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400000048

第48章 愉悦与变革:动画的文化生态(7)

(一)互动:科学与艺术

艺术创作是一个运用物质媒介的手段把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象和审美情感传达出来的表现过程,这就需要技艺或技巧。[35]动画艺术在创作和诠释过程中,融入了创作者艺术的思维和灵感,借助了技术的手段和载体,将艺术的形象思维和科学的逻辑思维结合,技艺的融合表现得尤为明显。借助技术和艺术的珠联璧合展现审美观念是动画艺术审美的特性之一。

福楼拜形象地把科学与艺术比作两个兄弟,他感慨道:“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而“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技术是和理性、正确知识相关联的创造性的行为。”[36]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科学与艺术是合为一体的。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肇始于14世纪至16世纪的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与近代意义上的艺术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事件。科学的位置逐渐发生了转换,逐渐由边缘走向中心,“科学”逐渐泛化为“科学主义”,并形成了与人文主义的对峙。科技理性、工具理性等逐渐开始作为“技术”排斥着人的地位。科学与艺术分手,人文精神失落。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使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变得紧迫和必要。20世纪艺术与科学经历了漫长的疏离与对峙,在世纪末终于华丽地汇合。然而仍有许多诸如如何扬弃、重新整合等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既指向广义的文化整合,又意味着多向度的技术手段的整合。

科学与艺术经历着合—分—合的变化,意味深长。规律的发生总是呈现出相似性,这种惊人的相似规律同样体现在事物的发展上。

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旷日持久的争论,随着技术文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科技理性的影响无法忽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和文明进化的必然。16世纪科学与艺术的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科学的深宫与艺术的象牙塔的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此后的几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足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

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两者的大融合。克罗奇(B.Croce,1866~1952年)说,“艺术与科学不尽相同而又相互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37]李政道撰文《科学与艺术》把科学和艺术看作一枚硬币的两面: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它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连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

没有情感的因素和它的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善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鲁道夫·阿恩海姆曾经把直观知觉和理性分析形容为人类心灵被赋予了的两种程序,这两种能力具有同样的价值,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直觉用于感知具体情态的总体结构,理性分析用于从个别的情景中将实体与事件的特性抽象出来。直觉与理智并不各自分离地行使其作用,几乎在每一情形中两者都需要相互配合。阿恩海姆所说的直观知觉和理性分析的关系可以说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联系。

科学与艺术的水乳交融以各种形式存在着,并用审美证明着自己存在的必然性。例如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解剖学和透视学之于绘画与雕塑;19世纪自然科学在光学、色彩学及摄影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之于印象派画家的新的色彩观念与技法。一个更为令人瞩目的现象则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建筑、工艺美术部门的全面介入。这种新的趋势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甚至带来艺术创作过程性质的彻底改变以及艺术结构的根本性改造,同时造成人们审美和艺术趣味的极大变化。[38]爱因斯坦说过,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一幅简化、易领悟的世界图画。于是,科学家们和艺术家们以自己的方式创造着他们的世界图画,所以,组成这个世界的有音符、文字、色彩和观念,也有方程、函数、粒子和细胞。

在今天的动画作品中,我们无需刻意追问科学与艺术的比例分配,更无需执拗地去计算技术之于故事本身带来的视觉冲击,因为在动画的世界里,永远都在创造“不可能”,那些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通过动画技术变成了心灵的震撼,而故事里动人的细节却闪动着艺术的灵光。

(二)融汇: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关于真实,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曾经这样感慨道,“绘画不是追随自然,而是和自然平行地工作着”。很显然,塞尚的内心里有一种使命感,绘画在他心目中并不是单纯的描绘,而是一种对创造性品质的追求。于是,视觉艺术领域就渐渐出现了一些变化,那就是“从模仿自然——描绘外部的真实走向表述内心的真实”。[39]如果欣赏一部动画作品,我们每时每刻会发出诸如“画得太像了”之类的感慨,那么动画艺术,或许失去了她艺术化生存的意义。但是相反,如果一部动画作品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那么它一定在某些维度上具有对“真实”的心理建构。

