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5200000002

第2章 前言(1)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盖伊·塔奇曼(Gaye Tuchman)认为新闻叙事中存在着某种独特的叙述方式(narrative forms),而这种方式内含着影响知识获得的结构特征(Tuchman,1978:104)。在这里,塔奇曼更注重新闻的结构形式,而本文则试图以一种历史视角去探寻新闻叙述方式中内容与形式的共同变迁。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在新闻报道中居于核心地位。然而,并非所有业已发生的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新闻也非对事实的单纯再现。塔奇曼认为,事实是“通过专业上合法的方法采集得到的相关信息,它体现了被知晓与如何被知晓两者之间的关系”。新闻不同于其他的求知过程,比如哲学和科学,它有着独特的“合法”的采集事实的“方法”,“新闻的生产流程既非深思熟虑亦非探究本质,它们也不假设和验证公理。与那些经由严谨的反思求得事实的方法不同,新闻是必须应对截稿期限的实践工作。事实必须被迅速确认,但新闻工作者(像科学家一样)亲历事件并不足以将其确认为事实。在科学之中,事实是因其可证实和可复制而被确立的。而在新闻中,证实事实,既是一种政治造诣,又是一种专业成就”(Tuchman,1978:82-83)。在塔奇曼看来,新闻生产是作为组织的媒介的产物,因此,新闻的生产受制于一定的规范,是被组织化了的行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组织规范是新闻专业主义。新闻的生产实践是在新闻专业主义的规制下完成的,而新闻专业主义对于事实的采集和呈现自有一套程序和规则。因此,塔奇曼指出,对于编辑和记者来说,专业主义就意味着遵循这些带有组织特征的叙述方式,有时还存在着可供模仿的正规范本,如《纽约时报》(Tuchman,1978:106)。

将媒介看作组织,将新闻生产视为组织规范下的产物,使得对新闻生产的考察适宜以一种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在对新闻生产社会学的各种理论取向进行盘点时,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认为应特别提倡“从社会的或社会组织切入的视角”,“要回答选择什么作为新闻、又如何报道这些新闻这样的问题,不同的新闻来源、新闻记者、新闻机构的编辑,还有专业主义、市场和文化传统等各自不同的诉求之间的角力与协商”,都会在这个切入点上展开(Schudson,2000:175)。国内亦有学者十分关注这一研究视角的意义:“对于媒介组织自身,我们探讨甚少,往往以上层建筑这一定性标签一贴了事”(黄旦,1997:72)。由此可见,对于媒介组织特征和结构的审视其实是不同传媒体制下的学者们的共同关注。

新闻的生产流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新闻源——媒介——读者,媒介在大千世界的纷纭事件中选择某些事件作为新闻事件,并通过加工制作成新闻,然后将其传递给读者。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新闻生产的过程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新闻源、媒介和读者的内部构成极其复杂:新闻源由各种组织或非组织构成;媒介组织内部的科层与分工也很繁复;而受众的人口特征分层亦很细致。所以,巴恩赫斯特才认为媒介创建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Barnhurst et al.,2001:2)。伯纳德·罗斯科(Bernard Roshco)称新闻是一种社会产物,同时亦是组织性的产物(Roshco,1994:13)。而更确切的说法是新闻是其生产组织(媒介)与孕育组织的社会现实互动的结果,之所以这样说,想强调的是,媒介确实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影响,但是媒介对社会现实的影响亦存在复杂的反作用:有时是合作、有时是消解与缓冲、有时是反抗。

报纸选择某种报道模式试图应对的是复杂的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这一选择过程反映了处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报纸在当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对社会的需求及自身状态和行为的想象与判断。正是基于此,报纸报道模式会应时而变。而报道模式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念(认识)问题。它是有意味的形式,这种意味就是报道模式所隐含的价值观念:新闻的内涵及报纸的角色定位。本文从报纸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报道模式入手,由小及大、从微观到宏观,试图探究新闻的内涵及报纸自我角色定位的变化。当追问报纸“是谁”的时候,只是一种将传播者人格化的隐喻,并未否认大众媒介的组织特征。

新闻是什么?而报纸又是谁?当我们讨论这些概念时,我们需要追问的不仅是概念本身,而且更是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的新闻和报纸形成的社会条件。只有将对新闻和报纸的研究置于某种历史背景之下,才有可能理解其内涵。恰如托克维尔所说,仔细观察一个人,“应当追溯他的过去,应当考察他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儿时期”,“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支配他一生的偏见、习惯和激情的来源”,而考察一个民族也与此类似,“他们兴起时期所处的有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影响着他们以后的一切(托克维尔,1988:30-31)”。这个观点对于考察美国报纸同样适用,追溯美国报纸的起源、发展与变迁,将有助于理解美国媒介的“偏见、习惯和激情的来源”。

本文拟采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将报道模式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将其置于报纸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之中来加以考察,以辨析报纸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复杂互动关系,力图展现美国报纸报道模式的生成图景,还原美国报纸的生存场。多年来,美国的社会学研究因循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zarsfeld)的传播学研究路径,属于更多地关注态度和行为改变的社会心理学。而大众传媒的社会历史研究则十分稀少(Carey,1982:1182)。詹姆斯·凯瑞(James Carey)的这一洞见在近20年后得到了舒德森的回应,舒德森在对于媒介社会学的元研究中,提出以往的“这些研究都是典型的非历史化的,忽视了新闻特性变化的可能性”(Schudson,2000:194)。与科技与自然史视角的解释不同,持现象学理论和批判理论的学者们强调一种重置情境的分析方法(Jansen,1981:143)。舒德森的《发现新闻——美国报业社会史》一书即采用了这样的研究路径,他将社会历史文献与知识社会学的认识论视角结合起来,考察造就现代报纸的社会条件和人类抉择(Jansen,1981:143)。

