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神农架神秘面纱何时能揭开?
神农架位于中国长江与汉水间的川鄂交界地带,有“华中屋脊”之称,面积3250平:
林地占85%以上。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处达3105米,有多种气候类型。
提起神农架,人们不能不想到“野人”。从古至今,大量的关于野人的记载和野人的1人难辨真伪。1977~1980年,有关部门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野考,搜集到大量关于野,自证据,如野人毛发、脚印、粪便等,还发现野人住过的竹窝。考察结果似乎昭示人神农架的确存在一种奇异动物不为人们所知。
其实,神农架存在的神秘现象也不仅仅是野人,还有更多难解之谜。
这里栖息着大量的白色动物。在一个叫谷河的地方,终年少有阳光透射,适宜白金候白熊、白麂、白蛇等动物栖息,此外还乌鸦、白猫头鹰、白龟等等。据说,只有地区才有白色动物,这么多动物在神农祖变白,成了科学上的待解之谜,因为这仅仅是气候因素能决定的。据说那里的通体洁白无瑕,盘踞时犹如一尊玉雕,挺就像一根银棍,贴地而行,速度奇快。
1986年,当地农民在深水潭中发现了3只水怪,水怪全身灰白色,头部与大蟾蜍相两只圆眼比饭碗还大,嘴巴张开时有1米两前肢生有五趾。浮出水面时嘴里喷出柱高达数丈。
不仅如此,与水怪传闻相呼应的还有关于棺材兽、独角兽、驴头狼的传闻。据说,最早发现棺材兽的地点是神农架东南坡,这是一种长方形怪兽,长着很大的头、脖子短粗,全身麻灰色毛,跑起来的惯力可以撞断树枝。
独角兽体态像大型苏门羚羊,后腿略长,头像马,前额正中生着一只牛角一样的黑色弯角,约40厘米长,从前额弯处呈半圆弧弯向后脑。
驴头狼好像是一头大灰狼被截去狼头换上了驴头,是个体型远大于狼的灰毛家伙。
除了动物之谜耐人寻味外,神农架还有许多地质奇观更是蔚为壮观。在红花乡境内有一条潮水河,让人迷惑不解的是河水一日早中晚各涨潮一次,更神奇的是潮水的颜色会因季节而有所不同,梅雨之季水色碧清,干旱之季水色混浊。
宋洛乡有一处冰洞,洞内温度与洞外气候大相径庭。当洞外自然温度高于28℃时,洞内就开始结冰,山缝里的水沿洞壁渗出,形成十余米长的冰帘,晶莹剔透,美不胜收,滴在洞底的水则结成顶端如蘑茹状的冰柱,而且为空心。洞外天气转冷时,洞内的冰就开始融化,到了冬季,洞内温度反而高于洞外。
与宋洛冰洞相应成为另一奇洞的是木鱼镇的冷热洞,洞中时而冷风习习,时而热浪滚滚,目前还没有一个最合理的说法来解释这一冷热忽变的现象。还有官封乡的鱼洞,洞里水色伴着春雷产生变化,春雷过后,水色由清变浊,等水色完全浑浊后,成群的鱼在洞里游来游去,这些鱼筷子般长短、无鳞无甲、洁白如银,场面蔚为壮观。
神农架这块神奇之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好奇的人,不知道谁何时才能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撒哈拉大沙漠有过“绿洲时代”吗?
撒哈拉大沙漠的所过之处全部是沙丘、流沙和砾漠。“撒哈拉”一词在阿拉伯语是“大荒漠”的意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撒哈拉大沙漠是多么的荒凉。不过,在撒哈拉大沙漠中,也时常有一些被人们称作“沙漠中的绿洲”的地方,这些地方同样水草丰盈。
那么,撒哈拉大沙漠究竟荒凉了多久?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下,终于证明了撒哈拉大沙漠地区远在公元前6000~前3000年的远古时期,确是一片肥沃的平原。早期居民们曾经在那片绿洲上,创造出了非洲最古老和值得骄傲的灿烂文化。这就是本文的撒哈拉大沙漠的“绿洲之谜”。
探险家巴尔斯在恩阿哲尔高原地区的岩画上,发现了水牛、河马和一些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岩画,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些岩画里边竟然没有骆驼!巴尔斯感到更加兴奋,只有有沙漠的地方,才会有骆驼呀!水牛、河马必须在有水和草的草原上才能生存!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岩画上没有骆驼,这就说明这里在远古的时代一定水草丰茂,决不会像现在这副样子,到外都是沙丘和流沙,到处是死气沉沉的。
于是,巴尔斯把撒哈拉大沙漠的草原时代和沙漠时代定义为前骆驼期和骆驼期,用以表示撒哈拉大沙漠的历史时期。后来,巴尔斯对撒哈拉大沙漠的这种历史分期得到了考古学家们的一致认可和普遍采用。
那么,这些壁画已有多久历史了呢?科学家用放射性碳14的测定年代方法表明,这些壁画在大约距今4500年~7400年的时候被创作出来。科学家们还发现,这些壁画往往是用不同的风格,在不同的年代刻画在岩壁上的,所以重重叠叠地刻画在一块儿。这些说明,那时候,撒哈拉地区的人们在这里长期地生活繁衍。也就是说,那时候的撒哈拉地区正处在有水有草、人兴畜旺的草原时代。
如果说这一时代即撒哈拉地区的绿洲时代,那么撒哈拉的绿洲时代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它的沙漠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也就是说,撒哈拉的史前文明是什么时候衰落的呢?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和分析,认为撒哈拉地区由草原退化为沙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撒哈拉地区先是气候发生突然的变化,导致降雨量急剧减少;这些少量的雨水,有的落到干旱的土地上,很快就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干了;还有的雨水流进了内陆盆地,可是由于雨水量不多,也就滞留在了这里,流水带的泥沙在盆地里慢慢淤积,盆地增高以后这些水就开始向四周泛滥,慢慢就形成了沼泽。经过漫长的时期,沼泽里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慢慢就变干了,沙丘开始出现在撒哈拉的大地上。这时候,撒哈拉地区的气候恶化得更严重,风沙也越来越猛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又不知道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砍伐树木,没有节制地放牧,大大加快了土地沙化的过程,撒哈拉地区也就慢慢变成了沙漠地带。经过科学家们测定,山洞里边的骆驼形象大约是在公元前200年出现的。也就是说,至少在距今2200年的时候,撒哈拉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茫茫沙漠没有生机。