因此,观赏动画,无需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划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因为每一部作品,我们都能够找到它们“真实”的理由。或者是对人性的真实追问,或者是对梦想真实的冀望,或者是肆意释放难以释怀的真情。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视觉上内心的真实与外部的真实有时并不对称,呈现出来的往往是一个错位的结构。遇到这样的情况,艺术家的内心就产生了对自然真实进行重新建构的冲动,其后果往往是对物体进行夸张、扭曲、变形,以符合内心的需求。[40]

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态,戏剧艺术被称作人类性情的天籁,它与人类文明一同诞生,并逐渐成为人们所熟悉、喜爱的艺术种类。动画艺术的语言就是秉承着戏剧艺术的语法,不断进行更迭和创新的。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戏剧就逐渐形成了结构方面的模式: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的结构必须分为头、中、尾这样的三段式。后来人们感觉在一出戏里高潮特别重要,应该强调,就出现了“启、承、转、合”的说法。后来,黑格尔总结出“冲突律”的结构思想,他认为戏剧冲突是布局的依据,他进一步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头、身、尾”的三段式说法:“合式的起点就应该在导致冲突的那一个情境里,这个冲突尽管还没有爆发,但是在进一步发展中却必然要暴露出来。结尾则要等到冲突纠纷都已解决才能达到。落在头尾之间的中间部分则是不同的目的和相互冲突的人物之间的斗争。”这种结构法依然是今天的动画叙事的主要结构法则。动画的幻想是通过其独有的表现手法来实现的,这些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假定等,它们通过“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平衡,体现出动画艺术特殊的魅力。

夸张

夸张是文学艺术中通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但动画的夸张自有其特殊的规律,它不是对生活中某一部分简单而适度地放大或缩小,而是极度的夸张,全面的夸张。这种夸张具有假定性、比拟性、虚幻性、情节性。像《钟楼怪人》中那个丑陋的敲钟人,《西游记》中有着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里那对在外形上面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的父子,《哆啦A梦》里那个有着百宝囊的机器猫等等。夸张的目的在于,将生活中的一些戏剧性故事、触动人心的细节、难以忘却的日子等片段,以一种适合动画表达的方式进行诠释,从而让人们能够更好地领悟到动画艺术形态下的表象张力。在“夸张”语境下,动画人物更容易做到逻辑上的合理性,以完成常人无法做到的超常规事件,从而让梦想变得可以触碰。

拟人

拟人就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能力。拟人体的动画人物,就是采用拟人化手法塑造的。在超人体与常人体动画中都离不开比拟,因为一个概念、一种观念、一种品质,都可以在拟人手法下变成动画人物。动画中的动物形象往往都具有人的特质,它们之所以成为备受欢迎的动画角色,就是因为拟人化的特征。像《小鹿斑比》、《小飞象》、《狮子王》,动物被赋予了人的品质,或高贵,或纯真,或狡猾,或凶猛,在一个类似于人类“社会”的环境里——大森林,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甚至还会有阶级意识,会有意识形态,会有激烈的冲突。这就是优秀动画的设置原则——拟人。

假定

运用假定手法所写的动画,被称为超人体动画。巨人、灯神之类是假定的人物;耳朵、嘴巴被气跑了是假定的事件;《小美人鱼》中的海底皇宫是假定的环境,《美女与野兽》中,那朵玫瑰花是假定的,《千与千寻》中,女孩误入的奇幻世界是假定的,《熊的传说》里,那个变成熊的男子同样也是假定的。这些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的事件、环境或者人物,在动画的世界里人们并不会觉得突兀,觉得虚假。虽然它们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但高度假定性的动画又必须“合情合理”,能在动画的虚拟环境中自圆其说,从而达到“假者见真”,折射式反映生活真实的目的。

在内容上,动画作品也融合了这两种真实,一方面,通过这种“画”出来的艺术,释放了想象力,将许多生活中不可能见到的景象进行艺术的处理,达到了惊艳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尽管许多动画展现出来的故事让人叹为观止,充满了无尽的虚幻,但是其本身表现的内涵和哲理却是真实的,能够与生活中的经历和情感发生共鸣,从而让人久久不能忘却。

