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3300000033

第33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方法(2)

3.调查性报道

(1)定义

在新闻学上,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分量重,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是在国际传播层面上的调查性报道,主要承担的还不是舆论监督的功能,而是以向国外受众说明事件真相为主。

(2)特点

调查性报道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秉承客观、公正的报道态度,注重揭示新闻事件在社会大背景下的意义。这种报道更多是以“带领”受众“走进”事件现场的模式来展开,以更多的细节、更多的动态描述吸引受众。

(3)作用

与西方媒体把调查性报道作为一种批判社会现实的手段加以应用不同的是,中国媒体在从事国际传播层面的调查性报道时,主要还是针对海外受众不太了解的或是中国新出现的现象,运用调查手法进行报道,题材较为中性和正面。

例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08年播出的系列调查性报道“走进打工第一县”,通过到中国著名的外出务工人员输出地重庆进行实地采访,揭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出口加工工业受到影响,外出打工者的生活受到冲击,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当地政府又是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失业阴影的,描画出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

又比如中新社2010年的两会报道,开辟了“两会特别报道”栏目,聚焦备受民众关注、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问题,采写了多篇调查性报道,包括《政协委员对中国“十二五”部署的十大期待》、《全国政协委员六问中国教育热点》、《人民代表之声:恶意欠薪不道德,欠薪入“刑”存争议》、《政协委员对“不公平”现象的十大感言》、《人民代表之声:代表眼中“打击腐败最要紧的事”》、《人民代表之声:财政预算明细要不要公开?》等,凸显代表委员深入基层、深刻思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民生改善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从总体上看,国际传播层面上的中国新闻报道,以解释分析性与述评性深度报道居多,调查性报道尚未成为主流。实际上,如果调查性报道能够运用得当,则将对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海外受众来说,抽象的、简单的陈述性报道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对中国的信息需求,特别是那些对中国特别感兴趣的受众,他们更喜欢调查性报道这种层层推进的报道手段。受众不仅能够从中获得较大的信息量,而且能够通过记者的引导,“参与”调查的全过程,其心理能够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

另外,调查性报道的方法和内容本身也增强了其可信度和公信力。

第三节 努力营造可共同感知的语境

一、国际传播为什么要考虑语境

上一节介绍了中国新闻报道的几种主要形式。在进行采访并进一步确定了报道形式后,还需要考虑,如何让文化背景迥异的受众更好地理解来自中国的报道。这就需要努力营造可共同感知的语境。

语境是言语行为所涉及的客观条件和背景,包括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人物等。由于国际传播的受众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因此需要考虑语境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语境因素的类型包括:

1.语言工具。共同的语言工具是语境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共同语言,交际则无法顺利进行。

2.话题。话题是谈话的主题。话题常常关系到交际的进展和方向。

3.上下文。上下文是具体言语片段中的前言后语。言语交际过程中有许多省略的现象,就是借助上下文提供的信息保证省略的表达能够顺利地进行交际。

4.情景。情景语境对言语的具体含义关系重大。即使很平常的话,离开语境也常常难以确定其准确含义。

5.交际双方关系。交际双方的关系直接规定了言语行为的方式和话语含义。双方关系包括年龄、性别、亲密程度、知识背景、文化传统等因素。

6.民族心理。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不同,对于语词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同。

二、营造可共同感知语境的方法

(一)加强背景介绍

1.背景介绍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1)深化主题,揭示新闻价值

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它的价值可能是普世的,也可能只是对中国有特殊的意义,生活在中国之外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或者即使能够理解,也不会感受得很透彻。这样就需要介绍相关的背景。

例如,2005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是中国人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对于一个不与中国发生经贸往来的外国人来说,他很难体会到,这是中国对外开放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的标志。所以就需要国际传播媒体在报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事件本身的同时,介绍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做了哪些努力,特别是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到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遭遇的障碍,从而有助于受众了解这一事件的深刻意义。

(2)解释事实,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新闻事实的发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前因、后果其实也可以构成新闻事实的一部分。但只有对相关的新闻事实保持持续关注的人,才会清楚事实发生的原因。对于大多数国外受众,媒体还是需要在报道中进行必要的解释。

比如,中国多个城市在2010年采取限购商品房的政策。不了解背景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与中国住房商品化的趋势相违背。由于中国的资产价格也是国外高度关注的因素,所以媒体在报道时需要简单介绍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背景和此前采取的调控措施,从而说明限购政策这一行政手段出台的必要性。

(3)含蓄表明对外报道的倾向

对外报道客观上是存在倾向的,如何表达这种倾向则是有艺术的。通过背景介绍来表达倾向,是一种含蓄而效果良好的方式。

比如,关于中国的人权状况,西方媒体往往横加指责。中国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可以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事实,以一组历史数据作为背景,对比中国人现在的生活,那么,中国人权状况不断改善的观点就不言自明了。

2.何种情况下需要背景介绍

(1)报道已经发生正在发展的动态性事件时。每件事情都有它发生、发展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报道它某一阶段的情况时,能捎带提及一些相关背景的材料,让海外读者一窥全貌,效果肯定会更好。

