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100000018

第18章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交游(2)

李渔与当时名士交往的范围就更大了。从《李渔全集》中可以看到许多他与如龚鼎孳、尤侗、余怀以及“西泠十子”(清初杭州诗人陆圻、丁澎、柴绍炳、毛先舒、孙治、张丹、吴百朋、沈谦、虞黄昊、陈廷会的并称)等的酬酢书信和唱答诗篇,如《端阳前五日尤展成、余澹心、余澹仙诸子集故苏寓中观小鬟演剧,澹心首倡八绝,依韵和之》诗和《与龚之麓大宗伯》文等。顺治十七年(1660)李渔纂辑《尺牍初征》,请吴伟业为之作序。当年又在西湖与丁耀亢等人交游。为李渔《十二楼》作序的杜浚也是当时名士,杜浚与余怀、白梦鼎齐名,时称“余、杜、白”。袁于令入清后与杜浚、褚人获、洪升等人关系密切。

丁耀亢顺治五年(1648)在北京居于陆舫时,也与龚鼎孳、张坦公、王铎、傅掌雷、刘正宗、贾凫西等人交往密切,其诗集《陆舫诗草》中,多处录有与他们的唱和之作,如《张大理玉调张尚书坦公载酒同过草堂二首》、《秋日答贾凫西候补思归》、《次王觉斯大宗伯游华山八律》等。顺治十七年(1660)丁耀亢赴任途中路过杭州,与杜浚、李渔等人徜徉西湖之畔,逗留月余。

与名士的交往,不但可以提高作家的艺术修养,为他们的小说创作提供无形的熏陶,还往往会直接促进他们的小说创作。譬如前面提到过的丁耀亢创作《续金瓶梅》,很可能最早起因于在董其昌处接触过《金瓶梅》。

小说作家与官员的交往也颇引人注目。有的作家与官员交往,是因这些官员本身就是名士,而有些作家与官员交往则是为了谋生。一般说来,小说作家交往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名士,有些作家本身既是官员,也是名士,是相同的志趣将他们吸引到一起来的。纯粹为了谋生而有意与官员交往、迹近“打抽丰”的小说作家,比较罕见,似乎只有晚年的李渔一人而已。李渔于顺治十五年(1658)着手编辑名为《尺牍初征》的名人书信集,其中一部分作品选自古人的书信,而另一部分则由李渔发函给全国各地的官僚名流,向他们广泛征集其作。李渔在《征尺牍启》中说:“三十年间,兵燹以来,金石鸿编,遗弃殆尽,而况名贤手迹耶!仆广为搜猎,淹久岁月,仅有是编,颜曰初征。”通过这个搜集“名贤手迹”的方式,他得以认识不少官员,为他下一步“游走江湖”、四处“托钵”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人际基础。

丁耀亢顺治五年(1648)游走京师,也是为了谋生,即所谓为“升斗计”。正是由于他在北京交往广泛,得到官员的有力帮助,才可能有后来拔贡和做官的仕途生涯。他于顺治十六年(1659)乘赴惠安知县任之机,于当年十月起身,途经扬州、瓜州、常州、无锡、苏州,年底到杭州,第二年才入闽。

小说作家与僧人多有交往,这似乎是明清之际的一个特殊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易代之际隐入寺庙出家为僧的名士非常之多,如明朝宗室朱耷、名士方以智等;再是乾坤倒覆、江山易主的变故,对士人心灵的打击很大,为追求解脱,自然会频繁与标榜“四大皆空”的僧人交往。中国古代文化中,佛教思想是儒、释、道三教之一,深入到多数读书人的心灵深处。这是他们与僧人交往的前提。那些在别号中标明为“居士”的作家,可能都具有一定的宗教思想。而董说、丁耀亢等,则最终侧身僧人之流。

