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6900000042

第42章 加拿大广播电视中的女性形象(4)

小结

本章通过检视电影、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媒介传递的语义、听觉和视觉信息发现,不管是在以文字为主的印刷媒介中,还是以声音和图像刺激为主的视听媒介中,呈现的女性形象与女性实际社会生活相比,无论在数量上和还是在多样化方面都普遍缺失。自女性意识兴起,这种从量或是质上把女性边缘化和平凡化的现象虽然有所改进,但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媒介性别描绘的主要问题有:

·女性和男性没有平等地参与媒介行业,虽然从事传媒行业的女性增加,但是很少有女性在报道中充当权威性角色;

·媒介没有公平描绘女性的多元生活和社会生活变化;

·较少听到女性声音,女性角色受到限制。刻板描绘女性形象现象普遍,女性重要问题和观点被边缘化。暴力、物化和性化描绘仍是一大问题。

这些模式不是新闻内容或新闻价值观的独特产物,而是更基础的社会文化理念和观念的反映。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既是一种商业,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因此不可能脱离性别的刻板印象而存在。媒介对女性形象的架构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化中所具有的刻板印象。在社会文化的运作中,透过对女性理想举止(她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以及外表看起来该如何)的界定,媒介对女性实施巧妙而有力的导向与控制。

如在新闻中,女性无论是作为制作者还是被报道的新闻对象,比例都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线,在大多情况下,甚至不及普及率33%。GMMP从1995到2005年的监测报告都显示,加拿大女性新闻制作者和女性新闻人物一直未超过1/3。以女性新闻人物为例,1995年比例仅17%,5年后的2000年比例几乎没有改变,为18%,10年后的2005年,监测结果显示仍是18%。

女性角色大都仍局限在刻板印象框架中,经常和家庭、服饰、服从等符号相联系。她们更多地出现在社会、教育健康、名人艺术等主题中,于是,女性呈现的身份普遍是教育健康相关人员、名人或者普通人。但政治、经济、体育这些领域几乎成为了看不见女性的世界。据GMMP(2000)监测,有21%的女性新闻人物被提到婚姻状况和家庭地位,但被提及婚姻和家庭状况的男性新闻人物仅有4%。具体到政府和政治报道中,有17%的女性但仅有1%的男性新闻人物被提到家庭地位。女性只在一个类别中占绝大多数,那就是主妇/父母。当受访者是科学家、政治人物或者运动员时,几乎难以寻见女性,受访比例分别是12%、10%和9%。当受访者为女性时,大多数(44%)身份被遗忘,或者没有提及,说明她们的地位或发言并不具有权威性。这些数据在前后5年中都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自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把社会性别平等描绘写入媒体报道规范当中,于是,媒体开始面临压力,在报道中加入了更多的女性声音。但要把女性的声音打入男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公共领域——还有一个持续的斗争过程。报道中反映了这样的思维定势:女性角色不论在新闻还是广告、戏剧节目中都很少作为权威人士和专家出现。即使是作为被采访者时,她们一般只是被视作代表个人出现。如GMMP(2005)显示,女性被采访者中,50%作为目击者发表意见,34%作为普通人发表意见,缺乏权威性。由此,女性声音的缺失使占加拿大人口总数略多于一半的女性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女性观点被公然忽略了。这种忽视女性或者说最多是谈论女性,而不是跟女性交谈或通过女性交谈的倾向深嵌在标准的文化惯性中,从而也体现在媒体新闻收集和总体制作程序中。

换句话说,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软硬新闻的分界上。“软”问题比“硬”问题被认为更适合女性。软新闻似乎是“女性”新闻的专利,包括社会问题、消费问题、健康、教育、育儿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被视为适合女性的,并且通过媒介的反复强化,被建构成女性问题。而硬新闻则几乎是男性垄断的领域,包括政治、商业、军事、科技和犯罪。社会传统文化和媒体建构相互影响,强化了刻板印象。调查显示,公众普遍相信男性更善于处理如经济和外交这样的“难”问题,而女性更善于处理家务、教育和福利问题。媒体也倾向于展现男性的强壮和女性的敏感。

