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300000014

第14章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的特色(1)

网络媒介的产生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革命,对每个国家的国际新闻报道也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虽然中国在网络技术上并不能完全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当这种技术在中国普及的时候,中国各个阶层都采取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接受态势。在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之中,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将网络媒介看做是一种重要途径,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网络媒介有着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特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和接受他国的信息,感受和把握另一国度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活等各种各样的状况。网络媒介在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改变了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的样态,使得中国国际新闻报道呈现出形式之多样、范围之拓展、传播之加速度等特色,这些特色表明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事业正呈现出一种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

第一节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媒介存在着单一化的倾向,尽管它们也试图在各种各样的报道中体现出整合的风貌,但由于媒体自身的局限性,很难做到。当人们在阅读报纸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文字把握信息,虽然在摄影技术发展之后实现了图文并茂,但这并不能改变报纸的文字化信息模式。广播主要传递的是听觉信息。而在传统媒介中手段最完备的电视虽然实现了国际新闻报道的立体化,但由于电视所具有的“演说”的特质,使人们难以通过电视对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传统媒介的缺憾在网络媒介崛起之后,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其原因在于网络媒介从根本上实现了新闻报道形态的多样化。

一、网络与传统媒介的融合

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各自具备自身的优越性,它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承担着不同但重要的使命。比如杂志作为一种国际新闻报道的载体,就有着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体现了析理性的高品质特征。杂志在对一个事件的报道中,能够非常有力度地分析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且对这个事件所具有的价值进行深度研究。虽然它的时效性不如报纸和电视,但它的分析特质却是其他媒介所无法超越的。对于国际新闻的发布者而言,他们也总是力图将一种信息在不同的媒介上加以表现,从而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中国作为一个政治、文化乃至经济的大国,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要向国际社会发布,于是这些形式就成为中国政府和民间报道信息选择的方案。但是所有这些传播形式都存在着片面性,其本身的报道形式的融合性是非常有限度的。

网络媒介有着以往任何媒体都无法实现的媒介融合性特质,也就是说,在网络媒介的报道中实现了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介的融合。

首先,在网络媒介中,你能感受到报纸的特点,网络页面的基本表现形式依然是文字,这个特点与报纸十分相似,而你在报纸上所能看到的信息在网络中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中文字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网络承载文字的功能仍然是相当巨大的,报纸要占用很大的体积,但网络则在虚拟空间中实现了对外传播。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网络一方面具有报纸所具有的优点,但另一方面也具有报纸所无法具有的优点。报纸几乎被完全地融合到网络之中,对于一个拥有电脑并可以连线上网的人而言,只阅读网络而不阅读报纸,不会影响他的信息量,而在了解和感受国际新闻的过程中,只要你键入你所需的关键词,马上就会有大量的相关信息扑面而来。世界上可以以“吨”计算的报纸完全融入了虚拟空间之中,人们再也不需要订购大量的报纸了。美国丹佛Paragon研究公司对新媒体的一项研究表明,互联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从传统媒体中“抢占”了大量读者的注意力。他们在对400个家庭进行调查后发现有16%的人经常到新闻网站看新闻,有13%的人因为网上可以读到新闻而退掉报纸的订阅,另外还有11%的人也要退掉报纸,因为网上可以读到一样的新闻。

网络媒介融合了杂志。杂志以其分析性的特征在传播领域具有相当的优势,然而今天,无论是杂志的形式还是内容,都被融合到网络上了。首先,网络中经常出现一些分析性很强的文章,这些文章和杂志的风格极为相似,在阅读之后给人以良好的启发,可以说是形式上的融合;其次,从内容上说,一份杂志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被世界各地的人们阅读到,比如外国人要了解《北京周报》的内容,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直接找到,或者从www.china.org.cn上通过链接到达《北京周报》,而这个链接使人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其具体的内容。同样,融合并不意味着网络要取代杂志,因为融合虽然蕴含了理论上取而代之的可能,但在实践意义上说却是难以最终完成的。杂志对于随时随地流动着的人而言,依然具有难以由网络媒介取代的优越性。