董说与僧人交往密切,可以说深受他的父亲董斯张的影响。董斯张十岁时目睹家族由盛转衰,心灵中一直有师从佛教追求解脱的念头。据董说自述,他在很小时就常常跟随父亲去寺庙。董说《楝花矶随笔》记:“六七岁时,每新春及重九,借庵先生必命遍礼溪上诸院。”他还从小诵读佛经。他的《丰草庵诗集》卷一中有诗云:“记得竹床残暑后,枇杷树下教《心经》。”董说八岁即皈依开元寺闻谷大师,被赐名为“智龄”。如前所述,甲申之变后,董说与苏州灵岩寺南岳大师过从甚密。以后几年中,董说眼见南明政权节节败退,反清复明的事业越来越无望,他就常常到灵岩寺参谒夫山和尚,最后于顺治十三年(1656)在夫山大师门下剃度为僧。

丁耀亢与僧人的交往虽然未见直接资料,但从《续金瓶梅》中可以看出,他一贯具有颇为浓厚的宗教思想。在顺治十七年(1660)遭遇了因《续金瓶梅》而入狱的打击,以及相继而来的双目失明的厄运之后,他终于弃绝尘世,撒手出家。

第三节小说作家之间的交往

小说作家之间的关系,是从作家与师友、与书商的关系中抽离出来的。有的小说作家之间的交往,本来就是师友关系或书商与作者的关系。但对小说创作来说,作家之间的交往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可能在交往中互相切磋创作经验,这种交往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譬如吴山谐野道人在《照世杯序》中,谈到酌元亭主人“过西子湖头,与紫阳道人、睡乡祭酒纵谈今古,各出其著述,无非忧悯世道,借三寸管为大千世界说法。”三人对小说创作诸种问题形成一致的看法:“且小说者,史之余也。采闾巷之故事,绘一时之人情,妍媸不爽其报,善恶直剖其隐,使天下败行越检之子,惴惴然侧目而视,曰:‘海内尚有若辈,存好恶之公,操是非之笔,盍其改志变虑,以无贻身后辱。’是则酌元亭主人之素心也哉!抑即紫阳道人、睡乡祭酒之素心焉耳!”他们的交往对彼此的创作影响都很大。《照世杯》和《续金瓶梅》的创作主旨都是“忧悯世道,借三寸管为大千世界说法”,都明显表现出作家劝诫世人的创作心态。

由于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大多在杭州、苏州、南京一带活动,又都与书商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他们彼此之间应当比较容易发生交往。据目前可知的材料,大致可以梳理出一个松散的小说作家团体,这个团体以杭州为主要活动中心。

以冯梦龙以中心,可以串起两个小说作家交往链环。第一个交往链环包括冯梦龙、袁于令、杜浚、李渔、丁耀亢、酌元亭主人等人。在叙述小说作家的贫困生活时,我们曾举杨恩寿《词馀丛话》中所记冯梦龙为袁于令修改《西楼记》的轶事,可知冯、袁二人有交往。袁于令入清之后与杜浚、褚人获、洪昇等人关系密切,而杜浚又与李渔、丁耀亢、酌元亭主人等人过从甚密。丁耀亢在北京居于陆舫时,与张缙彦有交往,丁的《陆舫诗抄》卷五(癸巳,即顺治十年)就是张缙彦鉴定的;张缙彦在任浙江左布政使时,与李渔颇有交往。如前所述,顺治十七年(1660)丁耀亢在杭州与杜浚、酌元亭主人等交往密切,此年李渔也和丁耀亢、丘海石等同游西湖。如此形成一个交往链环。这个链环的活动中心在杭州。

第二个交往链环包括冯梦龙、李清、陆云龙、陆人龙、方汝浩等人,或许还有董说。冯梦龙与李清相识,李清是陆云龙的老师,陆云龙曾为方汝浩的小说作品作序,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与方汝浩的《禅真逸史》是同一个刻工刘素明所刻。如此形成第二个小说作家的交往链环。这个链环的活动中心也是在杭州。

这两个交往链环中的成员因与冯梦龙的关系而串成一个松散的团体。所谓松散,一是指这个团体并无明确的交往宗旨和共同组织,二是指其中的一些作家彼此之间可能并不相识,只是都在这个团体之中而已。他们大多与复社、几社联系紧密,董说是复社中人,或许也在此团体之中。

