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在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海伦终于学会了用手指“听话”,并且可以和平常人一样说话了。她还学会了英、德、法、拉丁、希腊5种语言。
她后来还考进了美国第一流的大学——哈佛大学,在那里开始了写作。21岁时,她的第一部作品——自传体小说《我生活的故事》发表了。在以后的60年中,海伦共写了14部著作,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海伦以她坚强的毅力,战胜许多困难,成为一名生活的强者。
“生命对我们来说,太短了!”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对世界物理学有着突出的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使爱因斯坦懂得,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应充分利用。
1914年的一天,他的一位朋友从柏林来看望他。这时天正下着濛濛细雨,路上行人稀少。在朦胧中,那位朋友看见一个人在桥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低头在想着什么,毫不理会细细的雨丝。仔细一看,那人就是爱因斯坦,朋友高兴地迎了过去:“原来是您呀!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爱因斯坦吃了一惊。显然,朋友的突然出现打断了他的思路。他笑了笑说:“我和一个学生约好在这儿等,但他现在还没有来,大概是有急事把他给耽搁了。”
“可是,现在在下雨呀!”朋友说。爱因斯坦这才感觉到小雨飘在脸上,身上的衣服已经有些湿了。他看了看天说:“什么时候开始下的雨?我怎么不知道。”说着拍了拍身上的雨水,“算了,不等了,我们走吧!”
路上,朋友奇怪地问爱因斯坦:“您一向那么珍惜时间,怎么会舍得在这儿白白浪费时间呢?”
“浪费?不不,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在刚才,我又有了一个好的想法。你看!”说着,他把手中那张写满字的纸,扬给朋友看,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被雨淋湿的小纸条叠好,放进了背心口袋。
这位朋友被爱因斯坦这种珍惜时间的精神感动了,说:“我现在明白了,您为什么总能有突破性的大发现。”
爱因斯坦意味深长地说:“生命对我们来说,太短了。”
是的,人的生命太短了,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珍惜光阴。
不为荣誉倾倒的人
比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他们是著名的法国科学家,因发现放射性化学元素而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妇发现了一种贵重的放射性元素——镭。他们准备把镭从矿石中提炼出来,却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只得在巴黎一所理化学校的一间破旧库房中,从事这一艰苦的工作。夫妇俩天天与浓烟、酸液和毒气打交道,夜以继日,历时4年,才从十几吨矿石中提取了几克镭盐——合起来也没有一颗蚕豆那么大。
镭可以用于治疗癌症和皮肤病,又极为稀有,当然能卖很高的价钱。因此,好心的朋友劝居里夫妇把已经得到的镭卖掉,改善一下生活条件。但是居里夫妇却把镭捐献出去,用于医疗和科研。你也许认为他们不缺钱用吧?其实,当时他俩穷得连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奖的旅费都凑不齐……比埃尔说:“转眼间我们夫妇可成为人间巨富……镭是济世救人的仁慈物质,这东西就该是属于世界的。”
居里夫妇得到诺贝尔奖后,各种捧场和奉承像潮水一样涌来。巴黎大学要把比埃尔的名字列入“英名馆”,比埃尔答道:“我对所有的虚饰都不感兴趣。目前,我顶顶需要的是一个实验室。”
玛丽·居里则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经常说:“在科学上,最重要的是所发现的事物,而不是研究者本人!”在很多公开场合,常常有人问:“您是不是居里夫人?”她总是回答说:“不,您认错了!”
当法国总统的夫人,在国宴上,要领她去见希腊国王时,她婉言谢绝,认为这毫无意义。
一天,一位女朋友来做客,忽然看见居里夫人6岁的小女儿,正把一枚沉甸甸的金质奖章当玩具,在地板上滚着玩。那枚奖章是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发给居里夫人的。客人不由大吃一惊,忙问:“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您怎么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爱因斯坦在赞扬居里夫人时指出:“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倾倒的人!”
甘为春蚕吐丝尽
小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去北京,在北京市少年宫可以看到孙敬修爷爷的半身塑像;在万国公墓中,你可以看到孙敬修爷爷的墓。孙敬修1901年出生,1990年去世,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故事专家。先后在电台、电视台给少年儿童讲故事,达65年,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
亲爱的小朋友少年朋友们好 我祝福你们 愿你们都能珍惜时间 努力学习 使身体好 心灵美 知识丰富 学有专长 不受坏思想的污染 不受坏人的引诱 健康成长 早日成才 为祖国人民多做有益的事 成为受人民敬爱之人
以上是孙敬修爷爷的话。这些话,是孙爷爷在1990年元旦过后,想了又想,字字推敲写下的遗言,并要他的学生、书法家张霖,把它们刻在墓碑上。那时,孙爷爷89岁了,身体越来越差。他自己感到,日子已经不多了。
在60多年的时间里,他为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出版过《孙敬修演讲故事大全》、《故事爷爷讲的故事》、《怎样给儿童讲故事》等19种著作,一共写了200多万字。1987年,他荣获“全国热爱儿童荣誉奖章”,这是全国儿童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热爱他,把他称为“满脑子都是故事的故事爷爷”。有的孩子,打开收音机就想听他讲故事。有个两三岁的孩子,把家里的收音机拆开来,说是“要看看里面的孙爷爷有没有长胡子”。你看,孩子们多爱他呀!