同类推荐
  •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本书着重研究老人在高龄时与家中隔代人之间的关系:照顾关系模型和家庭的变化。本书告诉我们:最新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世代间的关怀和照顾是通过对个人培养的过程来探索家庭的意义,在亲近与疏远,责任与放任,传统与革新间徘徊。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热门推荐
  • 杀生徒

    杀生徒

    孙武,世界兵王魂坠异世。孙武看着手中的锈迹斑斑的铁棍,盯着棒身的五个字久久出神。如意金箍棒!神话是否真的存在?天地齐寿的意义是什么?孙武呆呆的看着与名字极不相符的铁棒,双手猛然握紧。且看孙武悟道杀生,携如意金箍棒如何征战天地,再铸神话!
  • 惹上高冷总裁:霸爱娇妻,哪里跑

    惹上高冷总裁:霸爱娇妻,哪里跑

    他第一次见她,她是被人追堵的落魄女。横冲马路差一点被他的车撞上,并毫不讲理地坐上他的车,说他是她的男人,强吻了他。他第二次见她,她是豪门千金,优雅高贵如女神。却对他不理不睬,装作不认识。他第三次见她,她是酒吧里被人调戏的陪酒女。却因为对方的手不规矩,被她掀翻桌子,混战在一起。看到他时,把他一把拉过来,依然说他是她的男人,看谁敢惹她。事后,依然是拍拍屁股利落走人。第四次见她,她是孤儿院里的一名义工,阳光下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的她,纯真而又甜美。只是看到他的时候,却依然装作不认识。这女人,到底知不知道“负责”这两个字怎么写?既然招惹了他,就得对他负责到底。于是,高富帅的堂堂秦大少,开始了他的追妻之旅。
  • 次元至强者

    次元至强者

    他是个普通人,为情而伤,陷入人生低谷。对于生死再无所谓的他决定弄一笔钱报答那不爱他的父母的生养之恩。在为自己买了保险以后,带着痛苦、不甘和无奈,他死了。原以为一切都已结束,然而在那一刻,他得到了能改变世界的能力…………行走在不同的世界,见识不同的修炼体系。他的努力与冒险,只是为了得到至强的力量。然后,回家,为了他放不下的人!(第一次写,先练练笔)
  • 爵域

    爵域

    用魂力唤醒魂典,完成契约之盟誓,爱情、亲情、友情全都离去。天生重瞳,却被所爱之人挖出双目,心脏被剥离,残骸如行尸般飘荡在世间。既然世间已无值得我爱的人,那么就让我用生命去布局,去造就一场这世间最精彩的游戏,看最后谁和我共赴黄泉!墨煌,莫慌,游戏才刚刚开始,让我在临死之前看到崩坏错乱吧。
  • 终冥鬼道

    终冥鬼道

    八岁时因和村里儿时玩伴的一个赌注去了一个本不应该去更不应在中元节当晚去的地方...睁眼发现自己躺在村里土大夫的床上,但对所发生的事情却无半点记忆。土大夫见我醒后,怒斥我的莽撞与年少无知,但随后又连连叹气,并称命数如此!避不过,躲不开。随后送了我颗虎牙,并让我一定要随身携带。十年匆匆过去,我也成了村里少有考上大学的人,却在一个普通的晚上。我做了一个诡异的梦,而这个梦揭示了我八岁的那年....
  • 二十八日的二十八度

    二十八日的二十八度

    大龄女性林宁氷遭遇公司“制裁”,一直以“好事多磨”自居的林宁氷顺着自己的生活轨迹继续生活。大洋彼岸她初开的念想会有什么结局,未来的分岔路在她的眼前越来越清晰,她该究竟怎么选择?人事物的改变她怎能驾驭得住?
  • 一生莫离

    一生莫离

    莫离,莫家大小姐,京都人人都知他无才无德,却不知她有绝世医书,一次意外落水,一张圣旨,注定此生与楚翊辰的一世情缘。本以为可以游刃有余的安逸下去,却不知何时深陷其中,即便知他心有佳人,任甘之如饴。本是无欲无求的性子变得善妒工于心计。一边是楚翊辰的若即若离,似有似无的暧昧,一边是玄谨言至死不渝,温柔体贴的忠贞,她又该如何抉择!!!
  • 普京八年

    普京八年

    普京执政八年。是俄罗斯对外政策逐渐成熟、地缘战略日臻明晰的阶段,也是俄罗斯对世界政治和国际格局影响不断增强的时期,因而这段时期的俄罗斯外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0年初,普京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当恶劣,科索沃战争使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关系降至冰点。围绕美国企图部署全国导弹防御系统和退出苏美《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的外交斗争进一步加剧了俄美紧张关系.而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等问题上的分歧也更加恶化了俄欧关系;美国的渗透加剧了独联体地缘政治多元化,俄罗斯在其传统势力范围的领导地位遭到严重的侵蚀;俄罗斯在“第三世界”的传统盟友因为此前俄罗斯奉行的“自动放弃”政策而疏远离弃……
  • 白溯

    白溯

    顺水而来的白溯,最初的梦想不过是帮养育他的爷爷寻到一粒生肌丹。不过接踵而来的机缘让他在修炼的道路上越来越强,越走越远……
  • 我想和你从日出走到日落

    我想和你从日出走到日落

    一次意外,夏雨和楚离走到了一起。可夏铭,夏雨的继母姐姐,却百般阻挠,处处设计陷害。而他们终于突破了层层困难要走上顺道时,记忆中的她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