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0900000002

第2章

第一释名。言三藏者。谓修多罗毗尼毗昙。修多罗者。中国之言。此方释者。翻译非一。或名法本。或复翻为真说语言。或名契经。或翻名綖。人家所以翻为经本。盖依仁王百论。故尔如仁王中。佛告大王。经本偈经乃至论义。一切皆如。以彼经中名修多罗为经本故。人即执此用为翻名。又百论中。名其经本为修妒路。或云经本。人复执此定为翻名。盖乃随义以名经体。非正翻名。何者本义。本义有四。一理教相对。教为理本。故名为本。二就教中经论相对。经为论本。故名为本。三就经中自有本末。本自三义。一总为别本。二初为后本。三略为广本。是义云何。修多罗中。义别有三。一总修多罗絯摄十二。莫不皆成一修多罗。故涅槃云。始从如是终至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罗。二别修多罗。就前总中。开分十一。余不收者。还复摄在修多罗中。名之为别。三略修多罗。十二部中。初略标举一切。通名为修多罗。后广解释。说为十二。如言色者。即是根本略修多罗部。谓十一种青黄等色。是其广释修多罗部。如喻经中。譬如长者有一大宅。即是喻说略修多罗。其宅朽等是其广释。譬喻经摄。如是一切。此三种中。总修多罗。望别十二。总为别本。故名为本。别修多罗。望彼祇夜重诵之偈。及望譬喻论议之经。初为后本。故名为本。望余非本。略修多罗。望广十二。略为广本。目之为本。四就论中。自有本末。有二种。一略为广本。如迦旃延所作之论。与毗婆沙广论为本。二广为略本。如毗婆沙。与阿毗昙及杂心论以为本等。本义如是。彼仁王中。所云本者。就经以说总为别本。故名为本。初为后本略为广本。亦名为本。彼百论中。就论以说略为广本。故名为本。此等乃是。随义傍翻。非正翻名。人复所以翻为直说。依成实论故为此释。彼文说言。修多罗者。直说语言。人即执此。以为翻名。盖乃是其辨释之辞。非正翻名。诃梨跋摩。作论解释十二部经。对彼祇夜伽陀偈经。故指序言修多罗者直说语言。如似说言热者是火。岂是翻名。何故偏对祇夜伽陀。以此二种一向别故。人复所以翻名契经。依彼增一阿含序故。便作此释。彼言。契经是第一藏。毗尼第二。毗昙第三。明知。契经是修多罗。又依杂心业品之文。彼文说言。断律仪者。如契经品。乃其所指。是修多罗品。人即执此以为翻名。斯乃随义。以名其经。非是翻名。以其圣教称当人情契合法相。从义立目。名之为契。此既方言。何用私情种种图度。若正相翻名之为綖。何以得知。今此且以三门释之。一准定方言。二以义解。三以文证。准方言者。外国之人。正名世人缝衣之綖。为修多罗。那得异翻。言义解者。诸法星萝散周法界。所以次第显理在世不坠不失。良以圣教贯穿故。尔贯法之能。如綖贯华。故名为綖。言文证者。如律中说。如种种华散置案上。风吹则落。何以故。无綖贯故。如是种种名种种性种种家出家。令佛法疾灭不久住。何以故。不以经教摄取法故。故目圣教以之为綖。佛法如华。所被众生三业如案。造过非如风。由过灭法如华零落。若无言教记持彼法。法则隐灭。良以言教记持。在世人虽造过。法常不灭。以有此能故说如綖又杂心言。修多罗者。名曰结鬘。能贯诸法。贯法犹是綖之义也。言毗尼者。名别有四。一曰毗尼。二名木叉。三曰尸罗。四名为律。言毗尼者。是外国语。此翻名灭。外国说灭凡有三种。一者涅槃。二尼弥留陀。谓四谛中灭谛名也。三曰毗尼。此三何别。若通论之。体一名异。其犹眼目。外国之言。一法十名。此三即是十中数也。若别分之。非无差异。异相如何。涅槃弥留。当体立称。是二何异。义释有三第一义云。所灭不同。如涅槃释。诸经火灭名为灭度。此即是其弥留陀灭。离诸觉观称曰涅槃。第二释云。通局有异。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灭义通因果。是故灭谛有灭皆收。第三释云。通别以分。随事别灭。说为涅槃。通相三灭名尼留陀。约对品异名为事别尽止妙出四义。宽通名为通相。此二虽异。当体是灭。若论毗尼。体非是灭。有为行德。能有所灭。故名为灭。又能证得寂灭之果。故说为灭。何故戒行名曰毗尼。有其两义。一者戒行能灭业非。故称为灭。二能得彼究竟灭果。故说名灭。何故律教得名毗尼。亦有两义。一能诠于毗尼之行。从其所诠故号毗尼。二能生于毗尼行德。从其所生故称毗尼。言木叉者。此名解脱。解脱有二。一者无为二者有为。无为解脱直名木叉。有为解脱名毗木叉。是故相续解脱经言。涅槃解脱名为木叉。五分法身有为解脱。名毗木叉。何故戒行名为解脱。有其两义。一者戒行。能免业非。故名解脱。二能得彼解脱之果。故名解脱。是以经言。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也。何故律教名为解脱。释有两义。一能诠于解脱行德。故名解脱。二能生于解脱行德。故名解脱。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非焚烧行人。事等如热。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何故律教名之为戒。亦有两义。一诠戒行。故说为戒。二能生戒。故说为戒。所言律者。是外国名优婆罗叉。此翻名律。解释有二。一就教论。二就行辨。若当就教诠量名律。若当就行调伏名律。毗尼之教。诠此律行。故称为律。又生律行。故复名律。阿毗昙者。名别有四。一名优婆提舍。二名阿毗昙。三名摩德勒伽。亦云摩多罗迦。此正一名。传之音异。四名摩夷。优婆提舍。此正名论。论诸法故。阿毗昙者。此方正翻。名无比法。阿谓无也。毗谓比也。昙摩名法。解释有二。一就教论。二据行辨。言就教者。三藏之中毗昙最。为分别中胜。故曰无比。言就行者。毗昙诠慧。慧行最胜故曰无比。毗昙之教。诠此胜行。故名无比。又能生彼无比之慧。故曰无比。摩德勒伽。此方正翻。名行境界。辨彰行仪。起行所依。名行境界。言摩夷者。此名行母。辨诠行法。能生行故。名为行母。与前境界。其义相似。此三之中。各有苞含蕴积名藏。三藏名义。略之粗尔。

