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4400000005

第5章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的语言类型(1)

陈京生

华语主要是指以北京话为基础的现代汉语通用语,由于中国特殊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目前两岸三地的现状,使原本统一的语言,产生了变化,形成包括普通话、国语和其他带有地域特点汉语通用语在内的华语。而世界范围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也因媒体背景和受众成分不同,形成不同类型。

一、华语的含义及华语媒体的语言特点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是指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中文作为语言的广播电视媒体,这些媒体虽然散布在世界各地,面对的是使用各种方言的华人,但是这些媒体使用的语言并不复杂。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大陆普通话、台湾国语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华语。另外还有以香港为代表的粤语以及闽南语、客家话等。仔细分析世界各地的华语媒体,所谓华语,主要是指上面涉及的汉语通用语和方言。虽然汉语的方言种类繁多,但真正用于广播电视媒体的却并不多,原因在于方言越多,越需要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语言作为共同语,以方便各种方言人群的交流。在这一方面,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新加坡居民使用多种方言,各种方言都想取代对方,最终使政府不得不决定使用以中国大陆普通话为标准的华语作为共同语。

分析世界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可以发现它们使用的语言种类都是通行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中国内地通行的通用语;台湾国语是台湾地区通用语;华语是新加坡的通用语;粤语则是香港地区的通行方言。至于闽南话、客家话则是来自福建一带华侨使用的方言。由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过去一直是海外移民的主要出发地区,许多华侨还保留着家乡话作为自己中国根的标记,闽南语和客家话也在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随着老一代华人的离去,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东南亚等地的新一代华人,多知晓和使用北京话为基础的通行华语,因此这些方言在世界华语媒体中的份额正逐渐减少。

华语,顾名思义是中华民族使用的语言。华语一词与“华族”称谓有密切联系,“华族”的称呼来源于东南亚新加坡一带华侨,为了与当地马来族、印度族相对应,当地华人学者在二战后认为应用华族代替华侨的称谓,后逐渐推开。华语则是20世纪50年代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产生的新名词,是指华人使用的语言。新加坡是正式使用华语一词的发源地,新加坡学者给华语下的定义是“新加坡华族的共同语”(郭熙,2004)。

从最初意义上讲,华语是指新加坡华人使用的汉语。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它应包括汉语及其所属的方言。但新加坡华族共同语是大陆普通话,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华语是指当地华族使用的以普通话为标准的共同语。近年来,华语一词有了更广泛的使用,它由海外逐渐传入国内,成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待汉语的另一种称呼。由于海外华侨多以闽粤地区来源的居多,除了超方言的官话系统,华语所指的汉语方言主要是闽粤方言。

从一般意义上讲,华语通常是指以北京音为基础的汉语地域通用语,包括大陆普通话、台湾国语及东南亚地区的华语。其扩大的含义中也包括香港的粤语以及海外的闽南话、客家话。

华语是一个带有明显种族色彩的语言名称,它是与华人相对应的。它超越地域概念,但却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别。谈到华语,我们会联想到大陆普通话、台湾的国语和新加坡的华语。这些话语,大家可以听得懂,却有着不同的音调。

语言是交流的手段,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播电视,总是优先使用多数人都能听懂的语言,无论是国内的广播电视,还是海外媒体,都在遵循这一原则。从世界范围来看,华语广播电视的三大板块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如果将粤语包括在内,则加上香港。这三大板块不仅代表着华语播音的风格特点,而且影响着海外其他地区的华语广播。在三大板块中,中国大陆不仅在人数上占据优势,而且在语言的统一上也占据优势。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一直使用普通话,而且坚持严格的发音标准。中国台湾地区的国语虽也是以北京话为标准,与大陆普通话同出一源,但是经过几十年的两岸隔绝,已经在发音上有了很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的华语是以大陆普通话为样板,但在发音标准上比较宽松,也形成了与中国大陆和台湾有所不同的地域风格。

除了上面的三大板块,散布于世界各地的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比较杂乱。针对不同收听对象,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收听对象的变化,也会造成广播电视语言的变化。

过去,海外华人多来自中国大陆的闽粤地区,早期海外针对当地华人的广播,闽粤方言是主力。当然,中国从民国时期就推行国语,国语作为超方言的通用语也一直被海外华语广播电视所使用。

移民成分的变化会影响海外华语广播电视语言。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海外华人的移民活动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华侨,以及港澳地区的居民。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还处于较为严格的移民管制下,向海外的移民数量不多。海外的华语媒体在语言上还没有向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国语转移。到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随着中国台湾政治气氛逐步宽松和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台湾和大陆移民数量开始增加。移民增加为海外华语媒体提供了可能的受众源,为媒体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使海外媒体主流语言开始由闽粤方言向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国语转移。经过20年的增长,海外华人中来自大陆的移民数量已经占据主流。以美国南加州为例,2000年的人口普查表明,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已经占到华人总数的51%。媒体语言向普通话转移的趋向也越来越明显。类似的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也曾出现,当时,大量香港移民进入加拿大、澳洲,曾使当地的粤语广播得到发展。

