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4000000011

第11章 镜头分解(1)

与编辑十分相关的视听语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每一个初学者若想驾驭好视听语言,需要完成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一是熟悉视听语言基本表意方式,第二是熟悉基本表意方式之后,如何尽快地完成掌握之后的飞跃,也就是在掌握前人已经总结的经验、规律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视听语言表达方式。电视视听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是电视的直观真实,另外一个方面往往容易被创作者忽视掉:即电视需要借助第三者来表达意义。电视节目创作者的观点大多数需要借助被拍摄对象才能表达出来,或者说电视的表意是需要载体的,而这个载体直观地体现在了镜头上,镜头里表现的内容既是表现内容,又是拍摄者的载体,这个载体能否完成拍摄者的意图,往往不是拍摄者个人所能够决定的,需要若干条件,而这无形中增加了电视表达的困难。实际拍摄过程中,一些创作者往往为了镜头而拍摄镜头,以至于最终镜头在技术要求上很合乎规范,但在表意上却有一定的问题。电视的直观、客观那是对电视观众来说的,对于电视创作者来说电视的表达其实是困难的,它的困难就在于意义表达的间接性上。

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首先要区分观众和拍摄者观察角度的差异,这里所说的直观其实是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的。观众的第一兴趣是接受传播者传递的信息,所以他们感受到的是画面、声音(包括同期声和解说)、字幕等直接作用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内容,但观众却不会去考虑这些内容获得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困难,而反过来,恰恰是这种直接呈现导致了创作者表达的困难。因为传播者必须借助被拍摄者的声音(解说除外)、画面来陈述自己的观点,在这几个基本元素里,电视创作者能够直接表达的只有解说词和字幕,画面和同期声在某种意义上是拍摄者所控制的,但那只是技术上的掌握,而不是对被拍摄对象活动的控制,只有拍摄者比较敏锐地捕捉到了被拍摄者与表达内容有关的行为、动作,这些画面和声音才能成为有效的表现内容,在编辑中才能成为有用的镜头,否则那些画面都是毫无意义的。

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形,那就有必要探讨电视表达的基本元素在非剧情类节目创作中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节电视不等于真实

非剧情类节目大多数是来自于生活的真实题材,往往容易给人一种错觉,电视里表现的这些内容就是生活本身,认为生活真实=电视真实,殊不知电视节目恰恰是拍出来和编出来的,生活冲突必须上升为戏剧冲突才能成为电视节目的表现内容。直接的生活记录是无法完成电视创作的,当然也就完不成电视节目的表达。

电视镜头从表现上来说,必须达到一个条件才能完成拍摄:被拍摄对象与摄像机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空间里,这样才有影像记录下来的可能性,这也是电视摄像机记录的一个最基本、最根本的特性。但在日常生活中,电视拍摄者又不可能对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每件事情都做“记录”,因为摄像机的记录行为是主观的,所有被记录下来的部分显然是被创作者提前意识到了,才会有意识地去做记录。或者说,所有的被记录的镜头都是有意而为之的。如此说来,电视摄像机对生活的记录无论是从可能性还是从可行性来说,能够被记录下来的部分毕竟是少数,甚至是少之又少的部分。虽然今天随着家用摄像机的不断普及,许多过去没有被记录到的内容被拍摄下来了,生活中突发事件被记录的概率大了许多,但与生活的纷繁复杂相比较,依然还是少数。而且从电视的表达来说,如果仅仅依靠对生活的这种简单记录就能够表现生活的全部,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电视的表现还需要许多的手段和方法,而这些方法和手段又依赖于电视镜头的拍摄,不是简单地一对一的生活有问必录就能成为电视节目的。

在进行节目创作的时候,电视编辑的所有表达最终都要具象到一个个的镜头上去。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感知的时间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过去时,是指从此时此刻开始往前的那个时间段;现在时,狭义的理解应该指的是此时此刻;将来时,则是指从此时此刻到即将要经历的那个时间段。

