

    神之契:光与暗

    入侵者的来袭,小妹成了刀下魂,仅有的家人身负重伤,校友老师死的死,伤的伤,鲜血染红了整个天空,刺目的红色深深刻入伊祁镜深的双眼。“与我缔结契约,就能获得强大的力量,去救你想救的人。”强大的力量?救想救的人?力量再强大,也不能挽回已经死去的人,又有何用!“复仇。”复仇?这是一定的!他要用那人的鲜血祭奠死去的亡魂。这天,伊祁镜深抛掉废物的身份,开辟了一条鲜血淋漓的复仇之路,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 网球王子之梦的脚步,从不停歇

    网球王子之梦的脚步,从不停歇

    “我不会要求你在梦想和我之间做出选择,两者并不冲突,你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因为我的梦就是想和你在一起。”“王对王,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方退出。”“如果我对你的感情给你造成了负担,那么我想我会退出。”“我虽然没有他们那么厉害,但我愿意倾尽所有,护你周全。”“如果你愿意,我的家便是你的家。”“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最后的最后,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