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4000000020

第20章 镜头组合(2)

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运动方向是指摄像机拍摄时本身在做运动,被拍摄主体有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这里的匹配更多的是指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运动方向,往往伴随出现推、拉、摇、移等拍摄技巧的组接。从一般处理原则来说,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的拍摄一般包含三个部分:起幅、落幅和运动过程,镜头组接中如果是一组带有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的连续组接,除第一和最后一个镜头保留起幅、落幅外,中间部分的镜头一般要去掉起落幅,避免出现类似于“打气筒”似的组接效果,保持镜头运动的流畅性。除此之外,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运动方向要考虑到和节目内容的关系,尽可能找到运动的理由,即镜头运动与内容的某种内在联系,让镜头的技术运动在内容上有合理的依据。从技术上来说,一般前后两个镜头的组接不适宜做相反方向的运动,也就是说上一个镜头向左摇之后,下一个镜头就不适宜马上接向右摇,上一个镜头是推镜头,下一个镜头就不宜马上接拉镜头,反向运动之间最好有过渡或者有合理的叙事依据。

人物视线关系包含两个类型,一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表现内容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在一个场景里出现时相互之间的视线关系,二是主观镜头的视线关系建立。人物与人物之间视线关系的建立,需要在前后期的创作中对轴线的概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拍摄和编辑中尽量不出现跳轴、越轴现象,应该说人物视线关系的建立还是相对容易的,至少是不困难的;而主观镜头视线关系的建立,则要在镜头里清晰地建立起主观者是谁?同时在镜头里让观众体会到主观者的视线移动关系,比如是在环顾左右还是在仔细观察还是漫无目的的扫视,找到了这类视觉依据点,也就找到了与其建立关系的镜头运动方式,是用摇镜头还是推镜头抑或是用固定镜头等,但一般拉镜头是不大适合建立起主观镜头关系的。

第三是位置的匹配:位置的匹配主要是指画面内主体在不同镜头里的位置,如何处理?需要从两点考虑:一是同一主体的位置匹配。一般情况下,应该尽可能保持主体在画面里大体相同的位置,使得视觉中心从前一个镜头保持到下一个镜头,通过固定观众视觉注意力的方法造成视觉的连贯感觉;二是如果主体处于对应或相反的位置,那么在画面中也应该体现出这种对应的关系来,而不能出现错误,比如A和B的谈话镜头,如果都处于画面的同侧,就永远无法建立起对话的镜头关系。

电视节目建立起匹配的概念后,一个编辑从技术上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编辑点。编辑点的类型又有哪些呢?简单地说,编辑点可以分为画面编辑点和声音编辑点。从画面组接一般原则来说,画面编辑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动作编辑点。动作组接是否流畅,是电视编辑的基本功也是必须掌握的技术或技能,否则就难以承担编辑的工作。无论对哪一个类型的节目来说,运动都是节目里一定会出现的,也是一个编辑必须面对的。镜头里的运动包含两种(或三种)情形:一是被拍摄对象的运动,一是摄像机的运动,如果说还有第三种的话,那么便是被拍摄对象和摄像机的复合运动。但这里所说的动作只指被拍摄对象的运动,而不包括摄像机的运动。

对于被拍摄对象在画面里的运动,从画面的组接上来说,应该考虑什么?

首先是镜头编辑中整个被表现的动作段落必须是连贯、流畅的。所谓的连贯是指无论镜头截取部分在动作的何处,从镜头表现的开始部分直到该段落的结束部分,镜头里的动作应该是自然、流畅的,无论镜头与镜头之间是否省略动作过程或细节,被表现的动作过程从视觉上应该是没有停顿感或间歇感的。

其次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细节部分在镜头转换时,也要连贯,不能有重叠或停顿。生活经验告诉观众,一个完整动作过程是不可能有重叠或停顿的。虽然在影视节目中可以将一个连贯动作分解成若干个镜头来表现,每个镜头只截取动作的一个片段,但镜头组合在一起之后,无论用的是什么景别,也无论镜头用了什么拍摄技巧,上下动作之间必须是连续的,没有重叠或停顿感,动作过程中编辑点位置的选择会对动作是否连贯有相当的影响。在一个连续动作中如何选择编辑点?