网络媒介融合了广播。广播现在好像已经被冷落了,但对于喜欢独自享受、聆听声音的受众而言,它仍然是一种非常好的传播形式,而且随着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广播虽然失去了领导性地位,但依然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广播的优越性在于其依托声音作用于人的耳朵,对受众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而且广播也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案改进着自身的存在方式,比如聊天语气、对话形式都是广播改变自身形象、走向受众的崭新形态。“亲切的谈话取代了刺耳的露天演说。”“对话形式是模拟亲临现场感觉的另一种技巧。气声技巧、直呼听众、戏剧性对话、明星斗嘴、听众来信、广播迷俱乐部、竞技比赛、促销的送礼、滑稽喜剧等手段,都是为了邀请听众参与节目,使他们想象进入广播人和听众组成的世界之中。”正是这些邀请听众参与的方式打动了听众的内心,从而使得广播能够真正吸引听众的参与,自然也就获得了听众的认同。在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不仅肩负着将中国的经济、政治、艺术、文化等多种信息向世界发布的使命,而且还有必要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点评,向世界表明我们的看法和主张,而这些都可以在网络中实现。网络优于广播的一个方面就是人们不必在固定的时间收听,只要有制作好的节目放在了网上,人们就可以在任何时间收听。但是,广播也有着网络媒介不能取代的优点,由于中国的国际新闻报道所面临的不单纯是发达国家,而且还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落后国家,在电脑和网络等基础设施不具备的情况下,广播仍是最经济、最简单的了解他国的途径。

网络媒介也融合了电视。电视的最佳特色在于图像传输,通过动态的场景将国际信息传到千家万户。在网络技术发展以前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早期,电视的这个特征是其他任何媒介都无法取代的,然而今天,任何一种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中通过视频的形式加以传递。在中国所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传输到世界各地,从而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状况、听到中国的声音。如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后,许多网友就用手机或其他数码设备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况,并且将这些视频尽快上传到网络,有的关于地震现场的视频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点击率就超过百万。尽管网络在理论上和一定范围之内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了对电视的融合,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电视的价值,从目前网络视频的内容来看,还远不如电视丰富。即使已经制作好的电视节目,也只有一小部分传输到了网络上,所以网络目前还无法取代电视。人们通过电视来了解国际新闻、把握国际动向还是非常简便的形式,并且对于普通的民众而言,更是一种已经习惯化了的形式,所以依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总的来说,网络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它使得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做数字化处理,从而浑然一体了。“网络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传播媒介,它不仅集中了人类传播史上包括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电话等所有媒介形式的特征,而且集中了人类传播方式中包括个人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多种传播方式。”媒介形式的融合产生了融合新闻。“融合新闻不是媒介之间在新闻报道上的合作和联动,而是根据不同媒介的需要,将同一内容的新闻素材制成不同类型的新闻产品。这是一种更接近于新闻本质和新闻最佳形式的新闻,正因为此,融合新闻使得新闻回归了新闻者本身。”融合新闻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媒介中的同质化现象,以满足受众对新闻的个性化需求。

研究者认为,“从多个角度来看,融合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合是为了更好地分,通过融合达到更高层次的多样化,这才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网络媒介是纯粹以技术见长的,正是这种技术的优越性导致了它对其他媒体融合或整合的可能性。从理论上讲,网络媒介好像真的具有“万能”的属性,因为所有传统媒介的报道特质都可以在网络中被演绎,网络对于传统媒介内容的重复已经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但如前所论,我们绝对不能由此就认为网络媒介就要取代传统媒介。“新一代电子报纸是报纸与网络融合的新方式,而新一代电子杂志则是超越杂志的新媒体形式。”当我们从人们更为具体的生活以及人的存在的复杂性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任何媒体的优越性的根基都在于它能够拥有它的受众。各种传播媒介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生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人们的主动性构造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所面临的世界变化实践已经证明,不能因为新的媒介的产生而完全地摧毁旧的媒介形式,旧的媒介形式恰恰在媒介竞争中获得了自身的立足点,从而为自身更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毫无疑问,传统媒介的市场会因为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国际新闻报道要学会对网络媒介的有效利用,逐步开发网络媒介的融合性特征,更好地利用这种特质切实可行地追求“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美好理想。

