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3000000021

第21章 传媒组织销售业务的管理(2)

7.发行数据真实性规范体制正在建立

中国报纸发行量的真实性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报纸的发行量有一种玩笑式的说法——“女同志的年龄不能问,报纸的发行量不能信。”报纸的发行量甚至到了说真话也没人信的程度。发行量数据不真实,会严重影响报业、广告业的正常发展。

一直以来业界、学界都在呼吁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发行量调查认证制度,到了2000年底,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石宗源明确指出:“要成立中国报刊认证机构,利用权威的认证机构认定报刊发行量。”

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调查认证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经是通行的市场规则,现在在国际上,通行的发行量调查认证体制有两个:一个是ABC,一个是BPA。ABC(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一般被人们称为发行量稽核局,它是一个第三方非营利性组织,1914年5月产生于美国,由广告主、广告代理商、传媒三方联合发起成立,通过对出版物的严格核查,提供发行量认证报告。现在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数都根据自己的情况成立了自己本国的ABC。1963年,在法国的倡议下,许多国家一起成立了国际发行量稽核局联谊会,以此来促使全球ABC运作体制的统一化以及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等。

BPA(Business of Performing Audit)则是一家公司,又称BPA.worldwide,它于1931年成立,也是一家国际认可的发行量调查、认证组织,最初由行业协会发起组建。BPA在全世界指标体系基本一致,该机构有几十名认证员常年在世界各地穿梭从事调查认证业务。

2005年4月25日,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挂牌成立,是我国唯一从事出版物发行量数据认证、相关信息调查与发布的非营利性中介组织,是行政部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行业务指导、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社团法人,在人事、行政、财务和业务上独立于行政机关、报刊出版单位及广告代理机构。

中心的主要业务职能为:“向出版社、报刊社、互联网等出版单位、广告客户、广告商及有关调查研究机构提供图书、报刊、互联网等出版物印刷量、发行量及相关数据的认证及信息发布服务;对出版社、报刊社、互联网等出版物的受众、客户构成及出版、广告、发行进行数据调查,向社会提供数据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出版社、报刊社、互联网等出版单位、广告客户、广告商及相关调查研究机构的国内外业务交流,促进国际国内广告客户对报刊等增加广告投入;为以上机构、组织提供与广告、发行有关的业务咨询、专业培训;开展国际数据互认业务等。”[4]

在4月25日的成立会议上,中心公布之前调查的《英语辅导报》、《读者》、《艺术与设计》等6家传媒机构的“全国性报刊发行量核查报告”,作为它的第一批调查数据。

应该说,尽管成立了调查组织,但是其能否很快发挥作用目前还比较难说。日本的ABC成立后,正式开始第一笔业务也是在将近8年之后,所以,尽管组织已建立起来了,但是如何尽快让业界承认还要付出努力,目前来看,虽然部分报社已经积极配合调查中心的工作,但国内的大部分报社对此心存疑虑,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8.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不成熟

正如本章开篇时所说的,目前报社整体上对发行活动还处在管理刚刚导入并逐渐加强的这么一个阶段。从所有的报社和发行企业来说,目前,它们对发行业务的管理水平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整体上还很不成熟。

成立时间早、实力强的发行企业的管理比较成熟,管理水平比较高、比较前沿。比如说小红帽公司进行科学管理,将报纸的分发动作进行研究,做成一套标准与规则在员工中推行,这是比较细化的管理了。重庆商报社对零售进行精细化管理,针对报纸分发、运输、接报、上摊、回款等环节,制定了《批零中心要数监控办法》、《批零中心上摊销售监控办法》、《报纸流通环节标识管理办法》、《批零中心管理制度汇编》等一系列制度,针对零售工作进行这样的管理,在国内报纸发行领域应该说是比较细密,也比较领先的。

以上为比较领先的例子,但现在落后的还是占大多数。其中落后比较严重的报社还处在搭建了发行团队,能将报纸发出去就行的状态,至于发行质量如何,暂时还顾不上。

第二节 中国报纸发行管理面临的问题

综观改革开放后中国报纸发行领域的发展,应该得出中国报纸的发行业务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的结论,但是也应该承认,中国报纸发行业务的管理至今整体上还不成熟,仍存在不少问题,这必将成为发行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阻力。这些问题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行企业体制上存在的问题阻碍其进一步突破

现在,许多报社的发行企业体制上还比较僵化,虽然成立了公司,但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模式仍然存在,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事业编制人员“老办法”、聘用制人员“新办法”的情况,导致内部不够公平,影响员工的士气。另外,有些企业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产权不清晰,这在当前的状态下,已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等。

二、发行人员整体素质不佳

发行人员整体素质不佳表现在两个群体上,一是一线员工,一是管理者。

从一线员工来看,发行行业没有什么技术门槛,对人员的技术技能要求不高,所以大部分是社会上层面比较低的人来从事,尤其是早期,大都是找不到其他工作的人来应聘。

据各方面资料的反映,现在的一线发行人员,大多来自下岗工人、外来农民工等,这些人员在文化素质、技能上等比较低,在所谓的职业操守、工作标准与流程遵守、营销技能、服务意识与水平等方面都离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

