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200000014

第14章 “旅行纪闻”的特色及其采写——《中国环境报》记者张可兴同《人民日报》记者王谨的对话(2)

王:采访中树立宏观意识也很重要。“旅行纪闻”一般都不是一人一事的报道,而是纵横交叉的立体报道,如果没有宏观意识,很可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干脆偏离了主题。商恺同志从50年代到80年代,写了不少有影响的旅行纪闻。他在谈到采访体会时,就强调了树立宏观意识的重要性。他结合采写《长江在呼唤》的实践说:“采访长江,不同于采访一个工厂、一个村庄、一个学校、一个人物,也不同于采访一次会议、一次事件。因为长江太庞大了,太辽阔了。长江全长6300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0个省、市、自治区,沿途接纳了700多条大小支流,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到我国陆地面积的1/5。采访如此庞大辽阔的长江,从何着手?我们可以从李白的著名诗篇《庐山谣》中得到启示。李白诗云:‘登高壮观天地间,大地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的诗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气势磅礴?是因为他登得高看得远。如果他不是登在庐山之上,就难得看到壮阔的天地,就难得看到白波九道的自然景色。作为记者,去采访长江、报道长江,也要有‘登高壮观天地间’那样的胸怀和视野。”商恺讲得很有道理,采写“旅行纪闻”,如果没有一种宏观意识在胸中激荡,就难得登高望远,采访和写作也就不会气势磅礴、纵横自如了。

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改革开放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我国正从贫穷落后向小康社会进军,时代正向21世纪挺进。处在这样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应该具有“登高壮观天地间”的英雄豪气。记者在社会分工中,排在历史大军的最前列,我们只有具备宏观意识,才能当好这个“排头兵”。我想,这种宏观意识不仅应表现在采访中,也应该表现在写作中。您说对吗?

王:对,下面我谈谈写作。

旅行采访成功与否,不是记者自身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而是能否很好地把自己的观感反映出来,介绍给受众,并让受众从中受到启迪,或获得知识,或满足好奇心。因此说,能否实现旅行采访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写作本领。

张:写作方面,请您多谈谈。

王:我尽力而为,想讲五点。

第一点,要选择新的角度、新的立意。“旅行纪闻”是通过记者在旅行中所见到的真人真事,反映新的精神、新的面貌、新的成就,因而也是新闻体裁。既然是新闻,就必须具备新闻性和指导性。一篇“旅行纪闻”的新闻性和指导性如何,与记者是否善于选择新的角度、新的立意关系很大。旅行要走很长的路,见闻不少,真正被记者写进纪闻的东西,只能是经反复选择和提炼的材料,而不是流水账。也就是说,要选择受众关心和感兴趣的报道角度,提炼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而又有社会意义的报道主题。我在几年实践中,对此体会颇深。比如,泰国是我们的友好近邻,两国来往频繁,目前国内介绍泰国情况的文章很多。1989年12月,我作为《人民日报》新闻代表团成员访问曼谷时,一直考虑如何写出新意。我注意了下飞机到宾馆沿途的所见所闻,通过“第一印象”来反映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节奏和发展中带来的交通和污染问题。由于角度选择得好,且运用了纪闻这种活泼的形式,新闻同仁们读后认为有新鲜感。

张:角度的选择,可以说是每一篇新闻稿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您写的《柴达木纪行》没有泛泛记述柴达木的自然景观,而是通过一个农场、一座城市和一个盐湖的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给这块古老且令人生畏的盆地带来的变化,我感到这样的选择使报道有了深度。深度在这里就是新意。

王:谢谢你注意到这篇拙文。关于“旅行纪闻”的写作,我要强调的第二点是要写出“动感”。“旅行纪闻”在写作上一定要体现出“行”的动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瞻言而见貌。”新闻,是现实生活中的写真;纪闻更是耳闻目睹的记录。只有善于描摹生活中的特定形象和细节,着力表现“动”和“变”,才能使文章生动深刻。

穆青同志在《水城威尼斯》这篇纪闻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船在弯弯曲曲的水道上行进,两岸闪烁着路灯,大片大片的雨丝在灯影里飘落着……一路上我们只觉得头顶上闪过一座座小桥,但记不清数目,也看不清是些什么形状。”这段文字中用了“行进”、“闪烁”、“飘落”、“闪过”几个词,就把纪闻的动态反映了出来。