传播学家罗杰·菲德勒在他的《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一书中提出:“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根据这种媒介形态变化说,“它不是孤立地研究每一种形式,而是鼓励我们考察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各个成员的所有形式,去注意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新出现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相互关系。通过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传播系统,我们将看到新媒介并不是自发地和独立地产生的——它们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当比较新的媒介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

二、网络媒介中新的报道形式

网络媒介不仅融合了不同传统媒介的特质,而且还发展出自身的一些新形式,这些新形式是传统媒介所无法拥有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搜索,这与传统新闻媒体的阅读方式有着天壤之别。传统媒介是传者有什么新闻就发布什么新闻,受众即时阅读或收看,表现为新闻的即时消费。而建立在搜索引擎基础上的网络新闻媒介是受众需要什么新闻就依据搜索命令提供什么新闻,受众的新闻消费则是根据自身的时间来进行,不是即时消费;(2)相关新闻列表以及对相关新闻专题的链接,通过列出相关新闻、汇聚专题使受众的需要得到更多满足;(3)新闻排行,比如新华网国际频道就设有“24小时阅读排行”,中国网国际频道设有“热门排行”,而人民网国际频道有“新闻排行”栏目,这种排行使得受众可以迅速获知大多数人所关注的话题,并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4)新闻调查和讨论,这是一种即时互动的方式,它一方面使传者获知受众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受众个体通过参与调查和讨论获知社会其他个体的态度和意见,我们可以视之为一种特殊的体现在网络上的公众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说,了解由一条新闻形成的舆论比了解一条新闻本身更有价值;(5)图片专题,即用一组或一系列照片来表现一个新闻事件,从不同角度反映新闻事件的全貌。这种报道形式既保留了图片报道的优势:更加形象、直观,视觉冲击力强,又加上了以往文字报道才能达到的效果:更加详尽,也更有深度。(6)滚动新闻、直播则承续了传统媒介即时阅读新闻的方式,但在时效性上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需要;(7)即第一章里所提到的网络论坛、博客、微博、播客、维客等,在这里受众不再仅仅是了解新闻,而是就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多种多样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变成了传者。

同类推荐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
  • 郁闷的中国人

    郁闷的中国人

    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著名作家梁晓声捅破了中国最后一层窗户纸!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 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本书讲述成语故事,并把联系得上的现实串起来,让读者记住成语,熟知许多典故的来龙去脉。全书共分古典红颜、古典病人、高人异士、好男人·坏男人、另类视野五部分。
  • 教研感悟

    教研感悟

    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在教学、教研工作中的所感所悟,有教学论文、教学随笔、课题报告、教学评价、教学分析等。选文围绕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育学,教学质量评价,课题研究四大板块,集中展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热点、语文学科教学等的独特思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理论指导意义。
  •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作者筹备东湖小学开始,以学校建设为主线,记录关于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校联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为前两年的记录。
热门推荐
  • 笑傲江湖之永夜将近

    笑傲江湖之永夜将近

    因《辟邪剑谱》引发的江湖。扯淡向笑傲,含多本武侠,只有更奇葩,没有最奇葩,认真你就输了。
  • 为魔又如何

    为魔又如何

    慕凉樱,经过坎坷命运修成上仙,因为爱上了他。可后来一次偶然发现,自己竟是世上唯一的神。她为他赴汤蹈火,可他却背叛了她。在她临死之时,她望着那一脸清冷的人留下一行清泪发下誓言“总有一日,我会让你为今日之事而后悔!”九千年的转世轮回,她欲火重生,成为万魔之首,只为报仇……当他在见她时,拥有双重性格的她,她拿着剑抵在她的喉咙上,却没有杀他。转身高傲清冷的身躯暗自低喃“难道,终究还是不忍心吗?”
  • 逆苍穹之皇图霸业