海外华人生活在非母语的社会环境中,要想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需要有良好的语言交往能力,华人移民真正融入当地社会,语言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华人移民,尤其是新移民,语言不通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生活,最渴望听到熟悉的乡音。在外语环境中能够听到母语广播,是尚未融入当地社会的新移民的普遍愿望。但是,开办广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资金、技术、人员及相关法规等各方面因素,比出版报纸杂志更为复杂。

首先是移民的数量,移民数量涉及潜在听众,如果移民数量太少,可以获得的广告收入较少,就没有人愿意投资。即使使用的是各类基金或资助,不需要回报,移民数量少也会降低节目影响,其开办价值会大大降低。美国和加拿大的华语广播电视之所以获得迅速发展,与美加地区聚集了大约500万华人有关,如果没有如此多的华人,不可能有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的投资。

其次是移民的集中度,如果移民居住较为分散,会使覆盖信号减弱,加大投资成本。如果居住比较集中,可以使用调频广播,发射功率减小,降低投资成本。电视的传输也相对容易,效果会比较好。国外较为成功的华语媒体,多集中在大城市,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这些华人集中的地区都有较大的中文广播电视媒体。在华人集中的加拿大城市,如温哥华、多伦多,也是中文广播电视集中的地方。

移民的文化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海外华语媒体的迅速增加,与新移民的迅速增加有关,也与新移民文化水平,尤其是外语水平降低有很大关系。过去,中国在海外也有很多华人,多为海外留学人员,这些人的文化水平较高,受过专门的外语训练。相对而言,较少语言障碍。他们在学习工作中与当地社会融合较快,能够从当地媒体获得信息,对中文广播的需求不如听不懂外语的新移民迫切。通常,文化水平低、不懂外语、年龄较大的新移民对母语媒体的渴望和依赖程度更高。

正是以上这些因素催生了近年来大量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媒体的诞生。另外,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强大,使海外华人日益受到重视,也是促进海外华语媒体发展的重要原因。

今天在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产业,有些企业家也投身于华语传媒,如加拿大的新时代传媒集团,旗下有多座电视台和覆盖加拿大主要城市的中文广播网。美国的多元文化集团也拥有多个华语电视频道和多座广播电台。

二、中国大陆的华语广播电视语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华语广播电视媒体最多的地区当数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新加坡。这些地区所通行的语言是华语,因此华语自然成为媒介的语言。不过,四地的华语并不完全相同。

在中国大陆,不同地区流行着众多的方言,当地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普遍使用方言,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尽管大陆方言众多,但是大陆的广播电视使用的语言却极为统一,从县级到中央的各级各类广播电视,都使用通行的普通话。这种单一格局的形成主要来自对语言的主动干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就通过各种政令,规定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应当使用普通话。在90年代还建立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对广播电视播音员实行语言等级准入。可以说,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使用的是统一和标准的语言。

中国大陆的播音员不仅承担着传播信息的职责,同时还担负推广普通话的社会义务。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长时间以来一直使用文稿播读的播音形式,这种文稿播读形式促进了工整的发音,减少了口语的随意性。工整的发音使语音的示范效应更明显,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但是也损失了一些表达上的灵活性。

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深入,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节目类型和制作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语言使用也有了一些变化。与此相关的是脱离文稿的即兴表达方式在各种节目中大量使用。在吸引受众需求的刺激下,一些电台和电视台对节目的信息和娱乐功能更为看重,对于语言的规整要求放松了。尽管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并未放松对语言的规定,但广播电视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语言要求显然降低了。一些表达能力不错,但发音不够标准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也出现在节目中。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人们对广播电视语言功能的认识正处于调整中。

与过去的发音相比,今天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语言已经不完全是字正腔圆的标准音了。除了新闻类节目由于受文稿限制还保持发音的工整,大量非文稿类节目已经在接近民众的诉求下,悄悄地向要求不那么严格的所谓“大众普通话”和“地方普通话”靠拢。

与逐步出现的放松发音要求相呼应,国内方言地区的一些广播电视媒体,也提出了抢救方言。要求方言进入广播电视的呼声频频响起。浙江杭州一家电视台开办了使用杭州话的新闻节目,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在示范效应的鼓舞下,一些电台、电视台也准备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尝试方言节目。尽管一些激进的广播电视机构要求放松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语言要求,开放方言广播,南方一些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也有限度地开办了一些方言节目。但从整体上看,大陆有关管理部门并没有放松要求。相反,在行业准入的规定下,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能力考核更为严格。

中国大陆广播电视语言单一化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在全国统一步调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过近50年的实践,大陆广播电视所负载的推广普通话的社会使命,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尽管能说普通话的人口比例还不够高,但能够听懂普通话的人已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城市中。这对于人口数量庞大、方言众多的中国,应当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人工干预语言进程中,广播电视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推广通用语的需求来看,尽管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语言会由于媒介功能转变产生一些变化,但管理者要求使用单一语言,严格发音标准的大方向不会有根本变化。

