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600000031

第31章 媒介融合时代日本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研究(1)

身处东亚的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承受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带来的伤痛。“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0级特大地震,日本NHK电视台在地震发生之际,立刻中断正常节目播出,迅速启动特别报道。NHK地震报道画面频繁出现在CNN、BBC以及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的特别报道节目中,境外媒体将其作为‘首先信息源’。”凤凰卫视新闻评论员杨锦麟在3月13日至16日的三天时间内,连发十条有关日本NHK电视台地震报道的微博,称赞其专业化的报道值得国内媒体同行学习。日本媒体灾害报道的高度专业化,取决于其成熟的电视新闻报道机制,特别是在当下多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报道以电视媒体为依托,借助手机、互联网等其他新媒体信息出口,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信息传输功能。

2011年对于日本电视界来说,可谓是“数字化革命年”。有一项关乎全体日本民众的“电视经济行动”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2011年7月24日,日本全境结束模拟信号播出,完全实行数字化播出。数字化改变了电视传统的信息输送模式,电视的实用性与娱乐性将以受众的需要为第一前提,“黄金时间段”这个由电视媒体发明的专业词汇,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只能在教科书上找到它的历史痕迹。

一、“视觉主义”下的日本电视新闻报道

日本的电视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1953年2月1日NHK东京电视台开播,同年的8月28日,日本电视台(NTV)作为商业电视台开播,这一年被誉为“日本的放送元年”。60多年来,日本的电视新闻报道经历了七个发展时期。

(一)摇篮期(1953—1958年)

日本电视新闻的摇篮期是以电视机台数达到100万台左右的标准来确定的。初创期的电视新闻完全依赖于电影胶片新闻。值得一提的是,当时NHK以及日本电视台的摄影完全依赖于电影业界,这是日本电视新闻摇篮期的特征。

(二)学习期(1958—1964年)

1959年4月,日本皇太子(现天皇)与美智子妃举行大婚,NHK、各商业电视台动员1500人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播[当时直播采用的技术是FPU(Field Pick up Unit)模拟信号传送装置]。为此,电视机的收看契约数大幅增加。1959年伊势湾台风、1960年安保运动以及1964年东京奥运会召开等一系列重大新闻报道,使电视新闻报道机能得到了受众决定性的肯定。另外,节目主持人型电视新闻节目的出现,摆脱了传统播音员型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的束缚,使节目在主持人的控制、推动下循序渐进;同时,新闻报道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

(三)充实期(1964—1975年)

1965年以后,日本的电视由“黑白时代”进入“彩色时代”,随着彩色电视机走进日本家庭,电视节目的内容与编排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越南战争(1960—1970)、登月行动(1969)、浅间山庄事件(1972)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超长时段的直播报道,使得电视“映像力”的媒体功能得到公众的进一步认可。充实期的日本电视新闻标志,是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集)这一革命性的传播手段的登场,改变了电视新闻的报道样态。来自新闻现场的报道和直播报道,大量地出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电视媒体的“速报性”、“同时性”进一步彰显了电视画面的震撼力。

经历了20年的发展,电视新闻报道在1974年迎来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重要报道角色。NHK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档制作播出了《新闻中心9点钟》,该节目提出了“现场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电视新闻报道理念,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

(四)并举期(1975—1985年)

该时期的日本电视由以娱乐为中心转化为娱乐、报道并举。日本商业电视台将1980年视为“报道元年”。这一年,新闻节目、大型报道节目纷纷亮相。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日本的NHK以及商业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报道播出时间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五)成熟期(1985—1995年)

进入成熟期的日本电视新闻,其标志符号是“电视新闻战争”的出现。究其原因,一是20世纪80年代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卫星新闻采集)的投入使用,二是电视新闻报道可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这成为业内共识。“电视新闻战争”的出现,也带动了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才的竞争。

成熟期的日本电视新闻节目的特征,表现为电视新闻报道理念已从“既成事实的新闻报道”转化为“引导受众进入新闻事件发展过程”,即由新闻事件结果型的“告知”,向新闻事件过程型的“解说”的报道理念上转变;同时,日本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战场也由晚上黄金时段转移到早间、午间以及傍晚等时段。

(六)再编期(1995—2006年)

随着媒体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地上波、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相继问世,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视这一传统媒体被裹胁着进入多频道化、多媒体时代。电视频道的专门化、电视观众的细分化、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成为电视业界最为显著的特征。

对于受众而言,互联网的出现使可供选择的信息媒体变得多样化了,同时也实现了获得信息媒体的平均化。互联网也具有电视的速报性、同时性的媒体特性,这让人感觉电视似乎失去了媒体特性的优势。在战胜报纸、广播之后,电视面临着来自新兴媒体的挑战;由电视一手创制的“黄金时间”概念,在互联网互动性媒体特性造就的“受众想获得信息时——就是黄金时间”的概念面前,开始动摇。

