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058

第58章 “谱系”与“建构”:中国近世清代学术史论述(2)

三、“国朝学术凡三变”:皮锡瑞与王国维的阶段论

现今学术界多以清初、乾嘉、晚清三段论清代学术,考其渊源,则与皮锡瑞、王国维二位先生之影响密不可分。

皮锡瑞《经学历史》第十部分《经学复盛时代》论曰:

国朝经学凡三变。国初,汉学方萌芽,皆以宋学为根柢,不分门户,各取所长,是为汉、宋兼采之学。乾隆以后,许、郑之学大明,治宋学者已鲜。说经皆主实证,不空谈义理。是为专门汉学。嘉、道以后,又由许、郑之学导源而上,《易》宗虞氏以求孟义,《书》宗伏生、欧阳、夏侯,《诗》宗鲁、齐、韩三家,《春秋》宗《公》、《穀》二传。汉十四博士今文说,自魏、晋沦亡千余年,至今日而复明。实能述伏、董之遗文,寻武、宣之绝轨。是为西汉今文之学。

皮锡瑞将清代学术以“国初”、“乾嘉”、“嘉道以后”为断限,并分别对应“汉宋兼采之学”、“专门汉学”与“西汉今文经学”。显然,皮锡瑞此处是以所谓“经学”为线索的,这也切合“经学历史”的题旨。皮锡瑞作为今文学家,颇具深刻的经世情怀,他倡言:

本汉人治经之法,求汉人致用之方,如《禹贡》治河、《洪范》察变之类,两汉人才之盛必有复见于今日者,何至疑圣经为无用以孔教为可废哉!

皮锡瑞之后,以三段论述清代学术者为王国维。

1920年,王国维在为沈曾植七十寿辰写的祝词中称:

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顺康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求之经史,得其本原,一扫明代苟且破碎之习,而实学以兴。雍乾以后,纪纲既张,天下大定,士大夫得肆意稽古,不复视为经世之具,而经史小学专门之业兴焉。道咸以降,涂辙稍变,言经者及今文,考史者兼辽金元,治地理者逮四裔,务为前人所不为。虽承乾嘉专门之学,然亦逆睹世变,有国初诸老经世之志。故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

王先生认为清初为“致用之学”,乾嘉为“专门之学”,晚清则“涂辙稍变”,“言经者及今文,考史者兼辽金元,治地理者逮四裔”。对这三个阶段的学术特点,王先生分别断之曰“大”、“精”、“新”。王国维又于有清一代的学者中专门推崇顾炎武、戴震、钱大昕:

窃于其间得开创者三人焉:曰崑山顾先生,曰休宁戴先生,曰嘉定钱先生。国初之学,创于亭林;乾嘉之学,创于东原、竹汀;道咸以降之学,乃二派之合而稍偏至者,其开创者仍当于二派中求之焉。盖尝论之,亭林之学,经世之学也,以经世为体,以经史为用。东原、竹汀之学,经史之学也,以经史为体,而其所得往往裨于经世。盖一为开国时之学,一为全盛时之学,其途术不同,亦时势使之然也。

王国维先生认为顾炎武是以经世为体、经史为用,戴震、钱大昕则是以经史为体,但“所得往往有裨益于经世。”他以“经史”和“经世”为线索思量清代学术,并注意把握“时势”,从影响学术发展的时代因缘来认识学术的流转,其述道咸以后之新学曰:

道咸以降学者,尚承乾嘉之风,然其时政治、风俗已渐变于昔,国势亦稍稍不振。士大夫有忧之而不知所出,乃或托于先秦、西汉之学,以图变革一切,然颇不循国初及乾嘉诸老为学成法。其所陈夫古者,不必尽如古人之真;而其所以切今者,亦未必适中当世之弊。其言可以情感,而不能尽以理究。如龚璱人、魏默深之俦,其学在道咸后虽不逮国初、乾嘉二派之盛,然为此二派之所不能摄,其逸而出此者,亦时势使之然也。

此处王国维认为晚清今文经学兴起的背景乃因“政治、风俗已渐变于昔”,士人出于忧世的心境而“托于先秦、西汉之学”,“以图变革一切”,同样,“亦时势使之然也。”

