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0400000027

第27章 形象的双重效应——非洲的愤怒及对西方媒体的评价(2)

第三节 非洲复兴是非洲形象重构的基础

非洲形象重构必须立足于事实。新非洲发展的事实,是驳斥以英美媒体为主的西方媒体对非洲形象肆意歪曲的最有力武器,也是非洲重塑形象的基础,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尽管在西方媒体中,非洲很少成为和平或希望之地,对非洲抱有希望就像在飓风中点燃蜡烛。这是国际社会抱持的“非洲悲观主义”论调。事实上,非洲有自己的中心,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有复兴的物质文化基础。非洲并非毫无希望,而是充满希望的大陆,这构成非洲形象重构的基础。

一、非洲正在走向复兴

非洲众多国家从获得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其经济一直呈上升趋势。1950年非洲各国生产总值(按1970年官方货币行市计价)仅280亿美元,人均为135美元;1960年分别增长为390亿美元和150美元;1970年为580亿美元和175美元;1975年为730亿美元和195美元。1960~1975年间,非洲国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7%。此段时间,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勃发,非洲各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开展不结盟运动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非洲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不少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非洲国家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开始下降。1980~1984年,年增长率下降为1.1%。从80年代中期起,出现了负增长。粮食问题日益严重,到1981年,有45个国家缺粮。从1980年到1987年,非洲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下降了25%。20世纪80年代非洲遭遇深刻的、规模空前的社会经济危机,被称为“非洲失去的十年”。这场危机是如此广泛、深入和持久,以至威胁到社会各层面维持生存的基本能力,使独立不久的非洲国家的所有希望破灭。当时的情况可以概括为:堪忧的经济增长率、不断攀升的债务、持续疲软且过度依赖农业的经济以及人类发展方面的缺失。这主要是因为:一、非洲不少国家由于尚未完成对殖民时期单一经济结构的改造,只得接受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恶果。二、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的3次(1973~1974年、1977~1978年、1982~1984年)大旱灾,波及30多个国家,受灾人口近2亿。这一时期,非洲在西方公众和媒体中的形象是饥荒连连、饿殍遍野,以至于西方公众现在对非洲的认知还停留在这一阶段,形成对非洲印象的刻板成见,影响非洲形象的重构。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非洲的政策转化为要把非洲纳入“新世界”的轨道,要把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移植到非洲。为此,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利用非洲一党制国家施政中的失误和存在的弊端,特别是利用某些国家统治集团的腐败现象在百姓中引起的不满情绪,对非洲国家内政进行粗暴干涉,逼迫这些国家实行多党民主政治。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1991年国情咨文中提出,“要把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作为美国向非洲提供“援助的先决条件”。其他西方大国也把经济援助与是否实行多党民主政治挂钩,以此紧紧卡着非洲国家政府的脖子。美国还设立了“促进民主化基金”,支持各国反对派。于是,非洲各国反对派和形形色色的投机分子大肆活动。一时间,非洲各国党派林立,多党民主化的政治浪潮此起彼伏,长期积累下的各种社会问题迅速暴露和激化,导致非洲政治动荡不安,冲突四起。

多党制适合西方国家,是因为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政党是以阶级为基础,参加竞选的政党基本上同属资产阶级的不同党派,而非洲国家的政党大多都以某一民族或部族为背景,参加竞选的政党一般都代表某一民族或部族。因而西方国家的政党通过竞选,不论上台执政,还是在野成为反对党,其活动都是以不损害国家利益为准则,而非洲国家的政党通过竞选,不论在台上还是台下,其活动往往是以维护其所代表的民族或部族利益为准则。尤其当在野党把不满情绪与狭隘民族主义或部族主义联系起来时,就会激化民族矛盾,引起国家动乱,甚至导致分裂。正如坦桑尼亚开国元勋尼雷尔所说:“建立在民族和宗教原则上的政党,惯于利用和挑起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对于年轻的非洲国家来说,实行“多党制最大的弊端是容易导致国家的分裂”。非洲不少国家在西方的压力下纷纷实行多党制,而各党派又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认同,只从本部族狭隘的利益出发,导致非洲不少国家政治动荡,内部冲突不断。至今仍动荡不安的刚果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些冲突事件被西方媒体广为传播,又恶化了西方公众关于非洲的印象。

