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400000057

第57章 南广五年侧记——南广之歌

国际传播系夏炎

收到南广学院喜迎“5周年”校庆的约稿函已两周有余,迟迟没有落笔,并非没有什么话可以说,实为记忆那么近、那么清晰,然而却又那么丰富、那么色彩缤纷……似乎还没有来得及沉淀与思考。

南广学院所走过的风雨五年,就像是一首歌,这首歌中有欢声笑语,也有辛酸荆棘;对于已经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如此,对于南广的同事而言如此,对于最初的创业者们而言,更是如此。

成长之歌

还清晰地记得2004年8月底,我们第一拨来南广的老师不分辈分、老幼乘同一班飞机从北京抵宁的那个傍晚,确切地说,是到达了当时租用的江宁高中的教学校园,寄宿在教学楼马路对面的“书香名苑”小区,最初的岁月是艰苦的,也是最难忘的。我们同行的八位教英语的年轻老师,在一位北广教授的带领下,从到达南京的当天起,就开始了紧张的“集体备课”。2004年招收的800名学生,是南广的第一届毕业生,同时也是我作为大学老师,带出来的第一届毕业生。难忘“第一堂课”前夕站在宿舍窗台前和同事互做演示的场景,难忘学期末和江宁高中的孩子们一起吃食堂的尴尬……那个时候,我还是一名研二的学生。

2006年硕士毕业,在烈日如火的八月,我再次来到南广,正式成为这里的一名教师,而此时的南广已远非昔日的面貌,完备的教学设施初见雏形,教学楼设计优雅、气派;宽敞、舒适的教师宿舍就建在校园内,且与教学区保持着恰当的距离。而这时候的我也渐渐开始适应大学教师的身份,2006级我带的四个班级中,有一个是全校最高分的班级(当时大学英语教学还采用分班形式,我带的是A班中最高分的班),其中不乏资质极为聪敏的孩子,也有因家境困难,高考不顺,来到南广颇为“不得志”的同学……

课堂上,我们是师生,我尽自己所能,传授知识、技能与做人的道理;课堂下,我们是朋友,我更像他们的姐姐。有一个家境不济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困扰,对大学生活、对自己的未来、对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价值表现出迷茫、困惑与痛苦。由于艺术院校的特殊性、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性、由于对大学生活适应程度的快慢不均,学生的思想波动我看在眼里,体会在心中,我能够给他的只能是鼓励与陪伴,陪伴着“郁闷”,陪伴着“摔跟头”,陪伴着“在摔打中成长”的过程。这个孩子后来在刘继南院长的帮助下,争取到一个在超市勤工俭学的机会,他很聪明、也很努力,做得相当不错,一路做到了超市的小领班,当他终于不再为学费、生活费而愁的时候,他欣喜地找到我,依然害羞的眼神中充溢着感激的神情,他学会了感恩,也让我分明看到了他的成长,而曾经的那些付出,这时都有了最好的回报。

年轻的南广,不仅有着天真、个性的学生,也有着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伴随着南广的成长,他们也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跋涉着,我所在的国际传播系,既是全校员工最多的系部,也是年轻老师比例最高的一个系,这给予我们的,是一个格外纯净的环境和成长提升的空间。丁海宴副院长在开会时要求我们:“年轻老师不应该有假期,假期就应该去媒体实习”,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国际传播系有很多年轻老师也正以切身行动实践着前辈的谏言。年轻人缺乏经验,但是年轻人更有冲劲;年轻人不够成熟,但是年轻人敢于尝试、不惧失败;除了年轻人,我们系还有老教授和外教的群体,在全院的师德会议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身影,尽管年岁不同、文化身份不同,但是我们仍可以就一个话题热烈地讨论、在一起愉快地共事。

目睹南广四年的变化,我享受着与学生一起在“摔打”中的成长,我珍惜与同事相互砥砺、共同进步的成长,我们共同谱写着一曲南广学院的成长之歌!

