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500000027

第27章 传播与国家认同(3)

以加拿大2007年国庆日海报征集活动中获奖的一幅画为例,来说明这一观点。在这幅海报中,这位叫做Sharon Huang的15岁孩子用了一些典型要素勾画出加拿大的国家认同图景,在这里既有古老的印第安文明的图腾柱(最右侧),也有代表加拿大联合在一起的太平洋铁路的象征——一列火车,在火车上是打着各省省旗(包括魁北克)的加拿大公民,还有加拿大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景观:加拿大联邦跨海大桥(左侧)和最高的多伦多电视塔(左侧)。在这幅画的正中人物队列中,是一位冰球运动员,冰球是加拿大民族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在前方还有一位往前奔走的小伙子,这也是加拿大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人物Terry Fox,在他后面的是骑着马的加拿大联邦警察——皇家骑警(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在画面的上方,飘扬的是一面巨大的加拿大国旗,矗立的是加拿大的国会大厦,还有巍峨壮观的落基山,以及远方的佩姬湾灯塔。当然,还有一只展翅的加拿大大雁非常醒目地高飞在天空中。这么多的符号元素浓缩在一张图画里,确实是表现了孩子内心中的“想象的共同体”——加拿大,这幅画作为国庆海报是很有艺术张力和精神内涵的。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加拿大国家认同的传播影响力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世界中。

综上所述,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是解决其潜在国家认同危机的良方,其实施的基础在于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完善的民主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认同可以在下一代人那里不断传扬下去。

苏丹:南北内战与国家认同危机

说起苏丹,似乎离我们遥不可及,在媒介的形象上,“这个曾经出产优质长绒棉和阿拉伯树胶的非洲国家,长期以来几乎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以及“一个战乱国家,穷困潦倒,民不聊生”。这些说法里面,尽管有其事实的基础,却不能揭示苏丹国家危机的真正根源。在此,仅从国家认同危机的视角来考察:这个国家持续了40年的南北内战究竟是为何而战?苏丹的国家命运将走向何方?

就国土面积而言,苏丹是非洲最大和世界第十大国家,它拥有2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大约等于整个西欧的面积,但是,全国人口却只有3500万。根据考证,苏丹的阿拉伯文全拼为“bilades sudan”,意思是“黑人之地”,其范围跨过大西洋、红海,直抵印度洋。直到19世纪,现代苏丹的地理边界才基本确定下来,至20世纪中叶,最终由英国人划定。根据Craig Calhoun(1997)提出建构国族的基础条件,苏丹只有第一个条件“界线(boundaries)”是完全满足的,即苏丹国家的地理边界是清晰的。然而,后面的诸多基础条件都存在着种种潜在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在苏丹地理范围内形成了南北两个具有“异质性”的地方认同,双方长期对峙,无法统一。

在苏丹北方,主要是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天下,其建构的国家认同是阿拉伯主义认同;在苏丹南部,则是非洲黑人和基督教的世界,在这里,非洲主义认同是主流。对于苏丹究竟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国家,南北之间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意见。作为苏丹人,当面临着“我们是谁”的问题时,来自不同地域和部族的人,回答也是不尽相同甚至是完全两样的,而对于移民异国,包括移民阿拉伯地区的苏丹人,其回答可能就更为复杂和多义。这一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在一个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既有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教对于非洲的长期渗透和影响,也有英国殖民者的统治给这一地区带来的影响。

先看苏丹国家中的阿拉伯主义认同。它可以说是宗教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结合体,宗教是其核心部分。对于生活在苏丹北部的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化的非洲人苏丹的很多自我认同为阿拉伯人的人,根据学者研究实际上是阿拉伯化的努比亚人(Nubian)、丁卡人(Dinka)、努巴人(Nuba)、希卢克人(Shilluk)、富尔人(Fur)、贝加人(Beja)等等。来说,阿拉伯伊斯兰是他们的一种感情依附,一种群体的归属意识阿拉伯部落民以自己是阿拉伯人而自豪,他们往往称南方人为“贾努比”(Janubi),语意中带有歧视南方种族低劣、文化落后的感觉。特别是在抗击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时,在中世纪创造辉煌文明的阿拉伯主义成为北方人寻求自我解放的情感基础、信心来源。在苏丹的独立运动中,伊斯兰宗教力量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安萨派和哈特米教团与世俗民族主义力量联合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因此,苏丹在1956年独立后,来自尼罗河流域的穆斯林一直实际控制着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苏丹的南北内战是在1955年8月打响,早于国家独立,也就是说,从苏丹民族国家诞生之前,国家认同问题就已经存在了。

