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5900000002

第2章 对世界的认识(1)

1.心理暗示的作用

语言、行动、表情或符号等的提示,可以改变别人的态度或行为。

定律解析: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

暗示一般不需要讲道理,而靠直接的提示。比如美国有一种戒烟电话,当人烟瘾上来的时候,拨打这个电话,就会听到里面传来令人难受的气喘和咳嗽声。这种声音是在暗示人们抽烟对健康的危害,可以帮助人们戒除烟瘾。

暗示的途径包括很多种,如语言、行动、表情、符号等。比如商场里摆放着穿漂亮服装的模特,是在暗示你“这件衣服多漂亮,快来买吧”;一些人在商场里买衣服,可能会对你形成行为暗示;有人买完衣服后喜形于色,会对你形成表情暗示;有的人买完后赞不绝口。又会给你语言暗示。这些符号、行动、表情和语言,虽然没有直接“号召”你去买,却可能通过暗示达到这种效果。

那么人为什么会接受暗示呢?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叫做“主见”。而人不是神,没有任何人是万能的、完美的,因此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全有主见的。“自我”的这种不完善和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自我越是虚弱、幼稚,就越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

生活启示:

我们可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在宴会上一道新菜上来,初品还没有什么特殊滋味,等主人细细介绍之后,才逐渐体会到菜的新奇和独特。

或者,有一天同事突然对你说,“你怎么这么瘦弱,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可能还不太在意,但不知不觉地你开始觉得有点头重脚轻,浑身不舒服。可是上医院一检查,却一点毛病.也没有。

又如,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广告,“大宝天天见”,“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等等。听得多了,耳熟能详,可能我们就会购买这些牌子的产品。

这些都是心理暗示。它们通过语言、动作或其他途径,对我们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心理暗示有时也可能被骗子利用。我们都记得小品《卖拐》中,******反复对范伟说他的腿一长一短,让范伟真觉得自己的腿有问题,而上当受骗。其实范伟是因为受到了******的心理暗示,才产生了错觉。

但是,心理暗示在医学中也可能有治病的效果。一个人到医院,说身体难受,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医生经过检查,发现他患的是“疑病症”,就是一种心病。但医生对病人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征,刚巧有一种新药专治这种病,注射一支,三天就痊愈。”结果打针三天后,病人真的“痊愈”了,其实医生为他打的只是葡萄糖。

医生知道和病人讲道理可能没用,针对病人的特殊心理,利用心理暗示,却可能医好病人的心病。

心理暗示分为对他人的暗示和对自己的暗示。对自己的暗示,是调整自己心态的好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识或潜意识就像一片沃土,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就像在这块土地上播撒种子。

积极或消极的暗示,会对我们的心态产生重大影响,并影响我们在行动时的发挥。

比如,在演讲或考试前,如果想象自己可能会失败,那么在临场时就可能真的发挥不正常,而遭遇失败。

相反,如果我们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会做好。”到时候,我们的表现可能真的会比较好。

心理智慧:

我们要尽量让自己接触积极的暗示,以使自己拥有良好的状态;

同时要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对心态的不良影响,同时防止虚假暗示的欺骗。

2.记忆系统性定律

知识系统化然后记忆,要比死记硬背记得更牢。

定律解析:

培根说过:“一切知识归根结底都是记忆。”记忆力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一切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都以记忆为基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呢?

一般来说,对知识死记硬背效果并不好。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想要最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最好是把知识放到一个体系之中。知识之间有了相互关联,相互比较,才容易记忆。其实教育的基础就是所获知识的体系。

生活启示:

有这样一个人,他想要把整部百科全书全部学习掌握,于是从头开始学。可是当他从“A”学到100多个单词的时候,就再也学不下去了。这让他很苦恼,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实际上,他这样学下去,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因为他违背了记忆的系统性规律。百科全书是一种辞书,不是按知识体系排的,所以不好记;甚至因为枯燥,容易让人半途而废。

生活中有些人,由于不懂得记忆系统性定律,总是无法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他们本来知道得不少,可是知识在脑子里却是一些死东西。当需要忆起某种东西时,总是忘记了,不需要的东西却“浮上心头”。

而另一些人,知识可能不多,却全部得心应手,在记忆里随时能够再现所需要的东西。

这两种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脑子里没有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后者却有。

拿破仑就是系统性记忆方法的高手。他说:“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的头脑里安放得像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一定的抽屉,就能取出所需要的材料。”比尔·盖茨也有类似的特点。

心理智慧:

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从一开始就不要随便地、泛泛地学习东西,在学习的时候要同时建立知识体系,在脑子里把知识和用这些知识的场合联系起来。或者说,材料在识记过程中要不断地加以系统化。