一般意义上应该在动作中寻找“停顿”或“转折”。在被拍摄对象动作过程中,一个动作段落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动作,但在摄像机记录之后,编辑是可以从中寻找许多带有“停顿感”的地方。这些带有“停顿感”的地方往往就是动作的编辑点。由于种种原因,运动对象很难做恒速运动,只要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就一定会给编辑留下若干个“下刀”的切口,编辑要抓住这些切口,将其切断分解为不同的镜头,然后进行组接,如果找不到这种切口,就没有了编辑点。编辑要善于发现运动中的这种停顿,并利用这种停顿和转折,使动作变得流畅、连贯,现实生活中也要善于发现被拍摄对象的“停顿”,在拍摄中捕捉这种“停顿”。

经常被用到的停顿或转折有这样几种情况:

(1)动作的起始点或结束点:一个动作的起始点是指动作从静止向运动转变,而动作的结束点是指动作从运动向静止转变,因此编辑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并抓住这个转换过程中的停顿或转折,并很好地利用它将动作衔接起来。

(2)动作中动静转换的瞬间:与前面谈到的道理相同,动静转换由于前后两者之间的动作变化形态比较大,所以对变化瞬间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前后动作是否流畅,如果没有转换瞬间的过渡,两个镜头就无法完成流畅的转换,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动作跳跃感。

(3)动作中改变方向的瞬间:在动作过程中,如果运动主体发生方向的改变,一般都会相应地发生速度的改变,这个速度发生变化的瞬间恰恰是编辑可以很好地利用的瞬间,这个发生速度快慢变化不一的瞬间就是停顿或转折。

(4)利用视觉错觉:将动作镜头的编辑点选择在动作的高潮点,利用动作本身对观众视觉注意力的吸引,分散观众对编辑点的关注程度,最终达到编辑点的自然切换。

(5)有对应关系的双方:镜头可以直接对切。编辑中如果被表现的双方能够建立起对应关系,那么无论场景是否相同,是否都是在运动,可以直接在两个场景的镜头间进行对切,这就为编辑创造了创作空间,在运动主体不同时提供了很好的编辑方法。之所以A和B之间可以直接对接,是因为两个对应的主体有了相互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让镜头与镜头之间建立联系,用叙事去掩盖观众对时空关系的关注,镜头之间虽然空间不一致,运动的速度也会有差异,但关系被建立之后,这种动作的跳动是能够被接受的。

以上几种情形都是动作编辑点的不同形式:即以被拍摄主体的动作作为判断标准,然后来决定镜头的切换点和切换频率。除了这类情形之外,还有一类情形也是与动作编辑点有关的,表面上是以被拍摄者的动作为判断标准,其实是以镜头拍摄的画面构图为判断点的类型:

(1)遮挡:所谓遮挡是指拍摄过程中,镜头由于某种原因而被某个物体全部遮挡住了,观众无法观察到镜头刚才所表现范围内所发生的一切。此时在镜头被遮挡住的那一瞬间,就是一个编辑点。但凡镜头里出现了被遮挡的这种情形时,如果能够构成一个独立镜头,那么编辑点首选的应该是被遮挡的那一瞬间。遮挡这种编辑点最重要的特征是,画面的构图在遮挡过程中由于镜头被遮挡,之前或之后的构图已经不存在了,遮挡的瞬间镜头一般都是黑画面,所以遮挡前后的构图是被破坏掉了的。

(2)消失:消失是指拍摄过程中被拍摄主体由于位置的移动、其他物体的遮挡等原因造成被拍摄主体在画面里消失不见了。由于消失是指被拍摄主体的主动移动,镜头的构图并没有因为主体的消失而消失,相反刚才有主体的画面现在反而成了空镜头了,编辑的过程中但凡镜头里出现这种情形,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编辑点。

(3)出画入画:所谓出画入画是以画框的边缘作为参照标准,当被拍摄主体移动到画框以外的时候就是出画,当被拍摄主体移动到了画框以里,就是入画。创作过程中,有这类的镜头,一定是编辑点的首选。

上面说到的三种情形都具备一个相同的条件:编辑必须要去抓变化的瞬间,而一旦镜头变长就不是这样一个编辑规律了,也就不是这里所说的这些类型的编辑点了。除此之外,这类镜头的拍摄时需要拍摄者具有相应的后期编辑意识,否则即使是再好的编辑也难以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镜头。所以这类镜头需要拍摄者在前期就意识到,并将这些方式运用到拍摄中,供后期编辑使用。

