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0900000003

第3章

第七门中。宽狭义者。三藏相望。不辨宽狭。今以三中修多罗藏。对十二中修多罗部。辨其宽狭。十二部中修多罗部。义别有三。一总修多罗。二别修多罗。三略修多罗。备如前解。此三种中。总修多罗。一向是宽。统苞十二。该括三藏。略修多罗。其义次宽。十二部经。及三藏中。皆通有之。别修多罗。望三藏中修多罗藏。互有宽狭。三藏之中。修多罗藏。具摄十二。是故言宽。不摄毗尼阿毗昙藏。故名为狭。十二部中。修多罗部。不摄其余之十一部。故名之为狭。该通三藏。是故名宽。虽不具足全摄三藏。三藏之中。通皆有故。良以是非差别虽分。今以四句相对辨之。一者是其修多罗藏。亦得名为修多罗部。谓初藏中修多罗部。二者是其修多罗藏。而不得名修多罗部。谓初藏中。余十一部。三者非是修多罗藏。而得名为修多罗部。谓彼毗尼阿毗昙中。修多罗部。四者非是修多罗藏。而复非是修多罗部。谓彼毗尼阿毗昙中。余十一部。三藏之义。略辨如是。

十二部经义五门分别(翻名解释一 体相二 约时分别三 通别四 总别五)

第一释名。所言经者。就喻名法。圣人言说。能贯诸法。如经持纬故名为经。经随义别。故有十二。十二名者。谓修多罗祇夜伽陀乃至末后优婆提舍。修多罗者。是外国语。此翻名綖。圣人言说。能贯诸法。如诞贯华。故名为綖。与前经义。大况相似。第二祇夜。此翻名为重诵偈也。以偈重诵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第三名为和伽罗那。此名授记。行因得果。目之为记。圣说示人。故称为授。第四伽陀。此翻名为不重颂偈。直以偈言显示诸法。故名伽陀。第五名为忧陀那经。此翻名为无问自说。不由咨请。而自宣唱。故名无问自说经也。第六名为尼陀那经。此翻名为因缘经也。籍现事缘。而有所说。名因缘经。第七名为阿波陀那经。此名譬喻。如百喻等立喻显法。名譬喻经。第八名为伊帝越多伽经。此名本事。宣说他人往古之事。故云本事。第九名为周陀伽经。此名本生。陈已往报。称曰本生。第十名为毗佛略经。此名方广。理正曰方。义备名广。教从旨因名方广经。若依小乘。语正称方。言多曰广。第十一者名阿浮陀达摩。此翻名为未曾有经。青牛行钵。白狗听法。诸天身量。大地动等。旷古希奇。名未曾有。说此希事。名未曾有经。第十二者名优婆提舍。此名论义。问答辨理。名论义经。名义如是。

第二门中。广略不定。据体唯一。莫不皆是音声言教。言教之体。如三藏中具广分别。就相分二。所谓长行及以偈诵。制名有三。彼修多罗祇夜伽陀。就体制名。名彼教体。为修多罗祇夜伽陀。方广一部。从理立名。理是方广。从之名也。余之八部。随事立名。随彼授记无问事等。以制名也。定名有四制定。何别而分两门。制者所谓立名所依。定者所谓定其名相。定之云何。十二部中初修多罗。从喻为名。以圣言说能贯法故。说之为綖。祇夜伽陀。当相为名。论义授记无问自说。此三部体事合。论是体也。义是事也。授是体也。记是事也。自说体也。无问事也。名中含此。是故说为体事合目。余之六部。随事受称。大小隐显。离为十二。大乘中。唯一方广。小乘十一。合有十二。故地持云。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开藏。涅槃亦言。十二部经。唯方广部。菩萨所持。余十一部。二乘所持。理应齐具。何故如是。盖乃是其隐显门也。大乘之中。虽有十二。同为显其方广之理故。从所诠同名方广。小乘之中。亦具十二。但小乘中。方广经者。直以语广。名为方广。非显广理。隐入余中。故有十二。又复大小有无互彰。离为十八。小乘有九。大乘亦然。小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去授记无问自说及与方广。小乘之中。不明行因作佛之义。故无授记。法浅易咨。故无无问自说经也。未显广理。故无方广。大乘九者。除去因缘譬喻论义。大乘众生。利根易悟。不作因缘譬喻论义。方始悟解。故无此三。但有余九。若就大小具义论之。各具十二。合说通有二十四部。广则无量。体相如是。