第二门中。言体性者。三藏皆用教法为体。何者是教。音声字句。与法相应。是其教也。声是声入。三聚法中色法所收。名字句等。诸论不同。依如毗昙。是其法入。三聚法中。非色非心不相应摄名字句等三种。何别长短屈曲高下之法。说之为字。摄字表法。说以为名。拘挛名字。共相属著。以成文颂。说之为句。直说音声。表法便足。何用字等。若直音声。不与字法和合相忘。不成言语。与风铃等音声无别。要与字合方成言语。虽与字合得成言语。若当不与名法相应。不得以此表呼前法。良以与彼名法相应故曰表法。虽得表法。若当不与句法相应。名字分散不成文颂。良以与彼句法相应故。摄字等得成文颂偈句差别。依如成实不相应品。广非前义。彼论不说声外别有非色非心字等可得。彼说字等。是其声性。即彼声上表召之业。说为字等。理不相离。声恒是实。字等恒假。其犹色与色业之别。当体是色。色上相续动作是业。色性恒实。业恒是假。以此类彼义在可知。不劳说其韵数多少。此三何别。即就声上。音韵屈曲。说之为字。召法曰名。众多名字。说以为句。大乘法中所立字等相同成字。故地持论云。字者所谓恶阿等音。不说声外别有非色非心字等。又大智论句义品云。天竺语法。众字成语。众语成句。字句语等。增减为异。即声为语。字等与语。增减为异。宁得异声。三藏体性。略辨如是。

第三门中。广略不定。或说为一。所谓一切三藏之法。通名内论。或分为二。谓经与论。一切本教。通说为经。随顺释者。斯名为论。若随人别亦分为二。谓声闻藏及菩萨藏。或分为三。三有三门。一三藏分别。谓修多罗毗尼毗昙。二三乘分别。所谓一切三乘法也。三随大小渐顿分别。所谓局教渐教顿教。一切小法。名为局教。大从小入名为渐教。大不从小名为顿教。或分为四。四有两门。一修多罗毗尼毗昙及以杂藏。分为四种。三学别论。即以为三。三学杂说。名为杂藏。二随人分四。所谓三乘凡夫法也。或分为五。谓修多罗毗尼毗昙杂藏及与菩萨藏也。前四小乘。后一大乘。或分为六。大乘三藏小乘亦三。或分为八。小乘之中有修多罗毗尼毗昙及与杂藏。大乘亦尔。或分十二。谓十二部。如地持说。大乘之中唯一方广。小乘十一。大小通论。故有十二。大小隐显。备如十二部经中释。或分十八。小乘有九。大乘亦尔。小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彼授记无问自说及以方广。大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彼因缘譬喻论义。大小各九。故有十八。有无所以。广如十二部经中释。或复分为二十四部。大乘十二。小乘亦尔。或复分为八万四千。随别广论。数别难穷。开合之义。略辨如是。