正如女性主义思想者所说,男女不平等似乎成为了一个规律而非意外。在绝大多数考察指标中,男性指数都高于女性。但在一些固定的项目中,女性却是大量涌现。大量研究显示,比例超过普及率33%的情况出现在电视女播音员(49%)和电视女记者(39%)中。女性在加拿大报纸图片中单独出现的几率(22%)明显高于男性(16%)。女性被描述为受害者的几率是男性的2倍。此外,女性以家庭身份出现在新闻中的几率是男性的3倍多(17%比5%)。17%的女性被描述为妻子、女儿、母亲等,而只有5%的男性被描述为丈夫、儿子、父亲等。即便是作为权威人士,例如发言人或专家,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仍然会被报道。由此可见,当与视觉外表形象或者弱者、家庭这样传统女性文化符号相关联时,女性受到的关注顿时明显提升。其结果是,男性被视为独立的个人,并且因此受到尊重,而女性的地位却要依靠与别人的关系来定位。

所以,检视的结果并不令人惊讶地重复着女性主义批评的“陈词滥调”:妇女作为一个群体是被忽视的、歪曲的,而这一切都归根于权力的缺失和男权视角的统治。

当然,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深入,媒介在呈现女性形象时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提高女性可见度,加入现代女性特色符号。但是性别差异描绘没有消失,而是通过各种形式架构,如语言、镜头、声音的选择,转入更为微妙但是也更加阴险的建构方式。这在大量对体育和政治领域中女性人物的相关报道的检视中尤其得到体现,比如通过私化或情感化描述弱化女运动员或政治人物的职业能力,把公众注意力引向私人领域。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积极因素。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甚至跨越传统界限的女性形象,都得以在媒介中呈现,如电影中加入许多现代女性文化符号。女性电影的涌现使女性情感和诉求得到表达,也扩展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呈现比例虽然仍低于实际比例,但在过去数十年中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就GMMP(2005)数据来看,加拿大特别关注于妇女的新闻占很小一部分,仅有23%,但这个比例已远远高出全球平均比例(10%)。甚至在性别描绘差异一向显著的体育新闻中,报道传统认为不适合女性运动的一些比赛项目(如举重、棒球和其他一些团体项目)时,也把不少的女运动员包括在内。性别差异描绘方式也从公开转向隐蔽,许多研究都发现,近些年中悍然贬低女性的语言很少出现在媒体中,即使在性别差异突出的体育赛事中,许多报道有偏离传统报道模式的趋势,不再过多刻意地描述女运动员的外貌、化妆、服装而忽视她们在体育方面的成就,如在CTV对1994年冬奥会的报道中就未见明显的语言差异。这体现了社会状况、意识和媒体实践之间的互相渗透,虽然媒体投射的内容还滞后于实际发展的状况。

与许多国家相比,加拿大在性别描绘规范方面的工作是出色的。加拿大规定了非常细致的性别描绘行为条例和有效的执行机制。长久以来,加拿大政府、媒体产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合作加强媒体自律和政府、社会监控。这种处理性别和媒介政策方法一直被视作国际行为范式。

从1981年开始,媒介监测组织Media Watch定期向规范管理机构CRTC递交媒介性别描绘规范的监测报告。例如,Media Watch曾发起长达四年的活动,要求解雇煽情的性别歧视者美国播音员霍华德·斯特恩(Howard Stern)。活动最终获得成功,霍华德·斯特恩在2001年11月停止了在加拿大的播报。然而,Media Watch等媒体组织仍然监测到许多性别与媒介问题,如物化、性化、幼龄化、家庭化、牺牲、性别角色定型和性骚扰。

社会意识的变革是缓慢而又长期的过程。尽管现阶段媒介信息中还充斥着对女性的忽视或者轻视,我们仍可看到女性角色无论在量还是质上的呈现上的发展趋向。女性形象的嬗变最终取决于女性社会经济状况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教育和媒体的引导,我们充满期待。

同类推荐
  • 大众传媒素养论

    大众传媒素养论

    本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界定,揭示了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涵义,认定了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本书可供传媒学术界、传媒实务界、理论界、教育界以及宣传部门的人士阅读,高校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我国的新闻与传播事业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均可阅读。
  • 传媒管理学