第三门中。约时别者。十二部。本生本事。唯说过去。授记一门。唯说未来。方广一部。所说之理。不属三世。理平等故。若从诠别。得通三世。自余八部。所说一向。通于三世。

第四门中。言通别者。十二部中修多罗者。义别有三。一总修多罗。统包十二。二通修多罗。通遍在于十二部中。于十二部中。初略标举一切。通名为修多罗。三别修多罗。就前总中。开分十一。余不收者。还复摄在修多罗中。名之为别。别修多罗。望余十一。有通有别。今先就彼别修多罗祇夜陀二部相望。并对余部辨其通别。此相望。一向是别。无相通理。望余九部。义有通别。通而论之。余部之中。长行直说。斯皆是其修多罗摄。若别分之。唯取直说阴界诸入十二因缘四部等法。为修多罗。余九部中。长行直说。悉皆摄入余九部中。祇夜亦然。通而论之。余九部中。有重诵偈。一切皆是祇夜所摄。若别分之。唯取重颂别修多罗所说法者。以为祇夜。余九部中。重颂偈者。悉皆摄入余九部中。伽陀亦尔。唯不重颂以为异耳。

次就授记本事本生三部相望。及对余六明其通别。此三相望。一向是别。以其时异自他别故。若望余六。义有通别。通而论之。授记之中。具余六部。若别分之。授记之中。虽有因缘譬喻等事。悉成授记。无其余义。向言通时授记之中具余六部。云何得具。籍现事缘。与人授记。即是因缘。以喻况彼未来所得。即是譬喻。无问自说。即是自陈。彰彼未来所证之理。即是方广。说彼未来所有神变。名未曾有。问答辨宣未来三事。即是论义。具足如是。授记望余。通别既然。本生望余。通别亦尔。通而论之。本生之中。具余六部。具相云何。类前授记。义在可知。唯时别耳。若别分之。本生之中。虽有余义。悉成本生。无其余义。本事望余。通别齐然。唯有自他。以为别耳。次就无问及与论义二部相对。及望余四。辨其通别。无问论义二部相对。一向是别。无相通理。何故如是。论义经者。因问起答。无问经者。不由问起。是故不通望余四部。义有通别通而为论。无问之中。得有因缘譬喻方广及未曾有。论议之中。亦具此四。差别分之。无问之中。设有余义。摄成无问。无其余义。论义之中。别亦同尔。次就方广及未曾有。二部相对。并望因缘譬喻二部辨其通别。方广未有二部相望。一向是别。事理异故。望余二部。义有通有别。通而论之。方广未有二部之中。皆有因缘譬喻之义。籍现事缘。而说方广。或说未有。即是因缘。借喻况彼方广之理未曾有事。即是喻经。若别分之。方广之中。虽有因缘譬喻之义。摄属方广。未曾有中。因缘譬喻。属未曾有。自斯以外。所有因缘譬喻言说。显示一切阴界入等诸法相者。判属因缘譬喻经也。次就因缘譬喻。二部相对。以辨通别之义。此二相望。义有通别。而论之。于因缘中。亦有譬喻。故涅槃中。解因缘义。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渧虽微。渐盈大器。水盈大器。即是譬喻。成因缘经。譬喻之中。亦有因缘。如因现在事相因缘而兴喻况。是譬喻中因缘经也。若别分之。因缘之中。设有譬喻。摄属因缘。譬喻之中。设有因缘。判属譬喻。如佛制戒。因于比丘犯过因缘起说义强。假令立喻。判属因缘。百喻经等。为使众生因喻知法。纵因现事而说譬喻。喻显法强。判属喻经。通别如是。