第四门中。差别有三。一随教本末。二约法辨异。三就行以分。言本末者。经律是本。论是其末。但就本中。经律两分。末中亦二。所谓毗昙摩德勒伽。泛释法相名阿毗昙。辨宣行仪名摩德勒伽。亦云摩夷。以生行故。本末如是。于中随义分别有三。一化教所说。名修多罗。行教所说。名曰毗尼。泛宣理事因果是非。是化教也。辨彰行仪。是行教也。就彼末中释修多罗。名阿毗昙。解毗尼者。名摩德勒伽。亦名摩夷。第二就彼化行两教。集善义边。名修多罗。化行两教离恶义边。名曰毗尼。释此二中。所有化教。名阿毗昙。释此二中。所有行教。名摩德勒伽。第三直取集善行教。为修多罗。离恶行教。名曰毗尼。于此二中。泛尔分别止作之义。为生物解。名曰毗昙辨其修相。为起行心。名摩德勒伽(此一门竟)。

言约法者。如彼相续解脱经说。三藏皆是如来本教。于中随法分为三种。若言闻法归依三宝。修习诸行。如是之义。名修多罗。分别一切戒行轻重。持犯得失。如是之义。名曰毗尼。分别一切情理虚实诸谛差别因缘法相五明处等无量义门。名阿毗昙(此二门竟)。

言就行者。行别有三。谓戒定慧。诠定之教。名修多罗。诠戒之教。名曰毗尼。诠慧之教。名阿毗昙。三藏之中。皆明三学。何故如是别配三行。毗婆沙中。释有两义。一以义分。随彼一切圣教之中。诠定之义。斯皆摄之为修多罗。诠戒之义。以为毗尼。诠慧之义。判为毗昙。第二隐显互相助成。修多罗中。虽明戒慧。助成定行。毗尼藏中。虽明定慧。助成戒行。毗昙藏中。虽明戒定。助成慧行。以隐显相从故为此判。分相。虽然义犹难解。何故如是。以修多罗直彰法体令心正住。生定义强。故名诠定。阿毗昙者。广开法义。令心照知。生智义强。故名诠慧。毗尼诠戒。义在可知。

第五门中。明其大小有无之义。通而为论。大小皆具。小乘三者。四阿含等。是修多罗。五部戒律。是其毗尼。毗婆沙等。是阿毗昙。大乘三者。华严等经。是修多罗。清净毗尼等。是其毗尼。大智论等。是阿毗昙。若别论之。小乘具三。大乘不具。何以得知。如大智论龙树释云。迦叶阿难。于王舍城。结集三藏。为声闻藏。文殊阿难。于铁围山。集摩诃衍。为菩萨藏。又法华云。不得亲近三藏学者。名习小乘。为三藏学。准验斯文。定知小乘备明三藏。大乘不论何故如是。此就如来本教故尔。如来所化。小乘众生。钝根难悟。闻说经律。不能广解。是故如来。重以毗昙分别开示。方能悟入。故有三藏。如来所化。大乘众生。利根易悟。闻说经律。即能深解。不假如来重以毗昙分别解释。是故不具。以不具故。不说三藏。其犹大乘九部经中无论义经。与此相似。以义细推。如来本教。亦得具有。但无部别。所以不论。若通末代。并具不疑。末代之中。虽有众生听受大乘。不能悟入。是故菩萨。为之作论。解释佛经。故有大乘阿毗昙也。大小有无。略辨如是。

