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300000018

第18章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的特色(5)

第三节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的快捷性

对于新闻而言,速度是它的生命力。新闻若没有速度为前提,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比如在2008年报道一件2007年所发生的事件,而这个事件又早已经被人们所知晓,那么这个报道就不具有真正的新闻价值。但是如果所报道的事件在2008年有了新的进展,并且对当前生活又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新闻价值就又得到了体现。媒体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媒体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的历史,从报纸到广播,再从电视到网络,都呈现出速度对于媒体所具有的革命性价值。在网络时代,飞速已经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种现实的信息展现过程。在对国际新闻的报道中,网络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因而网络媒介给中国国际新闻报道所带来的革命性价值也是特别突出的。

一、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的快捷性之表现

在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中,其所涉及的领域是相当广泛的,这其中既有大量的一般事件和信息,也有一定数量的重大事件和信息,还有一些时间性很强的事件和信息,而在对这些事件和信息的报道中,网络报道的能力都是最为突出的。与传统媒介相比,无论是对一般事件的报道,还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抑或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网络媒介都展现了特有的风格。

首先,在对一般事件的报道中,网络媒介不仅实现了量的猛增,而且也实现了速度的提升。所谓一般事件其实就是不那么重要的事件,或者说比较细小的事件,这些事件没有什么时效性的特别要求,但当它们被报道出来的时候,也具有真正的新闻价值。比如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中要报道中国百岁以上的老人的生活情况,就不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新闻。但只要这样的事件被传播于网络之中,那么就必然会非常快速地让世界各地人民所知晓,从而通过中国百岁以上老人的生活去感受中国人对于老人的尊重、中国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是快速地让世界人民看到这篇新闻报道,对中国就越有好处。在这里虽然速度不是很重要,但若是速度被整合到了一般事件的报道之中,则必然会推进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事业的发展。凡是新闻实际上都是越快越好,人为地阻止新闻信息的传播必然会抑制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对于人的生活方式的提升,还是新闻机构的形象建构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事件实际上是以悄无声息的方式塑造着整个文化的增进和发展,塑造着国际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正是在对无数细小事件的把握之中人们才认识到了世界的本来面貌。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这并不是只有通过重大事件才能了解的问题,而是一个在无数细小事件中了解的过程。细小事件原本就是我们生活的本来面貌,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存在。生活在本质上不是由重大事件构成的,而是细小事件的无限组合,人们只有了解到足够多的细小事件才可能真正懂得社会的本质。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的目的就是让中国走向世界,将世界传播到中国,因此绝对不能忽略对细小事件的报道。为了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好地知晓中国,中国国际新闻报道必须以加速度的方式拓展自身的传播方式,而网络媒介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应该是首当其冲的。正是在网络媒介对一般事件的报道与传播中,世界的本来面目才可能真正为每个人所真切地感受。

其次,网络在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中真正地做到了快捷性。重大事件发生时,各种媒体都会对其进行及时报道,但是传统媒介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虽然也追求快捷,但是由于自身的特点往往做不到随时报道。如报纸,有时刚刚截稿,突然就发生了重大事件,若不加号外,只能等到第二天了。而即使加了号外,也难以同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相提并论。而广播、电视等,虽然在事件发生的现场就可以报道,但它们的传播效果不及网络。当重大的国际事件发生时,只要不是特别惊人,广播、电视一般都不会打破正常的播出顺序进行插播,有时电视仅仅是以字幕的形式在屏幕下方进行滚动播出,之后再制作节目,详细报道。但网络则不同,它可以随时增加新闻,并将该新闻放在特别显眼或重要的位置,而其他的工作根本不受干扰。比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在对这个重大事件的报道中,网络无疑具有更为强大的优势。对“非典”患者的病例数量的增多与减少的报道、对“非典”患者的治疗情况的报道、对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始终战斗在一线的报道,网络的传播速度都是其他媒体所比不上的。只要点击关于“非典”的关键词,你所希望看到的信息都会呈现在面前。2000年奥运会期间,新浪网是以这样的速度报道的:一项比赛结束后5秒中出结果、30秒出图片、1分钟出报道、5分钟出详细报道、新闻刷新高峰期每分钟在10条以上。这种追踪报道的刷新速度是其他任何媒体都无法做到的,多样化的报道形式与速度实现了良好的整合。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报道中网络有了更新的突破。

