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0400000016

第16章 西方如何建构非洲形象——非洲范式分析(3)

格拉斯哥媒介小组的研究表明,当发展中世界出现战争、冲突、恐怖主义和灾难时,具有很高的报道率。尤其是在主流电视频道,如BBC和ITN有三分之一多的报道是关于这些问题的。大量剩下的报道是关于体育的或西方名人访问发展中世界的。像BBC2的晚间新闻和第四频道的新闻对诸如贸易和政治的问题给予了广泛的报道。但是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即主流电视新闻更可能关注发展中世界的那些戏剧性和负面的图景。

当新闻记者报道灾难时,他们选择能吸引观众注意的新闻角度和富有视觉效果的画面。如关于地震的报道会呈现毁坏、混乱的场景,倒塌建筑的画面,疯狂的救援努力和对救援的呼吁等。这些成为地震/灾难报道的基本主题。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西方新闻记者应该避免报道这类事件令人恐怖的后果。但当这些成为报道的唯一主题,变成经常性时问题就出现了,每一个时候都有类似的灾难发生。然而,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实际上很少能把一个危机与另一个发展中世界的危机相区分。这类新闻和其他的冲突与暴力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实际上形成了这类报道很高的比例。因此,观众觉得发展中世界只不过是一系列的灾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为关键的是,这类报道提供的关于政治冲突和战争事件的原因与背景解释是很有限的。在格拉斯哥大学媒介小组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卢旺达1994年难民危机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了大量的参考数据,它们都强调战争的规模和卷入战争的巨大人数,而很少给出为什么这些事件会发生的解释。在叙述时的一个困难就是非洲倾向于被看成一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具有不同文化、具有复杂政治和经济历史的大陆。他们的研究发现,观众能够回忆起的关于发展中世界的画面绝大多数是负面的(包括饥荒、贫穷、难民、战争和冲突)。这类画面主要来自经常报道这些负面新闻的媒体(报纸和电视),正如在伦敦的一个焦点讨论组的一个女性评论的,“每天你打开电视或翻开一份报纸,另一场战争又开始了,或者越来越贫穷了,或破坏。全都是这些东西。”

该项研究发现三个重要的问题值得西方媒体深思:(1)广播者根据商业标准做出的关于观众愿意收看什么的判断,从长远来看导致电视观众对发展中世界产生负面反应。这部分是由于电视报道倾向于关注具有戏剧性、暴力的和悲剧的画面,而很少给出它们报道的事件的相关背景和解释。电视发展围绕着观众收视率提升的粗略的观念可能使这种情形更为糟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电视节目制作者实际上是在培养观众关于发展中世界和其他国际问题的负面态度,而这种态度从长远来看,将减少观众的收视兴趣。(2)电视报道中低水平的原因解释和背景揭示。一些电视报道根据“后殖民主义信仰”(post-colonial beliefs)而部分呈现和告知观众原因,观众被错误地告知关于发展中世界的信息。新闻中缺少其他的解释,观众(和部分新闻记者)会用那些有关非洲和非洲的内在缺点的后殖民主义观念来“填补这个空白”。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一大部分观众几乎不能理解电视所提供画面的意思。正如一个人指出的:“我几乎有一种常有的感觉,那就是关于被报道问题的背景或诸如此类的东西没有适当地告诉我们。”(3)关于电视新闻背景和原因的高质量的解释能从根本上改变观众对发展中世界的态度,提高观众对这类节目的兴趣。

第三节 妖魔化再加边缘化

西方媒体对非洲的妖魔化和边缘化几乎同步进行。妖魔化表现在:一是经常用一些局部的、抽象的贬义词来描述非洲,抹黑非洲形象;二是根据“坏消息就是好消息”的标准选择来自非洲的新闻。这是西方媒体对待非洲新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尽管对西方媒体来说灾难和冲突就是新闻,但是一旦这种灾难和冲突成为常态,当世界其他地区有更多其他的戏剧性场面更能吸引西方观众时,西方媒体就会边缘化来自非洲的新闻。边缘化非洲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西方媒体对非洲不够重视,很少报道非洲,使非洲很难进入西方媒体设置的国际议程;二是西方媒体报道有关非洲的新闻时淡化处理,如放到不重要的版面位置,放到不重要的时段播出,或将其淹埋在大量其他信息中。