另外,西子湖伏雌教主所著《醋葫芦》,前有署名“笔耕山房醉西湖心月主人题”的序,而醉西湖心月主人是《弁而钗》和《宜香春质》的作者。《醋葫芦》和《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中的附图和刻工都署有“武林项南洲刊”的字迹,不知西子湖伏雌教主和撰《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于“西子湖之萍席”的秋磊道人有无直接交往。若有,则西子湖伏雌教主、醉西湖心月主人和秋磊道人也组成一个交往链环,这个链环也是在杭州活动的。《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第六册《醋葫芦》所附前言中,认为西子湖伏雌教主和醉西湖心月主人是同一个人,未知确否。至于《皇明中兴圣烈传》的作者“西湖义士”,则不知与上述诸人有无交往。

第四节作家交游与小说创作

人际交往对小说作家的创作颇有影响,往往会影响到作家对题材的选取,有时还能促进作品的出版。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大多交游广泛。譬如凌濛初,其《墓志铭》中记载:“公为人豪爽俊逸,倜傥风流……一时名公硕士,千里投契,文章满天下,交与遍寰区。”再如艾衲居士,紫髯狂客在《豆棚闲话》“评语”中,说艾衲居士“遍游海内名山大川”, 天空啸鹤在《豆棚闲话叙》中也说他曾有“算将来许多盟兄社弟”,则其足迹所到之处很多,所交社友也很多。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中,游历生涯最长、游历地域最广的,似乎当属李渔。他的游历生涯多半出于谋生的需要。他曾自述:“予担簦二十年,履迹几遍天下。四海历其三,三江五湖则俱未尝遗一,惟九河未能环绕,以其迂僻者多,不尽在舟车可抵之境也。”

广泛的交游,对小说作家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前文所引白眉老人的《玉闺红·序》,记录了东鲁落落平生的生平经历和交游情况。接下来,白眉老人又记载了其创作情况:

退而著述,所作甚多。而印行者,仅诗集两卷而已。今春间君以近作《玉闺红》六卷见示……君他作尚多,计有《金瓶梅弹词》二十卷、《梵林艳史》十卷、《兵火离合缘》四卷、《神岛记》一卷,皆未刊之作也。

同类推荐
  •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一、二册为词: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阙外,另增加了四十九阙,并附《纳兰成德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一篇。
  •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收集了在我想你的时候,等待,漫漫前路,吉他,金刚腿等几十首诗。
  • 文学回忆录

    文学回忆录

    本书是著名记者、作家、翻译家萧干的又一本回忆录。在本书中,萧乾先生详细地回忆了他的文学创作和心路历程,并阐释了他的文学创作观点,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他对世界与人生的意味深长的重新认识和深度思考,有很高的文学和数据价值。
  • 海外游记

    海外游记

    每个出境旅游的国人,都是热爱生话的世界公民。一起去领略异域风情,饱览五洲形胜吧:踏上戈兰高地,走进奥斯威辛;瞻仰吴哥的微笑,触摸哭墙的神经;登临狮子岩的天上宫阙,俯瞰珍珠港的水下沉艇;回望世贸中心废墟,重温加德满都圣境;观赏山洞里的弗拉明戈,聆听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体验马尔代夫的绿色浪漫,寻访佩特拉的玫瑰红古城;礼赞爱琴海上的人间天堂,惊叹卡久拉霍的性爱庙群……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有了共天下之乐而乐的多彩旅程,方不枉今世今生!退休以后干什么?带着老伴去看世界。
  • 宝玉记

    宝玉记

    《宝玉记》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正如梁瑞郴在《序》中所指,“它基本上从《红楼梦》原著中剥离开来,但又不完全游离于《红楼梦》之外,在小说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变得刚强健朗,泼辣颇具心机的薛宝钗变得温驯随和,贾宝玉也一变而不再懦弱。”犹显特色的是,《宝玉记》对这三个人物的命运都给了他们非悲剧的人生,给了一个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这与高鹗续作的结局大相径庭。《宝玉记》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且富有武侠、魔幻色彩,可读性极强,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谭仲池在给郭雅洁的信中,赞扬《宝玉记》是作者“笔耕的果实,是在秋天收获的,应当珍惜”。
热门推荐
  • 懒仙第一夫

