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300000051

第51章 告密、记忆及其他(2)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犹太居民委员会在大屠杀中的作用。阿伦特指出,犹太当局与纳粹统治者合作的事实不容忽视。在审判艾克曼时,总检察官从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力求把犹太人领袖的案件与艾克曼案件分开,以避免跟“自己人”算账。阿伦特认为,历史真实不应当有选择地公开,而是要全面公开,不要回避记忆中的“阴暗篇章”。她质问道:对于邪恶,如果人们不是取顺从、合作的态度,它会不会如此畅通无阻?她坚持认为,当犹太人记忆大屠杀问题时,不提及、不追究自己的那部分责任是一种“集体性欺骗”行为;这种集体欺骗甚于说诳,是施之于记忆群体所有成员身上的暴力,是不可以接受的。

两个案例具有一致的启发意义,就是强调责任,强调政治体制与集体人格的互动性。

回到告密问题。那么,它在何种情况下是可宽恕的?经历过一个“告密时代”,哈维尔说:“归根结底,人们需要活着,这是他们如此容易地和政府保持一致的关键之处。”的确,生存是一种权利。有人便干脆把“人权”简化为“生存权”,将生存贬低为“活着”。活着,表面上看起来并非为了博取分外的利益,而仅仅在于维护起码的生命权,然而通过告密,以危及他人的生存来换取自己的生存,仍然是不道德的、犯罪的。

告密现象对我们来说所以变得严重,是因为它以自私、欺骗、趋利避害、犬儒主义导致社会道德的腐蚀、瓦解,诸如爱、忠诚、同情心、坚持真理、尊严和荣誉等价值意义的普遍毁灭,使之不能维持自然的、正常的水平。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告密和告密者辩护,“集体罪责”也不可以。集体罪责说到底是个人罪责,社会、集体、制度,一切都必须通过个人。

揭露告密真相的困难何在

既然告密是一种犯罪性行为,当时过境迁,为什么把它揭露出来,使之公之于众会遭遇那么大的困难呢?

还是让我们来观察历史上告密现象最为频密、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国家——德国和苏联。

在战后德国,首先对纳粹主义的清理是不彻底的,大部分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刑的人都被释放了,50年代已不再搜查战犯,在纳粹时代从事政治审判的法官,很快恢复原职。1950年,一组主要罪犯在兰茨贝格受审,并有五人被判死刑,德国居然出现愤慨的风暴;关于纳粹头目及追随者有着被迫执行命令的苦衷的说法,竟也一度流行起来。许多德国人不愿参与对自己的同胞的审判,明显地倾向于将“谁之罪”的问题搁置起来。甚至还有一种看法,即把第三帝国同“好日子”连在一起,认为可以同大屠杀分开。总之,有一种“沉默文化”在对抗民主人文主义的文化。直至20年过后,美国电影《大屠杀》在德国公映,这才引发青年一代的重视和讨论,继而推动全社会对这段耻辱历史的认知。

对于德国法西斯主义,苏联的宣传一直把它局限在帝国主义侵略性上面,而对其极权专制的本质讳莫如深。在东欧,除东德外,很少出版有关法西斯主义的书籍。美国的现代欧洲史学者沃尔特·拉克尔认为,“纳粹所以在东欧成为一个被禁止的问题,是因为新旧政权共有的特点都是一党专政。”

苏联在赫鲁晓夫时代,曾经有过对斯大林主义的清算,主要是党内清算,是同一个政治实体及意识形态的内部清算。所以二十大的报告称之为“秘密报告”。但因此,这种清算注定是不彻底的,斯大林主义的许多东西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即便在赫鲁晓夫下台以后,告密的事情亦时有发生,许多斯大林时代的口号,诸如“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等,依然袭用无误。

关于告密一类的历史档案,在苏联时期一直被妥为保存,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历史的这些阴暗篇章才得以公开面世。公开告密是终止告密的最有效的手段,遗憾的是它只能到最后时刻才被使用。由此可见,苏联的制度是“迟到”的制度。