再看苏丹国家中的非洲主义认同。它是南方人的一种本土文化认同,南方部族社会要求建立自己的国家。虽然南苏丹部族众多,但是,由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宗教情感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自己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认同对象。根据Craig Calhoun(1997)提出建构国族的基础条件,在文化(culture)——“包括语言、共同的信仰和价值以及风俗习惯等”这一项上,苏丹南部社会中盛行的是非洲传统的宗教、语言和价值、风俗,以及后来英国殖民者传入并扎根的基督教和英语,与苏丹北部的差异很大。自从1960年以来,南方的抵抗运动(例如阿尼亚尼亚运动、南苏丹解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南方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和地方认同的坚守,北方往往被他们构建和想象成具有“侵略性、威胁性”的北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又强化和加剧了政治对抗。

简单概括一下,苏丹南北之间的国家认同的差异源自地区之间的人口、社会、文化构成要素之间的现实差异,而这种认同差异又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政治力量的对抗和军事冲突。正如一位学者(刘辉,2008)对此所总结的那样:“南北社会发展的差异为不同认同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可以说,是发展的不同导致了认同的分歧。而反过来,无论是阿拉伯主义认同,还是非洲主义认同,都强化了南北的差异和分歧。”总之一句话:环环因循相报,结果没完没了。

分析到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断言,要根本性地跳出国家内乱的阴影,要和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一种超越于阿拉伯主义认同和非洲主义认同的新的国家认同,否则,就无法走出历史的怪圈。

2005年1月根据新华社消息新华社:《背景资料:苏丹的和平进程》,苏丹政府和南部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在肯尼亚中部的奈瓦沙签署了永久性停火协议和全面和平协议的执行步骤协议。南北之间的这一纸和平协议尽管来得太迟,但毕竟是来了,不过这也仅仅是和平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该协议允许在6年的过渡期后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南方的命运,这意味着苏丹依然潜藏着国家解体的分裂因素。可以说,苏丹国家认同危机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有期待苏丹政治家发挥政治智慧,期待苏丹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伊拉克:战后重建与国家认同危机

2003年,美国借口反恐和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仅用了24天时间,美国就以绝对的军事优势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是,自2003年7月13日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宣告成立后,美国试图在伊拉克主导战后重建,建立“民主样板”的愿望,并没有给伊拉克带来繁荣和安定,相反,由于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博弈,伊拉克国内教派暴力冲突不断,重建深陷安全困境。种种社会现象折射出伊拉克在国家认同上的严重危机,笔者在此,从一些重要数据和现象入手来分析其产生缘由及内在动力机制。

在萨达姆统治时期,人口比例约占15%的逊尼派执掌政权,对人口占61%的什叶派的宗教学校、出版物严加控制,并对什叶派人士进行打压,但那时的伊拉克毕竟是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其全体民众是在伊拉克共和国名义下的国民。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的整个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什叶派在新的政府中占有明显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什叶派尤其是内部曾遭受直接迫害过的派系借此报复逊尼派,一些极端分子甚至直接把逊尼派的人作为仇杀对象。失势后的逊尼派在政坛上没有强有力的代言人,要在实际生活中处处防范,特别是那些与前政权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没有什么尊严感和安全感。尽管表面上大规模的武力战争很快停歇了,但是,隐蔽的、小规模的暴力冲突却没有停歇的迹象,更不用说在内心中达成“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民族和解。在这样的状况下,伊拉克民众的国家认同出现了深刻的危机,为了寻求安全感,教派认同成为其精神的庇护所;因此,伊拉克的国家认同本应承担的安全感,在某种程度上被宗教的教派认同替代或架空。