其三,网络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相比其他媒体而言其快捷性是惊人的。比如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当纽约的双子塔倒下时,华盛顿的五角大楼也受到攻击;而政府马上下令关闭机场,学校和许多单位立刻考虑还要不要继续上学或上班,这样一下涉及很多人物、地点和活动。这时有人想查受害者名单,有人想知道事情的最新进展,有人想知道有关的背景资料等,而中国的传统媒介因受到政策的制约或者惯性使然,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如中央电视台依然按原节目单播出,歌舞升平,风平浪静,只在晚10点的晚间新闻中以简短的消息形式一带而过。有的报纸增加了相关报道,却被宣传部门拿下;有的报纸也只是象征性地表达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并简单介绍了在那里的中国公民的情况,这些都远远满足不了受众对如此重大的突发事件的信息期待。但网络这时却充分发挥了自己快捷的威力,新浪网短信头条新闻首先发布美国遭袭事件,让新浪网友眼前一亮。搜狐紧随其后,一个小时后开通了“直击美国命运”的专题,并24小时连续播报,吸引了无数受众。虽然网络并没有独立的采访权,但在对待突发事件上它可谓占尽了先机。除此之外,网络还利用自己海量的优势,将所有相关信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并且提供空间给普通人,让他们及时添加信息并做出评论。

中国国际新闻报道在网络时代实现了及时传递信息的使命,这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也给人提供了一个谈论国际问题的话语空间,可以说是人的生活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形态。

二、速度背后的原因分析

网络传播的快捷性的原因当然首先要从技术上寻找,但技术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因素,而我们更需要把握的是一种技术之外的使得网络传输加快的原因。

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国际新闻传播速度的加快是由于一种持久而强大的控制性因素,这主要表现为国家作为重要的国际新闻传播主体总是希望自己的国家理念、意识形态、文化主张能够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于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新闻传播中都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并试图建立自己的传播帝国。这是一场经济的斗争,经济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当然希望被世界全面而真正地了解,于是有意识地调动了其所有的媒介力量,不仅包括传统媒介,而且也非常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完善和发展网络建设,用网络来建立并巩固自己在世界传播体系中的强大地位。

其次,任何信息的传播都需要主体的积极介入,倘若作为主体的人对信息传输没有主动性,恐怕很难使得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态势。互联网的国际新闻传播之中我们要明确自发的新闻报道模式所具有的信息传播价值。“互联网络之所以吸引人,不只是因为它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大众网络,而且也是因为它是在没有设计师负责规划的情况下,自然演变而成的,就好像乌合之众般形成了今天的面貌。没有人发号施令,但是到目前为止,它所有的部分都日渐进步,令人叹赏。”

同类推荐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环境,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举措,国家关于农村教育的政策等。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热门推荐
  • 倾世丑妃:将军,这厢有礼了

    倾世丑妃:将军,这厢有礼了

    她身世迷离,貌若天仙,身逢乱世,为保清白,自毁容颜。即便如此,她也逃不开纠缠在皇帝和将军之间的命运安排。爱着将军的她,成了闻名的‘丑妃’,爱上皇帝的前一刻,她心如死灰。记得她被废妃位,下嫁将军那天,皇帝亲手将她带到将军面前。他对将军说“如果你亏待小樱,朕将不择手段让你生不如死。”将军回道:”请你放心,即便死亡,也不能阻止我带她逍遥一世,纵横四海。”小樱看着将军坚定道:”我力保清白,不惜毁颜,只为与你并肩策马,红尘相伴。”如此誓言犹在耳边,不易得来的婚礼,却成了终将分离的预言。本想放弃命运,却又被卷入更多浪潮。最终她与将军还能否终成眷?
  • 首长有个娃