由于摄像机的记录特性决定了若要完成记录,摄像机就必须“在现场”,这也就决定了摄像机只能记录到前面所说的“现在时”这一个时间段的内容,如果摄像机不在现场,记录就不可能发生。所以无论拍摄哪个类型的节目,摄像机记录的一定是摄像机在现场的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在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时间却是什么时间状态都可能有,无论现在时还是过去时,抑或是将来时在节目中都可能出现。从理论上说,现在时和将来时,摄像机记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过去时却是不可能记录下来的,所以屏幕里的那些过去时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编导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时间,为屏幕时空的需要重新营造了一个屏幕上的彼时彼地。为了叙事或表现的需要,或者说为了摄像机“能够”记录下来“当时”,电视编导们重新创造了一个摄像机能够记录的“过去”,这样才能“解决”摄像机的记录特性与生活真实无法重复之间的矛盾。虽然摄像机表现的可能是过去,但它依然需要“此时此刻”,无论情节表现的时空是何时何地,但记录的过程却需要一个此时此刻。所以影视剧需要的是演员来表演剧情中设定的那个时空里的人物,而对于非剧情类节目,由于失去了重新来展示“过去”的可能性,无疑这类节目的拍摄就失去了一个可以表现的时空,怎么办?

于是在非剧情类节目中,除去那部分摄像机能够在场的纪实段落外,“再现”生活中的某些部分也成为电视节目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但这种“再现”又有两个层面上的意思:一种是有意识地去设定一个过去的情景,创作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完整地将“过去”的事件在电视摄像机前“表演”,使得“过去”能够被记录下来。而这里所谓的“过去”,其实更多的是指再次营造时间空间,这一类一般是指电视剧、文艺晚会类可以通过事先排练完成的节目;另外一类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某个过去,为了在电视里表现,于是人们使用了拍摄手段将过去摄像机不在场的段落“再现”出来,这便是纪实类节目中的“真实再现”手法。很显然,这里的真实再现其实是在非剧情类节目中借用了电视剧的表现方式,从手法上来说,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处理方式,但从创作观念上来说却是全新的。同一种表现手段在不同节目类型中使用,由于表现对象的变化,表现时空的变化,所以也带来了处理手法的某些变异,甚至是很大的变化,因为这种手段将两种不同时空的内容融合到了一个表现时空里。

虽然最近十多年来,“真实再现”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甚至成为了一种“灵丹妙药”。但毕竟它只是用来解决非剧情类节目表现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它依然无法解决时间本身的流失。既然是这样,其在创作上,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不是一种万能的手段。目前各种再现手法可以说是此起彼伏,一种手段一旦到了泛滥的时候,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出现了。许多打着“真实再现”旗号,但实质上歪曲了“真实再现”本质含意的“伪再现”,不仅迷惑了观众,同时也为纪录片“记录历史”的功能打上了一个极大的问号。试想,五十年或一百年以后,当后人再来研究“真实再现”的这段历史影像资料的时候,他们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讨论这个问题的核心所在,仅仅是为了建立起一个重要的概念:电视中的时间和空间带给观众的是一种真实感,而不是等同于生活中的真实,即使是来自于生活真实的非剧情类节目也一样。“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电视的时间是由若干个生活时间片段形成的电视节目中的时间,电视的空间是由若干个局部的生活空间完成的电视屏幕空间,由创作人员加工了的这种真实带给观众的不是等同于生活的真实,它仅仅只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感。

电视节目中时间的表现:一部分是生活时间,一部分是电视的表现时间,电视创作者如何从生活时间中截取电视的表现时间?每个电视节目都是由若干个镜头构成的,而每一个镜头的时间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该镜头所拍摄的物理长度的时间,比如在节目中使用的该镜头的长度是五秒钟,那么它也就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五秒钟,如果这个十分钟的节目由150个镜头构成,那么这个节目可能就是截取了生活中的若干个五秒钟、八秒钟来表现的。但节目中的十分钟可能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长度,这个时间概念是如何在观众心目中形成的呢?它是由这一百多个时间片断经过编辑的加工和观众的想象弥合之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时间线,编辑在节目中营造的这种时间感觉和观众在生活中的经历十分吻合,观众接受了其中的时间省略部分,或者说被省略的部分经过某种思维上的弥补被观众认可了。于是观众接受了电视所呈现的这个来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的时间段,相反就会觉得表现的时间不流畅。但电视编导必须明白,一个节目是由若干个生活时间片段完成的一个屏幕时间段,观众正是在这些时间片段里获得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感,之后才获得了所谓真实时间,而那种真实仅仅只是他的感觉,而不是等于。