第六次第略有四门。一起说次第。佛初成道第六七日。仙人鹿苑。为陈如等。转四谛法。是故先明修多罗藏。若依大乘。第二七日。宣说华严修多罗也。依僧祇律。五年已后。广制戒律。若依四分。十二年后。因须提那广制戒律。故次第二明毗尼藏。如来后于毗舍离国。因于跋耆诸比丘等本末因缘。遂为比丘。说五怖畏。所谓杀生乃至饮酒。故次第三明毗昙藏。第二明其结集次第。经论不同。智度论中。明佛灭后摩诃迦叶。先令阿难诵修多罗。次优婆离诵出毗尼。后令阿难诵出毗昙。阿育王传。次第复异。彼文之中。先令阿难诵修多罗。第二迦叶自诵毗昙。后优婆离诵出毗尼。五分律中。次第复别。先优婆离诵出毗尼。次令阿难诵修多罗。复令阿难诵出毗昙。本事应一。传者不同。故有此异。第三明其化益次第。毗婆沙云。为初入者。说修多罗。以其教化令生信故。为已入者。宣说毗尼。令其受持起修行。故已受持者。为说毗昙。令其依行生正智故。第四明其行修次第。先明毗尼。令其学戒。次修多罗。令其习定。后明毗昙。令修智慧。戒定智慧义次第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九尺锋芒

    九尺锋芒

    他一出生就身患绝症,母亲为救他而死,父亲颠沛流离只为能找到一丝希望。他受尽世人冷眼,无助,孤独的坚持着,只为完成母亲的心愿,只为那不屈的心,还有对她的承诺。。。
  • 神之放逐者

    神之放逐者

    创世之初,太古时代,人神共居大地,直到两个少年的羁绊,引出了神族与人族宿命的决战。战纹和羽本是一对无忧无虑的神族兄弟,却因神族皇室的身份,被迫卷入神皇之位的争夺战中,羽凭借智谋,辅佐哥哥战纹成为神皇太子之后,也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被自己真实身份和使命所困扰的羽,选择自我放逐,而战纹成为新一代神皇。十几年后,羽重现皇都,昔日肝胆相照的兄弟,终于走上了那条注定你死我活的战斗中。而那时,魔族崛起,浩劫即将席卷整个世界……
  • 极品狐仙:阿sir,换我撩你咯

    极品狐仙:阿sir,换我撩你咯

    苏灵儿是人称“极品狐仙”的妖媚女特工;洛冰是人送外号“冷面阎王”的头牌男杀手。一个妖媚如狐,一个冷面高冷;两人一同穿越到了玄幻世界的白金大陆!但是,他们的身体却互换了~!苏灵儿占着骆冰的身体,悠悠的挑起“自己”的下巴,满目桃花的说:“阿sir,从今以后,换我撩你咯~”
  • 首席霸爱:这个娇妻有点冷

    首席霸爱:这个娇妻有点冷

    他忘记了那个雷电交加,在他身下哭泣的小女人的样子然而她却一直记得,被欲望冲眼可怕的男人莫晨雪曾经说过:如果遇不上,这仇便可不报,如果在遇上,这仇可就不能这么轻易的报晋氏高傲的总裁,被当众甩耳巴子,他摸着被打的脸,暗道一定要让这个女人付出代价……
  • 科学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科学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所覆盖。故而海洋作为地球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为控制地球表面的环境和生命特征的一个基本环节。对于海洋,虽然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到它的广阔,却无法看到其深层的东西,而海洋的内部则包罗万象,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科学与海洋》教我们利用科学来探索海洋,从科学的角度领略海洋的神秘风光。
  • 犹记窗台落灯花

    犹记窗台落灯花

    多年前,你说:我若不来,你怎敢老去?我说:你若不来,我不老,定守你千年。这一世,我不怕黑暗的孤独荒凉,却怕想起你的寂寞泣血。下一世,若是今生能牵你的手多好!可我,怎么等来生的另一场悲伤。
  • 彼岸花永生石

    彼岸花永生石

    命运将两人捆绑在一起,多年前,她还是个高中生,他却早已步入社会工作。多年后他从美国回来一某个公司的CEO的身份归来,再次见面,物是人非,她没了从前天真无邪,多了份属于女人的成熟与感性……
  •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学阴阳道术那几年

    我学阴阳道术那几年

    故事是从一个少年因车祸事故进入阴曹,寿元未到,经过姚远“跳大神”而返阳后开始的故事。你是否对那些身怀异术的人心生崇拜和爱慕?他们知晓驱鬼画符,身怀奇门遁甲,灭妖诛怪,无所不能。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本领已经不被这个社会所承认,他们该如何选择呢?本书所讲的就是一个游乐于人间的阴阳先生所经历的故事。
  • 舞动的岁月

    舞动的岁月

    年轻的岁月,是充满激情的岁月,就像一部戏,你怎样导演自己的激情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