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081

第81章 国家认同:对北京奥运报道的话语分析——以《中国经济周刊》为例

黄玲

批判语言学理论认为,话语具有社会实践功能,媒介话语不仅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还体现着媒介对客观现实的努力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必然体现出媒介的意识形态属性。2008北京奥运会是全球的体育盛会,也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本文以《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为例,以话语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奥运报道的文本分析,揭示媒介如何对奥运活动这一客观现实进行积极构建,国家认同这一“潜台词”是如何借助媒介话语的文本得以表达和强化。

一、关于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理论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是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一种。话语(discourse)这个概念最早由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主要用来强调语言的具体实现形式与语言抽象规则的区别。阿姆斯特丹大学语言学博士梵·迪克(Teun A.Van Dijk)创造性地将话语理论应用到新闻文本当中,进行新闻话语分析。因为不同体裁样式的新闻作品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语境中,新闻作品是运用语言系统叙述与建构新闻事实的产物,新闻报道当然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话语。

1.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

“说话就是做事”,话语分析理论强调新闻话语和现实社会的相互建构作用,从新闻话语的角度来说,就是强调了它的社会实践性,媒介的报道是“主观的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客观的再现”。

2.话语理论重视文本分析

文本是用符号记录下来的话语实践,因而话语理论必然重视对文本的剖析。话语分析的理论特色在于去除文本的遮蔽,重现、诠释、还原文本的真实意图,揭示出文本背后的隐含意义。在新闻话语文本分析中,通过新闻话语特定的叙述技巧、词语的选择,从看似平常的新闻话语中理解隐含的潜台词和题外意义,揭示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本质。可以看出,话语分析已经突破了原来语言学的范畴,进入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社会实践领域。

3.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来源于语言的“背景化”

新闻话语并不是产生在社会政治、经济的真空里,新闻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来源于话语的“背景化”(contextualization),即话语自身的叙事原型得以实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原型)和本能一样,在某个民族或某个国家具有普遍一致性和可重复发生性。”[1]“一旦原型的情境发生,我们会突然获得一种不寻常的轻松感,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在这一瞬间,我们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族类或整个人类的声音一齐在我们心中回响。”[2]话语的叙事原型功能让新闻话语有了深刻内涵,新闻话语不再“是一个最终的产品,一个既定的存在物”,而是各种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相互建构的结果。

二、对《中国经济周刊》奥运报道的话语分析

如上文所说,新闻话语具有社会实践功能,在2008北京奥运报道中,新闻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对国家的认同这一政治学概念。

认同是个体或集团与他者区别开来的自我意识。台湾学者江宜桦从政治学角度对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进行了概念界定。国家认同是“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的心理活动”。[3]“怎样的一个国家”,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区别开来的独特性,是独特的“这一个”,是现代国家国民意识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表现,也是这个国家统治和治理的合法性的重要来源”。[4]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新旧格局的转换中,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社会利益冲突凸显,以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基本特征的国家认同观的建构和巩固非常重要。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当然也是国家认同感传播的最佳契机。笔者对《中国经济周刊》奥运会报道比较集中的五期内容进行了样本分析(从8月4日至9月22日),通过《中国经济周刊》精心安排、选择的采访报道,解读出新闻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当前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国家认同是《中国经济周刊》新闻话语社会实践功能的集中体现。

下面是笔者摘抄的三期《中国经济周刊》重头栏目“封面文章”文本片段:

奥运!奥运!奥运!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8月8日,空前盛大的奥运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绚烂启幕;8月9日,有史以来参赛人数最多的奥运比赛正式开始……“北京奥运”这几个字的强大吸引力就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关注。

——8月11日,第30期,《奥运舞台上的政府营销》

一场如梦如幻的奥运会开幕式,为北京在全世界收获了阵阵惊叹。泱泱中华5000年的文明,与现代艺术完美凝结,浓缩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中绚烂迸发。

