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400000005

第5章 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4)

为了加强国内外广播剧业务的交流,开展广播剧艺术理论的研究,会议经过酝酿和协商,一致通过成立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之后,广播剧受到各级电台领导的重视并得到戏剧家协会的支持。在这一大好形势下,1981年9月,在大连召开了全国广播剧剧本创作座谈会。会上,许多同志作了专题发言,围绕关于剧本的主题提炼,题材的选择,音乐、音响效果的作用,改编经验、创作体会,如何引起听众的想象,广播剧的结构及其技巧发展,艺术美来自生活的真等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此外,在分组组织讨论各台提供的45个剧本的基础上,又就文艺与政治、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创作思想与创作方法、创作剧目与改编剧目的关系等共同性问题展开讨论,并在大会上做了交流,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与会者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很有收获。

1981年12月,全国优秀广播剧初评会议在长沙召开。会上,与会者集中审听了49个电台推荐的51部广播剧,经过各台代表的评议,从中选出30部比较优秀的剧目。这些剧目,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富有时代精神,从各个不同侧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其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创作剧目。各地广播电台于1982年春节期间举办第二次《全国优秀广播剧展播月》节目中连续播出了这30部广播剧。

1982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优秀广播剧评奖会议”。这次评奖会议是在经过长沙会议初评的基础上进行的。会上组织座谈,征求了戏剧理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意见,然后由中央、省、市自治区电台和初评上剧目的直辖市电台主管文艺广播的台长在一起评议,投票选出了《金鹿儿》、《镢柄成亲》、《白玉兰》、《求索》等15部获奖剧目,同时商定把初评出来的其他15部剧目列为优秀剧目。时任广播事业局副局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左漠野,剧协秘书长刘厚生等同志先后在会议上作了讲话。会议期间,时任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到会作了报告,剧协副主席吴雪、广播事业局局长张香山参加颁奖大会。与会的台长们畅谈了各自的经验和体会,为提高广播剧质量、增加广播剧数量,提出很好的意见。这虽然是一次广播剧的评奖会议,实际上是探讨了电台的文艺如何贯彻自己走路的方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会议,收获是显著的。

1982年6月,东北地区的电台在黑龙江省召开了广播剧制作经验交流会。9月,西北和西南地区在兰州召开了广播剧导演经验交流会。这两次会议使与会者取得了不少实际知识和技能。

1982年12月,在广州召开了1982年全国优秀广播剧评选会议。这次评选工作由广播剧研究会干事会担任,集体审听了55个电台推荐出来的75部广播剧,经过认真评议,选出30部比较优秀的广播剧。这30部广播剧形式多样,立意新颖,触及生活面很宽。比如:《在人生的跑道上》描写造船工程师赵杰三十年如一日地抚爱终身瘫痪的妻子苏沛敏的真实感情;《普通老百姓》描写离休老干部吴专员回到大青山牧场与牧民一起度过晚年的生活;《涓涓细流》歌颂精神病院护士长孟雪珍言传身教,培育青年护士,精心护理病人的高尚品德;《碧血黄花》歌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伦,为推翻封建专制、实现民主共和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等。这批各有特色的剧目,各地电台又在1983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第三次《全国优秀广播剧选播》节目中连续播出。

1983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少年儿童广播剧评选会议。这次评选工作先由广播剧研究会在京干事会同中央台文艺部和少儿部同志组成初评小组,将各地电台推荐来的83部广播剧进行审听评议,从中选出30部比较优秀的剧目;然后由社会上的儿童剧专家、少年儿童文学家和评论工作者组成评委会,对初选出来的30部广播剧进行审听评议,从中选出《蘑菇的故事》、《一封将要发出的信》、《胖胖》、《小家伙、大家伙和高个子姑娘》、《“贝利”足球队和“怪”鞋匠》等22部优秀少年儿童广播剧。这22部广播剧作为献给少年儿童的礼物,于同年“六一”儿童节在全国各地电台播出。

1983年7月,在厦门召开了全国广播剧音乐工作会议。会上,有来自上海台、黑龙江台、吉林台、天津台、福建台和中央台等单位的同志,就音乐在广播剧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什么说配乐工作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劳动,音乐素材的搜集、分类、整理、保管、运用等问题作了专题发言。与会同志认真讨论了上述的发言,研究了当前配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搞好配乐工作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

在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三年来,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陈云同志非常关心广播,他把评弹《真情假意》推荐给戏剧界,建议把它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中央台发挥了广播优势,首先将评弹《真情假意》改编成了广播剧。当根据《真情假意》改编的广播剧《真与假》制作出来并送陈云同志审听后,陈云同志亲自接见了该剧的编导刘保毅同志,对广播剧《真与假》作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中央领导同志在百忙之中这样关心广播剧,对从事广播剧工作的同志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增添了他们的力量和信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也大力支持广播剧的发展,他们组织编选出版《广播剧选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这对广播剧的普及、传播、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使得广大剧作者有了文学发表的阵地。

