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100000041

第41章 作家作品名称与作家心态(3)

天启年间,冯梦龙的“三言”文字淳雅,取名也注重内在含义,此后的小说作家都比较重视作品名称的独特性和艺术性。小说名称开始变得空灵,由接近史传风格转向接近文学本质。

明清之际的小说作品名称多显得空灵而独特,因此对作品名称加以阐释就很有必要。此时作品名称也如作家名称一样,多用“警”、“醒”、“觉”等字样,是小说作家警世、救世、劝世、愤世、隐世等诸种创作心态的一种表现方式。

一、书名的阐释

如前所述,以前小说不重命名,取名较为随意,多以历史时期(如《三国演义》、《两宋志传》等)、事件(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人物(如《包龙图公案》、《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等)命名,比较质实,所以也用不着解释书名。

明清之际小说作品名称开始独具匠心,文辞空灵,寓意深远,一般都需要通过解释才能使人明白,因而此时小说作家开始有为小说“释名”的意识和习惯。

明清之际有阐释小说书名的习惯,为小说释名的一般是书商、作者、序者或评者,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作家的创作心态。

书商出面解释作品名称的命名原因,一般是以“识语”的形式出现。

《喻世明言》“识语”,解释《喻世明言》的名称,是因其语体“明言显易”,而又能起到劝人为善的作用。兼善堂刊本《喻世通言》“识语”,也谈到书名来源,

自昔博洽鸿儒,兼采稗官野史,而通俗演义一种,尤便于下里之耳目;乃射利者而取淫词,大伤雅道。本坊耻之。兹刻出自平平阁主人手授,非警世劝俗之语,不敢滥入,庶几木铎老人之遗意,或亦士君子所不弃也。

说明《警世通言》的命名也是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多“警世劝俗之语”的作品内容和“便于下里之耳目”的语言风格。

为作品作序的人,也往往谈到作品的命名因由。有时,作品名称本身就是作者请作序者题写的。无碍居士在《警世通言·叙》中,叙述陇西君请他命名及他题写书名的经过:

陇西君海内畸士,与余相遇于栖霞山房,倾盖莫逆,各叙旅况。因出其新刻数卷佐酒。且曰:“尚未成书。子盍先为我命名?”余阅之,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从臾其成。《警世通言》,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据他所说,陇西君在完成小说创作之后,特请自己的莫逆知己为小说命名。而被邀请的无碍居士在阅读之后,根据作品内容加以命名,所取名称得到了作者的认可。

可一居士在《醒世恒言·叙》中,谈到“三言”总体上的命名原则:

六经国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此《醒世恒言》四十种所以继《明言》、《通言》而刻也。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醒世恒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他总说“三言”的命名缘起,是取其可以“导愚”、“适俗”,可以令人“习之而不厌”。三部作品名称虽然不同,但作品内容心态和命名原则却是相同的。衍庆堂刊本识语也点明“三言”的内容和命名原则是“总取木铎醒世之意”。

有时是作品的评点者点出作品命名原由。如《型世言》的命名原由,就是陆云龙在评语中点出的。《型世言》第一百零七回《烈士不背君,贞女不辱父》的回末评语中,陆云龙说道:

若屡抗王师,殚谋报国,人不能胜天,卒以死殉,是为公。而高贤宁之作《论》,又不食禄,见之史册。铁氏二女之诗,见之传闻,固宜合纪之,以为世型也。

《型世言》第一百零八回《悍妇计去孀姑,孝子生还老母》卷首“小引”中,陆云龙又说:

运奇谋于独创,何必袭迹古人?完天伦于委蛇,真可树型今世。

他的这两段话,道出了“型世”的命名由来,即“以为世型”、“树型今世”,也就是强调作品劝诫教化的功用。

一般来说,一种书名只有一种解释,但有时一个书名还可有多种解释。譬如对于《鼓掌绝尘》的命名由来,不同的序者就有不同的解释。闭户先生认为《鼓掌绝尘》的命名来自于崇祯初年“万民鼓掌”的大好形势:

方今一人当头,万民鼓掌,逆珰传首,叛焕划肠。

而临海逸叟则认为《鼓掌绝尘》的命名,是源于精彩的作品内容令人“鼓掌绝尘”,他说:

兹吴君纂其篇,开帙则满幅香浮,掩卷则馀香钩引,入手不能释者什九,遂名之《鼓掌绝尘》云。

他认为吴君所纂写的这部小说,文辞优美,不但在阅读时令读者感到“满幅香浮”,而且在掩卷之后,还能够感受到“馀香钩引”,美妙绝尘之处,令人鼓掌,因此命名为《鼓掌绝尘》。这两种对书名的阐释,见仁见智,各有道理。