——8月18日,第31期,《老北京,“酷”北京》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170万北京奥运志愿者以史无前例的强大阵容和优质服务,向世界展示北京、展示中国。他们将高质量的服务和热情的微笑奉献给奥运,他们是奥运会赛场之外的金牌获得者。

——8月25日,第32期,《奥运志愿者》

“如梦如幻”、“泱泱中华”、“绚烂迸发”、“史无前例”——这些非常富有中国方块汉字特征的、四字连缀式的新闻话语,简洁、精炼,富有表现力,我们可以从这浓烈的新闻话语中,感受到对北京奥运的赞赏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正如上文所说,新闻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来源于话语自身的叙事原型,来源于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对奥运报道来说,它的叙事原型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骄傲和近百年屈辱史的痛苦记忆是分不开的。早在上世纪初,《天津青年》杂志就对风雨飘摇中的中国发出了世纪之问:中国什么时候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举办奥运会?这个痛苦的记忆成为多少代中国人心中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很显然,2008年在“家门口”举办的体育盛会骄傲地回答了这个世纪之问,“如梦如幻”、“泱泱中华”、“绚烂迸发”这些字眼可以看做100年前新闻话语的历史延伸与现实回应,北京奥运成了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将历史插到文本之中”“将文本插入到历史当中”,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这一话语原型在当下的奥运报道中获得了“普遍一致性和可重复发生性”。

在笔者所选取的样本中,类似表达国家认同的话语还有很多,有的直接通过标题展示出来:《人人都是奥运“新闻发言人”》(8月4日,第29期)、《奥运会,让我开了眼界》(8月25日,第32期)、《奥运的中国价值飞跃》(8月18日,第31期),等等。

“人人都具有自我评价的倾向,而他人的认同是支持自我评价的有力依据,具有很高的酬偿和强化力量,因而产生很强的吸引力。”[5]政治学理论上的国家认同还有认同主体的区分,国家认同不仅有自我的认同,还有他人的认同。从新闻话语的生产制作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周刊》在奥运报道中还巧妙地运用“他说”的传播技巧,实现了他人对中国的认同。

《中国经济周刊》运用“他说”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在杂志的固定栏目《关注·媒体速览》中采用了《参考消息》的做法,援引国外媒体对中国奥运的评说,利用他人的认同,进一步强化自我的认同

例如,“这里和宣传的一模一样”(英国《每日电讯》8月4日),“志愿者令人心情舒畅”(美国《纽约时报》8月4日),“‘中国魅力之夜’倾倒世界”(路透社8月9日),“奥运掀起中国志愿者热潮”(日本《读卖新闻》8月18日),“北京奥运尽显中国传统”(法新社8月21日),等等。经过编辑的精心选择、安排、筛选出的新闻报道,借“他说”之口,实现了对国家认同的舆论引导功能。笔者统计,《中国经济周刊》在有关奥运的五期报道内容中,仅《关注·媒体速览》这一栏目,援引国外新闻媒体对北京奥运的报道就有15条之多。

2.精心组织《外媒的奥运视角》这一组报道

在9月1日这一期杂志中,《中国经济周刊》以《外媒的奥运视角》这一组报道作为封面文章,整组报道由6个小专题组成,分别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国外相关媒体的采访。编辑在编发稿件时,将每组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小标题的形式在文章中标示出来:

食品安全——“担心运动员村食品安全本是荒谬的”

奥运环保——“空气质量问题被夸大了”

奥运经济效应——“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飞跃合情合理”

……

最后一篇,《中国经济周刊》安排记者采访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题目是《中国新闻体制越来越开放、透明和公开》。

针对《中国经济周刊》的奥运报道,本文可以进一步作这样的解释:在新闻话语的生产制作层面,媒体通过对与奥运活动相关事件的精心选择、整理、过滤,实现了媒介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实现了媒介国家认同观的传播。这让我们想起皮埃尔·布尔迪厄的一句话,“人们常问:‘谁是话语的主体?’话虽是自己说的,但谁也不能确定自己就是这话的主体。”在媒体的奥运报道中,国家认同观早已镶嵌在媒介话语的体系中,这个框架是预设的,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黄玲: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方向2007级博士生〕

