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读模式及其特点:“以今日之事态校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天的意义来”(高普鲁)
对于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主观性的认知,对“事实”并非“真相”的怀疑,一方面使得新闻界更加执着地拥抱客观性原则,另一方面也使得新闻界尝试接受新闻报道中的主观性,而新闻报道方式因此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20世纪60年代,汤姆·沃尔夫(Tom Wolfe)、吉米·布雷斯林(Jimmy Breslin)、盖伊·塔利斯(Gay Talese)、杜鲁门·卡波蒂(Truman Capote)和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等作家开始试验一种后来被称之为“新式非虚构报告文学”或曰“新新闻主义”的文体。这种报道方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一般说来,它是指利用感知和采访技巧获取对某一事件的内部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信息和提出老一套问题的标准手法。它还要求利用写小说的技巧,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写方面(埃默里等,2004:534-535)。这种写作文体与信息模式的最大不同即在于采访者“完全卷入到了他们所写的东西之中去了”(Weber,1974,1,转引自李良荣:1997,71)。尽管新新闻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但它主要出现在各种杂志和书籍中,这场写作运动并没有扩展到报纸上。在上述有影响的作家中,只有布雷斯林在从事其他形式的写作时,继续撰写报纸专栏文章。大多数报纸主编并不接纳新新闻主义写作技巧,他们将其与“鼓吹式”或“行动主义式”报道联系在一起(埃默里等,2004:536)。
20世纪60年代,还有一群人宣称找到了修正信息模式不足之处的方法,这就是精确新闻报道。这种报道形式采用民意调查、内容分析及实验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搜集材料、查证事实以进行新闻报道。1924年总统选举前,《宾夕法尼亚人报》记者调查了当地选民对当年四位总统竞选者的态度,并于7月24日公布了这项调查结果。这次行动被认为是第一次精确新闻报道的尝试。1935年《幸福》杂志发表的关于美国人吸烟情况及购买汽车品牌意向的调查,被认为是由新闻机构所做的第一个科学的民意测验。20世纪70年代,精确新闻报道成为美国新闻界普遍重视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日报都曾至少做过一次精确新闻报道。从主题上看,竞选是早期精确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但到了70年代,精确新闻的内容已不限于大选。与信息模式相比,精确新闻强调科学的精神和系统的观察,记者采用系统性的科学方法,主动搜集新闻资料,进而挖掘隐藏的真实。乔治·黑格(George Hage)认为这无形中改变了记者被动报道的工作习惯,也使得新闻的定义发生了变化(Hage et al.,1983,转引自罗文辉,1991:5-6),新闻不再是对“新闻事件”被动的报道和解释,更包括对“新闻问题”的主动探究与分析(罗文辉,1991:6)。然而,精确新闻的报道领域和读者面都相对狭窄,并且采访与写作均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写作周期长,耗费资金多,是制作成本较高的报道方式,难以成为新闻报道的常规形式。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揭丑报道又中兴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揭露了越南美莱屠杀的真相并及时加入《纽约时报》以调查中央情报局的问题后,“调查性”报道变得极为流行(埃默里等,2004:534)。调查性报道是指利用长时间内积累起来的足够的消息来源和文件,向公众提供对某一事件强有力的解释(埃默里等,2004:533)。当时的记者致力于挖掘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卡车司机工会、犯罪集团和腐败政客活动的内幕。而《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对“水门事件”展开的调查成为调查性报道无可争议的代表作,详述该调查如何完成的纪实作品《总统班底》被记者们当作从事调查性新闻的教科书来阅读(Schudson,1978:188)。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治经济形势变得十分复杂,风起云涌的反越战运动和黑人民权运动,1969年的通货膨胀,1973至1975年的经济危机,都使得社会矛盾趋于尖锐,社会冲突日益激烈。
在这种背景之下,调查性报道又一次受到新闻界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报纸都建立了自己的调查性新闻小组。1969年“调查性报道基金会”、1975年“调查性报道记者与编辑协会”的成立都成为调查性报道具有影响力的象征。但是,基于调查性报道本身的性质,真正的调查性报道只能由那些资本最雄厚、影响力最大的媒介来做,而它们也很少接受这种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调查性报道是各类报道中花费最大的,它需要时间,需要金钱,完成“水门事件”那样的杰作绝非易事。其次,从事调查性报道要承受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对于报纸来说极具风险。因此,大多数调查性报道是否发表都要同报社的律师商议后才能决定。律师将就哪些事你可以发表而不会出问题,哪些事你不能发表等,提出意见。而大部分主编会尊重律师的意见(布鲁克斯等,1986:396)。这也就是虽然成功的调查性报道可以使报纸获得巨大效益,但它依然未能频繁地出现在报纸上的原因。
总之,20世纪虽然出现了诸多新的报道方式,但由于这些报道方式与报纸新闻生产的模式并不十分契合,所以它们都未能成为报纸的常规报道形式,只有解读模式一方面修补了信息模式的某些不足,而另一方面又符合报纸日常生产的需要,成为在现代报纸上占据主要地位的报道模式。