二、书名的特点

明清之际小说作品的名称,有的来自作品立意,有的来自典故,有的来自作品艺术特色等。来自典故的书名,实际也可包含在来自作品立意的书名之中,只是在小说史上,明清之际似乎是首次出现以典故命名作品的做法,故单列出来,以示强调。

来自典故的书名有《石点头》、《鸳鸯针》、《醉醒石》、《照世杯》等。有的书名用意与所借鉴的典故用意一致,有的书名用意却与其所借鉴的典故用意相反。《石点头》的书名用意与其所借鉴的典故用意一致。托名“龙子犹”序的《石点头·叙》中,谈到《石点头》的命名由来,他说《石点头》的书名,来源于生公在苏州虎丘说法、精妙的讲义将一块顽石感动得频频点头的故事。他以此来说明《石点头》这部小说作品,能够起到和“高僧悟石”一样的劝世作用。《鸳鸯针》的书名用意却与其所借鉴的典故用意相反。独醒道人《鸳鸯针·序》中说《鸳鸯针》的名称取自一句古谚语。这句谚语的原意是将劳动的成果展示给人看,却不把劳动的技术传授给人。但《鸳鸯针》的作者却与此做法相反,“不惜和盘托出”自己的处世经验和人生见解,把他的小说创作比作“痛下顶门毒棒”、“针针见血”的医疗手段,期望能够起到“救度”世人的作用。

《醉醒石》的书名用意和《石点头》一样,与其所借鉴的典故用意相同。《醉醒石》取“醒醉之石”可令人“醉态立失”之意,也就是说小说的立意是警醒世人、劝人为善。

《照世杯》的书名,应取自明朱国桢《涌幢小品》中的一条记载:“撒马尔罕在西边,其国有照世杯,光明洞达,照之可知世事。”则其作者将自己的小说比作“光明洞达”的域外奇珍“照世杯”,希望读者阅读之后“可知世事”。

来自作品艺术特色的书名,往往表露了作家的文体观念。譬如《无声戏》这一作品名称,透露出李渔的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无声戏》的命名用意,是将小说比作舞台上的戏曲作品。虽然印在纸上的小说没有声音,但却像讲究音律的戏曲作品一样,有其内在的韵律感和戏剧性。这是李渔对小说的一贯看法。他在《十二楼·拂云楼》第一百零九回末尾也说:“各洗尊眸,看演这出无声戏。”

明清之际小说的名称,大都来自作品立意,强调其劝化功能。《清夜钟》的立意,在于“唤省奸回”、“惊回顽薄”。其他如“三言”、《觉世名言》等,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前面所论甚多,此处不再赘述。

此时小说作品的名称,也和当时的小说作家名称一样,多用“警”、“醒”、“觉”、“醉”等字,如《警世阴阳梦》、《醉醒石》、《觉世名言》(《十二楼》)、《觉后禅》(《肉蒲团》),《觉世棒》(《鸳鸯针》)等等,体现了小说作家的警世、醒世、救世和劝世的诸种心态。

小说作家谈到“醉”、“醒”之处也很多。可一居士在《醒世恒言·叙》中说:

夫人居恒动作言语不甚相悬,一旦弄酒,则叫号踯躅,视堑如沟,度城如槛。何则?酒浊其神也。然而斟酌有时,虽毕吏部、刘太常,未有时时如滥泥者。岂非醒者恒而醉者暂乎?繇此推之,惕孺为醒,下石为醉;却嘑为醒,食嗟为醉;剖玉为醒,题石为醉。又推之,忠孝为醒,而悖逆为醉;节检为醒,而淫荡为醉。耳和目章、口顺心贞为醒,而即聋从昧、与顽用嚣为醉。

……自昔浊乱之世,谓之天醉。天不自醉人醉之,则天不自醒人醒之。以醒天之权与人,而以醒人之权与言。

……若夫淫谭亵语,取快一时,贻秽百世,夫先自醉也,而又以狂药饮人,吾不知视此三言者得失何如也?

冯梦龙在这里具体阐释了什么是“醉”,什么是“醒”。

而无名氏在《醉醒石·叙》中阐释的醉醒观,则更进了一步,说明世人醉者多,醒者少;醉为非,醒为是:

古今尽醉也,其谁为独醒者!若也独醒,世孰容之!虽然,亦不可不醒也。不醒,则长夜不旦,世间之大事业,安能向醉梦中问之。第人不醉则不醒,不大醉则不大醒。从一醉日富后,忽而得醒机焉,醒乃大矣。不醉而自谓能醒者,惟圣贤豪杰则然。非圣贤豪杰而自谓能醒,非好行小慧,则懵无识知之妄人也。《醉醒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在此处发出深沉感慨:世道不容独醒者。他还指出醉和醒的辩证法:不醉则不醒,大醉则大醒;并最终将对醉和醒的阐释归入一种对尘世的责任感:唯醒才能做大事业。