理想之歌

谈理想,似乎早已不再是一个时髦的词汇,但是思忖了许久,还是想用这个词。这里的理想,不仅寄托着南广学生的艺术梦想,也是南广的各位同事对于教师职业的向往或期望,更加承载了最初的创业者对于教育事业孜孜不懈的追求。

这里我有特别深刻体会的便是刘继南院长,与刘院长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3年有幸成为她的研究生时,那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对传媒了无所知的大学毕业生。师从刘院长读硕士的三年,是十分辛苦的三年,印象中,当其他的同学愉快地看电影、出门约会的时候,我和其他几个同门却不得不“宅”在屋里做内容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是外出采访,偶尔的埋怨是有的,但是三年的学习不仅使我系统地积累了大众传播的理论知识,对于搞科研、参与项目也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算是入了门,这一点在今天的学习工作中令我受益匪浅。

正如她的好友、台湾世新大学的成嘉玲女士描述的那样,刘院长对于教育事业不懈的追求,和她完美主义的性格,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就了中国传媒大学和南广学院这两所令人刮目相看的高等学府。记得2004年南广初创阶段,很多老师都是追随刘院长来到南广,同门的师姐武闽、刚分配到北广“发改委”的硕士毕业生王娟就是其中的两位,郭建伟、伍铁、郭肴以及我则是还未毕业的硕士生。

在最初的同事岁月里,教学上我们集体备课,探讨授课经验、相互砥砺;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培养起很好的情谊。第一届800多名学生租用了江宁高中的校舍,所有的课程都在江宁高中的一幢6层的主教学楼内完成,没有教工食堂,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上课完全用板书,记得每次上英语课,两节大课上下来,几乎每位老师都要写满六到八“整板”的板书,然而对此我们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情绪,在教学工作中倾力付出。2004年的第一届学生如今已经毕业,有些正继续深造,接受更高的教育,另外的大多数则活跃于各行各业、各种工作岗位上。这些为南广的最初岁月辛勤耕耘的年轻老师们,很多已经离开了南广,然而让大家感到欣慰的是,我们与学生的情谊并未因此中断,逢年过节仍能收到他们的问候短信甚至小礼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成长,为各自的理想跋涉着。

院办的赵雪波和龙小农老师,是我曾经的师长、也是如今的同事,虽然行政事务缠身,他们仍然不忘学术理想。2007年底至今,在赵老师的倡议下,学院共举办了三次“时事沙龙”,就当下热点国际时事,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最近一次是12月中旬刚刚与国际传播系共同主办的“奥巴马:中美关系向左转?”的沙龙活动。活动当晚,感兴趣的学生、老师齐聚一堂,就美国新一轮大选结束、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的走向进行座谈和辩论。这都为南广增添了不少学术的空气与氛围,也在学生心中点燃“关心时政、钻研思辨”的种子。

为理想而努力着的实例,在年轻的南广校园,俯拾即是……

南广的近千名员工、近一万学子,无论是教员还是学生,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老师,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践着自己对于南广学院的奉献与承诺。篇幅所限,这里难以悉数列举。可以感觉到的是,理想,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南广的五年,是大家的五年,也是理想之歌开始的地方,未来的五年、十年,乃至五十年,南广的理想之歌会唱得更加响亮。

创意之歌

正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样,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承袭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品牌而生,南广学院在专业设置上适应市场需求,以信息传播领域为重点,开放办学。为了让南广的毕业生拥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学院将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清晰地定位为自身的培养目标。

作为新闻传播专业领域的艺术类院校,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实践中的新兴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年轻的南广学院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使命。就我所在的国际传播系而言,小语种新闻、小语种播音等专业在江苏省乃至在全国都是很稀有的专业方向。这对于应届的高中生,尤其是长三角地带的学生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南广学院2004年建校至今,从教育教学到行政管理,再到招生就业,各个环节都是第一次经历,国际传播系英语专业四级考点的申请、新闻传播系学生实习基地的建立、摄影系学生采风实习点的搭建,学生的实习、就业去向等等,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教育创新理念的不断实践。

创新不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专业教学的需要。相比较理论创新而言,实践创新是艺术创新的载体与目标所在。南广学院正是这样一所注重创新实践的大学。在南广的日子里,无论是在教学楼区、学生活动中心,还是在通往教学楼的草坪中央,甚或是在您的脚下……都有着艺术传播系学生的作品展示其间,让你时时感受着孩子们灵动的奇思妙想;伴随着晨练和下课的铃声,耳边响起的是“南广之声”广播台学生们的直播节目,说、唱、聊天,形式多样,那里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小舞台。

记得刚搬来大学城校园的时候,学生活动中心还没有完全竣工,每到周末,充盈着创作热情的学生们会在教学楼二区前、举行升旗仪式的那片操场上搭建起临时舞台进行表演,一试歌喉、展示曼妙的舞姿;凡遇有重大的节日、学院的活动时,他们也会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创意,为南广学院,也为自己的校园生活抹上鲜亮的色彩。艺术类的学生中一多半都不太擅长英语,可是我们教英语的老师私下聊天,还是会说起他们,还是没办法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的灵性,因为他们的才气,因为他们仍然有着他们所热爱的艺术和执著的理想……