    逆苍穹之皇图霸业

    诸天万域以武为尊,该有的人性却被世人慢慢淡忘。这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神连自保都忙不过来,妄谈神佑。天地不仁,以万物如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二者聚则万相皆寂。一个大荒深处走出的少年出来拯救世界?不不不,呆山里也没啥事出来就走走,你杀你的别惹我就行。
  • 逆天邪神

    逆天邪神

    掌天毒之珠,承邪神之血,修逆天之力,一代邪神,君临天下!网游大神火星引力转型之作。
  • 噬魂记

    噬魂记

    传说人死之后,窍内出三魂七魄,代表人之善恶,三魂为善,七魄为恶。三魂出窍,通过阴阳路进入阴界,再通过六道轮回转世投胎,即可重生。而魄却没有那么幸运,正常来说,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就会消散,完全泯灭。所以,魄为了能长久的生存下去,就去吞噬魂,把三魂成功吞噬,会变成鬼。鬼是特殊的存在,再也不能转世投胎,但却可以长存下去。【?欢迎加入我的皇今屋,群号码:392770288】
  • 木小绵的竹马记事

    木小绵的竹马记事

    木小绵很痛苦,并为有宋晨这样一个白痴竹马而羞耻,记得小时候不懂事,惹到了一个死胖子,不过将宋晨带了出去装个气势,谁料宋晨这丫的一上去就抱住对方的大腿说:“好汉饶命!”擦!这是一个男人说的话嘛?本姑奶奶是宁愿战死好吗?于是,她真的光荣的被打了,还被抓花了脸!被胖子打也就罢了,谁知道宋晨这个家伙,一路边哭边嚷嚷:“哇~~我媳妇儿被人打啦,呜。。。”于是整个小区都知道木小绵被打了,这个不争气的,本姑奶奶迟早有一天要甩了你这个拖后腿的橡皮糖,木小绵在心里恨恨的想着。可她似乎忘了,如今的竹马,却也不是当初的他了。
  • 不败武神

    不败武神

    武者世界,江寒偶然间得到神奇玉佩,生命潜能不断突破,开始一段传奇!星空苍穹,妖兽横行,群雄崛起;家族,武馆,国家,星球……江寒以万般毅力,坚决守护!
  • 离婚,贺少请签字

    离婚,贺少请签字

    五年前,二十岁的颜素素嫁给二十四岁的贺温然。商业联婚,无宠无爱。一人舍掉自己婚姻,一个放弃心头挚爱。五年后,一封离婚协议书送至颜素素的手上,甲方正楷字体一笔一划的写着贺温然的名字,冷锐锋利。她同意,却纠缠。五个月后,乙方签上字体,怀着三个月的孩子远离。而那甲方却追上,为美人放弃江山,纠那一世情缘。
  • 末世之旅行

    末世之旅行

    丧尸来了,这里没有厉害的大人物,也没有厉害的大丧尸,丧尸随着时间终将灭亡,而人类呢?是变成不像人类的人类呢?还是依然是那个教育与文明般的人类呢?PS:看这本的时候也可以点下我的另一本书{同样是末世丧尸的,不过和这个类型不同}
  • 凤凰灵

    凤凰灵

    “夏侯陌,小千千是我未婚妻。你放开她”南宫荀看他们搂在一起十分碍眼,欲宣誓主权。“嗯?此话怎讲?”“小千千的身体都被我看过了,她自然是我的。”他眉眼一挑,“是么?”君千旖知道这是他要爆发的前奏,她对无知的南宫荀深表同情。”哪只眼睛看的?挖出来可好?“他低沉着声音,附在她耳边呢喃。南宫荀闻言不禁扶额,“能不能别当着我的面讨论这么暴力的事?我不是透明的好么?”君千旖翻了一个白眼“……”这不是重点好么?你不逃真的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