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28300000007

第7章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英国1788-1824)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在拜伦生前就已经震撼了千万读者的心灵。今天,这首长诗依然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久盛不衰。

——《英国文学通史》

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卓越代表,也是19世纪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世界上总会需要的一种诗人。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拜伦的影响都是无比深远的。他被誉为“诗国中的拿破仑”,俄国诗人普希金、莱蒙托夫都是他的崇拜者。别林斯基认为拜伦是“高不可及的雄伟诗人”,“力量巨大的普罗米修斯”。法国的雨果、拉马丁、梅里美、缪塞以及德国的海涅都受到拜伦的深刻影响。

拜伦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不但是才气横溢的诗人,而且是跃马持枪驰骋疆场的革命战士。他高擎在法国点燃的革命火炬,并把这熊熊的火焰携往思想和艺术的领域。最可贵的是,他从不空谈革命,而是以切切实实的工作为美好的理想奋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那为弱小民族自由解放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当时南欧各国人民反对外族压迫的斗争。今天,他的雕像还站在希腊米苏龙吉的“英雄公园”中央,受到广大群众的崇敬。他那热情战斗的诗歌像锋利的匕首,刺向人间一切黑暗腐朽势力,像激昂的号角,鼓舞人民在斗争中前进。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长诗充满了爱国主义与反压迫的感情,语句流畅,语言绮丽华美。把政治和社会问题作为诗歌题材,这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是首次。诗中对异域的旖旎风光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有十分精彩的描写和叙述,例如第一、二章中写到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的风光,第三、四章中的比利时的滑铁卢、莱茵河两岸、瑞士的莱蒙湖,还有意大利的几乎所有重要的名胜古迹。当时有很多人在游历的时候把这部长诗当做最好的“旅行便览”。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二章发表于1812年。此前,拜伦刚完成对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旅行。在诗作中,他不但描写了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各地的风土人情,还颂赞了为自由解放而斗争的欧洲各国人民。他歌颂反抗拿破仑侵略的西班牙英雄们。对处在土耳其奴役之下的希腊,诗人则着力歌颂希腊古代人民热爱自由、富于抗争精神的光辉形象,以此鼓舞当时希腊人民的斗志,号召他们起来斗争,粉碎身上的奴隶枷锁,赶走侵略者。此外,诗人还表示了对英国对外政策的轻蔑与不满。长诗内容新颖,辞藻华丽,格律严谨,音韵和谐,发表后头4个星期里,就印了7版,震动了英国诗坛甚至整个欧洲,连当时的反动批评家也不敢否认拜伦的才华了。

长诗主人公恰尔德·哈洛尔德是个贵族青年,他对自己的时代感到失望。他一度过着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但很快就对这种放荡感到厌倦,甚至对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感到厌恶。狂欢极乐之后,他感到无尽空虚和忧郁。这种情绪是19世纪初欧洲一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们共同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一种政治形势造成的情绪。受到启蒙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看不到国家的前途,大多陷入悲观失望的境地。拜伦也不例外,不过他的绝望情绪更甚于其他人,而哈洛尔德至少是拜伦情绪的一个影子。

1816年拜伦被迫离开英国。他游览了滑铁卢,又在瑞士停留了几个月,同年秋天,移居意大利。《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三、四两章创作于这个时期。第三章记述了他从滑铁卢到瑞士的一段经历。当时欧洲革命运动转入低潮,而反动势力却猖獗一时,这使拜伦心情沉重,因此在第三章中创造出的是一个忧郁的漂泊者形象。这个人放浪形骸,纵情山水之间,企图寻找一个世外桃源,以逃脱浑浊的人世,求得灵魂的安宁。但在第四章中,意大利人民火热的革命斗争,大大振奋了他的革命精神,驱除了他的一切悲观厌世情绪。诗人欣赏着意大利醉人的海景山色,缅怀古代罗马创造的辉煌业绩,又眼看人民在奥国占领下的痛苦生活,他不禁热血沸腾,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诗篇,大声疾呼,号召人民以伟大的过去为榜样,起来进行斗争,驱逐外国侵略者。尽管当时革命遭受挫折,欧洲上空黑云滚滚,但他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自由终将到来。

第四章的主题集中在意大利。意大利的锦绣河山使人回忆起意大利过去的强大和光荣。拜伦称意大利为“艺术之母”和“军事之母”。在这章里他特别提到中世纪领导人民运动的爱国者里恩济。意大利的每一座古城、桥梁、纪念塔以及它辉煌的民族文化在诗人的笔下闪烁着无限的光芒。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米开朗琪罗及伽利略的名字受到了诗人的崇拜和尊敬。诗人回溯这些过去的光荣成就,为的是可以给意大利人民更大的鼓舞来反抗奥地利的奴役。拜伦从他在意大利的革命实践中获得了新的启示,深切地感受到人民力量的逐渐壮大。革命虽然暂时受到挫折,但他坚信自由之树终究是要开花结果的。