他呢,更爱孩子。他这一辈子,无论何时何地,心里总想着孩子。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孩子。
孙爷爷85岁时,想到要为孩子们讲几个生动有趣的德育故事,制成录音带,告诉孩子们,做人要诚实、节俭、有礼貌,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健康成长、成才,为祖国的富强、为世界的和平有所贡献。这盘录音带,要讲一个小时的故事。录音的那天,他身体不好,只得讲讲停停,从早到晚,整整累了一天。现在,你看到的或听到的《孙敬修爷爷最后讲的故事》这盘录音带,就是这样录制下来的。
他逝世的前3天,已不能吃东西,靠医生输一点营养液维持生命。那天,守候在他身边的人,看到他的嘴在轻轻地动,可是听不到声音。孙爷爷抖抖地伸出右手——那上面还插着针头和小橡皮管呢——要把话写下来。人们拿来纸,垫好,请他写。他写的那些字呀,不仅歪歪斜斜的,而且还挤在一起,很难辨认。人们花了很大力气,才弄清了孙爷爷最后要说的话。你猜他说什么呢?他说:“……利用我的故事,编成小品,给孩子在电视上看……”
“我是个小蜡头,它烧了80多年,已经没有多大亮了。但是,我不希望它熄灭。我要用这点光,去照亮儿童们的心。”
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做红烛照人寰。
孙敬修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对孩子充满着爱的慈祥的老人。
詹天佑:“为中国人争口气”
出北京城去八达岭的路上有一个叫做青龙桥的地方,那里有一座高高的塑像,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1930年,清政府提出要修建一条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这可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修铁路哇!它的难度就更甭提了。这一段路虽然不长,可是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让火车在这上面跑可不容易!
外国人想借这机会在中国捞一把,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的技术力量是很弱的。一个外国专家说:“修这条铁路的工程师,恐怕还没有出生吧!”
年轻的詹天佑听了这些话很气愤。他在美国耶鲁大学土木系学习了整整八年,这八年的苦读,不就是为了改变祖国落后的面貌吗?他不管别人的议论,自告奋勇,承担了这项工程的总指挥任务。他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
艰苦的修建工作开始了。
这么多的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长达1100米的隧道怎么能修得既快,又好呢?他和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打两口井,再分向两头开凿,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一个长隧道变成三个短隧道,这样工期就大大缩短了。
火车经过居庸关八达岭一带,山势险要,坡度又大,火车爬起来太费劲儿了,怎么办呢?詹工程师又发明了“人字形线路”。顺着山势修建人字形的线路来减小坡度。北上的列车从南口段起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前面拉,一个后面推。到青龙桥时,列车先沿着人字形的线路向东北前进,过了岔道口,又倒过来了。原来推的变成拉的,原来拉的变成推的了。火车就顺利地爬上去了。这在世界的铁路建筑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连那些蔑视中国的“洋人”也不得不称赞这是个新奇的方法。
京张铁路建成了,它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比外国人预计的时间提前了五分之一,为国家节约了28万两银子。京张铁路为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詹天佑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要为中国人争口气”的诺言。他成了举世闻名的建筑师。
鲁迅与“遵命”
鲁迅是全世界人民都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在黑暗的旧中国他用手中的笔戳穿反动派的阴谋诡计,用文章鼓舞革命者更加奋勇地斗争。人们赞扬他,把他的文章比作匕首和钢枪。可他却把他的写作称作“遵命文学”。
遵谁的命呢?他遵的是广大劳苦大众的“命”。他把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领导的革命事业。
当鲁迅得知蒋介石政府发动了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围剿”时,他非常关心苏区的情况。他请在上海养伤的陈赓同志讲那里的情况,他听到根据地人民进行反“围剿”斗争胜利时,他非常快慰。
1935年,红军进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红军胜利地到达陕北的消息传来时,他高兴极了,马上拟了电报稿,发到陕北。在电报中他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希望。”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炽热的感情和无比的信赖。
在国民党统治的地区看进步书籍是犯法的,如果被国民党政府发现至少要坐牢,有时还会被杀害。但鲁迅对这种法西斯的统治是不怕的,他经常到一些进步书店买一些马列的著作和反映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斗争的书籍。他还另外租了一间房子,专门存放这些书。1936年,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他仍然到这间房里来读书。由于受凉他得了气喘病,但仍然坚持写作,坚持写进步文章,辅导进步文学青年,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领导的革命事业。
鲁迅虽然过早地离开了他所从事的事业,但他遵从革命先驱者的命令,刻苦学习,勇于追求真理,自觉投入艰苦的革命斗争的伟大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
每一项科学的发明和创造都标志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谁不想生活得更美满呢?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新产品的出现靠着发明和创造,发明和创造又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是人们实现理想的重要武器。
你看,敬爱的周总理从小就懂得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在沈阳东关模范二等学堂读书时,有一天,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还有的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账。”魏校长把头转向了正在那里沉思的周恩来,问他:“你说呢?”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大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听了他的话,老师和同学都敬佩地望着他。魏校长十分激动地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都应当学习周恩来呀!
正是因为他学习目标明确,所以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一次学校进行数学比赛,参加的人数有600多人。试题中有一道题比较难,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怎么解好。周恩来因为平时学习就善于动脑筋,爱独立思考,所以他用了一种老师没有教过的简便的新方法解出了这道题,成为这次比赛的优胜者。周总理小时候不光数学学得好,文章也写得漂亮,他14岁时作文就得了甲等(最好的成绩),被选送到省教育成绩展览会上展出。
青年时代的周总理除学习外,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办报纸,出刊物,演讲,演戏……这些活动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提高了他的组织能力。这些都为他的博学,为他以后成为一名世界人民热爱和尊敬的优秀领导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