2008年十月份,“2008年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南广学院举行,论坛期间,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美国埃莫森大学、澳大利亚邦德大学等13个国家的校长们畅谈了他们办学的理念和教育心得,就文化创意的话题,他们也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其中有一位睿智的女校长的经历令我至今铭记于心。

她是位于波士顿的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传播类大学爱默森学院的第11任校长杰奎琳,这位有眼光、有魄力、有智慧的校长,凭借着非凡的教育创意和理念,敦促爱默森传媒和艺术学科的整改和进步,使学生的身心、学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爱默森的“校园与街区共荣(Campus on the common)”发展计划对它附近的戏院街区发展的催化剂效应,得到了《波士顿国际报》和市政府官员的赞誉,她的教育改革措施是对投资理念与文化创意的完美融合。

我们给参加论坛的校长们展示了南广四年来的足迹,校长们则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财富、办学经验和闪光的智慧。2009年我们还将会有更加令人期待的第二届私立大学校长论坛。

南广学院有着富于创意的学生,有着乐于奉献的老师和敢于尝试、勇于超越的领导团队,创意之歌可以伴随南广一路扬帆起航,驶向更成功的彼岸。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本书内容: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本书包括“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十一五”甘肃省粮食行业发展规划、粮食政策法规选编三部分。
  •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以九龙山村为例,运用文化人类学和跨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武义县九龙山村“下山脱贫”的社会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进行考察和研究。
热门推荐
  • 朦胧的雨夜

    朦胧的雨夜

    人生莫过于最开心是没有那悲伤和内在的枷锁,能为这枷锁解脱呢?凡人总会留下那一丝丝的快乐的回忆,一帘幽梦虚幻和庇护的港湾。故事是人际社会家庭婚姻和工作等等的是发展,演泽80后、90后的年青人思想和感情为主题来占仆为自立创作的文学思想的新面貌为背景。写于T市中的心事重重,年青人女孩在超市里的工作,清清姐姐、陈丽仕、陈丽珍、陈燕燕、莹莹与mandy等等的一些人物的故事背景,表现出她们是怎么去做人和一些生活中发生的工作、爱情、婚姻和家庭的事迹,年轻人对情感的不同进步,清清姐的感情与婚姻失败的故事.......
  • 诡界至圣

    诡界至圣

    手机、汽车、飞机等等一切科技类的东西在一夜之间全都成为了摆设,人们恐慌不安,世界性的灾难要降临了?不!用于修炼的长生法决降临了人间,从此,人类走上了追求长生之路。是谁导致科技类的东西不能使用?又是谁带来了长生?他(他们)目的何为?
  • 连接不同世界的门

    连接不同世界的门

    流云主动和他的救命恩人也是他游戏工作室的老板分别,接受了那扇门的一切。不同世界的东西不允许同时存在,需要放弃掉另一边的一切,就像劈腿一样,当然可以脚踩两只船,但是会有风险,会撕跨。
  • 明制女官考

    明制女官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墙见证录(三)

    红墙见证录(三)

    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掩卷长思,一代革命精英的言行令人拍案叫绝,难以挽回的历史错轨叫人喟然长叹,共和国的光明前景催人精神振奋……
  • 道上红尘

    道上红尘

    并不是,所有的世界,都欢迎与眷顾着外来者。当李凭喜欢上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却对他露出狰狞的一面。重生已并不重要,李凭只想好好活着......这是一个文艺青年挣扎在古代的故事。
  • 医垒元戎

    医垒元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宠前妻:秘密婚恋

    独宠前妻:秘密婚恋

    为了救一个男人,她主动送上门来。他狠狠的羞辱她:“要救人,总要付出一点代价!”他用卑鄙的手段锁她在身边,可当她放下两年前的背叛卸下心里防备时,却被人推下楼梯,最终小产。五年后,夏瑾言带着儿子归来,DNA检测显示,这孩子不是他的种……
  • 我命葬天

    我命葬天

    他,求魔,求逆,欲封天;她,不愿为仙,只盼在凡尘中等他回来。这是一个起始于太古与苍茫之间的故事,一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世界。参考神作:《求魔》《我欲封天》《遮天》《仙逆》
  • 学治续说

    学治续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