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600000027

第27章 媒介融合与英国电视新闻节目生产(3)

三、英国电视新闻产制变革

如前所述,媒介融合对于电视新闻产制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为新闻产制的具体工作环节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方法、工具和手段,而且对播出平台和节目样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造,同时,对新闻理念乃至新闻体制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新闻理念

西方新闻业的理念历经百余年的发展,虽然时有变化,但其核心理念——自由与责任的平衡——却一直未有大变。以BBC为例,2003年,著名的“凯利事件”给BBC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其主席戴维斯、总经理戴克、涉案记者吉列根先后被迫辞职,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来对BBC进行调查,其报告不乏批评之词。BBC也因此事专门成立了新闻委员会,强化申诉机制,并修改了《制作人守则》,还于2004-2005年对全球逾七千名新闻工作者进行了再培训。但是,在这次《制作人守则》修改中,主要涉及的是“公正与正确”、“公平与对等处理”两章,强调不能依赖单一消息来源、对不注明消息来源的可信度进行反复核实等。换言之,改善的是技术性问题,而BBC的核心新闻理念仍然得到了重申,即以下五条:事实与正确;为公众利益服务;公正与多元观点;独立;负责任。

然而,如果从本质上来衡量,新技术与媒介融合的新趋势仍然给英国电视新闻业带来了挑战。

1.新闻的去专业化

新技术变革的重要影响之一是降低了新闻制作的技术门槛,这无形中也降低了新闻工作的专业性门槛。例如,随着照相器材和摄影器材的普及,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拍出达到普通播出水准的视频,每一个新闻现场的公民都可能成为记者,这也使得“民众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应运而生。

所谓民众新闻,或曰公众新闻、参与式新闻、街头新闻等,指的是一种非新闻专业人员使用民用设备采集与制作新闻内容的新方式。2006年,一位自由撰稿人马克·格雷瑟(Mark Glaser)说:“在民众新闻背后的理念,就是没有受过新闻职业教育的任何以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互联网带来的全球传送网络,独立或合作地制作、评论新闻或为现有媒介报道进行事实核查。”

2011年8月10日,伦敦发生骚乱,当时YouTube网站上出现了大量民众自己拍摄的现场新闻,这就是民众新闻的实例。而对于专业的电视台来说,如何应对这种状况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性以便能胜过这些新闻的“业余爱好者”,还是降低门槛以迎合这种新的趋势?

2005年,BBC设立了“新闻学院”(College of Journalism),同时也开设了一个在线网站,它一方面为BBC的全球记者提供了新的提升机会,另一方面也通过类似“网络公开课”的形式为民众提供一种在线培训。这究竟是革命还是招安姑且不论,它毕竟体现了新的媒介融合趋势对于英国电视新闻的冲击。

2.新闻渠道的多元化

与新闻采制技术门槛降低相应的,媒介融合还带来了新闻渠道的多元化。它对于新闻的去专业化同样产生了作用,且产生了更广泛的效应。

如今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收看电视的终端开始多元化。人们不再仅仅坐在家中盯着电视机,他们可能在公共场合看大屏幕,或者在移动中通过手机观看电视,又或者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用笔记本电脑上网收看。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必须考虑到终端的多元化带来的挑战,这不仅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更高,也对新闻的内容、节奏、样式提出了要求。

3.新闻的日常化与环境化

随着制作门槛的降低和播出终端的多元,电视新闻也走下神坛,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新闻呈现出一种迷漫化的倾向,它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带来一种交融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也需做出回应。而回应的结果之一就是“全时性”新闻频道的建立。早在1997年底,在新闻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BBC建成了24小时新闻频道BBC NEWS 24,它的口号是“在需要时收看新闻”(“News when you want it”),为观众提供一种全天候的随时新闻服务。BBC 1通过一种24小时的新闻流建立了全时性的新闻频道,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新闻的日常化所带来的变化。