空间虽然没有时间那么复杂,但从理解上讲与时间的结构方式也是很接近的,因为每个画面都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局部空间,而电视节目所呈现的一个完整节目则是由若干个局部空间来完成整个屏幕空间塑造的,每个镜头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局部空间。

在此情况下,一个矛盾就产生了,电视由于声画结合,所以它给观众的感觉是视听兼备,呈现出来之后让观众的心理感觉也是最直观、最真实的。毕竟对于习惯了眼见为实的人们来说,电视呈现的内容确实让观众“耳闻目睹”了,人们一般很难对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情产生怀疑。创作人员也像观众一样得到电视的真实、直观、客观了么?如果电视创作者也这么理解电视传播的特点,可能就会给拍摄、编辑带来一定的困难。因为电视的表达技术是目前所有媒体里相对最复杂的,而正是这种复杂给电视创作带来了困难,这种困难既体现在技术制作环节里,也体现在表达内容上。从技术环节来说,每个电视节目创作的环节比较多,既有前期镜头拍摄,也有后期制作,无论前后期制作的哪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工序都比较复杂。无论从时间还是制作环节上都不可能很快地完成。其次电视内容表达往往都是间接的,电视要完成一个观点、内容的表达,必须首先将这个意义附载到一个被拍摄对象,或者捕捉到一个被拍摄对象的活动能够完成一个意义的表述,让这个对象的行为、动作、语言等来附着自己的想法,而没有办法直接将创作者的意图在镜头里表现出来。通过载体来表达创作者个人的意愿,这无疑加大了表现难度,所以在观众看来最直观、最真实的电视节目,反过来对于电视创作者来说可能变成了一种相对困难的媒体表达。

第二节学会镜头分解

电视画面是由若干个镜头构成的,每个镜头从表现的意义上来理解,可以分为:全、中、近、特等不同的景别。从拍摄技巧上可以分为推、拉、摇、移、甩、跟等手法。每个镜头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镜头本身的含义,一是镜头的延伸含义。每一个镜头无论其延伸含义还是镜头本身的含义,其所表意的基础是镜头本身有一个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这个时间和空间是创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某个时间点或某个局部空间作为承载对象的。创作者是如何选择这个承载对象的呢?一般来说是根据叙事、表达的要求来选择镜头,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镜头的景别表现方式和拍摄技巧不仅解决了表象的技术问题,使得电视呈现方式清晰了,而且镜头分解时每个镜头的拍摄都对应于现实生活中某个时间段和某个局部空间,所以镜头分解实质上就是拍摄者对现实生活中时间和空间的切分。这么理解镜头分解有何意义?

既然镜头是选取了生活中的某些时间段或某个局部空间作为承载对象,那么镜头就跟这些时间段或局部空间有关。也就是说电视镜头是截取了生活中某些时间片段来作为叙事承载方式的,创作者需要对现实生活对象中的线性时间进行分割,将其切分为电视表达的有效时间段,这里一方面是对生活过程的捕捉,另一方面是截取的这些生活片段又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甚至是可以反映所表现生活全貌的。

同类推荐
  •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文字学方面最具权威的古典著作,是我们研究中国汉字、了解中国文化的必备工具书。这本《说文解字全鉴》收录了大量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汉字,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力求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汉字,将汉字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地呈献给广大读者。
  • 重构文学场

    重构文学场

    该书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文化与文艺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结合当代文学情境和文化实践,探讨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并对媒介变迁与文学转型、电子媒介时代文艺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 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