一、大量使用贬义词汇

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非洲负面形象?谁能够从新闻记者夸大和不真实的整个非洲刻板印象里获得什么利益?像这样的一些名词和形容词:茅屋、黑暗、部落、King Kong(金刚大猩猩)、部落意识、原始、游牧、泛灵论、丛林、同类相食、野蛮、不发达、第三世界、发展中,等等,依然是报道非洲故事时经常使用的词。非洲被西方媒体反复棒杀:灾荒、战争、政变、流行病、干旱、部落主义、艾滋病来自非洲等还在继续宣扬。这种大肆宣传和欺骗能拯救生命吗?正是由于西方媒体频繁使用一些过时、不恰当、带有歧视的话语描绘非洲,所以西方公众一提到非洲,这些词汇就会涌向大脑。

对非洲以外的人来说,在53个国家生活的8.6亿人的生活方式所体现出的难以想象的文化多样性、多种族性、多宗教信仰、多元政治和多种经济组织被长久地诋毁抹黑了。这些东西被生活在欧洲、北美——美国大城市的消费者忽视或不被注意。在西方媒体记者的笔下,非洲,这个大陆和它的子民被贬抑为什么都不是,它只是疾病、野蛮、泛灵论、瘟疫、战争、灾荒、暴政、原始的场所或堡垒,普遍存在的印象是饥饿瘦小的孩子,苍蝇在他们的食物和脸上乱飞,他们因饥饿而膨胀的胃。这些普遍存在但强大的潜意识信息单元在全球电视观众中得到流露,非洲没有什么东西是好的,没完没了的问题不值得关注,可悲、黑人、不祥的预感、强烈的憎恶、劣等的人性,等等。这点在第一章 用关键词描绘非洲时就说明过,此处不赘述。

然而,西方媒体几乎很少提到非洲对工业化国家的战略重要性,它对世界发展、全球技术和国家财富的不可或缺性和相关性。仅仅占世界人口4.1%的一部分人却消耗了世界资源的大约60%。如果不能获得来自非洲的某些原料,西方国家的工业能力就会像“太阳下的葡萄”一样萎缩。同样,关于非洲难以计数的艺术品和工艺品,则更少通过媒体或其他途径传播,它们为西方私人和博物馆收藏。大量的利润被那些国外的销售者以专利版税、佣金、展览、纪录片、电影、展出或其他形式在美国和世界艺术和工艺品消费者市场获利。非洲独一无二的纺织设计品现在被国际经济组织和全球销售组织大量非法运输或公然复制。然而,那些西方媒体巨头只能发现那些负面的东西,当非洲成为报道对象时,它们塑造非洲的世界形象主要是为了服务于资本的贪欲,同时诋毁非洲的全球形象。这是一种外来者——主要是欧洲人——用贬义词汇强加在非洲身上的形象,其潜在的动机是获利。这种形象在他们心中就像黑暗令人想起恐怖一样。

西方媒体频繁使用这些词汇,使这些词成为非洲形象的隐喻(metaphor)。列维·施特劳斯认为,每个社会要理解重要的抽象事物都会运用具体经验作为隐喻。对西方绝大多数公众来说,非洲是一个不可接触的抽象事物,西方媒体制造的这些具体的隐喻就变成他们认知非洲的工具,它们形成并塑造公众对非洲的理解,也因此使公众能运用这些概念来处理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非洲信息。因此,非洲在西方媒体中的形象绝不是非洲的自画像,公众看到的并不就是真实情况。因为西方媒体条件反射地塑造、锻造并且垄断了这些形象,它们对有关非洲的参考资料有时是带着歧视和蔑视接受的。罗德·查韦斯(Rod Chavis)认为,通过媒体的暗示,继续贬损非洲和生活于其上或流散地上的子民,是白人显示其优越、淳朴和简单的一种手段。甚至非洲人后裔,他们实际上也没有文化竞争力能够作用于非洲在全球形象的投映。他们以他们的“遗产和过去的历史”为羞耻,他们站在媒体一边通过故事、通讯、特别报道和晚间小插曲个性化地投映非洲的形象。

事情的真实情况是,非洲的矿产资源、战略金属、自然资源是欧洲国家、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国家财富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继续描述非洲的阴暗面只会使无知永久化。非洲被刻意塑造出来的负面形象在西方媒体中得到提升,它渗透进灵魂,事先作用于行为,暗示着毫无价值,漠视非洲人的人性,贬低他们的思维,然而它也使人类的神圣性和相互关联性变得越来越小:这是在这个星球上平等地享有财富的关键因素。

二、“坏消息就是好消息”