为什么像告密这种违反人性道德的行为会受到保护,以致官方及保守知识分子总是以“维护大局”、“宜粗不宜细”、“向前看”、“不争论”等种种理由阻遏对它的揭露?著名的法兰克福批判家阿多尔诺和哈贝马斯都曾分别指出,在纳粹与德国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某种“连续性”。就是说,产生集体隐瞒,不但可能出于同代相契性,也可能出于同位相契性。由于存在着这种历史连续性,许多有关罪行和罪责的问题便容易被忽略,或有意被忽略,即使要付诸讨论也不可能深入和持久。

对于“文革”,以及前“文革”的系列政治运动,至今朝野上下一致取否定态度。但是,应当看到,这是一种政治性否定,而非历史性否定。两者的不同,就在于:政治性否定乃出于政治需要,以洽合性、权宜性、定向性为特点,呈半封闭状态;而历史性否定则出于历史需要,以必然性、公正性、超越性为特点,呈全方位开放态势。所以,像对待告密一类问题,前者明显是有选择地公开档案,而后者则主张公开全部史料。不偏袒、不避忌的态度才是历史的态度。阿伦特在艾克曼案的报道中多次提到她与以色列总检察长的分歧,指出仅仅以犹太人受害者的名义去审判艾克曼,会因服从政治需要而牺牲历史真实。对于“文革”,以及运动中的种种恶行,需要从政治性否定过渡到历史性否定;否则,有可能产生“‘文革’连续性”,不特以牺牲历史真实为代价。

在关于告密问题的讨论中,有主张良心发现、公开忏悔的;也有主张打破禁区、开放档案的。其实,道德建设和制度改革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需要指出的只是,人性的恢复必定迟于制度的施行。

清扫奥革亚斯牛圈

要使告密问题成为一个公共政治思考的问题。

告密是同“创伤记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份特殊的社会记忆,突显政治的效力,也最容易为政治所遗忘。建立在记忆之上的历史是可控的。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因此,记忆的不同权力主体通过话语权的掌控和行使,在整个政治社会领域中进行博弈,通过记忆维持其地位,或者反抗敌对记忆。创伤记忆的主体“怨恨群体”为弱势群体,如果失去了顽强的坚持和抵抗,最后必将在最具影响力的群体权力的压力下集体失忆,也即强迫遗忘。

大约历史的不可靠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说争取历史的公正性是没有希望的。我们不妨再来比较一下战后德国和苏联解体后的情况。

二战过后,无论西德和东德,政府当局在拯救社会记忆方面的工作都是迟滞的、被动的,甚至是负面的。这时,知识分子行动起来了。其中居住在瑞士的提契诺州的“四七社”群体积极介入德国内部事务,扮演着一个反体制的主要角色,被称为“移动文化中心”。从雅斯贝尔斯到哈贝马斯,从伯尔到格拉斯,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在推动德国的政治文化民主化进程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总是不忘同清算纳粹主义连在一起。左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批判右派的所谓“历史正常化”,认为一个“正常的德国”必定是正确地吸收了类似大屠杀的教训,保持大屠杀认同的德国。1968年的学生运动,对“肯定性文化”也是一次猛烈的冲击。1970年12月17日,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慰灵碑前下跪,不妨认为,这是由德国知识分子在后边推动的。

苏联的解体是世界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可怕的事件。其解体的速度未必绝后,但肯定是空前的。英国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认为,苏联的灭亡并非异族入侵或战败,而是因为它不得不灭亡,因为它的内部组织的古怪器官已经不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不能忍受改革的空气。它是被政治的动脉疾病击倒的。他在《欧洲史》的终篇写道:“苏联的解体几乎不是一件能够召唤历史学家坐在克里姆林宫的废墟上,就像吉本坐在罗马竞技场上那样,写一部安魂曲的事件。因为苏联不是一个曾经伟大的文明。即使在它短暂的辉煌时期,它也是无与伦比的卑鄙和虚伪。它所给人带来的死亡和痛苦,比有记录以来的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得多。”就在这样一个国家里,一个制造了众多死亡案件的威震遐迩的领袖斯大林,在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的半个世纪之后,他的“丰功伟绩”重被写入历史教科书;在今年的一次海选中,荣膺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的称号。