(七)视觉期(2006年至今)

2006年日本电视台推出大型晚间新闻节目News Zero,其耳目一新的节目包装、令人震撼的演播室设计,掀开了日本电视新闻“视觉理念”的风潮。2009年3月30日,TBS电视台推出了大型新闻报道节目《总力报道The News》,同样以新闻视觉作为第一诉求。在电视新闻领域,报道独家新闻越来越是奢侈行为,对新闻画面影像处理的崭新手法,无疑深深影响着日本电视新闻制作。新闻的包装不仅仅在言论力量上,“视觉意识”、“镜面张力”成为最前沿的理念。

从日本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阶段来看,重视电视媒体特性是其最值得夸耀的地方。一方面是加快电视信息传输技术的研发与利用,另一方面是结合最新技术积极树立节目制作理念,努力开发崭新的节目模式,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得日本的电视新闻报道成为亚洲新闻报道的典范。

二、晚间电视新闻收视王——朝日电视台《新闻站》的策略

(一)晚间电视新闻收视王

《新闻站》(1985年10月至2004年3月26日,周一至周五22∶00—23∶17,周五23时开始。后更名为《报道站》)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成型,前后历时近一年的时间。1985年,《新闻站》报道了朝日电视台Afternoon Show节目“捏造事实事件”,《新闻站》没有因为是自家电视台内部丑闻而放弃报道,反之,以新闻媒体专业精神对事件进行了追踪报道。1986年2月对菲律宾革命的成功报道,使其收视率攀升至两位数。

从1985年开播以来,最初三年《新闻站》抵挡住了日本TBS电视台的挑战,使其退居晚间23点档。2000年又成功打败NHK电视台重点打造的《NHK新闻10点钟》,迫使NHK将晚间新闻锁定在21点。如今,在晚间22点档仍然是《报道站》(即原先的《新闻站》)一枝独秀。

(二)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堪比偶像电视剧

2004年《新闻站》因中心节目主持人久米宏的离去而撤销,取而代之的是由自由播音员古馆伊知郎担任中心节目主持人的《报道站》。节目开播第一天的收视率是14.6%,随后一直保持在10%—16%左右。《报道站》也曾经取得过不俗的收视成绩,2005年出现过破纪录的收视高点,即27.3%。2005年2月9日,节目请来刚刚参加完亚洲杯足球预选赛并取得胜利的日本足球队两位运动员和人气组合SMAP成员香取慎吾。2005年4月25在报道“JR西日本福知山线脱轨事故”时,《报道站》取得了21.0%的收视率。2005年6月28日,为了直播球赛,节目提前到21∶38分播出,节目收视率达到27.5%。2011年3月11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公共电视台NHK以绝对优势压倒所有商业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取得超高收视率。唯有朝日电视台的《报道站》在3月23日的节目中以17.7%的收视率为商业电视台挽回些颜面。

(三)现代电视新闻理念的提出

在日本电视新闻报道历史中,1985年10月开播的朝日电视台晚间电视新闻节目《新闻站》的地位无人能及,它开启了日本现代电视新闻报道的序幕,由其提出的电视新闻理念,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日本电视新闻报道。

“制作容易理解的电视新闻节目”是当前日本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核心理念,而最早提出这一理念的就是《新闻站》。为了抗争NHK电视台在电视新闻制作领域的霸主地位,朝日电视台依托晚间电视新闻节目《新闻站》,提出了“中学生也能懂的新闻”、“人性化新闻”、“将由上到下的‘传达型新闻’改为受众想知道的‘需要型新闻’”、“与NHK相对抗的刺激新闻”、“发挥电视媒体特性将影像和声音最大化的立体型新闻”等一系列崭新理念。时至今日,这些理念仍然是日本电视新闻报道的核心理念,只是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将这些理念予以实施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而已。

除此之外,《新闻站》在文本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很多节目制作者认为电视新闻报道每天都在更新信息,作为社会人的受众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解力来消化新闻文本内容。事实上,即便是几天前的新闻中刚刚出现过的专用名词,大多数的观众还是不会“刻意存盘”。基于这一现状,《新闻站》在报道新闻事件时,注重事件的“现在进行时”,打破消息性新闻的传统制作模式,同时还着力于介绍事件的背景和未来趋势,使得该节目的新闻报道样式令人耳目一新。节目播出一年后,对受众进行调查后发现,原本将目标受众锁定为上班族的《新闻站》,意外地将早已远离电视的大学生们俘获了。日本关西大学教授田宫武在《电视报道论》一书中做了详细介绍,他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喜欢看《新闻站》这个节目,理由是:“看得懂”,“主持人的问题视角与自己接近”。那么,《新闻站》是如何让观众看得懂新闻的呢?一是文本内容脱离“专业化”,新闻细节信息多;二是提高画面信息;三是辅助性的信息表达手段,例如道具、图表、CG技术的大量使用。