同类推荐
  • 学与教的变革

    学与教的变革

    本书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新视界》丛书之一,内容涉及作者多年来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探索的主题,主要有脑科学指导下的教学原理,珠心算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小班化教学,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崛起。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作者将中国史学放在世界现代化运动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四段进程”与“三大流派”,论述了史学与经学的关系,东西文化交融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以及文化经世致用、抑制主义、民族史学的形成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全书论点鲜明、脉络清楚,视野独特,集中了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历史系多位著名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不愧为“211工程”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

    《中国党政公文写作要领与范例》——以写作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其艺术性、技巧性为点,实例佐证为辅,选例准确,讲明要领。
热门推荐
  • 绝境

    绝境

    刑警志诚在完成一项危险的追捕任务返回家中时,发现身为记者的妻子失踪,于是,他踏上了危机四伏的寻妻行程。当他排除重重迷障,渐渐查清妻子失踪真相时,却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因此,他和妻子都身陷绝境之中,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死亡威胁。为了妻子,为了自己,为了更多的人,为了把这个秘密公之于天下,他和妻子必须从绝境中逃生。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开始了。本书继承了朱维坚作品的一贯特点,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深刻的分析与思考以及回肠荡气、催人泪下的爱情描写,皆熔铸于《绝境》之中。
  • tfboys之我的专属天使

    tfboys之我的专属天使

    她们是三个千金大小姐,而他们是当红的明星。而从不追星的她们,因为一次偶遇遇到了他们。
  • 浅夏我就在你身后

    浅夏我就在你身后

    浅夏,回头啊!回头?那人就在你身后,回头啊!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如果要重来,我还会选择这样做,只因为,我爱的是你,不是他不是吗!最后一秒钟,仅仅一秒钟,我就深陷不已,无法回头……无论是夭漓还是及傲骨你还是你,夭漓,天涯海角,我夭浅夏跟定你了,无论你逃到那里,只要在我夭浅夏手里,这辈子,你,注定是我的……你若要谁死,我夭漓定要他活不过午时,你若被谁伤一毫,我夭漓定要那人五马分尸……你若能再找到我,我便敢于这天地为敌,哪怕尸骨无存,魂飞魄散……
  • 一世暖融

    一世暖融

    若说一世暖融是叶芷薪前半生苛求的所谓幸福,为了这份幸福,叶芷薪做了太多的退让,隐忍了太多的情绪,那么落雨有声,就是叶芷薪后半生率性的写照,就有那么一个临界点,把叶芷薪逼出了一味压抑隐忍的脾性,将自己的盈亏摆到了明处,要同这个浮沉人世做下一番谈判,干净利落的谈判!新书《落雨有声》,打算会在近日开坑,姒玥同大伙儿再说叨说叨叶芷薪的故事,这一次,叶芷薪的确需要在很多事情上杀伐果断!
  • 冒牌科学家

    冒牌科学家

    得到来自数百年后科学家的日记,翻译文字。制造超时代产物,在拥有这些强力装备时,你是否会太过激动?或者有点神经质?卖过麻辣烫,泡过姐妹花,拎着铁管子也杀过人。王有臣得到这本记载了数百年后大量科研成果的日记不知该怎么使用才好。挣钱?够用就行。上缴国家?傻×才干。那么,王有臣会干些什么呢?尽在本书当中。电磁枪,反重力飞行器,生化战士,电磁炸弹,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造的.......----------------看书记得收藏,免得新章节出现的时候诸位找不到了。
  • 是谁杀了我:血骨天使

    是谁杀了我:血骨天使

    年轻雕刻老师米娅的好友惨遭残忍虐杀:脸颊的肉被挖去,身上多处外露骨折。好友死后,在她身边就发生一系列恐怖的事:跟踪、入室骚扰、虐待和胁迫。凶手来无影去无踪,警察也束手无策。米娅渐渐发现,凶手的行动和自己的童年有关。这时,警方对凶手的侦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凶手真实身份将被揭开,真相恐怖而残忍,而此时,凶手早已把刀刺向米娅的喉咙.......
  •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鲜妻有毒:总裁吃上瘾!

    鲜妻有毒:总裁吃上瘾!

    他是掌控全国经济的男人,杀伐果断,冷血无情,却被一个女人占了心,只对她一个人温柔。她是孤儿,从小与养父相依为命,内里腹黑,毒舌,但是自从遇到了司御墨,却彻底没了人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最优秀的新时期党员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最优秀的新时期党员

    党的事业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讲出来的,更不是想出来的,党的事业是干部引领群众干出来的。干是真理、是真功,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际行动;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只有干出来的干部,人民才信得过,自己才立得起,路才能走得稳。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只有通过埋头苦干,科学实干,才能真正干出干部的人生价值。
  • 晨雾若云

    晨雾若云

    这场阴谋,因你而起,却由我来结束——苏歆晨本该由你承受,却为何让她痛苦——棨云他本来就是我的,何来夺人所爱——苏荷明明时间那么短,可我却爱上了你——雾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