立体声调频广播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1980年12月29日广东台首次试播成功,使广播事业从单声道向立体声多声道广播的方向发展。该台在1981年元旦,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立体声广播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个剧目是根据普希金的童话诗改编的。之后,黑龙江台、上海台、中央台和四川台、武汉台也先后录制了立体声广播剧。立体声调频广播具有清晰度高和干扰少的优点,更重要的还是由于双声道录音时,可以把直达耳朵的声音和各种反射回来的声音以及来回反射造成的混响声三者分离,通过两个声源传来所达到的“双耳效应”,使各种声音具有明确的方位感和层次感。立体声的使用可以使收听的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空间立体感。这使广播剧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疑为广播剧这一艺术形式提供了更为美好的前景。

1984年1月8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会员台第一次全体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为了促进广播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会议讨论、修改了章程,决定把干事会改为理事会,选举了新的理事,聘请了顾问,健全了广播剧研究会的组织机构。会上,杨兆麟会长就广播剧工作的根本性质和任务,广播剧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性和艺术性、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提高广播剧的质量,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等问题作了讲话,并提出广播剧的发展要以提高质量为主,题材和形式要丰富多彩,但以近代、现代题材为主,以中、小为主;创作和改编并举,但要大力发展创作;语言要生活化、通俗化、口语化、性格化;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防止和克服题材、情节、手法等方面的雷同和公式化。

会议讨论了今后的工作,决定于198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第二次规模较大的广播剧评奖、播出活动。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广播剧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1984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丹桂杯”大奖赛,评选对象是1983/1984年度生产的广播剧。这次评选活动分为两步进行:从11月中旬开始分别在郑州市、吉林市两地组织由各广播电台文艺部负责人和广播剧负责人参加的初评;12月在北京邀请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出版社的戏剧理论家、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文艺评论家以及广播剧的老编导、专家等进行总评。

全国共有55个省、市、自治区的会员台选出91部广播剧参加评比。此次评奖除评出15部优秀广播剧外,还设立了编剧、导演、优秀演员、音乐、音响效果、录音制作、优秀编辑七种单项奖,并在15部优秀广播剧中进一步评出1983/1984年度最佳广播剧。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序幕刚刚拉开》赢得了“最佳广播剧”的称号,获得造型精美、做工考究的银质“丹桂杯”大奖。

在这次获得“优秀广播剧奖”的15部剧目中,创作剧目占有11部,改编剧目只占4部。得奖的剧目在选材上不拘一格,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开掘出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内容,作品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到我们社会蓬勃发展中的不同问题本质,有所发现、有所评价,显露出作家们对生活、对时代思潮、对社会发展主流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这说明广播剧的创作队伍不仅扩大了,而且能根据广播剧的特有的艺术规律来独立地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这是中国广播剧成熟的重要标志。

1985年11月,由全国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文化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举办了全国儿童广播剧“金猴奖”评选活动,全国共有50家广播电台和单位参加,送来1985年生产的81个广播剧。经评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46部,其中有20个剧目分别获金牌、银牌和铜牌奖,有一个剧目获鼓励奖,还有25个剧目获好节目奖。这些剧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儿童情趣,是对儿童、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1986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了颁奖仪式,出席这次颁奖大会的有获奖剧目的代表和儿童文艺工作者、首都少年儿童代表等500人。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出席颁奖会并作了讲话。

1986年11月10日,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主办的全国连续广播剧评奖活动在北京举行。全国53家电台从1983年至1986年生产的两百多部连续剧中推选出60部(475集)参加评比。这些剧目不仅代表了近年来连续广播剧的发展水平,节目质量也普遍高于历届参赛的单本广播剧。经过一个月的审听、评比,各台代表评出“丹桂杯奖”一等奖20部,“优秀剧目奖”10部。河南台录制的连续剧《瓜棚风月》获得第一名。

1987年,中国广播剧在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的政治背景下,无论是学术组织、学术活动,还是剧目风格、样式、演播形式及生产的剧目,都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活跃面貌。同年11月20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在河南郑州市举行第二届全体会员台代表大会。经理事会研究,会上决定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并把以往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的办公室设在北京,由中央台抽出专人担任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承担研究会的日常工作,提请全会通过改为由黑龙江台、上海台、河南台、湖南台派代表分别担任,各台为期一年。这样改革既减轻了中央台的压力,也调动了省市电台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广播剧研究会工作的开展。