首先,动画剧本通常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寓意,常借助事件来阐明道理,表现主题。寓意与创造性是动画的灵魂所在,故事是为了说明寓意的,说故事的方法有时体现着创造性。因而动画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假托具有创造性的故事,寄寓哲理。《狮子王》依然被人们记忆犹新,其原因在于它并不是一部简单地面向孩子的电影。电影里没有讲述“爱是万能的”或者教育孩子如何努力来让事情变得更好。但是,全片却始终在阐释着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权力和如何面对成长的主题,在动画中,孩子们学会了爱,体验着成长的喜悦与辛酸,大人们思考着责任与义务,爱与权力。《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不知名的村落外的森林里。这里住着一位因为缺少宽容和爱心而被魔咒化为野兽的王子,唯有真爱才能解开咒语,使他恢复原形。村子里美丽的姑娘贝尔与父亲相依为命,一天父亲在森林里迷路了,误入城堡被凶狠的野兽所囚禁,贝尔为救父亲,自愿留在城堡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贝尔发现其实外表凶狠的野兽心地很善良,不知不觉就爱上了它,最终,怪兽也被解除了魔咒,变回英俊的王子。真爱和宽容可以改变一切,这美丽的哲理被美丽的动画所演绎,动画用美丽的视听语言和精美的造型,通过美女和野兽之间情感关系的变化,烘托出如何学习爱人和被爱的主题。《仙履奇缘Ⅱ》则通过灰姑娘进入皇宫之后的生活,讲述了即使最美好的梦想成真,一切都还是要保持真实的自我,才是最快乐的生活这一道理。与动画《花木兰》的主题相似,追寻自我价值是现代女性的精神品质,《花木兰》中以大量篇幅描写木兰不让须眉的精神力量,而对女扮男装的种种尴尬只作了简单而得体的处理,并且让木兰在影片的中段即现女儿身,并最终让她获得了爱情。在《花木兰》中,花木兰“现代女性”的性格是动画成功的因素之一。

其次,动画的故事情节通常具有虚构性,这种“虚构”容易让人们更景仰于动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因为它常常将许多现实问题以幽默、辛辣或直击软肋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动画片《超级肥皂》,片中虚构了一种“肥皂”,能够使任何颜色的衣服一洗即白,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购买。整个世界一片雪白,人们穿着相同的白色衣服,后来,当一位衣着鲜艳的女孩出现时,人们苍白的世界仿佛划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时,又一个虚构的设置——超级颜料公司出现了,于是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竞相购买。虚构之所以并没有让人觉得虚假的原因就在于,动画本质上只是一种比喻、一种影射,它所追求的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实性、生活的真实性,而是艺术的真实性和心理的真实性,是将整个故事当作一个比喻,或以此喻彼、以古喻今,或以大喻小、以远喻近,借此传达某种教训和事理。

同类推荐
  • 香港类型电影漫谈

    香港类型电影漫谈

    香港影坛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一方面是它以狭小的弹丸之地,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半期这十余年间创造了商业上的票房奇迹,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制片厂制度,明星制度,类型化电影的制作模式,同好莱坞相比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本书试图从武侠功夫片、黑帮警匪片、恐怖鬼怪片和喜剧片四个香港电影最为常见的类型片种人手,为读者展现香港类型电影的兴衰,其中既有正史,也有戏说。另外还加入了“类型人物”和“类型之惑”两个单元,前者归纳总结了香港电影中一些特定类型的人物形象,而后者则更为深入地剖析了香港类型电影的特点,并对香港类型电影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是书房用具的一个统称,也就是行内常说的“文房”。提起文房,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通常都是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书房文玩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其种类之繁多、材质之多样、造型之别致、情趣之迥异,如果真要一一加以列举,可谓是蔚为壮观。在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书房文玩收藏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些具体器物背后所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独霸神座