反映纪闻的动感,除多用过去进行时态动词外,还应把旅行路线交代清楚。交代路线既可使行文有序、层次清楚,也可以起到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使读者如同与记者一起前进。商恺在《长江的呼唤》中,对采访路线是这样交代的:“从重庆乘船,东出夔门,穿三峡,过宜昌,便进入长江的中游——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旅行纪闻”不交代“行”的路线,就难有现场感。

我要强调的第三点是写纪闻要重视细节描写。新闻稿很重视细节,有两三个细节就可能使一篇稿子活起来。穿插细节写人可显得生动,状物显得逼真,烘托显得细腻。“旅行纪闻”一般都写得宏观,如有几处细节,就能使文章显得丰满,把宏观具体化了。商恺在《风雪鹰厦线》这篇50年代写的纪闻中,通过一个小伙子追述火车开到闽北后的情况,反映了当地群众心理上发生的变化。在描写这个小伙子时,对他的神情捕捉了两个细节:“大概因为是第一次坐车,他兴奋地一会儿瞧瞧窗外,一会儿又回过脸来朝我们笑笑……”“小伙子忽地站起来,用手抖了抖衣襟,伸了伸腿,又拍了拍他那软绵绵的被褥,说道:‘看吧,就是这,我们村里的人,差不多都是这么一套。你们没见过姑娘哩,现在都是一身花,可漂亮啦!这都是火车带来的幸福啊!’”这一细节的描写,一下子把鹰厦铁路的作用具体化了,比记者费尽力气叙述要轻松且富有成效。

写作中要注意的第四点是,要以情感人,以情寄志。把感情注入笔端,是写好纪闻稿的重要因素。新闻不是一种文字游戏,它有很强的目的性。记者只有满怀热情地对待它,在稿件中把自己的健康情趣、鲜明爱憎、明确态度写进去,才能增强稿件的社会效果。范长江在《塞上行》的第二篇纪行中,有这样一段倾注感情的文字:“翻开中国的地图,东北角上那一篇烂账,我们总有一天会算个清楚。如果顺着长城西看,那时绥远紧张自无问题,而绥远之西,阿拉善和额济纳蒙古一带,也在酝酿着风云变色。我们中国人虽然自己惭愧不能保护自己领土,而当新闻记者的人,却有把危机情况报告给国人的义务……”你看,作者忧国之情跃然纸上。

张:您的这一点对我很有启发,有些新闻稿写得干巴巴的,不惹人喜欢,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感情,记者太吝啬自己的感情了。

王:不过,感情这东西也要控制。记者观察事物时应该是理智的,写稿时运用感情要掌握分寸,不可无情,也不可自作多情。该有情时,要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让人自然地受到感染。

写作要注意的第五点是,点面结合,纵横驰骋。“旅行纪闻”题材广泛,既有现实的广阔场景,又有历史的纵深挖掘,因此要善于把“点”上的观察和“面”上的观察,把微观的材料和宏观的材料,把现实情况和历史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文章有较多的信息量和一定的深度。我在《今日北疆——寻访丝绸古道北路》一文中写奎屯时对历史作了回顾:“奎屯,原名‘哈拉苏’,哈萨克语为‘清泉’,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对现实也作了扫描:“而今的奎屯,是一个迷人的城,醉人的城。步入大街,你不仅可以闻到北疆瓜果的醉人香味,还可以看到一座座新崛起的绿树掩映的新建筑。政府投资60万元建起的民族团结广场,白天鲜花簇拥绿树,晚间华灯辉映喷泉,成为市民们工余娱乐、消遣的好场所。”

在这篇纪闻的“在霍尔果斯口岸”一节,对微观和宏观材料也分别作了适当的应用,既有对口岸微观的具体描绘,又有对实施对外开放大背景的综合概括,从而表明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张:在文字基本功方面,您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王:一句话,就是要提高表达能力。“旅行纪闻”这种体裁,介于通讯与散文之间,既要写得富有文采、美一点,又要善于把各种写作手法巧妙运用,写得流畅、洒脱。因此,记者必须有较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构思写作技巧。提高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和实践。

张:您做专职新闻工作已10多年,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取得了硕士学位,现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供职。您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写这种体裁的作品呢?