三、日本电视新闻的“和式”表现手法

仅仅注重新闻采访、现场报道、演播室的主播,这些传统电视新闻制作的思维早已过时,当下的电视新闻已经进入“内容为王(The Contents is King),视觉为后(Visual appearance is Queen)”的发展阶段。日本电视新闻镜面的多样性展现充分印证了电视新闻注重视觉化的发展趋势。除了依赖新闻现场画面之外,对于新闻中一些抽象、理性的文本内容,电视制作者们还大量借助电脑制图的方式予以诠释。

(一)演播室设计的“三段论”

早在1974年,NHK电视台晚间电视新闻节目《新闻中心9点钟》开创出“主播秀”型新闻。为了最大化地凸显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在演播室的设计上,设计者们移植了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理念,打造出具有“和式”风格的电视新闻演播室。与“主播秀”型新闻一同出现在观众面前的,还有“功能型”演播室。

朝日电视台深入分析了NHK电视台的《新闻中心9点钟》,在继续秉承“功能型”演播室思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人性化新闻”的宗旨,大胆提出了“个人office化演播室”设想。将NHK电视台创造提出的“机能主义”演播室理念拓展到“实物主义”演播室的创新层面。

《新闻站》的“实物主义”又是如何体现上述创意的呢?主持人久米宏提出的要求是:“什么东西都是真的,才行。”节目组向家居厂商订购演播室主播用的桌子,与其他演播室封闭式的桌子不同的是,这个桌子跟你我家中的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到主持人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裤子。采访嘉宾时可以使用特别会客厅,它跟普通家庭的布置没有什么两样。

如今日本电视新闻节目的演播室进入“科技主义”阶段,呈现出抽象化、虚拟化、频道化的特点。演播室背景设计与节目内容存在某种逻辑联系的理念已经过时,而进入到了“什么都不是”的阶段。在真实演播室的空间区域性使用虚拟技术成为常态。2009年2月,NHK英语频道开播,频道识别系统随之启动。频道识别系统主要运用在专门频道,五家商业电视台的综合频道还未使用。

同类推荐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童兵自选集

    童兵自选集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热门推荐
  • 老子不生气

    老子不生气

    养正气的儒家历来受到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仰慕;不生气的老子则素来深受民间百姓的追捧。老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气”的理论,但老子所谈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做人心态和从政心态,它们无不指向不生气的心态修炼。做人要无为,从政要无为;做人要自然,从政也要自然。做官的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老百姓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官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政治文化。经商的亦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消费者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商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具体地说,老子指出了两种健康的心态,一是无为心态,一是利人心态。无为是不刻意为己,利人是无己心态的升华。
  • 倾城一顾临渊笑

    倾城一顾临渊笑

    如果有人对你体贴入微,如果有人待你温柔如初,如果有人惜你如命,如果他爱你,你会爱他吗?
  • 艳倾六界:魔尊的娇妻不安分

    艳倾六界:魔尊的娇妻不安分

    【男强女强一对一,爽文甜宠爆炸天际】她原是一名普通的女孩,被一名陌生男人收养后却是彻底长歪了!遨游六界,纵横为尊!被人看不起?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人想吊打?她一身幻术登峰造极,只手遮天!说她注孤身?她分分钟就能找到魔尊来调教!当娇媚女子遇上腹黑魔尊:“就算是让我去死才可以救你,那也要先来一炮!”
  • 民间灵异事件

    民间灵异事件

    来自民间的灵异事件。有人说这个世界有鬼,也有人这个世界没有鬼。那么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呢?没有人知道。
  • 次元壁破

    次元壁破

    次元壁是二次元和三次元中间隔膜,次元壁一旦破裂两个次元撞到一起会是一场灾难
  • 美食大冒险

    美食大冒险

    我的食物只有一种,除了两条腿站着的人。其余的一切皆可食用,至于如何问过我手中的刀再说。美食之道,心在前味在后。新书如美食,望君细细品尝!求收藏~求票票!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不败武修

    不败武修

    在这个世界,想要保护自己,那么唯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自己的实力够强。冷语,昔日的天才,如今的废材,却因为得到了一枚神秘的圆珠以及一身神秘血液,成为盖世强者,踏上绝颠!手掌为天,手背为地,只手定乾坤!
  • 小美啊小美

    小美啊小美

    她乖戾,她古怪,她有她的理由,可是她仍然需要爱。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是一个心理创伤的人需要理解和关怀的故事
  • 站在星空上

    站在星空上

    完成任务,不愁吃穿。...什么地方,我穿越了?那里是地球?这是火星精灵族,人族,巨人族,蚁族,翼族.......亥,卯,寅,丑,子。便是火星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