第五门中。言总别者。小乘法中初修多罗。亦总亦别。统摄十二。莫不皆是一修多罗。是故名总。就中随义开分十一。余所不收。还复摄在修多罗中。是故名别。余之十一。一向是别。大乘法中修多罗部。望余十一。义同前释。方广望余。亦总亦别。统摄十二为一方广。是故名总。于中开出余之十一。余所不收。还复摄在方广部中。是故名别。余十一部。一向是别。问曰。若使修多罗中统摄余别。令修多罗具余别部。合为十二。就涅槃中开分四相。何不总别合为五相。如是类难法门非一释言。齐类亦得无伤。但经论中。彰法不同。不可一类。云何不同。不同有六。一唯总门。如说一乘一实谛等。统摄三乘。以为一乘。统收二谛。为一实谛。故名为总。如是一切。二唯别门。如阴界入十二因缘四真谛等。三总别通门。如六度等。如大品说六波罗蜜。一一为主。皆收余五。故通名总。分相各异。故皆名别。总别之义。彼此齐有。是故名为总别通门。大乘行德。多皆同尔。四总别异门。如经中说。众生佛性。不即六法。不异六法。言六法者。五阴及我。我唯是总。五阴唯别。又如三谛。一实唯总。二谛唯别。总别不通。故名异相。如是一切。五亦总亦别。及一向别门。如彼十力五眼六通三聚戒等。于十力之中。是处非处。亦总亦别。余九唯别。五眼之中。佛眼一种。亦总亦别。余四唯别。至佛之时。统收四眼。皆名佛眼。名之为总。分出余四。唯取见实。为佛眼者。名之为别。六通之中。神通一种。亦总亦别。余五唯别。三聚戒中。律仪戒者。亦总亦别。余二唯别。是等门中。并有斯义。是故名为亦总亦别及一向别。如是一切。六非总别门。废诠亡对。以论道理。理非总别。体非假集。是故非总。更无所成。是以非别。如上所说。涅槃四相。乃是第二一向别门。今此所论十二部经。乃是第五亦总亦别及一向别门。法门不同。有此差异。宁可一类。问曰。若使十二部中修多罗部亦总亦别。三藏之中修多罗藏。得如是不释言。亦得一切圣教。统摄皆是一修多罗。就中开出十二部经。修多罗部。亦总亦别。还即就此总修多罗。分为三藏。是故得说修多罗藏。亦总亦别。余二唯别。十二部经。辨之粗尔。

义法聚此有六门(佛性义 假名义 入不二门义 二谛义 二无我义 如法性实际义)。

佛性义五门五别(释名一 辨体二 料简有无内外三世当现之义三 明因义四 就性所以五)

第一释名。佛者是其中国之言。此翻名觉。返妄契真。悟实名觉。举佛树性。故明佛也。所言性者。释有四义。一者种子因本之义。所言种者。众生自实如来藏性。出生大觉与佛为本。称之为种。种犹因也。故经说言。云何名性。性者所谓阿耨菩提中道种子。大智论中。亦云性者。名本人分种。如黄石中所有金性白石银性。一切众生。有涅槃性。斯文显矣。二体义名性。说体有四。一佛因自体。名为佛性。谓真识心。二佛果自体。名为佛性。所谓法身。第三通就佛因佛果。同一觉性。名为佛性。其犹世间麦因麦果同一麦性。如是一切当知。是性不异因果。因果恒别。性体不殊。此前三义。是能知性。局就众生。不通非情。第四通说。诸法自体。故名为性。此性唯是诸佛所穷。就佛以明诸法体性。故云佛性。此后一义。是所知性。通其内外。斯等皆是体义名性。三不改名性。不改有四。一因体不改。说之为性。非谓是因常不为果说为不改。此就因时。不可随缘。返为非因。故称不改。故经说言。若杀众生。丧灭佛性。无有是处。又复说言。因不改者。得果之时。因名虽改。因体不亡。因体即是。如来藏性显为法身。体无变易。非如有为得果因谢。就体以论。故名不改。二果体不改。说名为性。一得常然。不可坏故。第三通就因果自体不改名性。如麦因果麦性不改。以不改故。种麦得麦。不得余物。如是一切。佛性亦尔。佛因佛果。性不改故。众生究竟。必当为佛。不作余法。经说佛性旨要。在斯第四。通说诸法体实不改名性。虽复缘别内外染净。性实平等湛然一味故曰不改。此是第三不改名性。四性别名性。性别有四。一明因性别异于果。二明果性别异于因。第三通就因果体性别异非情故。经说言。为非佛性一切草木石等。说于佛性。四就一切诸法理。实别于情相虚妄之法。名之为性。故经说言。如来藏者。非我众生。非命非人。又复经言。佛性虽住阴界入中。而实不同阴界入也。以此界别故。名为性。佛性名义。庶判如是。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雨后诗晴