然而,当世人正以痛心疾首般的心态要舍弃这块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疮疤”时,非洲正以触底反弹的绵绵不绝之动力,快速回归于地球村的欢乐大家庭里,全球化吹起了非洲季风。非洲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步入复苏并持续增长阶段,非洲在通往繁荣富强的道路上已迈开坚定的大步,属于非洲的时代正在到来。据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调查发现,非洲已经连续几年成为对未来抱有最乐观主义的地区之一,而2006年初公布的数据与以往不同的是,内部非洲的乐观指数超过了外部非洲的期待,60%的非洲受访者认为非洲大有前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生机勃勃新非洲,正是非洲重构国际形象的坚定基础。

1994年非洲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4%,1995年为2.7%,1996为4%,1997年为3.7%。从1998年至2002年,每年递增在3.5%左右。全非人均收入也从1995年的674美元增至2004年的805美元,如果不是因为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增幅会更大。联合国非经委在《2005年非洲经济发展报告》中预测,2006年非洲经济将增长5.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2006年秋季号中预测增长5.4%,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2%。有关专家预言,如果今后世界经济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国际社会及时兑现对非援助承诺,非洲经济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世界银行2005年度调查报告把2005年形容为“非洲年”,报告说,2004年至2005年非洲地区冲突减少,加快了经济增长,成为非洲脱贫的转折点。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6年5月16日发表了《非洲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6年非洲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8%,2007年经济将增长5.5%。

从这些报告提供的数据不难看出非洲经济社会最近发展的态势:非洲国家领导人致力于良政、非盟作用增强、安全形势趋稳、地区热点降温、经济稳中有升、教科文卫得到改善。正是基于这种良好势头,所以早在1997年6月在哈拉雷举行的非统首脑会议上,与会者在讨论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问题后,决定到2030年建立一个包括所有非洲国家在内的非洲共同市场。2001年7月在卢萨卡召开的成立非洲联盟的首脑会议上,与会者讨论和通过的《新非洲行动计划》,则提出要在新世纪实施自主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一体化进程,以改变历史造成的非洲不发达状况。2002年7月9日非洲联盟成立后,继承原非洲统一组织之优良传统,求团结、图发展,共谋非洲统一与和平发展之大业。在非洲联盟框架内,非洲各国正在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动员国内外各种力量,制定具体发展项目规则,为摆脱贫困而不懈努力。

由于发展基础薄弱,同时又面临许多发展障碍,可以设想,非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道路必定遥远而漫长。非洲当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应该面面俱到,而应在制定和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明确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否则难以取得实效。就非洲的发展现状来看,稳定的政治进程比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更重要。非洲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地区近年来的和平与稳定,和平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保持长期和平与政局稳定,非洲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发展,而非洲形象的恶化也是来自于非洲的不和平不稳定。

非洲国家需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塑造非洲的国际形象。非洲联盟的启动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实施,使非洲国家联合起来解决自身问题的努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非洲国家在把握机遇的同时,要将发展战略定位在以能源经济为契机,建立一种完善的独立工业体系,避免历史的重复。在注重与发达国家发展关系的同时,应将与新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往放到重要的位置。现代世界经济体内部发展的历史显示,在当今以及未来一定的时期内,新兴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转移规律以及资本转移规律将为非洲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因为,作为半边缘区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一切经济结构的转移必须向边缘区流动,而这种流动对边缘区的发展和提升是积极的。另一方面,与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互利关系,非洲没有政治负担和压力,也可以缓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附加条件和非洲对原殖民地的一种大国历史情结的牵制。