皮锡瑞、王国维二位先生的三阶段划分对于论清代学术史具有提纲挈领的功效。但事实上,清代学术绝不可能界限如此分明。从吴派到皖派是一个发展过程,而从乾嘉汉学到晚清的西汉今文经学实际上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降至20世纪30年代,钱穆先生也指出了晚清今文经学与吴派有着极为深刻的联系:

庄氏为学,既不屑于考据,故不能如乾嘉之笃实,又不能效宋明先儒寻求义理于语言文字之表,而徒牵缀古经籍以为说,又往往比附以汉儒之迂怪,故其学乃有苏州惠氏好诞之风而益肆。

何氏“三科九旨”不见传文,而刘氏(按:此指刘逢禄)信之,则以家法师说之论为辨,此焦里堂所讥为“据守”之学也。常州公羊学之渊源于苏州惠氏家法之论,此等处最显。

遗憾的是,现今学者大多倾向以阶段论来论清代学术流变,对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精密考证。不过,此种风气当前略有改观,如北京师范大学史革新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罗检秋先生关于晚清汉学问题的研究就打破了以往讲汉学讲到乾嘉即戛然而止的状况,而李细珠先生关于晚清经世之学传统资源的考察也旨在沟通道咸以降与乾嘉时期之历史。

四、“科学”说:梁启超与胡适的清学方法论

继章太炎、刘师培之后,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的又一位大师乃梁启超。

相对于章太炎、刘师培二人论学偏重考察外在政治因素的影响,梁启超论学更重视揭示社会思潮与学术的互动。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他写到:

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家,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寝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在后来写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梁启超又将这段话引入,表明梁启超是很赞成这种主张的。这种对“时代思潮”的关注具备宏观的学术视野,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有清一代学术的真实内涵。

早在1904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的《近世之学术》中就写到:

本朝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有科学精神,而更辅以分业的组织,惜乎其用不广,而仅寄诸琐碎之考据。

梁启超认为清代学者治学的方法具有“科学精神”,而且是“分业”(即现代学科分类)的,故值得大力表彰。“科学精神”和“分业”正是国门洞开之初西方文化表现最显著的特点。梁启超的这一分析可谓抓住了西方学术的精髓。但是,这一时期,他的主要精力仍然侧重于追求政治上的变革,故对所谓清代之“科学精神”并无深入阐发。

在1920年写作《清代学术概论》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科学”与“民主”观念大为流行的时期。梁启超视清代为“中国之文艺复兴”,认为“考证学”具有“科学之精神”。他将“考证学”视为清代学术的“正统派”,并以考证学的发展为标准来梳理所谓“清学”的“生”、“住”、“异”、“灭”。在梁启超看来,清儒的治学方法即具“科学精神”,其言曰:

夫吾固屡言之矣,清儒之治学,纯用归纳法,纯用科学精神。此法此精神,果用何种程序始能表现耶?第一步,必先留心观察事物,觑出某点某点有应特别注意之价值;第二步,既注意于一事项,则凡与此事项同类者或相关者,皆罗列比较以研究;第三步,比较研究的结果,立出自己一种意见;第四步,根据此意见,更从正面、旁面、反面博求证据,证据备则为定说,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凡今世一切科学之成立,皆循此步骤,而清考证家之每立一说,亦必循此步骤也。

同类推荐
  •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 雄关要塞:函谷关

    雄关要塞:函谷关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本书在作者实际课堂讲课的基础上,以散文式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多角度解读,和对作家创作秘密的深度发掘,多方位阐释文学的魅力。登堂入室,引领读者全方位进入文学的殿堂;启迪智慧,打开看文学看人生的多种视角。以专业的眼光、新颖的角度解读二十多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点评十多位经典作家的多彩人生,建立文学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联系,拓展文学理解的空间和视角。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丧葬文化》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丧葬文化相关知识。《丧葬文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时光夏瑾季微凉

    时光夏瑾季微凉

    每段青春都会苍老,但我希望记忆里的你一直都好蔚蓝就算你再安静又怎样,还是会扰乱我的心鹿晗你说人山人海边走边爱怕什么孤独?我说人潮汹涌都不是你要怎么将就?蔚蓝
  • 历史的结构