王:我国新闻事业越来越活跃,新闻实践呼唤着新闻理论,可是新闻理论仍落后于新闻实践。我是一个新闻业务工作者而不是专业新闻理论研究者,但是对新闻理论研究比较关心。我在实践中感到,“旅行纪闻”这种体裁更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更能适应受众的需要,因此希望有更多的“纪闻”式新闻作品不断问世。其实,像《中国环境报》的丝绸之路水环境变迁的系列报道,《冶金报》的长江钢铁走廊巡礼等,都是“旅行纪闻”应用较好的例子。除了像《人民日报》这种综合性报纸外,大量的专业报在运用旅行纪闻这种体裁方面,更是潜力很大。有些地方报纸运用“旅行纪闻”这种体裁反映当地历史变迁、改革新貌,效果也很好。我祝愿在旅行纪闻这块园地里,出现越来越多的好作品。

同类推荐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想爱

    想爱

    每个人的情感都是一株葱郁的植被,需要用爱灌溉生长,想爱,为你揭秘情感世界。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热门推荐
  • 校花与暧昧保镖

    校花与暧昧保镖

    在一次大战与魔界第一人大战之后,古晨失忆了。流落于世俗,徘徊于各种校花之间,且看古晨如何获得美人芳心。如何在世俗中一步步走到巅峰........
  • 我是TF四小只

    我是TF四小只

    一个出生不俗的女孩子和三个阳光帅气男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纵横玄武

    纵横玄武

    天地苍茫,始之变数,混乱而起,谁能主宰天地,一统宇内,四方称尊。门派,家族,皇朝,妖,蛮,魔,神,千万大势,彼此争斗,共挣天地之主。
  • 杀回太古

    杀回太古

    无敌杀神,重生太古战巫妖;为亲为情,强势崛起乱苍穹!(每日18:00、20:00准时更新,请放心收藏!)
  • 丫鬟上位

    丫鬟上位

    木筱然绝望的看着街上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天知晓她才打了个盹起来就穿越到不知名的古代,好不容易接受了穿越的事实却要面临饿死的现实,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有遇到一个动不动就要扣工资的老板,现在还要她配刚才被她打破的家传玉佩,赔偿品是她要陪他一生一世。木筱然绝望,又幸福的看着得逞的将军,“将军,你不要太过份了。”
  • 无上大世

    无上大世

    一个在古老和摩登中徘徊的人,以古人遗泽为根本,明澈人体造化之玄妙;以无尽知识为力量,洞悉星辰运行、宇宙运转的真谛;最终手握科技的权柄,创造出了一个无上辉煌的大争之世!
  • 天下之大,谁主沉浮

    天下之大,谁主沉浮

    浮沉阁,就是这么一个组织:上到打仗经商,下到考古盗墓。她,便是其中的一员,人称云凰。地底下的世界,他们究竟何去何从?还是尽请期待吧!
  • 六道绝

    六道绝

    春风了无痕,一梦荡风云;英雄莫问何出处,纵剑寒光洗九州!神龙潜海风波起,一冲九霄百兽惊!好一声,天下霸主;赞一句,百世传奇……混沌破碎化星海,成六道,孕天地法则,组时空规律;然天地不全,皆因破碎所致,故而任何的法则规律皆不完善;空间有平行,万物分两极,人皆如此,灵魂受平行空间限制一分为二,但有完整,天地法则修复可期,大道可成。仙鼎游历星海亿万年,寻六道漏洞,遇大运之人,借命轮开合一瞬穿越平行空间,融合运主灵魂于完美,从此开启逆天之旅;辟混沌之界,行大道之途,屠灭六道遗漏,破而后立,开天地之完善,书写异世之传奇……“混沌仙鼎,造化天地。”
  • 影影牵魂

    影影牵魂

    本篇小说主要涉及主人公男主人公林异身,在偶然的一个夜里,灵魂出窍,可是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望见自己熟睡的身躯,可男主人公,却因此也倍加充满贪婪之心,做了很多违背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