对此,从事物中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就像俄罗斯著名军事家苏沃洛夫建议的:“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在这个仓库里有许多隔断,因而应当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3.感官协同效应

学习时使用的感官越多,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定律解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参与收集信息的感官越多,信息就越丰富,所学的知识也就越扎实。也就是说,多种感觉器官一齐上阵参与记忆,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提高感知的效果。这叫做“感官协同定律”。

科学研究发现,人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但是如果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知识的65%。

美国心理学家格斯塔做过一个实验,也证明了这个理论。他把智商相近的10个学生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在屋里只有5张椅子和5本《圣经》,第二组在室内除5本《圣经》之外,还有几本宗教故事画集,并播放宗教音乐,然后要求两组被试者都背诵《圣经》。结果发现:第二组成绩远优于第一组。这是因为第二组学习《圣经》时,使用的感官比较多。

生活启示:

宋代的大学者朱熹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读书法,叫做“三到”读书法。他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的这个理论被后代的许多文人奉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它包含了两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视觉和听觉。

当今的电化教学(视听教学)也是利用感官协同原理,使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生动形象与情绪感染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懂得感官协同效应。比如,小学生对多位数除法的算理很难理解,老师就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边看边想边说。在几何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去摸、折、围、剪、拼、搭用纸做的几何图形,然后再用语言表达,在脑中想象,就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我们学习游泳,也可以通过听讲、读书、看图、看电影、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获得游泳的知识。此外,最好亲自下水去实践。这样,视觉、听觉、触觉各种感受综合起来,就能够更快地学会游泳的技能。

心理智慧:

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尽量使用多种感官,如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读,或者亲身去做,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4.记忆选择性定律

人们对愉快的事和感兴趣的事容易记得牢。

定律解析:

早在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就提出: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

有些痛苦的事情,人不愿意再想起,就会被自动抑制而遗忘。

人的感知的确具有某种适应性和选择性。人对于痛苦的事情会慢慢淡忘,在内心深处会自动排斥和回避不愉快的感觉;而对于兴奋、愉快和幸福的事,则会长期留恋,在内心深处加强和放大这种印象。因此,人类内心深处的记忆,有明显的选择性,会减弱和回避过去的痛苦,放大和留恋过去的幸福。

这种心理特征对人是有利的,可以使人对未来抱有积极的心态。如果没有这种记忆的选择性,整个人类可能已经成了精神病群体。

此外,那些与人的兴趣、需要、活动目的相联系的事情,更容易保持扎实的记忆。比如赌徒能记住别人所出的每一张牌,司机对交通的记忆有独到之处,语言专家能够一年学会两门外语,象棋大师能够同时与十个人下盲棋。

生活启示:

一群大学生骑自行车去颐和园玩,没想到半路上自行车出了毛病。

于是他们修完了自行车再上路。在公园里划船时,老天爷好像故意作对似的,下起雨来了。大家都没有带伞,淋成了落汤鸡,冻得够戗。

有的人心情急躁,还吵了起来。总的来说,这不是个愉快的旅行。

但是毕业若干年后,同学们聚会时回忆起这个经历,却感到十分畅快,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正是人们记忆的选择性造成的,就是在回忆过去时,倾向于忘掉不愉快的方面,而记忆那些愉快的事情。

记忆选择性的另一种体现是,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记得更牢,而对不感兴趣的领域,却可能显得“低能”。比如数学家陈景润,虽然在数学领域有高超的天赋,但在生活中却是个“低能儿”,这就是由兴趣选择性造成的。所有的人身上几乎都有类似的现象。

心理智慧:

我们可以去充分体验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感受,并让它深深烙刻在我们的心里,给我们带来更多愉快的感受。而对于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则不必去在意,可以尽快将它们忘却。由于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记忆更牢,那么我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5.角色深化效应

表述一个观点,可以加深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定律解析:

演员根据剧本演绎出各种性格的人。尽管每个角色都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在演绎过程中,那个角色开始渗透进演员的自我,渐渐地本来的自我也开始向那个角色发生转变。这种现象叫做“角色深化”。

而心理学上的“角色深化效应”是指:我们在表述一个不理解的东西时,就像演员进入角色一样,会逐渐深入到这个理念里面去,而加深对它的理解。

一个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这个规律。研究者要原来不信教的大学生写一篇介绍宗教的文章,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被要求注意说理的透彻性,以理服人;另一部分被要求注意文章的结构。结果发现,与没有写文章的大学生比,这两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都发生了更显著的变化,其中第一部分比第二部分变化更大。