此外,什叶派内部不同的派别与利益集团在对待逊尼派和美军占领的态度和政治主张也不相同。例如:伊拉克什叶派的精神领袖西斯塔尼较为低调,不提倡暴力,属温和派,在伊拉克政坛有着崇高威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长期流亡国外的伊拉克“海归派”,则主张以和平方式促美军撤出伊拉克,建立自己的联邦国家;萨德尔派却视美军为非法占领者,指挥其民兵组织“迈赫迪军”公开武装反美,属激进派,与前两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在什叶派内部的教派中就出现了教派认同集团化的分化现象。加上在伊拉克内部还存在一个非常棘手的库尔德民族问题,国家认同又面临族群认同的冲突:在伊东北部的库尔德人为争取其民族自治不断进行斗争,而且在海湾战争后实际上已经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和较强大的武装,这一地区又是伊拉克重要的石油产区,库尔德民族就成为各种政治势力博弈的一个筹码。

综合起来看,正如一位研究者(余泳,2007)所说:“强烈的什叶派色彩令伊现政府不能兼顾各派的利益诉求,并引起中东逊尼派国家的忧虑,为国内各派利益纷争和邻国不同势力插手其中留下隐患;同时,该政府反映的美国战略意图使之遭到境内反美力量的强烈抵制,也诱使阿拉伯-伊斯兰激进势力入境作战。伊中央政府不具备凝聚国内各派的向心力,也难树引领民众重建国家的权威,加深了伊战后重建中的国家认同缺失。”

可见,在伊拉克当前的这种教派、族群分布的政治力量版图内,广大的伊拉克人民实际上特别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带领伊拉克人民进行战后重建;但是,伊拉克现政府本质上却是一个屈从于超级大国军事占领并受到周边阿拉伯—伊斯兰激进势力渗透影响的弱势政府。这就决定了在伊拉克很难形成稳定的、能带来心理归属感的、有国家现实力量支撑的国家认同。

“解铃还需系铃人”,伊拉克国家认同危机的解决之道,关键还是取决于两个根本性的因素:一是美国需要彻底走出在伊拉克的政策误区,从伊拉克撤兵;二是伊拉克各种政治力量应当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弘扬共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化解历史旧怨、促进情感沟通的黏合剂。前者事实上涉及美国国家战略调整的问题,不是在传播与国家认同范畴内所能解决的;后者则与传播密切相关。2007年3月,一位26岁伊拉克姑娘居然成为一个架起伊拉克不同教派形成国家认同的沟通桥梁,“从来没回过战乱祖国、感召力超过政界领袖”。

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莎达·哈苏恩参加的是黎巴嫩主办的“明星学院”电视选秀节目,随着她在一轮又一轮淘汰赛中击败对手,闯入总决赛,伊拉克人的狂热也达到了高潮。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姑娘竟使身处动乱中的伊拉克人形成了空前的团结。30日晚,当决赛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电视屏幕下方滚动的观众短信中出现了这样一行字:“莎达,逊尼派和什叶派将因你的胜利团结一致!从南到北、从底格里斯河到幼发拉底河,是你把伊拉克人重新团结在了一起!”今年62岁的巴格达人萨米尔说:“如果伊拉克人人安居乐业,恐怕没人会给莎达投票。可如今,我们内心深处特别担心有人正企图让我们丧失作为伊拉克人的身份。正因为这种忧虑,我们才迫不及待地紧紧抓住任何能让我们感受到民族身份和教派团结的东西。”

同类推荐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仰山论丛(2012卷)

    仰山论丛(2012卷)

    本书汇集了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职员工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其他相关专业领域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涉及独立学院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习基地建设,以及财经、人文、工商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有关研究成果。
  • 不吐槽不快乐:生活就是一场脱口秀