浪漫主义典范

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拜伦诙谐地模仿斯宾塞在《仙后》中所采用的诗体,试图凭借这种庄严的史诗形式来嘲弄衰朽腐败的欧洲文明,讥讽独裁者的愚蠢和无能。《游记》详细地记载了一个青年贵族周游各国的经历。诗人诙谐地将主人公哈洛尔德的出游比作中世纪游侠骑士的冒险经历。然而,这首长篇叙事诗的根本目的在于反映拜伦本人在比利时、法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并揭示他对欧洲大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

恰尔德·哈洛尔德是个崭新的人物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像诗人一样,他出身于贵族世家,却对封建制度感到悲观失望,对现实社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情绪。哈洛尔德是个自命不凡、愤世嫉俗的青年;他生性孤傲,超然离群,却不乏正义感和同情心。他曾狂热地追求享乐,却又憎恨文明的堕落。他决定出游为的是从受腐朽文明影响比较小的邻国和异族文化中寻找一份纯洁与真诚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哈洛尔德的思想和性格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而,他的形象受到同时代人的欢迎。长诗虽然描述了哈洛尔德周游列国的经历,但事实上作者借主人公之口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英国大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敌视态度,而且也大胆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拜伦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处世态度。长期以来,大多数评论家将这首诗看作诗人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理由之一便是诗歌主人公的经历与拜伦本人的生活历程极为相似。此外,诗人在第四章中干脆放弃原来的第三人称而改用第一人称叙述,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自传色彩。《游记》之所以在欧洲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不仅因为它涉及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局势,使读者将欧洲各国的社会生活尽收眼底,而且还因为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哈洛尔德的喜怒哀乐在优美的诗句中得到真实的表露。拜伦在《游记》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创作才华,挽歌与颂词,讽刺与谴责,以及描绘与戏谑彼此交融,相映成趣。此外,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也使《游记》无可争议地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范例。

(《英国文学通史》)

拜伦式的英雄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主人公恰尔德·哈洛尔德不是拜伦的理想人物。在第一、二两章序言里他就曾阐明塑造这个形象的用意:“为了让这部作品多少有些连贯性,于是就放进了一个虚构的人物,而这个人物的描写又并不求其完整。”……他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贵族青年的精神面貌。他们受到了法国革命进步思潮的冲击,同情广大受压迫的人民和风起云涌的解放运动,反对暴政。但是由于世界观的局限,看不出社会罪恶的根源,找不到具体的斗争道路,他们不满、抑郁、苦闷、悲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反抗只能是消极的,于事无补的个人主义的反抗,不是逃避现实,就是以堕落的方式来反抗腐朽的统治。哈洛尔德的形象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恰尔德·哈洛尔德出生于英国破落的贵族家庭,过着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寄生享乐生活。终日与酒肉朋友、轻浮的情妇在一起厮混。二十三四岁时,他感到这种生活的空虚,厌烦了人世间的一切荒唐无耻,内心苦闷非凡,企图浪游海外,寻求另一个世界来治愈他的创伤。但当一踏上漫长的旅途,驶向异乡时,哈洛尔德又情不自禁地望洋兴叹,对着海风唱出了感伤的“晚安曲”。……哈洛尔德在生活中是个旁观者,只有沉思默想,从未付诸行动,他不愿与任何人交往,却爱与大自然谈心。炎凉的世态,虚伪的人生深深地刺伤了哈洛尔德的心灵。

同类推荐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辛以词作著称于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其词作被称为“英雄之词”、“词中之龙”。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辛弃疾除了词作著称于世外,还写有大量的诗文,辛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 从春天出发

    从春天出发

    该书是作者的散文集,分为乡情篇、亲情篇、友情篇、山水篇、感悟篇等八辑,共一百多篇散文。
  • 月光光

    月光光

    门对青山,月亮总是从对面的山顶上升起来。山如墨画,天清月朗。虽说山形的轮廓依旧,却辨不清山上的树。人家的房屋也是这样,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且屋后多有修竹绿树,阴影还要重一些。月光下的小村一片平和宁静,但村人并未早早地沉入睡梦中去。
  • 人间最美是柳词

    人间最美是柳词

    他是坠入凡尘的仙子,他是放荡不羁的浪子,他是诗书满腹的才子;他奉旨填词,他偎红倚翠,他宦海沉浮,他羁旅劳顿,他孤独地走,他寂寞地哭。他很穷困,却又富有,他很卑微,却又伟大,他很惆怅,却又精彩。这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千古词人柳永。亲爱的读者,一起读读柳词吧:抛了光阴,忘了年毕。
  • 1号交警: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1号交警: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本书是纪实文学作品,反映了战斗在地震灾区的交通民警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舍生忘死、舍小家顾大家的动人故事。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抗战军

    史上最强抗战军

    逍遥自在习惯了的雇佣兵王赵月亮发梦也想不到,自己不但被杀手组织追杀了,而且还悲催的穿越重生到了一个远在万里迢迢的德国的纨绔子弟身上。那么在1936年开始的这乱世的年月里面,赵月亮的人生究竟会是怎么样的呢?是成为英雄,还是狗熊?还是籍籍无名,还是一夜成名?还是……
  • 穿越事务所二三事