生活启示:

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个农村青年总坚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觉得不生儿子会被别人笑话,不能传宗接代,对不起父母。这使村里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伤透脑筋,也让他已经怀孕的妻子感到为难。

后来,一位有经验的领导想了个办法,根据这个青年的特长,让他编辑村里的黑板报。这个青年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认真地编辑了几期黑板报。这时,上级要求办几期宣传计划生育的黑板报。为这个任务,他查资料、写文章、画漫画,按时完成了。但奇怪的是,随着工作的完成,他主动让妻子去做了人工流产。

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观念呢?原来在编写黑板报的过程中,他对计划生育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逐渐发现了自己原来观念的错误,从而改变了多要孩子的决定。

我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读一遍,对别人讲一遍,或者抄写一遍,就加深了对这个观点的理解程度。

在工作中,有的上司就善于利用这个心理效应。比如下属对上司的意见不赞同,聪明的上司就让这个下属向其他部门的人解释这个想法。这就需要下属做准备,搜集一些数据和图表,建立清晰的主题脉络,准备应对其他人的质疑,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下属也逐渐增进了对上司意见的理解,逐渐打心眼里开始赞同了。

心理智慧:

如果我们想增进对某种思想的理解,可以试着去表述它;想要改变别人的看法,则可以给他表述这个看法的机会。

6.对比效应

对比可以增强感知效果,加深记忆。

定律解析:

从本质上讲,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在和其他事物的对比中存在的。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苦,就没有甜;没有丑,就没有美……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形成对比感,有利于被感知事物的差异或共同点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而使感知者有效感知。这叫做“对比效应”。这是因为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会在对比中加深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没有诱导作用,就显得平淡而不容易记忆。

同类推荐
  • 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

    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因为迷茫,所以叫人生。如果你不能飞,就奔跑;如果你不能奔跑,就走;如果你不能走,就爬。但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得一直前行。《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用4大要点5种方法8个问题12种诀窍,全面强大你的内心和硬实力,它有系统有步骤地教你如何与“苦逼”的人生死磕到底,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 人情世故一本通

    人情世故一本通

    《人情世故一本通》内容简介:有的人,也许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不得人缘,屡遭人忌;有的人,也许刚正不阿,品德高尚,却常遭暗算;有的人,也许勤奋努力,满腔热忱,。却不被赏识,郁郁终生…… 你可以说,他们对为人处世缺乏了解;也可以说,他们在办事求人方面缺乏手段;还可以说,他们的人生经营得很失败。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们不懂人情世故。不通人情世故的人是不成熟的人,这种人不但在社会上吃不开、行不通、玩不转,而且还会时时受掣肘,处处碰霉头。即便是那些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如果不通达人情世故,最终也将难成其事。
  •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

    有什么样的心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没有好心理就没有学习的好状态,没有好心理就没有幸福的未来给予心灵营养的成长寓言集,提升心理素质的智慧枕边书。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10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埃尔伯特·哈伯德受到儿子启发,即兴创作了一篇经典的文章《致加西亚的信》。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本小册子从此开始了它的传奇历程。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令杂志脱销。紧接着,当时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斯要求把那篇文章印刷成册,他要订购10万份,这本小册子轰动纽约。日本天皇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工作人员、士兵乃至百姓手中都要人手一册。布什在当选州长的时候,在这本小册子上签名,发给每一位部属。……至今,《致加西亚的信》还在创造着出版史上的奇迹,成为史上最畅销的职场励志经典, 政府、军队、学校、企业都在使用和推荐这本书,包括美国西点军校、纽约州立大学沃顿商学院等。
  • 十七八岁有道坎

    十七八岁有道坎

    本书是一部抒写校园心理情感的集子,是一群生活在校园里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学生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育工作者的心灵表白。
热门推荐
  • 王妃是怎样炼成的

    王妃是怎样炼成的

    现代军医穿到架空古代,成了一个小小府医,括弧还是个男大夫。而且还要和战神王爷同归于尽,简直自不量力啊,夏雨汐举起小爪子:我失忆了,求放过。
  • 仙彩华章

    仙彩华章

    她的前身,是早已被书写好了的命运。姬宓,红颜薄命,双十辞世,姬放爱妾。轻描淡写到如同一朵白云的飘离。但她的未来,却必须由她自己。
  • 墓中有鬼

    墓中有鬼

    一份诡异的录像带,令我重新踏上了十年前的道路,一路上一个个逝去的神话在我面前重演,粽子、尸蛹、鬼种、墓道鬼等一种种神秘莫测的怪我阻拦在前。沙海王墓中的九龙抬棺、秦岭鬼窟中的幽冥鬼洞、天山绝顶的青铜天柱以及那海底龙墓之中的天门,究竟是在为我指引寻找最终墓穴的方向,还是在揭示下一个不为人知的结果?
  • 水嫩前妻的诱惑:腹黑前夫别乱来