由此可以得知,在俄罗斯,近期的许多苦难记忆被掩盖了。保罗·康纳顿在《社会如何记忆》一书中引法国大革命为例,指出:“新政权的渴望越坚定,它越是专制地寻求引入一个强迫性忘记的时代。”作为一种社会势力,俄罗斯知识分子对时代的“强迫性忘记”是负有责任的。

知识分子出身的前捷克总统哈维尔指出:东西方同样面临一个基本使命,就是:“抵制匿名的、非个人化的、非人性的权力,抵制这种非理性的趋势,它以种种意识形态的、制度的、党政机关的、官僚主义的、伪饰的语言及政治口号的方式出现。”他又指出:“坦率不可能通过不坦率而建立起来,真实不能通过谎言而建立起来,或者民主的精神不可能通过权威审查而建立起来。”他在谈论政治时,常常及于道德,及于政治中的人性。要改善当前的道德状况,他认为,有必要发掘其中最好的部分,并发展和加强它们。诚实,无疑是最好的部分之一。在记忆和真实面前,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知识分子和普通市民,无论是告密者、加害人或是受害者,都应当诚实面对!

“文化大革命”,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巨大的创伤记忆,同时也曾给世界带去不少伤痛的困扰。保存记忆,深入地发掘记忆,发掘混乱、不幸和痛苦的根源,对于中国和人类的未来都将是一个贡献。可是,40年荏苒过去,我们的记忆不但得不到拯救,反而不断地被阻断、被掩盖、被涂改,以致流失殆尽;有关的纪念馆、博物馆建立不起来;而对“文革”的研究,无论是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心理学,甚至从来是“撄人心”的文学,到处是触目的盲点。对于“文革”,整个民族缺乏一致的历史主义的认识,缺乏“‘文革’认同”。对待已有的似是而非的结论,又缺乏足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文革”记忆,对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考验。然而,我们所目击的是,在后“文革”时期,他们不断制造关于自身的神话,强化知识分子作为受害人的历史,却有意掩饰内部的分化史、叛卖史和耻辱史。在社会市场化的今天,不但极力趋同于主流文化,而且,从理论到实践,以物质主义诱导怨恨群体,使之保持克制并即时隐匿起来。

如果可能,告密问题可以成为一千次进入“文革”历史的切入点。但是,如果整个社会都拒绝讨论“文革”,问题就回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题目:怎么办?

阿伦特曾经说过,个人思想和思考是抵抗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贱民”反抗社会的武器。她看重思考,是因为它是介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抗争经验,虽然它不可能从传统的思想体系中获取,孤独无助,却仍不失为一种生存反抗,一种可以在失去自由公共政治条件下继续维持的生存反抗。那么,临到最后,我们清点行囊时,除了记忆,可告慰的是还有思考!

奥革亚斯牛圈臭气熏天,早就到了清扫的时候了!

(作者系著名诗人、学者,现为花城出版社编辑)

同类推荐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典超译本:爱弥儿》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热门推荐
  • 君笑长生

    君笑长生

    龙凤在御,琴瑟和鸣。作为历史以来第一个龙族和凤族的结晶,龙凰帝君凤卿莲表示父皇母皇太给力!生下她之后度蜜月去了,留下重担给她,身为为数不多的神族中更加少的皇室,真的是压力山大啊!他是除五大神祗外的第一尊神,雷厉风行,手段让爱慕者望之却步,对任何人平淡如水的他,唯独对她情有独钟,千般温柔,百般宠溺。十里红莲仙上仙,龙凰帝君神中神。太渊宫中尊神心,韶华白首只与你。
  • 惹爱生非,总裁我错了!

    惹爱生非,总裁我错了!