    穿越事务所二三事

    你有没有做过梦?梦里,你也许是百战百胜的将军,是倾国倾城的王妃,是指点江山的帝王……不论是什么,那好像既是你又不是你,遥远的让你充满迷惑,又熟悉的让你心如擂鼓。如果你真的做过那个梦,恭喜你被幸运的选中做我们穿越事务所的客户了,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您只需要付出一点儿简单的代价——一元硬币。-------------------晋文公的霸业后是相思湖流不尽的思念,烽火戏诸侯为的却不是博美人一笑;桃之夭夭的兄妹禁恋下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过往?汉宫里深藏的美人画像下又是怎样不堪的真相?靖康之耻下埋没的红颜堆成了白骨山,女皇的洛阳神宫又曾经有着怎样的故事……
  • 万事楼

    万事楼

    一座楼,几代人,一件事,葬万人,辨善恶,说不清。这个也会努力写完的,但是请大家关注我《龙川后裔》
  • 雨梦传奇

    雨梦传奇

    温雨梦,富家子弟,喜欢看小说。他常说一句话:梦想是为了超越的。他不喜欢被父母所拘束,为了追求自由不顾一切,却在16岁时的了绝症,在临死之时说了一句话,感动了正义之神(天宇),得到了正义之神的传承,正义之神为他开启了轮回通道,得到正义之神传承的他开始逆袭之路。
  • 4班同学在仙剑

    4班同学在仙剑

    一场神秘的谋杀,使五大家族实力大减,被别族消灭。他们的后代能否崛起呢?
  • 萌狐驾到

    萌狐驾到

    在很久很久以前,青丘有一小狐,名曰白锦锦。活泼好动,古灵精怪。胸无点墨,却总爱故作风骚,每次都引得哥哥姐姐们笑话,却死性不改。一遇美男则两眼放光,口水横流,眼冒爱心,恨不得拖走带回家。琴棋书画无一精通,要论其擅长之事,那便是装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装死中,竟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抱入怀中,只听一道邪魅的声音从头顶传来:“从今日起,你就是我凤曜的宠物了~”喂!喂!人家可是正宗的九尾天狐一族,怎么可以这样啦!抗议~抗议~这时候,天上直接砸下来四个字:抗议无效!锦锦彻底懵逼了……还有这特效?
  • 步步轻歌:一品试毒妃

    步步轻歌:一品试毒妃

    娶你,即使要被凛冽刻骨的风,冰凌霜冻的雪所覆灭,被滔天巨浪,滚滚流沙所湮没,也要你,冠上我的姓氏,雪域海宗,陆中四国,谁抢你,我灭谁。那年错失,险些毁我一世情缘。无论是否康复有望,我都甘愿为你试毒,与你共生,若你不在,我愿请来末日,倾世以葬,与你,同葬。大婚当晚——百丈冰原一朝灭,雪域秘境冰帝出。他无上心经大成,从此与雪域共生。眸中冰晶雪色,再也不识得那抹蓝绡,再也不复温润。美人环伺,俊逸帝王眼尾赤红,醉卧美人膝,渴饮唇中酒,怒掷琉璃盏,火烧沉欢宫。心中郁结,何以解?无解…“姐姐,为何,是他?”胸口红痕血色炸开,红裳如火,妖冶惑人。“我的婢妾,将我流放,高床软枕,此刻你睡的,可安心?可舒爽?”
  • 来生有缘再见

    来生有缘再见

    “当初我也不想走……”“当初和现在不一样了!”她吼完,就走了不是不想和你在一起,而是我只会拖累你……(请勿上升真人)不常更,请谅解
  • 宣夜记

    宣夜记

    这是个瞎折腾的世界。。。。依然是这片土地。这土地上的一个寻常山村。村头有一株不知名的古树,树上结了一颗不知名的果子。因这果子挂在树梢也不知多少年月,从未朽坏、脱落,引得山人奉为神树,经年祭拜。这一日,天光炸裂,风起云作。村头古树摇曳着万千枝条,散发着无量神光。山人哪里见过这天降异象,纷纷拜倒叩首。但见梢上果子光芒耀眼,叫人看不真切。只听得噗通一声,那果子坠落在地,翻了几滚。待神光散去,一个男娃出现在众人眼前。这男娃身无寸布,头上却绑着一条抹额。睁着大眼睛,乐呵呵地瞧着众人。这个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了……
  • 又再见曾经

    又再见曾经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我的一片天地,因为谁不会是谁。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路要走,因为脚只长在自己身上。但是性格迥异的人亦可心有灵犀,路要分道的时候也会有曾经一起留下脚印的痕迹。分离的如今也会有一起的曾经,会在不经意间想起。不在乎什么,只在乎我们一起真切地走过。梦回床边,曾经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