二、国际战略格局变化提供形象重构契机

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失去的十年”;90年代初冷战结束,非洲在美苏争霸时期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开始下降,“非洲悲观论”一度成为西方大国制定对非政策的主导思想,西方媒体亦跟随政府唱衰非洲。

其实,非洲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的位置。转动地球仪不难发现,非洲是真正的世界地理中心,它是世界上唯一被赤道和子午线一分为二的大陆。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隔红海和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环绕非洲的航线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主要通道。至今世界1/3以上的商品贸易的运输是通过环绕非洲的航线进行的。非洲之角、开普敦、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均处在扼守这些航线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在全球权力体系由西向东的变迁中,非洲重要的地缘战略为非洲回归地球大家庭奠定了天然的基础。

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以及非洲政局日益走向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非洲通过联合自强和自主外交,其国际地位正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也重现增强之势。一系列国家政要对非洲的访问把非洲又置于国际媒体的聚焦之下。各国政要你方唱罢我登场,非洲成为各国外交竞相争取的对象,几乎成为全球影响力的争夺中心。

同类推荐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价值的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书——人类生命的灯。读书是学,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还要思,进行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在今日看来还是正确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参阅古今中外的名著,这是研究学问的必由之路。
  • 白话老子·列子

    白话老子·列子

    “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普通的“道”。“名”也是可以阐明的,它亦非一般的“名”。“无名无形”是万物的始端,“有名有形”是万物的根源。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热门推荐
  • 神级俏郎君

    神级俏郎君

    为救爱人,远赴蜀山,只为寻得灵延草。穿梭古界,喜获仙音传承,偶遇蜀山仙子。练古武、学仙术、化身古界神级俏郎君......新书《一飞升仙》的传送阵已经悄悄地打开,欢迎大家前来围观、收藏、点击、投票支持!新书传送阵地址:http://www.*****.com/?bk/xx/1001301152
  • 习惯是种爱

    习惯是种爱

    “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是春光,鸟儿唱,姑娘靓,老子抢个回家乡……”
  • 统一瓦洛兰

    统一瓦洛兰

    雷吉纳德?阿什拉姆阁下既然当年诺克萨斯在艾欧尼亚肆虐,制造无数惨剧和恶行的时候你们没有阻止。那么,当艾欧尼亚对诺克萨斯进行理所当然的复仇的时候你们也就没有了阻止的资格和理由。对么?无论你成立所谓的英雄联盟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你想要阻止我,就要先做好被我碾碎的准备!
  • 龙皓的足球生涯

    龙皓的足球生涯

    一个高考失败的学生,通过了光明之城足球俱乐部的考核,进入了该队,由于底子较厚,所以顺利成为铁打的主力,通过了U21联赛的历练,他成长了许多,并最终进入了职业球队,于是开启了一段传奇的篇章……
  • 轮回轨

    轮回轨

    回到前世,我看到了前世的自己。原以为相爱的人是他,却不曾想是另外一个男子。以为不再会有爱情,当时他来了,爱情也来了。
  • 王俊凯,最美不过初相见

    王俊凯,最美不过初相见

    夏曦本是一名小螃蟹,不料一次意外让她遇到了tfboys队长,王俊凯
  • 觉醒妖神录

    觉醒妖神录

    何为妖?先天之灵,草木之精。何为人?天道茫茫,万物主宰。人为主宰,异我为妖。可妖也可为主宰!妖也能成神!
  • 说的谎

    说的谎

    你从来不允许我说谎,可是你却对我说了人生最大谎言。
  • 弇山堂别集

    弇山堂别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纪之夜落白羽

    纪之夜落白羽

    两个少年的初遇初识,印证了那句古老的预言,那个深蓝眼眸的孩子是否能拯救一切,一切都未知、、、、(仅以此文纪念十二年来的同学么,有任何重名,纯属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