    雨后诗晴

    李诗晴,单亲、内向、长得丑,从头到脚不讨人喜欢,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直到来到了这里,有了朋友,有了……喜欢的人。只是,这一切,突然被打破。三年的相聚,五年的分离,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在一起?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梦回—槐城孤影

    梦回—槐城孤影

    一夕梦回,噩梦缠绕的古老槐城噩梦何时终了
  • 流浪公会

    流浪公会

    刀剑和魔法只不过是强者的道具而已,本就没有强弱之分。正义,永远与失败者无缘,善恶更是如此。所以在这个世界里,弱者只能挣扎求存。或者是用性命,拼出一个把世界踩在脚下的未来。
  • 王者荣耀之我是召唤师

    王者荣耀之我是召唤师

    荆州市一名普普通通Acup的女生秦砚神奇的成为了王者荣耀一名光荣而神圣的召唤师,且看无厘头基宅又腐的平胸小美女玩转自己的王者荣耀……
  • 和前夫一起的日子

    和前夫一起的日子

    “刘浩天,我们离婚吧!”莫飞飞再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在夜总会抱着一个妖艳的女人神情的唱着歌时,终于开口,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她的心累了。可是,刘浩天却不肯放手,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多么的爱飞飞,只是因为要赚钱养家,所以他没有办法必须要应酬,他很苦恼自己的身不由己,更苦恼如何抓住飞飞已经死去的心。横插中间的美女秘书,已经离婚的初恋情人,还在上学的孩子,纠葛的感情中两个人到底会怎样收场?
  • 开解

    开解

    本书分为6部分12章内容,具体包括情感管理实验室、情绪的心识作用、仇恨之心不可长、走出心牢逃离愁城、如何看待喜悦、远离怒火、不可生怨气、化解怨气的秘方排除恐惧等。
  • 驭兽女王

    驭兽女王

    再次醒来,她成为七岁稚女。与孪生哥哥相依为命,被毒打、被抛到乱葬岗上。命不该绝,她与哥哥被神秘隐世高手所救。开始新的人生。再次出世,七岁女娃已然成为绝美少女。骑着白虎、吹着玉萧,领着千军万兽横扫江湖。欠他们兄妹债的人一个也休想逃。血债血还,敢动她最在乎的人,就要有死的觉悟。她罩的人,愿以命相护。她的敌人,弑杀不绝不罢休。惹她,必死;惹她哥哥,让你生不如死。……驭兽女一出,引无数美男竞折腰。他说:能配得上你的人只有我。(沐月离)他说:一生一世一双人,我只要你。(云绝尘)他说:不能相爱,但求永相随。(欧阳安)……一个个美男登场,一场身世之谜也拉开。她竟不是将军的女儿,那么,她是谁?http://www.56.com/p88/v_OTc3NDgzNjU.html&pstyle=1
  • 花成蜜就

    花成蜜就

    她婉约娉婷,他雅人深致。她蕙质兰心,他霞姿月韵。继续恶搞,继续小虐,继续风情,继续完美。半夜三更,我狼嚎一句:“我要出恭!”本小姐华丽丽滴穿越了!得美食,得华衣,得亲情,得温馨。“我要一天一天守着你,等到白发齐眉的时候好说成故事给你听。”“你一身白衣加一头白发,还显人不?”“娘子大人,我朝思暮想,自己能有不显人的那一刻。”“娘子大人,你鬼鬼祟崇扒拉门缝干啥?”“我,我来查岗!”“荣幸之至,查到为夫可有何不妥之处?”“你个大丈夫,有点眼色没?”“嗯?”“给娘子大人我更衣啊!我跟了一天,精疲力尽啊!”“小人遵命,这就给夫人宽衣侍寝。”诸如此类伉俪情深的美丽画面,犹如过江之鲫,比比皆是。
  • 待彼岸花盛开

    待彼岸花盛开

    或许这一生,注定你是刻骨铭心的回眸。惜多情,但总是相信一句话“不是所有的持子之手都能够与子偕老;也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够演绎成传奇,遇到了,便珍惜,珍惜了就是永远或许在有一天,所有的刻骨铭心都会在嘴角微微的笑意中全是感动在心的依然是岁月留下的嫣然那些爱希依然会记得时光荏苒,回首间,我还站在原地,他却已身处远方隔着我触摸不到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