2.情绪编辑点

如果说动作编辑点对于编辑来说是可见、可感,甚至是可触摸的,或者说可以通过具象的镜头位置能够感知到的,重要的是拍摄过程中摸透动作的规律,镜头捕捉到能够反映表现动作的关键点,编辑摸准动作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在编辑中充分地利用这些规律就可以了。而情绪编辑点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受,是编辑用自己的镜头去表现被拍摄对象的心理活动,同时这种心理活动又需要让观众能够感受得到。简单地说,动作编辑点是编辑可以直接通过视觉观察到的,但情绪编辑点则是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而需要去体会,并把这种体会或体验反映在镜头上。让观众去感知这种体验,当观众能够感知到这种体验时,则说明这种心理体验是准确的。如果观众感知不到或感知有差异,甚至差异比较大,则说明是情绪编辑点把握得不是十分准确。所以从镜头规律来说情绪编辑点是一个很难总结,但却可以在节目中体会到的编辑方式,甚至可以说情绪编辑点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处理方式,没有规律可以去套用,完全是创作过程中一种很个性的处理方式。但正是这种很个性的处理方式,又很好地反映了编辑对视听语言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建立在一个漫长的体验和积累过程中的。

提到情绪,很多人便马上能够想到:喜、怒、哀、乐四个字,除此之外,人们对情绪的认识还有多少呢?了解情绪本身的含义对于处理情绪编辑点有什么作用呢?自从1995美国心理学作家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出版了《情绪智商》(EQ)一书后,“情绪”这个范畴开始为一般人所关注;事实上,心理学和医学界对情绪的分析,已有一百多年的研究,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并不容易。但电视创作者从一些心理学家的论述中,可以大致了解情绪的基本含义:

丹尼尔·高曼在EQ一书中把情绪定义为“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生理与心理的状态,以及相关的行为倾向”。

Lazarus指出“情绪是我们因外在或内在环境转变而产生的生理上、主观意识上和行动倾向上的反应”。

台湾学者张春兴解释“情绪是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身心激动状态,此状态包含复杂的情感性反应,与生理的变化”。

综观不同的定义,情绪可以是:

一个涵盖性的词语,代表各种不同的情感;

一个心理历程,涉及我们的精神变化;

一个信息传递者,把我们对外在环境和事情的主观理解,演绎出来;

一个会影响我们行为、思想、生理和心理的状态。

总体来说,情绪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性格的人呈现情绪的方式也有差异,但无论哪种呈现形式,都是一种心理活动。最终这种心理活动呈现出一定的行为动作或语言反应,之后被拍摄者用镜头捕获反映到镜头里去了。这里的心理活动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被拍摄对象的心理活动,二是编辑在编辑节目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被拍摄对象的心理活动对编辑来说重要的在于其心理活动是否能够被镜头反映出来,或者说编辑是否能够通过镜头的表现将这种心理活动传递出来;而编辑的心理活动则是其在处理镜头的过程中,个人对被编辑对象进行处理时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一方面要去揣摩当事人的心理活动,一方面要判断自己对当事人的这种心理活动判断是否准确,同时要判断哪些镜头适合用来表现这种心理活动。判断准当事人的心理活动,之后去寻找适合表现这种心理活动的镜头,然后才是对编辑点的寻找。此时编辑点的依据除了要考虑镜头衔接的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这种衔接是否能够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情绪。

同类推荐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作出“314”总体部署,强调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因此,九龙坡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无疑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 胡华文集(第六卷)

    胡华文集(第六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6卷,收录了胡华生前的书信、笔记、自述性文字等,反映了胡华作为一名学者,其对待治学和生活的严谨态度,全面展开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人生、治学的看法。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热门推荐
  • 为濒毁的世界献上希望

    为濒毁的世界献上希望

    为了生存而承接下永恒的契约,自此行走于只存在于幻想的世界中,为那频临破灭的世界献上微弱的希望。(没有太监,只是换了一个平台战斗而已。)这是一个人不断变换着形态在世界间旅行的故事(那个...本书之前叫《都市之制卡者》,书友建立QQ书友群了,卡牌审判协会253025294。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玩。)
  • 霸道少爷们的野蛮千金