    水嫩前妻的诱惑:腹黑前夫别乱来

    新婚夜,她在他的强迫下,失去女人最宝贵的东西,同时还被他逼着签下‘卖身条约’!丧失所有自尊和骄傲!这男人……是恶魔!因为他自己控制不住下半身,而让她‘意外’怀上的孩子,也必须拿掉,不准生下来?只因为她没有资格,她不配生他的种?不!不!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硬生生的从她体内被挖掉……为了保孩子,所以私自扔下离婚协议书仓惶而逃,这一逃……她?出逃是幸?还是不幸?孩子流产了?还是……一起期待!如何?堂堂KBS的总裁,婚礼上被换妻?将妻子当情妇?最后还落魄的被偷走了精*子?哈……看看,谁是谁的对手!谁是谁的劫难!谁又是谁的最后一站!(本文很狗血,很台言,很虚构,很雷人,寻找真实的……就还是算了哈,到时候不想被亲们说什么过于夸浮之类的)
  • 网游之霸道三国

    网游之霸道三国

    王道安邦治国,霸道征战天下。谁杀我小兵,我屠他子民,谁动我兄弟,我干他娘亲。谁让我不顺心,我令他今世不得安宁!生当人杰,死亦鬼雄,百舸争流,群雄逐鹿,大好男儿,何不杀出一个三国!
  • 倾世女配棒棒哒:家有呆萌系统

    倾世女配棒棒哒:家有呆萌系统

    她被病症折磨身亡,结果被一个萌萌哒的系统绑定。可是,在执行第一个任务时,系统却遭到攻击。她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三千世界的深深恶意,她需要多做几个任务来冷静冷静。女主理智,冷漠冷酷,还有一点中二,如有不喜,请绕道。加q群:597021500,欢迎来撩!(/^▽^)/
  • 镇陵

    镇陵

    少年镇灵师?!身为镇灵师的爷爷突然离世,少年凌森继承祖辈相传的职业,不料却遭遇冤魂女鬼和鬼上身的棘手事件!一件件惊悚事件让凌森快速成长,他开始探索神奇古墓,却遭遇地下巨尸和狗头人身,此时爷爷留下的一样不起眼的东西却挽救了他的性命……
  • 复仇女将军

    复仇女将军

    她父亲是前武林盟主,母亲是江湖毒医的女儿人送神医称号,原本一家人归隐江湖,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却意外的卷入了皇家的争斗,家破人亡,自己身中一种奇特的“毒”,为了复仇女扮男装意外的进入了军营,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女将,用自己的努力为父母报仇,拥有一副倾国倾城的面容,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太子,温柔如水的赵子煜,还有柔弱却心思缜密的军师,她该如何选择。
  • 再世暖情

    再世暖情

    前一世,她是站在杀手之巅杀手王,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的她,冷清的站在尸骨之上,俯瞰如跳梁小丑般为名、为力、为权争得头破血流的众生。再世为人,她穿越到了当年被黑暗组织挑选出的那天,但与之天壤之别的是,她重生到了另一个女孩的身上,一个生前集万千宠爱的小女孩儿身上,虽父母已与小女孩一同离去这个世界,但她还有两个哥哥,将守护妹妹为生平最大任务的两个少年,能暖化已经被冰晶尘封的心么。又究竟是什么,暖了她的情……前世苦苦追求的东西,到最后已经将情当做笑话的她,在亲情、友情、爱情紧紧包裹的时候,她该何去何从,习惯了身处世外的她,懂得了安全感为何物后,又会怎样面对,是霸道的占有还是退儿远之?再世暖情,暖的,不止是情……
  • 世界不及你容颜的温暖

    世界不及你容颜的温暖

    容颜,众多暗恋沈司弘的女生中的一个。或许是生性害羞,她从没向任何人提起过。或许是天性不忍心拒绝别人,她同她不爱的他远走高飞。三年之后的再度相遇,她听到他一句“其实我三年前很爱你,容颜。”而怅然若失。“沈司弘,你说深爱为什么没有标签呢?否则,这三年,我不会寂寞,你也不会孤独。”沈司弘静默,最终无奈的说,“容颜,你不懂,正因为深爱没有标签,人才会在一次次的错过中成长。”[最虐心的深爱和最动情的心酸:纵然世界温暖,没了你,星光都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