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41200000006

第6章 喜意篇(2)

民间送给死者衣物冥钞诸物必须烧焚,只有烧得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够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还有金银铜钱。其实民间的寒衣节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和崇敬,以及精神寄托。百姓送寒衣时候,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着送上布帛,给地下亲人过冬。

百姓在农历十月初一,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或者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家人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要在这一天整理一下火炉烟筒,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中秋满月

中秋吃月饼是中国老百姓共同拥有的一个民俗节日。月饼最早出现时,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的月饼只是像菱花饼一样形状的食品。后来逐渐地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了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民间已经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形美观,在月饼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比如“嫦娥一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 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祈盼幸福等等心愿,成为天下人的祈愿。

中秋节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秋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起来的。古代帝王拥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准则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关于“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阶层和文人学士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了一个传统的风俗活动。到唐代,这种祭月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使中秋节成为了比较固定的大众节日。史典《唐书·太宗记》里面就记载有着八月十五中秋节。宋代时候中秋赏月之风已盛,依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面扎绸挂彩出售新鲜月饼。月饼在当时中秋已被百姓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每到中秋夜老百姓纷纷登上楼台、亭阁赏月,依水听乐,求福团圆,赏月清谈。明清两代以后的中秋节更是赏月风俗依旧,民间许多地方形成了比较成规模的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等民习风俗。

关于中秋节有多种诞生说法。民间主要流行中秋节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刻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民间传说确丰富多姿。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大众神话故事流传广泛。

1.中秋节民间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射日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他娶了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人们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所以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粒不死药。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可是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保管。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于是等到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假装生病留下,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嫦娥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月仙。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时,他惊奇地发现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拼命朝月亮追去,他追上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后三步,月亮进三步。后羿无可奈何,只好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鲜果,遥祭月宫里的嫦娥。百姓听说嫦娥奔月成仙后,也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天上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就在民间传开了。

2.中秋节民间传说之二: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民间还有一个遥远的神奇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跟前有一棵高大的桂树总是生长繁茂。桂树五百多丈高,树下老有一个人天天在砍伐它。但是每一斧子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上。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吴刚曾经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天条,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令他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后来唐代李白诗中有所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诗篇记载。

3.中秋节民间传说之三:朱元璋起义与吃月饼传信息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百姓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起义成功了。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且将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将士。从这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民间喜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历史。民间节气和气象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民间的农谚又是根据生活气象观测和耕作经验的总结,有比较大的可靠性。比如举出这样一些农谚:

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年前立春过年暖,过年立春二月寒。

立春节日露,秋来水满路。

立着满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正月动雷雷转雪,二月动雷雨勿歇,三月动雷四开裂,四月动香秧打结,,春雾霜,夏雾雷,秋雾雨,冬雾风。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雨水前后。植树插柳。

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惊蛰种麦堆满仓,清明种麦一把糠。

惊蛰有雷鸣,虫蛀多成群。

过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春分一到昼夜平,耕田保墒要先行。

春分早立夏迟,清明种田正当行。

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清明庥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

清明有雨麦子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不见风,麻豆好收成。

谷雨寸不休,桑叶好饲牛;谷雨天气晴,养蚕娘子要上绳。

立夏晴,蓑衣满田塍,立夏落蓑衣挂檐下。

立夏东南风。四十五天张鱼网。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小满满,芒种灌。小满晴,麦穗响铃铃。

四月芒种麦割完,五月芒种麦开镰。

芒种芒种忙忙种,芒种一过白白种。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芒种日下雨,不是淤死泥鳅,就是烂断犁扣。

小暑种芝麻,头顶一盆花。

雨落小暑头,干死黄秧渴死牛。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小暑起西北。鲤鱼飞上屋。

夏至十日麦秆青,小暑不割麦自亡。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初伏有雨,伏伏有雨。

过伏不种秋。种秋也不收。

三伏有雨秋苗壮,三九有雪麦苗强。

小暑热,果豆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起燥风,日夜好天空。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回。

小暑一滴雨。遍地是黄金。

朝立秋,凉飕飕;暮立秋,热到冬。

六月立秋秋后种,七月立秋秋前种。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

白露晴三日,等糠变白米。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寒露一到百草枯,薯类收藏莫迟误。

寒露蚕豆霜降麦,种了小麦种大麦。

麦怕清明连夜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半冬子。

霜降不起葱,越长心越空。

立冬无雨一冬晴。

立冬晴,柴米堆得满地剩;立冬落,柴米责似灵丹药。

立冬若遇西北风,定主来年五谷丰。

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小雪下麦麦芒种,大雪下麦勿中用。

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糖。

冬至多风。寒冷年丰。

冬至天晴明,来年歌太平。

冬前霜多来年旱,冬后霜多晚禾直。

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热秋不收。

小寒节日雾。来年五谷富。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寒潮过后天转晴,一朝西风有霜成。