(二)播出平台

对媒介融合这一趋势,电视新闻做出的最重要回应,就是打通各种媒介终端,形成一个全新的、广阔的新闻播出平台。

2007年12月,BBC正式推出一款全新的播放器,命名为iPlayer。它不仅是一个视频播放器,同时还是一种打通各种播出终端的工具,是一种建立新闻播出平台的努力。它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也可以使用iPad等平板电脑和部分手机观看,从而提供了一个在媒介融合环境中全新的收看电视的方式。BBC的高级官员马克·汤姆森表示,这项产品的重要性甚至堪比上个世纪60年代公司首次彩色电视节目的发布。其他的电视业者也不甘示弱,ITV的同类产品叫做“ITV Player”;第四频道也推出了一个类似的竞争产品“4oD”,同样可以同时在互联网、iPad和手机上使用;第五频道则推出了类似的产品“Demand 5”。

此外,BBC还专门针对iPhone手机推出了一个APP应用,它融合了视频、文字、图片,并结合手机的功能提供方便的新闻体验。BSkyB提供的APP多达近十种,除了Sky News之外,还有移动电视应用以及各种体育赛事专用的APP。目前在苹果的iTunes里面提供APP以及Podcast下载已经成为英国电视业极为通常和普遍的做法。

通过这种播出平台的建设,英国电视新闻业将进一步提供全方位的新闻内容,这也符合未来的趋势,即使得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信的战略整合,最终实现协同作业。

(三)新闻来源

关于媒介融合对新闻业的冲击,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近年来互联网上社交媒体(social media)的兴起,它提供了一个新的公众论坛,也为媒介间的议程设置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英国,社交媒体日益引起新闻工作者的关注。因为它可以提供四种帮助:首先是提供新闻线索;其次是提供现场目击者的采访渠道;再次是可以提供各种新闻资料,如故事、图片、视频等;最后是可以建立新闻工作者与受众的广泛互动。

2011年8月9日,英国伦敦爆发了年轻人的骚乱,他们上街进行打砸烧,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自然也成为英国电视新闻业的焦点。各家电视台都做了详细而深入的报道。BBC的一位记者马修·厄廷汉姆说,他获得新闻的来源竟然大部分是在家中通过社交媒体获得的,他说,作为记者,自己本来一直是新闻扩散的控制者,现在反而成了新闻消费链的终端。在电视新闻中,也采用了公众所拍摄的视频和画面,例如一段视频,讲述了一位少年被暴打后又被一群伪装成好心人的暴徒洗劫的事情,成为电视新闻中反复播放的内容。

媒介融合对英国电视新闻业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但是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对于电视新闻业者来说,为了适应这种新的趋势所采取的应对必须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新闻理念的更新,也涉及播出平台的重新设计,同时还有新闻采访和制作环节的全面改造。

同类推荐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本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利用图书情报发展状况,包括论现代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初创阶段、浅谈电子报纸的发展前景、试论高校图书馆员科研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行销美国30年的经典教材,一本关于“职业谈话”的必备手册。作为人际传播与交往的重要手段,本书对访谈实现了两个层次的构架:第一层次着眼于访谈的一般规律(第1章到第4章),从宏观方面对访谈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访谈的基本理论、人际传播过程、提问的设计和应用、访谈构架作了简练深刻的论述。从第五章开始.八种主要访谈类型.包括探查性访谈、调查性访谈、招聘式访谈、面试访谈、绩效访谈、说服访谈、咨询性访谈、医患交谈,都在书中得到了切实而生动的阐释。
热门推荐
  • 史记(第一卷)

    史记(第一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戮星

    戮星

    轮回之人,逆天之才。成修之日,劫星降临。看主角如何应对各种危机,于凡尘之中觉醒,在修真界内闯荡。找寻今世道路,了却前世因果。逆世登天,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辉煌。
  • 未来战士之黑暗风云(下)