(2)介绍海外读者可能知道但了解不细不全的事物时。有些事物,海外读者可能已经知道,但是对它们的来龙去脉不甚了解,如果在报道中能有所涉及,他们肯定会感兴趣。

(3)报道国内的新生事物时。海外读者初次接触某种事物,媒体更需要有意识地对其背景多谈几句。

3.背景的运用技巧

(1)通过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使受众对所报道的事物的历史背景、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报道的内容。

(2)对新闻所涉及的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专业术语,包括历史事件,地理名称,我国特有的机构、节日、习俗、行话、惯用语等进行解释,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新闻事实。

(3)通过受众身边的同类型事物与所报道的中国事物进行类比,使受众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产生亲近感。从理论上说,新闻报道强调接近性,新闻与受众的距离越近其效果就越好。国际传播在地域上存在距离感,所以要通过这种类比法增加亲切感。

(4)穿插一些具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新闻背景,使新闻事实的叙述和表达更灵活一些。这是出于受众兴趣角度考虑的一种技巧,运用好这种技巧能够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跳出国内新闻的常见写法——以会议报道为例

在国际传播层面上进行中国新闻报道和在国内传播显然有着不同的要求。毋庸讳言,目前,一些国内新闻报道仍未摆脱“说教式”的手法,而这显然是海外受众所难以接受的。这里以会议新闻为例,说明如何跳出国内新闻的常见写法。

1.做好会议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在对外报道中,会议是一个重要的新闻来源,这体现在党和国家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通过会议的形式对外传播的,例如“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代会等等。可以说,每当这些重要会议召开的时候,都会引发海外受众对中国的高度关注。因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位列世界前列的经济体,中国政府的决策必然会对世界经济产生连锁反应。所以,重要会议的报道是对外报道的重点环节之一。

2.当前会议新闻报道的不足之处

枯燥、乏味是一些会议新闻报道的通病,也是广为受众诟病的原因。

(1)程式化

会议的新闻发布部门一般会准备一份新闻稿,介绍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的背景和与会人士名单、发言者的主要观点(国内会议主要是领导致辞的摘要,国际会议主要是与会中外高层人士的致辞摘要)等等。有些记者在拿到这些材料之后,简单进行编辑加工,就算完成了报道。特别是在没有深度报道任务时更是如此。

(2)报道跟着讲话走,跟着议程走,缺乏自主策划

虽然会议议程本身是组织方确定的,但会议的议题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作为媒体,如果不对社会热点长期进行跟踪研究,提前策划,只满足于“会上说什么我就报什么”的传声筒功能,显然是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3)报道重点偏离

近年来关于会议新闻报道有所改进,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跳出会议报会议”,但是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误区,比如有的媒体盲目追踪一些会议花絮,而这些花絮本身与主题无关,或者并不具有代表性,却冲淡了主题的报道。

3.如何做好会议新闻的国际传播

作为中国媒体,对于在中国召开的重要会议,不能完全按照西方媒体的做法,完全抛弃会议本身的议程,按照自己的需求对会议进行报道,但是就具体的操作手法而言,西方会议新闻报道中确实有可资借鉴之处。

(1)采访前做功课是对一个称职的记者的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会议新闻报道,记者需要在会议召开前,对这一会议的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的方向和主题。这样,在会议召开后,就能及时抓住会议的重点信息,按照自己所属的媒体或是栏目,对会议进行有的放矢的报道。

(2)对会议信息进行拓展和加工是西方新闻界的共识。会议主办方固然会提供一些会议的基本信息,但是对于一个称职的记者来说,这些其实在会议召开前就应该得到了。这个时候要做的是把会议召开作为一个新闻的由头,从而全方位、多侧面地对会议透露出的重要信息进行剖析,提取出受众关心的内容。

(3)跳出会议本身的框架,展现媒体自身的报道魅力。我们知道,许多会议发言具有中国特色,不容易被海外受众所接受。所以记者应按照所掌握的受众习惯,该添加背景的地方添加背景,该改写的地方改写,而不是照抄讲话者的讲稿。当然这种改写不是凭主观臆断来进行的,而是在充分了解受众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把中国人会议中惯用的词转换为海外受众熟悉的用语,在便于理解的同时,也更符合海外受众的接受习惯。

(三)营造画面感

新闻以纪实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外界的信息和我们生活的世界图景。说到这一点,很多人会联想到电视报道或者摄影报道,其实,可以营造画面感的媒体介质远不止这些。

《纽约时报》在报道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被刺身亡时这样写道:“当肯尼迪的新闻秘书兰克·曼凯维奇步履沉重地沿医院门前大街走向临时充当新闻发布场所的紊乱的体育馆时,人们已经预感到最后消息的恐怖。曼凯维奇咬着嘴唇,双肩低垂。他走向绿色的记分牌前的讲台。当电视灯光照射到他身上时,他低着头,稍等了片刻。”“步履沉重”、“咬着嘴唇”、“双肩低垂”这些细节,让“沉痛宣布”之类的陈词滥调显得多么多余,读到这段文字的人很容易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可见,画面感未必是图片报道、视频报道的专利。文字报道甚至是音频报道也可以做到。文字叙述借助语汇再现影像,将影像元素及意义转化为普遍意识,显示新闻事件的完整面貌。音频报道通过丰富的声音素材的应用,可以把丰富的现场感带给听众。这样的新闻就突破了单纯的“文字的新闻”、“声音的新闻”,而成为复合的“影像的新闻”,不仅是极具感召力、吸引力的报道,也彰显了新闻的意义。这种有想象空间的“影像”比直观可视的“影像”更耐人寻味。