    历史的结构

    《历史的结构》由章笑力所著,主张历史进化论的历史观,不过,与上述这些历史进化论的历史观不同,它认为历史是波浪式前进的,从一个均衡期或者说间歇期、常态期,经过危机期或者说剧变期、突变期、变态期,向另一个均衡期前进。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历史仅仅只做循环运动,而是会通过革命来使自身从均衡到均衡的循环中向前发展。也可以这么说,历史在常态和变态的交替中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当一个社会变态引发革命,历史就会进入新的高一级的常态。
  • 九天一暮乱心沉

    九天一暮乱心沉

    三名女杀手,黑白两界闻名,只手可翻天地之风云,何其傲视群雄。魔物重现天日,谁曾想接连穿越。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命运,却是相同的情谊。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莫失莫忘。
  • 古申论

    古申论

    《古申论:全本〈东莱博议〉今译》主要内容:《博议》在当时传钞者众,辗转沿讹,故虽宋元旧本,误字甚多。今参合明本、元本、文澜阁本及平湖胡氏所藏宋椠本,悉心雠校,无虑数过。第各本讹谬错见,不能定从一本。欲分载异同于逐句之下,又苦文繁,碍于循览。且《博议》非周秦古书之比,字句得失,按文义而可知。故今参校诸本,舍短从长,衷于一是,不复分注,以便观览。其有字义可疑而各本皆同,无从质正,如“苟惟不然”,“惟”疑作“为”,《盗杀伋寿》篇末疑脱误之类,悉仍其旧,不敢臆为窜改,以贻“壮月牡丹“之诮。
  • 貌似会变妖

    貌似会变妖

    看腻了老套的修真小说?来试试另类的《貌似会变妖》吧,不一样的故事情节,不一样的坑,一样的感动一样的热血。一起来看男主演绎人或妖的爱恨情仇,成为众人眼中的另类大神吧!
  • 我和世界的打牌计划

    我和世界的打牌计划

    故事最开始的时候,他站在马戏团旁那条阴暗杂乱的小巷里。满天都是雨声,雨云下只有他手中的小刀在烛火中闪烁明灭不定的光。男孩的战斗永远都不是为了胜利。我来,我见,我征服!是为了征服。(如果出现西方式名字请不要在意,因为这个未知世界既有东方文化也有西方文化,是一个拼凑式的大世界)新人新书,希望支持
  • 相恋相沫:冥冥如此

    相恋相沫:冥冥如此

    冥月玄准备接了最后一单组织的生意,叫退出组织,可是却没有想到阴差阳错的顺应了故事本有的情节,到了另一个充满了玄气的世界,后又阴差阳错的,冥月玄被骗去做实验,被迫再次穿越,到了一个虚拟的世界,经历了很多人和事,拥有了家人,找到了朋友,得到了爱人......然而,这个世界却失控了......这是一场博弈,也是一次晋升......
  • 绝世倾城:逆天狂妃

    绝世倾城:逆天狂妃

    她,是杀手界的杀手之王,是佣兵界的龙头老大,是所有人闻风丧胆的殇璃少主,却不知她竟是名十八岁的少女!一次意外,让她降临异世,重生在一个六岁的女孩身上。女孩无名无姓,无父无母,无亲无故,扑朔迷离的身份,因她的到来而解开,是重生?还是回归?她立下诺言,为女孩找到父母,解开身世!却不知……以武为尊的异世界,她,修逆天灵技,契上古神兽,炼绝世丹药,收天才手下,建辉煌帝国!当冷漠的她遇上冷血的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不懂感情的她碰上不善感情的他,会产生怎样的故事?随着身世的揭开,结果竟……这一切又是因何而起?
  • 西行传奇

    西行传奇

    神秘小镇,未知危险!悟空八戒,双双出动,等待还是离开?这一切都是未知。镇妖小镇,奇妙之旅
  • 别吃那朵绒球

    别吃那朵绒球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花店老板。她只是一个不明身世的女孩。它只是一株绒球儿似的花朵。倘若赶上了和平的时代,没有魔物的侵扰和战乱,大概,他们的生活将会很平静,很安详吧。嗯,一定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