    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

    本书是集编导、戏文、导演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教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演播厅内部现场制作的创作流程,学会现场指挥与调度,掌握“自编、自导、自拍及后期自己独立合成各种类型节目”的基础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视节目创意理念、策划和创作能力。《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不仅适用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广播影视创作的人员,同时对广大的影视艺术爱好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热门推荐
  • 异变之病毒危机

    异变之病毒危机

    看似宁静的繁华都市,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躲避着人性的丑恶,人类终于因为自身的贪婪而尝到了恶果。是正义终将打败邪恶,还是泯灭的人心更胜一筹?凄冷的月光下是什么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让他战斗下去的是不屈的意志还是血液中流淌的沸腾的战斗渴望若是有一丝希望我就绝不放弃你想要掌控我的命运我便要战出我的逆态度
  • 伴我一世,守护一生

    伴我一世,守护一生

    他从小陪着她长大.小时候,她活泼可爱,十分主动,但他十分聪明却每次都被她弄的脸红.长大后,她呆萌害羞,而他却腹黑妖孽.每次她都被厚脸皮的他气的脸红.但之后他都会好脾气的将她哄开心.他对于她,刻骨铭心;她对于他来说,她的一言一笑,注定都会乱了他的心弦...他们青梅竹马,注定会走完一生.
  • 愿浅浅时光,顾翩翩少年

    愿浅浅时光,顾翩翩少年

    在青春里我们都是渺小的,想要抓住以前美好的字眼和标签。儿时的回忆,许下最幸福的承诺。耐何一转身,那景还在,那物还在,那人却已离开。最终我们终是明白,青春是场没有结果的盛宴,即使飞蛾扑火,也终不悔经过。
  • 九天王尊

    九天王尊

    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动荡乱世,夹杂着道与义的抉择,混淆着情与理的偏颇,穿插着人世爱恨情仇。且看天骄人杰如何与鬼魔定胜负,与妖邪决生死,与苍天争高下!
  • 那些年的路

    那些年的路

    京城九高,高一七班,304宿舍中的点点滴滴。
  • 霸刀斩乾坤

    霸刀斩乾坤

    现代少年赫连夜,因神秘项链误落异界大陆,为了寻找真相,踏上了阿拉德大陆。由于被人残害,他偶然间入魔血,封血臂,使他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剑士。且看他如何挥刀天地间,遇神杀神,遇佛弑佛!
  • 黑萌夫妻之世子太坑爹

    黑萌夫妻之世子太坑爹

    一朝穿越!现代全能美少年变成瑞王府世子,纨绔成性不学无术的他遭遇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她!从此快意恩仇的江湖女子花落我家?彪悍女成绕指柔!算了!恶女就恶女,我偏爱!就是这么任性!从此执手并肩虐渣渣、折莲花!赢得宏图霸业,执掌天下,共享繁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随行游记

    随行游记

    手提破界琉璃灯,脚踏缩地行云靴。天道垂青护我行,尘界游历识豪杰。千秋秘史今畅谈,盘膝煮茶定三杰。过去眼观前尘事,轻叹与君不相时。红袖添香无心求,指点江山更无意。心中唯系浮尘事,纵情山水行苍茫。随心之行、随性之记、游玩之途、散漫之旅,故随意命名为随行游记。
  • 倾城魅:仙狐传说

    倾城魅:仙狐传说

    风吹得摇摇晃晃,一直吹一直吹。妲己在风里安静地阖上荒凉了半世的眸子,她想自己就快要回家了,家里有一场宴席,有一个叫姬考的少年在散宴后,教她弹了一辈子的琴。
  • 风华绝代:邪王猛追小狂妃

    风华绝代:邪王猛追小狂妃

    她一世风华,却失算遭背叛,重生穿越异世,成了废材。他一生冷酷,却失算遇上她,宠溺执著深爱,沉溺其中。当废材成天才,闪瞎了一群人的眼。某天,某王爷问:华华,你喜欢我吗?风华:不喜欢某王爷:哦,我知道了风华:那就好某王爷:你只是爱我而已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