坏消息是新闻,好消息同样是新闻。但根据西方新闻价值观,西方媒体在选择非洲消息时坚持的原则却是“坏消息就是好消息”,因而非洲国家通常很少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日常关注,除非那里正在发生大事情,如一场迫在眉睫的大灾祸或大灾难。2006年8月8日,媒体管理人会议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非洲和西方的新闻工作者就西方媒体报道非洲的方式意见分歧尖锐。非洲新闻工作者批评西方媒体呈现非洲的阴暗面,而西方的新闻工作者坚定地捍卫他们自己的立场,说他们不能忽视非洲的问题,他们报道描述的都是“严酷的现实”。

非洲国家的代表认为,尽管西方媒体对来自非洲的负面报道反应积极,然而它们在报道非洲的正面发展时却缓慢。尼日利亚《这一天》(This Day of Nigeria)编委会主任哥德温(Godwin Agbroko)指责西方媒体并不平衡对待新闻,因为在报道非洲问题时存在一些虚伪。西方媒体对造成非洲当今现实的历史因素,如殖民主义不感兴趣,它们只从它们自己的视角来审视非洲。来自赞比亚的一位代表责问,为什么西方的主流新闻机构,如BBC、CNN、AFP和路透社对报道非洲的负面问题反应很快,而报道非洲积极发展却反应很慢。《金融时报》编辑巴贝(Barber)否认西方媒体敌视非洲的观点,说他们不能忽视非洲诸如腐败、冲突以及政治领导实行的独裁等问题。

西方媒体根据“坏消息就是好消息”来选择非洲新闻故事在津巴布韦危机中得到很好的体现。2000年至2002年,津巴布韦符合宪法规定的全国公民投票、没收白人自有农场的争议、议会和总统选举的争端,使得津巴布韦政治暴乱不断升级,食物短缺,经济停滞,法律和秩序几乎整体崩溃。这些故事使得津巴布韦进入了西方媒体的视野,西方媒体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报道津巴布韦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津巴布韦接纳了包括美联社、CNN、路透社、英国《卫报》等世界许多大媒体的常驻机构或记者。土地改革不仅激化了津巴布韦国内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冲突,而且还直接触动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利益。与此同时,美英等国家不满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长期独揽大权和限制反对党活动的行为。土地改革的争议加上在选举中出现的争端刚好给英美为首的西方媒体制造了指责津巴布韦政府的口实,并对津巴布韦进行了大量的负面报道。

英美媒体妖魔化报道津巴布韦的论调也主导了其他西方国家关于津巴布韦的报道。挪威赫德马克高等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of Hedmark)非洲研究中心的恩科西(Nkosi Ndlela)根据挪威媒体对津巴布韦2000年土地改革和2002年总统选举的报道所做的一个案例研究表明,挪威媒体对津巴布韦土地改革和选举的陈述和报道是非常不对称的。挪威媒体把复杂的津巴布韦问题简化为一个“典型的”的非洲悲剧和绝望故事。认为挪威媒体在报道津巴布韦危机时坚持西方媒体有关的“刻板成见报道框架”,倾向于把非洲描述成一个灾难不断的大陆。挪威媒体并没有提供一个全面而平衡的关于津巴布韦危机的解释,相反,倒是陷入西方媒体报道非洲时所使用的主流范式,这就是非洲范式。挪威媒体并没有在给予选举和土地改革多样化解释之间达成平衡,因此失去了更为详细更为具体细致地报道津巴布韦危机的机会。当然西方媒体选择坏消息报道的背后也有经济利益和价值观的考量。

关于英美媒体如何报道津巴布韦土地改革和政治选举危机,学者张巨岩在《权力的声音》一书的“美英舆论和津巴布韦”一节中分析过,认为穆加贝领导的津巴布韦在英美媒体中没有任何积极形象可言,英国媒体对津巴布韦的报道,折射的是建立在殖民主义历史之上的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体系和工业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霸权。正是西方媒体关于津巴布韦土地改革和选举问题的不公正和偏向,津巴布韦议会2002年1月31日深夜通过《信息获取和隐私保护法案》,即《新闻法》,旨在规范媒体在新闻报道和信息获取等方面的行为。可以说津巴布韦通过《新闻法》主要是针对西方媒体的。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以抽象、简练的线条在由三个圆圈代表的镜头组中间嵌入77两个阿拉伯数字,这个精妙的创意来自一枚由“31”个人秉持的群体信物——班徽。三十年轮流转,“77”卓然而立,精致而简洁,协调而神秘,深沉而隽永。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 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

    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办公室文书的写作应用越来越广泛。办公室文书写作是办公室人员必备技能之一,《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为您提供了数十种文书写作,是广大办公室人员必备的写作和管理的工具书。您可以随时从中提取所需要的样本作参考。
  •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轮回之境