另外,针对各级管理者来说,综合素质也差强人意,部分人虽具有一定的经验,但也限于文化水平而能力难有大的提升。

对于报社或发行企业而言,由于发行队伍整体素质有限,不但加大了发行领域的管理成本,也影响了发行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人员流动性强

来做发行工作的人大多技能不高,而且纯粹是为了收入而来的,一时也难有什么立足岗位、踏踏实实做事业的打算,所以,经常是一有收入更高的工作,很快就会离开。这导致了发行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加之市场上报纸间竞争比较激烈,报纸彼此之间在发行人员上也会“挖角”,这就导致发行人员的流动性更强。从第一个原因来看,广西日报集团在刚开始自办发行时的上千名员工,在10年后仍在集团从事发行工作的不过十余人,京华时报社在2001年8月由于发行形势较好,此时为控制发行量,降低发行成本,开始逐步降低发行员的底薪和售报提成,这样,到8月底,原来2000多人的小蓝帽队伍骤降为1000多人。从第二个原因也就是报社之间为竞争而互相“挖角”看,2001年年初,京华时报社开始组建发行队伍,同城另外一家报社的13个零售站几乎瘫痪,人员全部投奔到了京华时报社。

四、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用工面临着诸多问题

长期以来,发行工作招收的人员多来自下岗工人、外地农民工、离退休人员等,极少有按《劳动合同法》等系列法规进行规范用工管理的。新的《劳动合同法》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且国家要求很严格,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员工的劳动关系、薪酬福利等都要按新法规规定严格进行配备,而发行部门的员工动辄以千论数,报纸的发行部门是报业落实新《劳动合同法》最关键的部门,也无疑是面临问题最多的部门,报社和发行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这是当下所有报社与发行企业的管理者正在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报纸发行业务管理的策略

一、应该树立正确的理念

报纸发行工作长期以来由邮局做,自己没有亲自操作,同时,长期以来报社是事业单位的运作体制,虽然已进入市场十几年了,但现在的发行工作观念仍比较陈旧,而要使发行工作做得有效,理念一定要先行,要适应当下市场形势的需要。从当下来看,下边三个理念应着重抓紧时间先树立起来:

1.市场导向的理念

发行业务现在是完全地处于市场之中,早已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从生产者送达消费者简单的流程,而是需要在市场环境中全方位地营销。

市场导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读者第一的理念,发行工作应一切以读者的需要为转移,想读者之所想,努力为读者创造价值与附加价值,构建读者的忠诚度。

2.发行就是服务

发行业务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流通部门,其实是服务业。

而服务业要做好是有其自有的原则的,态度与细节最重要,态度应该树立“读者是上帝”、“读者永远是正确的”的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一定要充分尊重读者。比如有的发行企业就要求员工在面对读者的时候,要做到“面笑嘴甜”,这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同时,服务业要做好,细节注意非常重要。细节决定成败,消费者在细节上的感受,最能影响他们对服务者的印象,服务行业不怕细,越细越好。最终,服务业的最高境界是实现用“情”服务,投注感情去服务,这样有助于做好细节。

另外,发行就是服务。发行部门还要认识到自己是中间环节,其实是为两个客户服务的,上边是生产部门,下边是消费者,发行环节在工作中收集读者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服务。所以,发行是服务,这个服务是双向的,都要重视,都要服务好。

从面向读者这个角度的服务来说,发行领域应该对此高度重视。目前,传媒组织广告业务在面向广告主客户时,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上要好一些,发行领域应该向广告部门看齐,服务好了,才能有续订率以及更大的发行量。

3.发行企业要做专业的第三方代理公司

作为一个发行企业,不管是原来报社的发行部门独立出去成立的,还是邮局的、其他的社会上自主成立的企业,都应该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为本企业树立一个正确而明确的愿景。而针对当下中国报业发展的状态,这个愿景应是做专业的第三方代理公司。

社会分工细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工会导致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就如广告代理公司往往是由最初传媒广告业务分工出来,独立发展一样,专业的第三方发行代理公司的出现应是大势所趋。专业的第三方代理公司的出现对报业整个行业都有大利。当下发行企业应该树立这个愿景去发展。

二、树立发行业务明确的目标——有效发行

要把发行业务管理好,首先要明确发行业务的目标,发行业务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才算好?笔者认为应该是有效发行。

何谓有效发行?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此做一专门的论述。

“有效发行”作为一种发行理念在中国传媒学业两方面日益受到重视,讨论的文章不少。近期在谷歌网站上用“报纸+发行”的关键词检索,共有页面3420000个,用“报纸+有效发行”检索,有825000个,占前者的24.12%,即涉及报纸“有效发行”的文章占有关报纸发行文章的近1/4。针对“有效发行”的内涵,各文章不尽一致,其中有的文章偏于理论上的严密、系统,但对实践的把握并不准确、细致,有些则反之。