同类推荐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

    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读名家名作就是大师的心灵在晤谈。一滴水里蕴藏着浩瀚的大海,短小的文章中孕育着博大的智慧。
  • 龙腾砚

    龙腾砚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 世界大串联

    世界大串联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的作者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从开掘、塑造“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河西马倌”着笔,艺术地再现了一群来自河西的铁血男儿,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新中国建设创造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以文学形式为河西人民树碑立传,使作品有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 致理想读者

    致理想读者

    这是著名批评家李敬泽近两年来的批评文章合集,其中既有诸如对《红楼梦》和新时期文学的论述,也有对大量新锐作家和新的文学现象的评述,几乎囊括了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论题,可谓是一部对当下文学世界的精彩注释。李敬泽的批评有很强的现场感,是对文学和文化生态第一手的观察和评说,向以立论独到、艺术感觉敏锐、文字活泼生动著称,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阴人而异

    阴人而异

    待我擦擦三百多度的镜片,泡上一杯浓茶,认真的编写一个亦真亦假的故事。故事,是从一个胖子说起的。
  • 赏金猎人——花园

    赏金猎人——花园

    一个城市犹如花园般除了美丽的花朵还有害虫一般的罪犯,政府为了对付那些连警察都束手无策的罪犯成立了独立政府机构赏金猎人协会。无数高智商高武力的佣兵或是罪犯蜂拥而至,他们身怀绝技;他们不畏生死。让我们看看那些在黑与白的夹缝中人,在都市暗处大放异彩的赏金猎人。
  • 珺不见,旧人归

    珺不见,旧人归

    时间是一剂良药,可以让人缝合伤口;也是一味毒药,能够使人忘记原貌。我们错过了,别说回不去,别说看将来。一别离,两相安。
  • 极品的和尚

    极品的和尚

    清华才子叶巽在遭遇了一些狗血的事情后竟然穿越了。在这个陌生的异世大陆他居然跑去半山寺当了和尚,还被赐予了一个牛叉的法号——法海。且看叶巽,哦不对,是法海如何在这里游龙戏凤。不过法海你可别不懂爱哦!!!
  • 小号的成长计划

    小号的成长计划

    在工业工厂多元的时代背景当中,社会改革的利好政策不断冲击着人们旧时传统的保守理念。家族模式的经营理念惨遭更替,家庭被人们蒸蒸日上的消费观念所分割,农牧业分化隔离,手工制作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死死的束缚着年轻人的热血与狂躁,使之愿意为此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不一样的年代,成就不同的英武少年,光明诞生在一个偏远乡下的村落里。一个三口之家,就这样孕育而生了,父亲陈小号,母亲南小妖。
  • 浅星劫

    浅星劫

    简介就是没有简介,所以,我会告诉你,没有简介哟~~
  • 至尊天医之宿命阴阳

    至尊天医之宿命阴阳

    一位白衣女子打破了东方轩宁平静的生活,接踵而来的事情更是出人意料,父亲的神秘死亡,偶然发现的道家法坛与书籍,然而着一切竟于道法有关,而牵出来的却是东方轩宁不为人知的身世之谜,引出一段段惊悚的离奇之旅。
  • 重生之创世者

    重生之创世者

    上一世,为魔尊,冷酷,在绝境中恢复记忆,报仇的风雨来临.=v=
  • 冰山王爷VS混世王妃

    冰山王爷VS混世王妃

    离奇穿越到疯女子的身上。而展开勾心斗角的戏码!她立誓要让这具躯体活得精彩,起码对的起死去的她~~一步一步复仇之路,成功让府上那姨娘和那同父异母的姐姐得到应有的报应!什么?还要让她做王妃在府里和几个女人勾心斗角只为抢一个男人。抱歉,本美女不奉陪!
  • 龙与卡卡鲁

    龙与卡卡鲁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人们占据着这个大陆大片的区域,而天空中漂浮着的大陆同样拥有着力量强大的种族,而在这片大陆的深处,正酝酿着一股拥有毁灭力量的势力。当主角醒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美女,但主角的第一句话却又让他进入了昏迷状态。醒来后失去记忆的主角,和同样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她,在这片充满了危险与奇遇的大陆上一同踏上寻找自我价值的道路。危险,快乐,朋友,力量,在一次次的生死经历中,主角能和她产生什么样的火花,那牵动着主角血脉的力量可以拯救这个世界吗。龙与卡卡鲁书友群:173813100(喜欢本作的朋友,欢迎加入讨论)本人的第一个作品,这是一个热血的故事,同样不乏搞笑与煽情,希望能给大家带来阅读的乐趣,同样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