神秘莫测的间歇泉
在中国的西藏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搭各加地有一种神奇的泉水——间歇泉。间歇泉的泉水涓涓流淌,在一系列短促的停歇和喷发之后,随着一阵震人心魄的巨大响声,高温水汽突然冲出泉口,即刻扩展成直径2米以上、高达20米左右的水柱,柱顶的蒸汽团继续翻滚腾跃,直冲蓝天。它的喷发周期是喷了几分钟、几十分钟以后就自动停止,隔一段时间才再次喷发。间歇泉之名即是因它喷喷停停、停停喷喷而得名。
除了中国的间歇泉外,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一片著名的间歇泉区中,还有一眼举世闻名的间歇泉——“盖策”泉。这个泉在喷发的间歇时是一个直径20米的、被热水灌得满满的圆池,热水缓缓流出。不久,池口清水翻滚暴怒,池下传出类似开锅时的呼噜声,随着这种呼噜声而有一条冲天而起的、在蔚蓝色的天幕上飘洒着滚热的细雨的水柱,这条水柱最高竟可达70米!
科学家们经过考察得出,适宜的地质构造和充足的地下水源是形成间歇泉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此外,还要有一些特殊的条件:首先,间歇泉必须具有能源,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地区的炽热的岩浆活动是间歇泉的能源,因而它只能位于地表稍浅的这些地区的附近。
其次,要形成间歇性的喷发,它还要有一套复杂的供水系统来连接一条深泉水通道。在通道最下部,地下水被炽热的岩浆烤热,但在通道上部高压水柱的压力下又不能自由翻滚沸腾。同时,由于通道狭窄,泉水也不能进行随意的上下对流。这样,通道下面的水在不断地加热中积蓄力量,当水道上部水压的压力小于水柱底部的蒸汽压力时,通道中的水被地下高压、高温的热气和热水顶出地表,造成强大的喷发。喷发后,压力减低,水温下降,喷发因而暂停,为下一次新的喷发积蓄力量。
科学家的解释虽已基本揭开了间歇泉的神秘面纱,但人们仍为它雄伟而瑰丽的喷发景观所倾倒。
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下有天然水库吗?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第一大盆地。南有高耸的青藏高原,西有帕米尔高原,北有天山山脉。夏季风很难到达封闭的盆地,这里极度干旱,平均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而由于大风和较高的气温,又使这里的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以上。于是,除了少数绿洲外,盆地内一片沙海,仅有的几个内陆湖也日益干涸,最后完全消失在沙漠中。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就在盆地的中部。
然而,奇迹出现了。塔里木盆地的地下居然有巨大的天然水库,仅盆地西部的地下水库每年就可提供60亿立方米优质水,相当于黄河1/8的流量。这个发现对盆地石油开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塔里木盆地的巨大水库是如何形成的呢?
地下水主要是大气降水下渗积聚形成的。这就是说,从塔里木地区丰富的地下水可以推论,这里曾经有过一段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的时期。
据考察,塔里木地区地下水库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里形成的。
在30万年前,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都是一片海洋,后来这里的地壳被抬升成为陆地,但还是个降水比较丰富、草原和沼泽密布的湿润地带。塔里木地区在数万年的潮湿期里积聚了大量地下水。
以后,南面的昆仑山、阿尔金山和青藏高原,北面的天山不断隆起,塔里木相对地沉降成为盆地。四周山地的降水和高山冰川融水大量流人盆地。当时曾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光塔里木河、和田河、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孔雀河这样的大河就有13条。这些河流的水在所经之处大量垂直下渗补给地下水。
周围山区的洪水和沙漠中的暴雨也会大量直接下渗变成地下水。
当然,在青藏高原彻底阻挡了夏季风之后,塔里木这一内陆封闭盆地的地下水补给就仅靠有限的冰川融水的渗透了。
尼亚加拉瀑布传说之谜
您看过杂技表演艺术家布朗亭在尼亚加拉瀑布的奔腾激流上方160英尺高处架起长达1000英尺的钢索,成功地空着双手走了过去吗?您看过他蒙上双眼、头套口袋,也同样成功地走过这1000英尺的钢索吗?您看过同样的一个人踩着独轮小车过去,踩着高跷过去,背上背着人过去,坐在钢索上烹调了一个煎蛋饼还将它吃了吗?是什么使勇敢而伟大的布朗亭有如此的力量呢?那就是尼亚加拉瀑布,是它给予了布朗亭伟大而神奇的力量。
尼亚加拉瀑布可算得上世界上最为神秘的地方之一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尼亚加拉瀑布的传说之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