冬至雨,除夕晴;冬至晴,除夕地泥泞。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同类推荐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忍者

    忍者

    在今日,忍者(NINJA)与寿司(SUSHI)、艺妓(GEISHA)一样,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在西方人的眼中,忍者属于神秘的东方文化,可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黑暗时代的巫师、十六世纪的吸血鬼相提并论,而比起骑士的豪情、巫师的邪气、吸血鬼的阴冷,忍者则显得更为冷峻、敏锐而诡异。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 中华鬼神

    中华鬼神

    历代统治者建造了用来举行国家级祭祀神灵仪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日坛、月坛等建筑;而广大乡间则是“村村各有庙,户户都有神”,中国神的队伍庞大可想而知。
  • 爱憎得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憎得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巨人的黎明

    巨人的黎明

    受到诅咒的巨人族,为了生存奋斗。与天斗,与神斗,解封自己被远古神人种下的诅咒。人族家园破碎,逃至异界时空,艰难生存。看巨人争斗,可歌可泣,看人类夹缝生存,无奈可悲,二者命运千丝万缕,最终命运所归何处。
  • 海阳十咏·玄览亭

    海阳十咏·玄览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勿言天下最毒妇人心

    勿言天下最毒妇人心

    志远和锦瑟,历经磨难,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志远牵着瑟儿的手,款款深情的注视着瑟儿,瑟儿忽然面色苍白,倒在志远的怀里???
  • boss你干嘛,小的先撤了

    boss你干嘛,小的先撤了

    驯服男神很简单系类为躲避追杀,男扮女装潜入凌氏集团。可是,为什么boss对我各种宠溺,各种动手动脚呢?怎么感觉狼入虎口了呢?某boss:林秘书,你来一下。某秘书:是,boss。某boss:林秘书,看你最近挺辛苦,本boss决定慰劳一下你。某秘书:老板你干嘛?小的先撤了。第无数次的“慰劳”后某秘书:boss,干嘛又亲我。精彩片段:“林秘书恭喜你啊,把我掰弯,又掰直了。某boss迫不及待的亲小秘书。”呜呜,总裁,你还是弯回去吧。“小秘书可怜的说。”宝,我弯了,你怎么办,全天下除了我还有谁适合当你老公。告诉我,刀已经磨好了,上来一个看一个。“
  • 守护甜心之魔幽神雪

    守护甜心之魔幽神雪

    她,变了,以前那个嘻嘻哈哈,喜欢搞笑的女孩儿,变了,变得万众瞩目,变得完美无缺,曾经那个重视友情的她,早就不存在了,现在的她,拥有可以毁灭世界的力量,拥有比天仙还要精致的容貌,没错,她是神,是恶魔,是天使,是公主……朋友,欺骗了她,爱人,欺骗了她,家人,依然在欺骗她,本来如纸一般脆弱的女孩儿,变得如顽石一般坚强,她不再逃避,不再犹豫,她所经历的事,谁会知道?她所承受的痛苦,谁能领会?恶魔会微笑,天使也会流泪。就这样,彻底失忆,忘记真城璃茉,忘记月凌紫薇,雨阡幽雪,复出江湖。
  • 盛夏的倾心

    盛夏的倾心

    一个真实的传奇故事,在梦洁的身上会发生什么呢?是奇迹般的变化,还是不可思议的命运呢?
  •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衣食住行与科学知识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衣食住行与科学知识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皇帝修仙

    皇帝修仙

    哥好不容易搞死刘秀,灭了王莽!居然只是副本!别人抢钱,我抢香炉!蚩尤说“干的好,送你个空白武将卡牌!想放什就放什么!”拿着卡牌我哈哈一笑,“曾国潘给我上。搞死韩信!韩信你会暴兵哥空间猛召唤!玩死你!”
  • 邪魅冷王:带球医妃哪里逃

    邪魅冷王:带球医妃哪里逃

    她,21世纪著名中医,医术精湛,一遭穿越成为了即将灭国的和亲公主。他,一国皇子,身份尊贵。在他眼里,那个女人不过就是一个生育的工具。她运用自己的医术和智慧从一个和亲公主成为了一国之后,并与这个世界最卓越的男子并肩而行。而他为了她倾尽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圣武极

    天圣武极

    每个世界有每个世界的法则,想要挣脱法则束缚,那就是跟天作对,天岂会让你得逞,他会想尽办法让你消散,且看远古最后一位与天争的大能,失败后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