    网游之轮回之境

    机缘巧合,竞技达人踏入仙侠网游。从小白到大神的蜕变。抢副本首杀、当阵营领袖。站在巅峰的迷茫跟失落。友情、爱情的艰难抉择。只为追求网游的最终真谛。——我不是大神,只是我比你更熟悉这个游戏。
  • 我爷爷的特工生涯

    我爷爷的特工生涯

    一个没有法律,黑暗,军阀盛行的年代,一个善良单纯的少年入赘豪门,在勾心斗角的豪门内,受尽屈辱,因为母亲的死而逐渐蜕变成一代心狠手辣的枭雄,随后临危受命,潜伏敌后,慢慢的蜕变成了一名为全国解放而做出伟大贡献的优秀特工!
  • 英雄联盟之称霸异界

    英雄联盟之称霸异界

    【最强英雄联盟传承者降临】你横扫同级强者真巧我也是,你有强大武技我只需用一个沉默技能就能把你瞬间变成废人。我是德玛的化身我有剑圣的传承,斗气魔法飞刀长枪无一不精。
  • 嘻嘻呵呵夏里徜徉

    嘻嘻呵呵夏里徜徉

    画家夏杨与幼儿园体育老师楚熙和偶然相遇后,互相一见钟情,感情逐渐升温,却因为夏杨的粗神经和楚熙和的不善表达而产生误会,再加上前男友的出现,导致分手收场……
  •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将心作道

    将心作道

    师傅说,人生千万道,道衍万千人。同化万般魔。我不懂,何谓道,何谓魔,又是什么样的能称为人。师傅又说,相由心生,心不变,则人不变。可是如果没有了心怎么办。没有了心,还能被当做是人吗。.........那是个下着雨的清晨就从那一刻起,我发誓我要踩着他们所有人,走出我的道
  • 明夜有贼

    明夜有贼

    时逢黑暗笼罩大明王朝,贼子频繁出没。有鸡鸣狗盗的小贼…有偷香窃玉的淫贼…有杀人劫物的恶贼有拉帮结寨的匪贼…有卖主求荣的国贼…有祸国殃民的奸贼有泼墨弄字的雅贼…有口蜜腹剑的言贼…有投机取巧的蠢贼千里之外斩贼于朝堂或市井之中,能杀贼之人必先胜过贼…此为大忠贼宦官当权的害处…化身正义的臣子…土木堡之难背后的故事…皇位相争兄弟反目的源头…京师保卫战成功的根本…真正摧毁也先野心的人…金刀惨案的笑话…夺门之变的荒唐…曹石叛乱的起因…等等,明朝最具戏剧性的一段,全都集中在此时。用不同的角度回望过去,寻找导致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江南第一才子江城子科场暴毙身亡,后世平庸小辈江城子医院不治身亡。由来俗雅相依,雅中才见俗,俗中才显雅…若见俗处,请勿闭眼。
  • 绝域杀神

    绝域杀神

    楚皇以傀儡之术控炎魔以战诸国。古族圣子出世,一纸天书,号令天下,征战魔域。魔神突破封印,再走千古之路……有穿越者,以刀剑斩仇敌,杀出通天之路,铺就血海枯骨……
  • 绝品小农民

    绝品小农民

    叶凡,一个高考让人顶替上大学的悲剧人物,却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净霖空间,从此成了牛逼人物:种得一手仙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是极品菜农!”打开销路后,带领乡亲发财致富,变穷乡为富地……拥有救人利器净霖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成就一方妙医!“美女,我最拿手的就是妇科病了,你放心,我以人格担保,绝对不会占你便宜的!”村里镇上的恶霸,统统给让路,不然打得生活无法自理……泡妞也是无往不利,无论是美貌村姑,还是美女老板,抑或是富家千金,都为他倾心不已,誓死追随!“花心鬼,我讨厌你,可是我又爱你,怎么办?”
  • 异能王者

    异能王者

    许久的未来,人类开发出了新的生命体——神人,原本神人做为人类使用的道具却在某天举起了反抗的旗号。世界开始动荡,神堕人与人类战争的爆发如同核弹降临,在异能遍布的地球中,神堕人被人类赶尽杀绝,默默地孤独生存着.神堕人忍受着孤独,悲哀,苟延残喘地努力生存着。作为人类和神堕人的混血少年冯枫也踏上了迷茫的道路,命运对他开着玩笑,麻烦不断,而他也要默默地将自己是神堕人的这个事实隐瞒着。而此时,世界各国各自的幕后组织开始暗自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