    未来战士之黑暗风云(下)

    一位具有极高魔法造诣的少年初涉尘世,便爱上一位偶然相遇的美丽女孩,也因此陷入了是非的漩涡之中。各方人马斗智斗勇、各展奇谋,剑与魔法的撞击、爱情和仇恨的较量、理想与现实的交织,组成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奇异画卷。究竟谁是真正的未来战士?在患难与共中碰撞出的爱情火花能否燎原?真挚的友谊是否禁得起生与死的考验?一切,都等待着你来寻找答案……
  • 初爱青春

    初爱青春

    世上本没有爱情,在一起的人多了,便成爱情。你见过一种爱情吗?它很懵懂,懵懂到没有人能察觉,但当察觉到时,又发现莫名的,心甜甜的,这就是爱情初生时甜蜜吧
  • 那年黄昏,我们错失的流年

    那年黄昏,我们错失的流年

    她,优雅善良。她,为爱情而疯狂。他,帅气温暖。他,默默地喜欢。她,天真可爱。她,高贵。。。
  • 苍魂记

    苍魂记

    三界碎,六道崩,仙古陨,且看人族少年洛苍如何崛起于混乱大世,笑傲战群雄。凭我一腔热血,独闯天下,重塑六道,再立三界。天若无魂,便以我之魂代替天之魂,战他个朗朗乾坤!!!
  • 爱梦之重:薄情Boss不好追

    爱梦之重:薄情Boss不好追

    其实她是个好女孩,不断的惹事,只是为了让他多看她一眼。毕业前夕,在他心中亦是他身边的那个她,离开了。他颓废时,她来到了身边。...婚后,她性情大变。而他,心中从未容下她。离婚后,他曾经的那个她,心心念念的人归来之时,他才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一.他扬手“别以为你是女人我就不敢动你。”她反驳“动呗,动呗,从结婚到离婚,你动过我吗?”二.“你就是守着抛弃你的她,也不愿意多看一眼守着你的我。”我是一个努力变成他喜欢的人,我不是我自己,我也不是他的她,我是谁呢?
  • 咸鱼跃龙门

    咸鱼跃龙门

    宇宙中一个基本的现象是无形的力量操控或者影响着有形物体的行为轨迹。近代文明公认的原理定理也不过只窥探到了真相的凤毛麟角。……
  • 妻味无穷:狼性大叔,别心急

    妻味无穷:狼性大叔,别心急

    冷芷爱的新婚之日。夺走冷芷爱初夜的恶魔出现在她眼前,恶魔就是帝都最臭名昭著的霍少庭。在帝都,霍少庭要让人哭,那个人绝对不敢笑。当着新郎的面,霍少庭托起冷芷爱的下巴,凝视着她的泪眼,邪媚一笑,极端高冷的声音:“被我睡过的女人,竟然还想嫁给别人,有经过我的同意吗?新娘旁边的小萌宝看到妈妈受欺负,对着霍少庭又抓又咬:“坏叔叔,敢欺负我妈,我抓伤你咬死你!”看到小萌宝很像自己,霍少庭死死盯着冷芷爱,精致的五官近乎扭曲,“冷芷爱,你竟然带着我的孩子嫁给别的男人?”这是恶魔跟灰姑娘的故事。
  • 萌兽驾到:刁妻养成路

    萌兽驾到:刁妻养成路

    新书求罩,没了小狐狸,快来调戏蛇王大人呀,小宝贝儿们快来和我一起玩呀~~~什么?要她嫁给一只狐狸?别开玩笑了,嫁给一只猴子起码能生只类人猴出来,和狐狸能生出什么?某小片段:“娘子,别怕,我就蹭蹭不进去。”“谁信啊!每一次你都是这么说的!”“娘子,我们之间的爱呢?”“滚犊子,出去!”“娘子不喜欢?”某狐狸抱着自己心爱的小女人,感慨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