    不吐槽不快乐:生活就是一场脱口秀

    本书内容面极广,所谈论的都是社会的焦点问题或最即时的热门事件:首都房价、中央反腐、公款吃喝、炫富哈韩、精英移民、过度医疗、食品安全、物价飞涨、饭局应酬、有关部门、网络红词……犀利的文字,幽默的吐槽,深邃的思想,难能可贵。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丑态百出的社会;用最淡然的调侃,说最艰辛的生活。吐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脱口秀不是愤青,而是智者。这是一本有趣味、有思想的书。
  •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本书详细讲解了小主持人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基础、用气发声、语言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艺术、表演技巧、演讲要领、礼仪常识、采访写作、口头评述、主持艺术等,还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本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既可以作为小主持人高效实用的学习训练宝典,又可以作为小主持人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
热门推荐
  • 华丽蜕变:天才驱魔师

    华丽蜕变:天才驱魔师

    平凡少女阳雨薇因为一次灵异经历被爷爷告知她是驱魔家族阳家传人,解开了双眼封印。自此,一双阴阳眼,行走阴阳间,开始了精彩的人生。一个由众多驱魔师和一些背景强大的男男女女组成的学院,一桩桩灵异事件,她由最初的青涩变得强大,同学的刁难,同道的背叛让她越来越成熟,还好一直有人陪伴在旁,只须侧目便能看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虚空大门

    虚空大门

    东西有海,南北有界。踏九州,顶苍穹,风雨欲来,可随我横推出去,英雄不朽,漫步长生!?智者无双,仁者无敌,恰逢乱世,我偏要以一人当一国,踏天而行,破碎虚空。扣扣交流群:298614472
  • 啤酒谋杀事件

    啤酒谋杀事件

    这是一件十六年前发生的命案。波洛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他没有亲眼所见,也没有亲身经历。他只能从这五位当事人口中,把当时的情景一块一块拼凑起来。他要通过他们心底最深的记忆,去看,去听,去感受那曾经的气氛。侦探波洛决定从心理角度出发,回到十六年前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然而,值得沉思的是:每个人,对主要人物的看法不尽相同。自杀?他杀?卡罗琳到底是不是凶手?难道还有一个神秘的X?这五位当事人与克雷尔夫妇,又有着何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表露人物内心的氛围。每一位当事人的叙述,都是一篇人性的记录。在啤酒气味的背后,爱与恨是永恒的主题。
  • 红尘专家

    红尘专家

    对错,不是绝对的对与错。仇恨与恩怨的对决,正与邪的抗衡,警与匪的战争、在这里,玩智力,玩技术,玩人心,玩心理。在这里,火拼、肉搏、枪战、爆炸、飞车。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一个接一个的阴谋接踵而至,为何能够窜连成一条线,将近百年祖孙三代的恩怨就此开始。ps:烧脑剧情,悬疑案件,智商不够请绕道。
  • 既如风雨既如晴

    既如风雨既如晴

    短篇合集。我来这里,只为和你相遇。我说不弃,哪怕你已忘记。
  • 逆天神皇录

    逆天神皇录

    若有人伤害我至亲之人,诛之、你可以伤害我,但是不能伤害我身边的人。
  • 本心为道

    本心为道

    不一样的玄幻,不一样的爱情,不一样的人生,谱写出一篇不一样的文章
  • 星辰伴月

    星辰伴月

    一颗心,坚若磐石……一把剑,杀伐果断……一生情,至死不渝……一世人,爱恨两难……一位红颜,几世等待,生死相随……一群兄弟,铁血豪情,出生入死……一方天地,我为主宰,重定秩序……一杯浊酒,登天之路,荡气回肠……鸿蒙灵海,万物之主,暴乱星海,谁主沉浮……巨龙腾空,绕月盘旋,金鳞消散,星月做伴……
  • 神探林洛奇

    神探林洛奇

    前传比较单调第二章开始精彩刺激的案情一个发生在香港市郊豪宅的诡异命案一个关于巫术的富豪灭门惨案一个牵涉了众多凶手和受害者的疑案一个个关于贪婪、好色、妒嫉、错爱的命案一个由11条人命和4个凶手交织在一起的离奇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