在营造画面感的过程中,要注意用人类天性中的共同之处来吸引国外受众。比如,有学者认为,在进行对外报道的时候,可以借鉴美学中的“同行同构”原理,特别是电视类声像媒体,“同行同构”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媒体在进行对外报道的时候,可以凭借线条、色彩、形体、音响等感性形式,与海外观众的心理结构相对应,以唤起海外观众相应的情绪反应,从而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同类推荐
  •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课题组于2005年8月出版了《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调查报告之后,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研究,课题终于完稿,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一成果呈献出来,它肯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但却是我们对理论和实践作了认真思考的成果,是我们真实的见解,可以说课题组的师生,是以一颗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无限热爱和赤诚的心来对待这一课题研究的,希望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能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起应有的作用。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学与教的变革

    学与教的变革

    本书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新视界》丛书之一,内容涉及作者多年来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探索的主题,主要有脑科学指导下的教学原理,珠心算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小班化教学,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崛起。
  • 传媒管理学

    传媒管理学

    当前及未来,加强管理是中国传媒组织的首要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了初期制度解放所提供的市场空间,传媒组织的运作重心必须转型。本书一是深入结合传媒组织管理实践,二是努力用专业的管理学视角进行解析,三是论述了传媒组织运作流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等所有环节,它既是传媒管理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传媒综合评判;既为研究者提供认识论,也可为业界提供决策依据。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 …… 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热门推荐
  • 我爱李小婷

    我爱李小婷

    末世降临,心爱的女人不在身边。小婷,等我,我来救你······
  • 凤王:我在古代等着你

    凤王:我在古代等着你

    一世的血液交融,注定了生生世世的爱恋。穿越时空,只因人鬼情未了……一个不经意的早晨,一场不经意的车祸,我,毫无准备,毫无知觉,不可理喻地回到了古代。无可选择,无法拒绝,我钻进了一个3岁小女孩儿的身体里。在古代,我嗜金如命,狂热地盗墓,并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置于惊险之中,直到——我开始为他着迷,为他心痛,更为他再次复活而献出自己蓝色的血液。这一切,只因前世的情缘未曾了结……
  • 真有幸遇见你

    真有幸遇见你

    天才奈化身成为游戏小白?怎么可能!吾乃天骄,只待上九霄。大神来收徒,哦!抱大腿无极限。某天,大神走进现实:“奈奈,你若想吃,我便带你吃遍天下美食。”某奈紧紧地抓住他的手臂:“既然答应了我,就永远别想放开我。”校园网游之恋,看腹黑大神如何宠坏吃货,欧不,天才奈。
  • 青春,我们擦肩而过

    青春,我们擦肩而过

    她,呆萌可爱。她,率真耿直。她,漂亮乖巧…她们萍水相逢,从同学到闺蜜,从闺蜜到陌生人。“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从一生誓言到擦肩而过…
  • 上海不做灰姑娘

    上海不做灰姑娘

    她一直把他当成弟弟,而他却不知不觉爱上了这个没有女人味总拿他当小孩儿的笨女人,两个在感情上都很幼稚和笨拙的人,一点一滴中有着青春中纯纯的美好。
  • tfboys梦一场而已

    tfboys梦一场而已

    (=^_^=)是友情重要还是爱情重要呢!是闺密重要还是偶像重要呢!是为了偶像和闺密反目成仇,还是为了闺蜜放弃偶像呢!一切都在书中……3个闺密一个是小螃蟹,一个是小汤圆,还有一个千纸鹤,她们3个合称四叶草└(^o^)┘是闺蜜一起走,还是和偶像一起走呢!粉丝与当红偶像tfboys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十年之约,我们一起走过……还有哦!我写的小说是5年后他们在大学时期的事,那时候就不算早恋了哦^_^
  • 转世游戏

    转世游戏

    十月国庆的钟声敲响了.....中国建国一百年了.....虽然喜庆,却拉开了一个恐怖的游戏开端......
  • 阿毗昙八揵度论

    阿毗昙八揵度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想入豪门

    不想入豪门

    从小就生活在爸爸对妈妈家暴阴影中。还有她最好的闺蜜遭受家庭冷暴力。面对最爱的人的追求,因为家境的差异让她无所适从。对年幼时
  • 公主生存守则

    公主生存守则

    正常的女主有三宝——穿越,重生,身手好慕成凰听了冷汗直冒,自己可是一样不沾某人安慰道:“你也有三宝啊,貌美,胸大,有头脑。”“哦,对对对,可是等等,这胸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啊摔!”以下是温情版对话:有些人明明一无是处,可就是舍不得,放不下。”“皇叔,你要是一直这样拐着弯骂我的话,我就不让你抱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