    独霸神座

    有的人生来就是名门贵族之后,前方的道路通达,武学典籍想学多少都有。有的人生来就是天才,武学招式,一点即通,还能自创招式所向披靡。有的人生来就是富商之后,大量金钱换取无数灵丹妙药,硬生生地提升修为。我,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却并非一无所有。我有我自己——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瑰宝!
  • 废材召唤师:神君的娇萌王妃

    废材召唤师:神君的娇萌王妃

    她,二十一世纪的天才科学家,却穿越到了一个废柴身上;他,作为不近女色的一代神君,却被她所吸引,一见钟情。苏月黎:“萧逸辰,我再说一遍,离我远点!”萧逸辰:“黎儿,你是我的王妃,我们就亲近点嘛……”她的抗拒,让他更加喜爱;他的无赖,却让她不知何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自从他们相见之时,一段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爱情之旅,就此开始……
  • 少年侦探罗凌志

    少年侦探罗凌志

    一个不幸的少年在他1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被卷入一件神秘的杀人事件中,而在事件背后却隐藏这一个神秘组织,名伪黑马组织,而这个组织犯的罪,从来都没留下证据,他们杀人不眨眼,而只有一个人撑握了全部的证据,他就是罗峰。本小说虽然模仿了名侦探柯南的部分角色,但是本小说里面的案子绝对没有模仿,就算是有那也许只是碰巧而已,名侦探柯南一共有900多集,一个案子碰巧很正常,但是破案手法肯定也不一样。小说中的黑马组织,也就是名侦探柯南里的黑衣组织,虽然模仿的部分内容,但是里的真正凶手绝对不是博士禹治,在这里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怀疑他,他确实不是凶手。但是凶手确实就在罗凌志的身边,他是谁没有人知道?
  • 星空无敌

    星空无敌

    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人类花了六十万年。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花了三千多年。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花了两百多年。而科技革命到星空革命,人类只花了短短两三秒的时间。
  • 我的女友是模特

    我的女友是模特

    我只想静静泡个妞,为何就这么多事呢?身怀江家心法,一路踏歌而来。哥本嚣张,你奈我何!性感模特?哥要了!实力演员?哥包了!清纯新秀?哥养着!歌坛天后?交给哥!看江帆万花丛中过,笑傲半边天!
  • 萌妻甜宠:为你傻掉100次

    萌妻甜宠:为你傻掉100次

    不管你经历多少悲欢离合,也不管有多少坎坎坷坷,该是晴天,就不会是雨天,从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十年后,心中最喜欢的是你,实际关注最多的还是你……曾有那么一瞬间,被你迷恋,为你做傻事,可你是否知道?只永远相信,你是世上最神话的男人,就要为你傻……
  • 改变历史进程的发明(趣味科学馆丛书)

    改变历史进程的发明(趣味科学馆丛书)

    “趣味科学馆”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丛书包罗科学的多个领 域,涉及“信息化”、“绿色革命”、“发明、“生态资源”、“航天”、“军事”、“日食、月食”等当下热门关键词,有引领读者关注热点、提升 其认识水平的现实价值。刘芳主编的《改变历史进程的发明》为丛书之一。《改变历史进程的发明》内容涉及科学发明的各个侧面,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排列组合。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在世鬼王

    在世鬼王

    孤寂的少年杨程经过灭门候却偶然觉醒前世记忆,成为在世风流鬼王的故事
  • 诸天重生

    诸天重生

    一代天妖,九战九天神域众多至上高手,与当世最强神明一战,错失半招,最后自爆金身,重生在一个豪门家族的上门女婿身上。妖魔乱舞、人神乱世,萧奈何面对着不同的人生,要该如何走出另外一条新的巅峰之路……
  •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艺术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艺术

    在相同的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相同的从生到死,但每一个人都书写着不同的人生故事。有的人碌碌无为,贫穷一生;有的人叱咤风云,经天纬地;有的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泽被后世;有的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青史留名;有的人留下了瑰伟的艺术,光烁古今;有的人创造了华美的篇章,留传万世。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之内,人生的道路如此截然不同?人的命运竟会出现如此天壤之别?问题的根本在于人们对于人生的掌控、对时间的利用。无数事实证明: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先掌控好自己的时间,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每一分钟,让每一分钟时间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