    传媒管理学

    当前及未来,加强管理是中国传媒组织的首要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了初期制度解放所提供的市场空间,传媒组织的运作重心必须转型。本书一是深入结合传媒组织管理实践,二是努力用专业的管理学视角进行解析,三是论述了传媒组织运作流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等所有环节,它既是传媒管理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传媒综合评判;既为研究者提供认识论,也可为业界提供决策依据。
  • 始有集

    始有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向达、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作品的翻译问题。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本书由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组织编写,作为重庆市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我国及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学位管理、研究生思政建设及专业学位发展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探讨。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凤求凰之美人泪

    凤求凰之美人泪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那年春天,桃花灿烂,她对他一见中情,从此芳心暗许。而他对她亦是疼爱有嘉,百般呵护。直到新婚过后,他率领十万铁骑破她山河,逼死了她的爹娘,她才发现,原来她他们的爱情从未开始,这一切只是一场谋划多年的阴谋,她从来就不懂他。面对爱人的背叛、阴谋的算计,困境重重,看女主如何涅槃重生,翱翔于天。
  • TFBOYS之爱慕

    TFBOYS之爱慕

    当全球首富三千金遇上TFBOYS会发生什么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想知道发生什么,就自己看)
  • 道士的黎明

    道士的黎明

    当有一天你忽然发现整个世界都改变了,时空交错间,到处都是变异的怪物,传说中的恶魔,甚至是神话故事中的神仙妖怪!而你是选择被那些视你为蝼蚁的强大存在抹杀、吃掉!还是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杀出个明天?秦道玄,一个靠走街窜巷为人算命摸骨、风水堪宅、画符驱鬼、坑蒙拐骗的半吊子道士,在这个危险、混乱的世界中他选择活下去,凭借着祖上传下来的一本道书,勇敢的去杀出个明天!
  • 初见一生一世

    初见一生一世

    在爱情和面包之间,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在前途与迷途之间,一生一世要经历多少的磨难,难道就真如所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真的吗?一开头所以都是个错误,初见就好,留在心底?可我硬是要一生一世呢?
  • 相公太薄情:娘子,我错了

    相公太薄情:娘子,我错了

    先是遇见渣男劈腿,劈腿的对象还是我闺蜜,接着又出车祸了!什么鬼?玩穿越?还附身到一个傻子身上。哼,开玩笑,我要是傻子,世上就没正常人了,本宝宝可是能文能武,身怀绝技,还是跆拳道黑带,人若敢伤我,我必然以十倍奉还。“哇!那个王爷好帅呀!”从此本姑娘开始了我的追夫之路。“帅哥,你叫什么名字?”“滚”“真冷酷,但是宝宝喜欢”某王爷一脸黑线……“哈哈,本姑娘终于追到手了。和我斗,下辈子吧!”某女双手叉腰,仰天大笑。“王爷,我们洞房吧”第二天,某女扶着腰说:“丫的,我能退货吗!”某王爷一脸邪笑道:“抱歉,概不退货!”
  • 全职剑神现代游

    全职剑神现代游

    医道!练丹!毒门!玄法!各神通无一不精!逍凌,斗天大陆全职剑神!在一次突破中,被九色神雷劈中,反穿都市,意外成了三大美女的小师叔。从此开启了香艳诱色的护花之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一个人的异界战纪

    一个人的异界战纪

    为什么想留在这个只有你一个人类的世界?你不是勇者,不是王族,没有必要留在这里,想走的话请现在就离开。没有人见证你的成功……或是失败,那么,为什么?……因为这是我的战争。
  • 超级虫师

    超级虫师

    被人谋害,临近死亡的李异,意外获得了虫族的传承信息,他的大脑,成了一个完美的虫族资料库,没有人,能够比他更了解虫子。他的基因,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别的虫师们需要艰苦的修练,好不容易,才能获得强大的身体和精神力量。而李异,通过吞食矿石就能完成。这个……应该是虫子才有的本领吧!
  • 致青春你是否还爱我

    致青春你是否还爱我

    他是豪门之子她是一个平凡单纯的小孩他们本没有任何交集却又是从小的玩伴而当他们心死之时他们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