同类推荐
  • 中国的细节

    中国的细节

    他是中国最知名也最受争议的日本人之一,他被奉为“新锐国际政治观察家”,也被抨击为“赤化”“没资格说三道四”。他身处夹缝,备受争议,却始终坚持对中国的观察和思考。他见证了中国的繁荣自信,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和谐声音。他笔下的中国由诸多细节构成:从咖啡店提供上网服务到高考生优先安检,从大学生的课堂讨论到媒体开始亲赴现场,从《建国大业》到诚品书店,从刘翔到足球球迷,从“剩男”到“港漂”……于生活,他谈有趣的文化现象;于时政,他聊国家外交和发展。他以温和而不偏颇的表述为目标,但绝不盲目讨好大众。他坚信,当代中国与加藤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绝配”关系。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 被颠覆的村庄

    被颠覆的村庄

    本书分为村庄表情、村庄审美、村庄文化、村庄政治、村庄意识、村庄未来六章,内容包括:一个村庄的记忆、一个村庄的风水、一个村庄的名字、一个村庄的政治等。
  •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在广大的通讯员队伍中,有些人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新闻专业教育,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对新闻理论和新闻报道采访写作规范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我国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加强对新闻通讯员的正确引导,通讯员有意识地自学,对于提高新闻通讯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理论素质和采写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且紧迫。在这种形势下,《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及时了。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热门推荐
  • 神秘的死亡

    神秘的死亡

    班里的优秀生王松患感冒去医院打针,竟蹊跷地死去。震惊之余,易拉明感到好朋友王松的死亡必有隐情。他大量査阅医药书籍,上网求助专家解疑,还请班主任徐老师的妹妹徐芳担任律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尸影魔踪

    尸影魔踪

    一支考古队为了寻找传说里的地仙,闯进了湘西群山深处,却不慎卷入两个部落争斗的暗流中。在考古队偷偷潜入部落禁地时,原本平静的深山又来了一拨不速之客,随之而来的还有恐怖而神秘的僵尸……
  • 逆天特工妃

    逆天特工妃

    王牌特工,君姝末。死因不明,莫名穿越?哇嘎嘎嘎嘎嘎,阎王爷我要掐死你,我是特工,不是杀手啊!我会防御,不会武功啊!不过,我桃花运不错啊!看看,那个呆萌的五皇子,腹黑的太子,邪魅的王爷,冰冷的师兄,还有那个温柔的表哥。也不知,谁是她的最终归宿。
  • 阿狄随笔

    阿狄随笔

    一部记录本人在创作网文的过程中,经历过的矛盾、迷茫、醒悟等各种感受的随笔文体。
  • 风吹你我心

    风吹你我心

    她们一起读高中,读大学,在准备出国留学的最后关头,陈妍顺利出国,罗晓珺却留在了国内,青春不同的际遇,走了不一样的路,读书还是工作,爱情是你的还是我的,三个男生的出现,她们两个的选择是什么
  • 凉月歌尽他依旧

    凉月歌尽他依旧

    花已落,你是否还在……一生之约,你怎可负我。当初你救我于家族水火之中,我愿与你月下琴瑟和鸣,而现在呢,天下大乱,你将这帝位扔与我,又一声不吭的就离我而去,哼,一生之约又有何用,你是我的,也只能是我的,没有我的命令,你不许走,我不许你走……明明说好携手一生,共看这世界之繁华,现在又丢下我一人,我不甘哪,我不甘。小小庶女蜕变成天下第一人,皆拜你所赐。还记得一百年前,竹林下,牵思琴,闻君箫,少男少女合奏一曲《长相思》,如今,人已不知去处世界这么大,我该如何寻你,一碗孟婆汤,了结前尘旧事,回忆,随着我的消失,也慢慢淡去…………
  • 属于我们少年时代的酸甜

    属于我们少年时代的酸甜

    在青春的消逝里我们见证着彼此的成长,见证着如秦风般的失去如米盈般的拥有;如凌一般的堕落如子琪般的站起;如江猛般的离开如柴桑般的回归,也见证着如题喃一般的失而复得。那么结局会是怎样?
  • 只凭我喜欢你

    只凭我喜欢你

    “你一直忍心我受委屈,可是我哪有力气再继续下去?”“你放弃了吗?”他继续喝着茶。“呵!跟你有关系吗?”他看着她的侧脸。没关系吗?……
  • 缘来情深意浓

    缘来情深意浓

    她被同事踢出新闻界,愤怒离职,茫然失意。遇到他,她转行公关界,在他的引领下,一步一步为理想拼了命的往上爬!初恋情人回来和她抢饭碗,他为她踢飞。闺蜜背叛,他为她肃清道路,让她畅通无阻。还有变态上司和不明人物来骚扰她,他直接宣告了主权——她是他的!后来两人一起丢了饭碗,他一无所有,她养他,他也养她,相濡以沫,相守到老。缘分没来的时候,我不知道我爱的人原来是你,缘分没来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会爱上你,缘来你来了,情生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