    亲妈作者预报:此文乃萌文,甜文,浪漫搞笑宠文,小虐,大团圆结局!欢迎收藏和推荐~他给了她盛世之宠,她却在婚后的某天,从别的男人家里醒来……“总裁,我错了!(┬_┬)”◇◇◇第一次见面,她十七岁,他十八岁,她籍籍无名,他名扬校园。但她竟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她来找他,就是为了请他帮忙给别的男生递情书。从此,赫连勋记住了这个敢使唤自己的白痴。七年后,他成为A市最有名望集团的总裁,周围环绕的都是女神级别的女人,但他还是一眼就把她认了出来。可能是因为才被甩被炒鱿鱼,落魄得引人瞩目吧!***她被甩被炒鱿鱼,他给了自己新工作,她无家可归,他好心收留,她不幸遭遇车祸,他用自己的身体为她设立防护墙……陆汐颜不明白,总裁明明说了不喜欢自己这种女人为什么还对自己这么好……难道只是因为,他们曾经是校友?***陆家祖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于是,当总裁大人出现危机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如果总裁一定要找个女人结婚,那就和我协议结婚吧!”说好了是协议结婚,当然只能有虚名,不能有实质……可,她偏偏为了争口气,对着酒醉的总裁乱摆POSE,证明自己还是有女性魅力的!于是,后果严重了!不过,更严重的是……总裁竟然说要对她负责……还把结婚前的协议撕掉了!***爱情是会转移的,不是因为时间,而是因为你。求收藏求推荐求留言!
  • 谋:皇后无欺【完】

    谋:皇后无欺【完】

    第一次分离前,她是苏家的庶女,他是爱护她的大哥哥,他对她说“不离不弃”;第二次分离前,他是天殇朝未殇帝,她是他的皇后,她对他说:“相守相依”。*那时,他是太子,她是他政敌的女儿,偶然的一次相遇,开始了他们五年的相守,然而一朝分离,再次相见,他们都已认不出彼此。权利之巅,他的步步紧逼成就了她的一朝蜕变。皇宫中的野姜花开不过盛夏,活下来的,是一朵犹自娇艳的大红牡丹。她想,如果他真的是当初许她一生一世的大哥哥,她情愿当他在两年前便已弃她而去。痴迷过,仇恨过,雨打枝头,一地繁花落尽,她问自己,叶明寒这个人,她到底爱不爱?*如果注定得不到幸福,我便用你梦寐以求的权利来纪念我逝去的爱情!-新文期待亲们支持:《在你转身前微笑》http://novel.hongxiu.com/a/264609/《另一种厮守》http://novel.hongxiu.com/a/241877/
  • 见闻杂记

    见闻杂记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 流年不语殇洛清

    流年不语殇洛清

    相遇之前,谁也不知道命运的线会怎样交集……年少时的爱恋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所有人笼罩其中。南景尧这三个字,是裴呓清的整个青春,那场已然落幕却依旧璀璨的青春。像是一触即发的战役,母亲的死、姐妹的背叛、他的出现,更是打破了她生活原有的平静。那些青春岁月里,是不是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份难以言说的爱?他们能回到过去吗?
  • 凤息烟云

    凤息烟云

    大盗黑凤凰受人之托,调查一桩江湖血案,哪知其中牵扯到天下大大小小所有门派,甚至皇宫大内都有所牵连,幕后之手掌控江湖,黑凤凰仅是一枚棋子,一枚棋子能否左右棋局?
  • 水火志

    水火志

    五行中水火本不相容,少年箫默却在五行觉醒时觉醒出了水火两种力量……
  • BOSS夜夜宠:老婆,求抱抱

    BOSS夜夜宠:老婆,求抱抱

    “老婆,他有我帅吗?”“没有。”“那他有我有钱有权吗?”“没有。”“那你当初为什么会看上他?”一场商业联姻,把她推到风尖浪口,从小的青梅竹马牵着其她女孩子的手深情款款,却把她贱卖给其她人,却意外使得他与她相遇。他是商业的暗夜帝王,被人们尊称为帝少的男子,却不小心栽到一个小女子身上,从此,她不仅掠夺了他的身,还掠夺了他的心。
  • 火影之风云天下

    火影之风云天下

    21世纪的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意外的穿越到了火影世界,随身携带的系统足以让他抽取到各个世界的东西,武侠世界,仙侠世界,玄幻世界,动漫世界,万千世界之中的东西都可以拥有!包含了三千小世界的武功,术法的他,如何在火影世界成就至高无上的存在?我,金木修,必定傲世群雄!我,要让这诸天之上的存在无法遮住我的双眼,我要让这世界的阴谋烟消云散!世界再大也无法使我迷茫!新书《文娱大盗》已经发布,希望各位可以支持
  • 祝由十三科

    祝由十三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