[1]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页。

[2]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

[3]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5页。

[4]苏晓龙:《浅论中文语境中的国家认同》,《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6期。

[5]高玉祥:《人际关系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8页。

同类推荐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全书100万字,分认知之路(引论)、新闻之路、新闻本质论、新闻复杂论、新闻价值论、新闻表现论、新闻超越论七大部分。这是一部构建新闻哲学大厦的奠基之作,一部揭示新闻深层奥秘的鸿篇巨著。它以一线新闻记者的探索和感悟为基础,吸收了新疆经济报20年新闻改革的理论成果,集中西新闻思想之大成,以最新科学哲学理论成果为支撑,填补了中国大陆“新闻哲学”领域的学术空白,为信息时代新闻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探罪

    探罪

    每一个罪恶背后,都有一个让人犯下罪恶的理由!或爱、或恨、或妒、或贪!这些便是罪恶的根源,而这些根源也正是一条条揭开罪恶的引线!探罪,探寻罪恶的根源,揭露人心的丑陋。解开一桩桩尘封已久的迷案、鬼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企业绩效管理实用手册

    企业绩效管理实用手册

    本书共四章,分别为绩效管理误区与问题、绩效策略分析与选择、绩效指标建立与分解、绩效执行与结果应用,具体内容包括:绩效管理的七大误区、绩效管理的三大要素、基于战略选择的绩效管理体系、系统分析企业的三个维度、绩效管理的九个理论及工具、绩效管理的三种策略等。
  • 血肉神座

    血肉神座

    这是一片沉沦的大陆!平民犹如蝼蚁!生而为平民,要如何逆天改命?血肉为剑!杀出一片天!登上自己的神座!
  • 零愿

    零愿

    如果可以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想要什么?一本只有十二张纸的书,穿越了时空,实现了十二个人的愿望,这究竟是美梦成真还是大难临头?给你的,你真的想要吗?拿走的,你真的厌恶吗?
  • 九月花未开

    九月花未开

    时间是记忆的毒药,记忆是时间的药蛊。多年后,他早已忘记凉城浑浊空气的滋味,只是依稀记得,有风的夜晚,那个长发飘飘的女孩,呆呆望着小吃车上煎炸中的铁板鱿鱼,香味升腾。他在不远处糖葫芦摊上默默瞅着,一旁的烤地瓜大妈笑呵呵地来了句,:“给你女朋友买个地瓜吧,热乎。”他看的出神,“不是,女朋友”,没腔调的回答着。“不是?”大妈像是在盯着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要走了”,女孩招手,他慌忙拿着两串糖葫芦走过去。进校门的时候,他回头,“会是的”,声音极低,说给自己听的。
  • 心走丢的那天

    心走丢的那天

    火车上那浸沐在夕阳里的若有若无的笑容,扣动着小菲的心弦,仅有的一问一答撞醒了小菲的冬眠的心,缘分起于此,终于何处?
  • 滇娇传之天悦东方

    滇娇传之天悦东方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代滇国女王的成长史,我若为王,定要四海臣服!
  • 无限之不死血统

    无限之不死血统

    当《咒怨》的伽椰子在门背后注视着你;当《倩女幽魂》的黑山老妖策马追杀而至;当《驱魔人》的恶灵在你头顶上空徘徊;当现实世界行尸横行;当哥斯拉这种恐怖的怪兽被神秘人召唤入现实……平凡的都市被惊悚片中的怪物攻击,世界面临着毁灭的危机!生死存亡的关头,宅男程北被压抑多年的潜能终于爆发,不死血统的觉醒让他开始扭转整个战局!
  • 对于青春:你有遗憾吗

    对于青春:你有遗憾吗

    对于你的青春你是不是迷茫过,你是不是不想去面对,你是不是有时也很想去躲避,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让它没有委屈,没有悔恨,没有忧愁,有的只是快乐和幸福。如果想讨论本文或在成长中想寻找温暖,可加群:57193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