“有效发行”的说法出现于中国传媒界,是在传媒1979年初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之后,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有效发行”的呼声出现得更为频繁。这一阶段所称的“有效发行”,其内涵主要是要求报纸能够找准发行对象,使这些发行对象能为报纸带来尽可能多的广告投放,而不针对一些“广告吸附力”弱的读者发行。这种理念适应了1979年后传媒日益深入市场、经济效益对其日益重要、报纸在运作中需要尽可能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经济收益的现实需要。这种理念直至现在仍是中国报界对“有效发行”的主流认识,笔者并不认为其错,但报纸运作是复杂的,目标与赢利模式不尽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发行”的内涵会是如此简单一致吗?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细致探究,以给其内涵一个科学的界定。

笔者认为,针对整个报业来说,“有效发行”首先要看一份报纸的目标,从整个世界报业来看,报纸的目标是不同的,有的纯粹追求社会效益,有的纯粹追求经济效益,还有中国当前的报纸——“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即追求双重效益。报纸的目标不同,其“有效发行”的内涵当有所不同,比如许多文章称,追求社会效益的报纸,其“有效发行”就不应该以成本—收益分析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发行报纸应该“有求必应”,而不拣择对象,笔者也深以为然。但限于资料等方面的问题,本书不对所有三类报纸“有效发行”的内涵进行全面研究,仅就一类报纸给出自己的看法,即本文不研究追求社会效益以及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目标的报纸,仅就追求经济效益的报纸进行研究。这种类别的报纸目前在世界上是为数很多的。

笔者认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报纸,其“有效发行”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发行的受众方面,一是发行量的控制方面。

同类推荐
  • 创意南广

    创意南广

    何谓创意或指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或指提出有创造性之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本书取“提出创造性想法、构思并付诸实施”之义。为何冠名“创意南广”其内涵有二:其一,乃谓南广是创意之产物。南广系我国高等教育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之产物。“新”即创意闪烁,另辟蹊径,独具一格;不循前人之足迹,不落旧有之窠臼。其二,意指南广是创意集散之地。南广是教育培训创意人才、传媒人才之基地。南广设置各类创意工作室,吸引国内外传媒创意精英汇集江宁,推出原创影视作品;引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国际传媒领袖论坛”落户江宁,使江宁成为影视文化创意和传媒高等教育思想的集散地。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无法靠想象完成的旅行

    无法靠想象完成的旅行

    这是夏奈写的一本有关“慢时光旅行”和“自我疗愈”的书。通过一场“慢旅行”来寻找和感知真正的自我。温暖的文字,沉静的图片,触摸地球上十个最特别的城市,从首尔到旧金山,从圣塔克鲁兹到蒙特利尔,从圣西蒙到圣芭芭拉,从圣地亚哥到纽约,再从伊斯坦布尔到上海……走马观花的“赶场”旅行从来都不是他会做的事,他宁愿到了一个新的城市,继续自己原有的步伐,不紧不慢,像这个城市的老居民一样,无所事事去度过一天。他不是用眼睛去看这个世界,而是用心去轻轻体味。在“慢下来的美好时光”里,探索、欣赏、享受和思考。因为旅行,不在于了解和认识一个新的地方;而是在静静的徜徉中,了解和认识未知的自己。
  • 快穿之上位路人甲

    快穿之上位路人甲

    场景一系统:宿主,前方五十米发现落单女主一只。女猪?苏苑表示^(* ̄(oo) ̄)^那是什么?能吃么?是糖醋还是油炸?恩……油炸有点腻系统:……女主有光环有金手指还有男主大大。苏苑(严肃脸):恩……那我不吃了!!系统:O__O"…重点不是这个好嘛场景二苏苑(掏兜):呐,给你。系统接过五毛钱(茫然脸):干嘛?苏苑:给我来一毛钱特效,多的不用找了。系统:……场景三苏苑(挖鼻孔):小黑,你今天肿么不开森?失恋了?破产了?你妈死了?系统:不要叫我小黑苏苑:好的,小黑O(∩_∩)O~~系统:……(本文有毒,不喜勿喷)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无尽穿越之金树叶

    无尽穿越之金树叶

    一片可以改变时间、穿梭古今的金树叶,引发了傲娇美女特工和一个傻瓜发明天才的一次次穿越,穿越的对象有公主,太子,刺客,大侠,而这一次次的穿越,都是一次召唤,都是一次奇遇,看他们如何解开谜团,完成使命,看他们之间的奇妙缘分,那么就请收藏本书吧,我会努力努力努力的!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文心清扬

    文心清扬

    夏日的午后,郑文心看见独自坐在田头抱着吉他边弹边哼的姑娘,散在两鬓的头发轻轻地随着微风拂起又落下,侧颜映着周围的绿色,生气勃勃,不禁轻轻感叹道:“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虽然日渐沧桑的心,却也在此时活络起来,竟止不住的想去靠近她。
  • 上神碧落

    上神碧落

    神秘女上神死而复生,祸世妖龙再起异动,三界又将掀起怎样浩劫,一个关于爱恨执念的仙缘故事。(此故事延伸篇——《神仙缘结神》)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