    首长有个娃

    一朝重生,无名大陆,霸道首长……这一次他会为了在乎的人而变强……情景篇:“迎面而来的一拳,带着势不可挡的气势,落在腹部,连带着整个人都被掀翻在地。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喝彩声,莫白倒在地上动弹不得。任由那人将脚踩在他头上,碾压:“小子,你不是很狂吗?不是要做得我满地找牙吗?来呀!来揍我呀!”
  • 龙骨剑皇

    龙骨剑皇

    浩凌问师姐:“师姐未来的相公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师姐回答:“我的男人要像圣皇那样,武能御剑斩妖龙,文能治国安天下。”“这样的男人可不好找啊,估计全天下也没几个,怎么会轮到师姐呢?”浩凌很是时宜的打击道。“笨蛋,你找死啊!”师姐佯装出生气的模样在浩凌腰间上的那块小嫩肉上狠狠掐了一把。……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落石山脉大阵破,妖孽龙魔返世间。手持龙骨战剑,熟读远古卷轴,子承父业,踏上诛邪之途。
  • 树荫下的那个女孩

    树荫下的那个女孩

    她和他,从小便被班里传为青梅竹马。更巧的是,他们的姓氏一模一样,并且还住在同一个小区。奈何她不爱他,爱上了一个霸道男神。她能和他在一起么?
  • 苍罪

    苍罪

    许多年后,他做了一个梦,昏暗的天空,破碎离析,沧桑的大地,风沙悲鸣,他独自走着,熟悉的光景,却记不清这是哪里,他看见一条血河,竟觉得妖艳美丽。他看见一群尸体,有他,或有她,有他认识的,仰或不认识的。后来,他看见一座墓碑,孤单矗立于残垣断壁,上面刻着的是他染上鲜血的名字。不知道什么时候,他醒了,流着眼泪,没有悲伤,不明白为何流泪,也记不清那个梦境。他喃喃着一句话,轻声,宛如叹息。【这是起点,也是终点。】一个实验,一场阴谋,贪婪的人心,将世界推向绝望的境地。孤独的孩子,负重前行,强颜欢笑。他是光,他却是影,他们只为寻找一个真相,一个令人绝望的真相。
  • 罗刹剑尊

    罗刹剑尊

    看,世间变化之万千!观,宇宙星辰之幻灭!寻,天地万物之奥秘!破,红尘万丈之束缚!林家兄弟以剑破天!以心证道!
  • 为你而生:邪魅总裁爱上我

    为你而生:邪魅总裁爱上我

    “啊!你怎么在我床上!”她道。“不是你自己爬上来的吗?”他笑笑,“来,来,我们继续造宝宝吧。”“不要!”“睡了这么久了还想逃?”一把拉过,然后…
  • 梦初人亦醉

    梦初人亦醉

    本书由作者六年级毕业后的想法所创造。本书大多数故事都是作者六年级的事情。我们有梦想,我们会为了梦想而奋斗至天荒地老
  • 养只女鬼做老婆

    养只女鬼做老婆

    作为老胡家最后一根独苗,我不但是这世上最后一个还魂师,还是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出生的四柱纯阴之人,为了给老胡家延续个后代,我奶从小给我定了一门娃娃亲,可和这四柱纯阳的妹子刚见面没多久就酿下大祸,唯有撞阴门,娶阴亲,方能能化解。带着鬼妻看风水,带着鬼妻去还魂,带着鬼妻去考试……为了续命我还要解开老胡家二十五岁必亡的劫数
  • 重生之渣女新生

    重生之渣女新生

    前世,她为他付出所有,得到的却是另娶她人,而她被关在暗无天日的黑屋等待死亡。重生后,李依依无奈的看着眼前这个卖萌的男人,“欧阳毅,你作为老师的节操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