解读模式是指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说明其影响、意义,或者预示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模式。它是一种通过“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使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更加明白易懂”的报道模式(林兹特诺姆,转引自程道才,2004:124),它试图“以今日之事态校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天的意义来”,由此将新闻带进读者关心的范围内,告诉读者重要的事实、相关的缘故以及丰富的背景材料(高普鲁,转引自程道才,2004:20)。
与以往的报道模式相比,解读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容量大、意义清晰。就事实选择而言:
1.较多地关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报道事件通常与社会趋势和社会进程有关。这很容易理解,只有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件才会引起读者获知其原因和意义的欲望。虽然解读模式也有不少报道从读者的身边事入手,但在采写过程中,记者注意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意蕴,以期达到对社会总体态势和发展趋势的观照。
2.解读模式的信息量更大。因为它不仅报道了新近发生的事实,并且它还集中呈现了大量与之相关的事实。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林兹特诺姆即建议为了使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更为明白易懂,应当注意在报道中适当补充以下与之有关的事实: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数据性的、反应性的事实(转引自刘明华,1993:81)。有西方学者将解读模式看作是对传统新闻报道要素(即5W和1H)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拓展和延伸。具体而言,在“时间”要素上,由“现在”延伸到“过去”和“将来”;在“地点”要素上,从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扩展到现场之外;在“人物”要素上,由“当事人”扩展到“相关人”和“其他人”;在“事件”要素上,由新近发生的事件扩展到相关事;在“原因”要素上,由表层的原因扩大到深层原因;在“结果”要素上,由现在怎么样扩展到原来怎么样、将来怎么样以及应该怎么样(转引自程道才,2004:20)。并且,解读模式通过对与新闻事件相关事实的集中、整合,将新闻事件呈现于一定的语境中,藉由信息的集束化而使新闻事实获得了更丰富的内涵,提高了信息的质量,而这有助于使读者获得对新闻事件的意义的全面清晰的理解。可以来看两则报道实例: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
美国汽车工会向美国汽车工业发动进攻
[本报密执安州弗林特城1936年12月30日电]
在美国工联组织约翰·L.路易士委员会支持之下,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今天向美国汽车工业发动了进攻。这个联合会发难之处,恰恰是通用汽车公司关键的部位,这就使该公司设在本城的五个分场中的三个陷入瘫痪。今天深夜,弗林特城汽车车体一厂工人发动了静坐示威,使该厂生意完全停顿。五个分厂除一个外,都受到影响。
夜间10时,该厂工人吃完晚饭后,一群数目不详的男工拒绝返回工作岗位,于是,该厂只得停工停产。在此以后,上夜班的300名女工立即离厂回家。两家车体厂中都没有发生混乱。车体二厂有1200名工人,今夜留在厂里的不到500人。经公司当局许可,工会会员给留在厂里的工人送去食物。
《纽约时报》(转引自程道才,2004:337)
这则新闻报道属于典型的信息模式,它提供了对罢工基本情况的介绍,包括who、what、when、where、how 5项要素,但对于罢工的原因却只字未提。读者读后只是获知了此事,但还远不能理解此事。
而《纽约时报》在2005年12月24日头版的一则关于纽约公交系统25年(自1980年以来)来首次大罢工的报道,则是典型的解读模式(见附录4)。这篇1227个字的报道题为“公交工人罢工反映出全国性的养老金棘手问题”,报道深入挖掘了纽约公交工人罢工背后的深层原因,即美国全国性的养老金问题。报道导语如下:“政府雇员迅速增长的自筹养老金金额促成了本周纽约市公交工人的罢工,许多预算专家估计政府退休计划将遭到抵制”。而对于罢工本身的情况,报道只在文中做了简单交代:“罢工持续了60小时,致使全国最大的公交系统瘫痪。当城市交通局拒绝了工人提出的或者降低退休年龄年限或者提高政府对养老金财政支出的比例时,罢工爆发了”。在对于罢工原因的分析中,报道引用了多方相关人士或团体的有关材料或评论,包括政府官员、财政专家、研究所、企业、劳工组织、交通主管部门、纽约市长、康奈尔大学工业和劳工关系学院的院长。报道在时空两个维度上拓展了纽约公交工人罢工这一新闻事件,它记述了新泽西州、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面临的养老金问题,指出养老金问题已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它比较了现在和1960年的公务员与私人雇员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比例变化,而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36.4%的公务员有自己的工会组织,而只有7.9%的私人雇员加入了工会组织;报道通过一位研究人员之口揭示出问题的未来趋势,他提醒纽约州政府如果不解决养老金问题,州政府将在未来20年内面临诸如教育和健康需求的令人更加头痛的烦恼。通过提供大量与罢工相关的纵向和横向的背景材料,该报道不但揭示了罢工的起因,还将罢工问题放置到全国的大背景中去理解,深化了新闻事件的内涵,并且经由单一新闻事件反映出重大的社会进程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