    霸道少爷们的野蛮千金

    四位傲娇的千金大小姐,经过种种的叛逆蜕变,又邂逅了四位成熟而霸道的少爷.它们之间又会磨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是爱情,还是心酸,或是甜蜜!(本文纯属虚构哦~)
  • 自由无槛

    自由无槛

    每个人都有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过成什么样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每个人的生活过成什么样都和家庭有着紧密的关系,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 醉侠武仙

    醉侠武仙

    一梦入红尘,醉步踏江山。忽如远行客,茫然不计年。也曾浪荡江湖长歌行,也曾笑拥佳人伴花眠。也曾拳争天下求一败,也曾山凌绝顶我为巅。呵!渡尽劫波证我道。咦?别有天地非人间。苏三醒,身怀神秘莫测的《醉梦心经》,演化包罗万象的“醉八仙”,在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载酒徜徉。醉而行侠,是为醉侠;武道证仙,是为武仙。
  • 蔷薇少女:神的溺爱

    蔷薇少女:神的溺爱

    被姐姐陷害坠入人间,想要报仇,却偏偏失去记忆,唉╯﹏╰要不要这么倒霉,更倒霉的是开学第一天,居然就惹上一个妖孽,传言洛少为人高冷。某夜,“宝贝儿~,过来~”“不要”“嗯?”“哼,才…唔唔”某丝睁大眼睛,看着眼前的妖孽,一个帅气的公主抱,丝就被扔到床上,刚想起身,某妖孽就欺身而来,覆上她的唇……事后,某丝控诉地看着他“不是说好的嘛”某妖孽却装作听不懂的样子,一脸戏谑的看着她“说好的什么”“你说过不会要我的…”“我不记得了”阿西吧╰(‵□′)╯居然装傻,说好的高冷在哪里,果然传言都是不可信的…
  • 游戏之新型反恐精英

    游戏之新型反恐精英

    宿友推荐了新的一款游戏,主角将在此游戏中逆行,一句话,专走无人路,就是困难万分,也阻挡不了自己的脚步
  • 混世恶仙

    混世恶仙

    他,是一个无恶不做的小混混。他,好赌,好色,好酒。他,因为一次杀人夺宝的行动而离开了自己生长了15年的地方。他,想在新的世界中逍遥快乐的生活,毕竟痛苦的事情已经太多了。他,......《混世恶仙》讲述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如何成为一个万人敬仰的英雄。故事才刚刚开始,请大家带上小板凳,装上一把瓜子,听岚霆序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 妖娆逆天小姐

    妖娆逆天小姐

    片段一――“我帮你找姐姐,只要三天,而你只需要画像。”某男认真的道。真的吗?女主很开心,挥笔作画。三日后――“这是什么?!”女主咆哮。“姐姐的布偶。”男主回答,腹诽:姐姐不在你都这么在乎她,要是找到了你不天天腻在她那儿!我怎么办?女主扑街。片段二――“小碧,你只需要貌美如花,情敌什么的我来解决!”男主再次认真的道。真的吗?女主很怀疑,正欲转身离开,腿却被拽住。“还我男神!”“男神是我的!”……“你不是说你解决情敌吗?!”女主看着如山如海的各类情敌,再次咆哮。被众男缠住的男主:我的情敌太多了!双拳难敌四手啊……女主被自己的情敌淹没,再次扑街。
  • 毒心术

    毒心术

    凌雨为了救凌瑶回21世纪,带着空间和牵魂镜越了。穿越后是亡国的小公主,必须得到镇国之宝引魂烛才能回二十一世纪。费尽心思终于成了引魂烛的主人的枕边人,可在与他的长期接触中迷失了自己。想回21世纪,为了救爱人把引魂烛燃烧了。本想在这个世界轰轰烈烈爱一场,却在不久后得知自己的存在不过是为了让他可以打破禁忌,和别的女子欢好。练得毒心术,无欲无情无爱,却还是不知,她对那个男人是否还有除了仇恨的异样情愫在。
  • 疯爱成魔

    疯爱成魔

    曾经的恋人,醉酒的父亲,冷漠的母亲。。。放逐的背后,是精神分裂的疾病作祟,还是那不能示众的秘密?待到她们,他们真的见光的那一天,会不会摧毁那一夏灿烂的蔷薇,会不会逼疯那个碧玉无瑕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