    懒仙第一夫

    你弃我,她害我。就连我的亲爹亲娘都嫌弃我。你说我是累赘,她说我是狐狸精。亲爹亲娘说我是扫把星。好,十年之后,定是我回归之日,到那时,我送你们去见阎王老头可好?
  • 虚无大帝

    虚无大帝

    身怀神秘宫殿,修炼至高武学,坐拥美人。但不甘寂寞,返回上古英雄并起的年代,一手宫殿镇压四方,一杆万灵笔点化虚空,上古诸神颤抖吧!
  • 无上灵图

    无上灵图

    灵者→师→宗→王→皇→圣→神【引篇】背景及内容简介:灵神大陆:各种奇人异事层出不穷,神兽怪物分布,拥有五大国家,数十部族,各种势力纵横交错。灵魂之初,精神之源,是以这些生发出来的各种元素包括风火雷水土木,拥有这些能力的人是为魔灵一系;通过精神之力转化增强体力,皮肤抗性,移动速度,附带各种格斗技巧,是为武灵一系。
  • 三生纪

    三生纪

    三千世界,百族归来,亿万星辰,唯我独尊!万年一次的浩劫再次来临,这一次面临的是终结还是延续。古老的存在的纷纷苏醒,沧桑的眼睛俯瞰星空,足以让天地颤栗,星辰黯然。湮灭的岁月中的古老预言再次重现:断剑重铸之日,冥尊归来之时。传承亘古的圣地,屹立万载的宗门,无数势力,齐聚仙罡,血洒天穹,尸积大地!众生愚昧,既然仁慈普渡不了这芸芸众生,那吾便以杀止戈,重塑这天地轮回!
  • 君之所爱

    君之所爱

    风珺不爱云君逸,只因为是君臣。修得千年人身,认地万千人,你说,为何偏偏看不透那一个男子呢?他等了她百年,她陪了他十年。其实那一日,在烟雀台上,风珺,就早已死了。那,识别数年,你见到的,是什么?
  • 萌雪冰晶:爱上魅男

    萌雪冰晶:爱上魅男

    如此冷漠的四个女孩儿,竟然也会爱上如此冷漠的四个男孩。他们都出生于豪门世家。。。他,好不容易才说出“做我的女朋友”换来的却是她冷漠的2个字“为何”这样的态度实在他大发雷霆,可她,并不害怕,只是若无其事地转身走开了。。。。他一口吻住了她,就这样,她的初吻没了,她恨他。于是他们每天吵吵闹闹,可他们没发现,他/她的性格已为他/她而改变,他/她已成为了他/她最重要的人。。。。
  • 冷艳三小姐复仇遇上冷酷殿下

    冷艳三小姐复仇遇上冷酷殿下

    仅此5岁的他们,受到了父亲的驱赶,最终,三人一起复仇,他们的父亲,会被整的怎样?她,冷艳妩媚、她,性格多变、她,活泼毒舌....他,霸气冷酷,他,玩世不恭【也很花心】,他,花心大萝卜....复仇究竟会成功吗?他们,会走到一起吗?
  • 别说你不喜欢我

    别说你不喜欢我

    一个高中转校生赵琳晞面对3位性格不同的男生,会如何选择,擦出怎样的火花捏?一个阳光帅气,一个冰冷霸道,一个温柔贴心。学校生活现在开始,我们一起进入青春的校园吧!
  • 仙路征途

    仙路征途

    一个陨落的天才,一个被人称为废物的少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获得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凭借着这个机会,以及少年那种永不放弃的信念,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征途,成就一代仙王的神话。
  • 人员测评技术

    人员测评技术

    本书介绍了人员测评内容的确定、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知识测评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