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200000027

第27章 国际危机传播中的过度报道与阐释(4)

显然,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兴网络媒体,在这次危机事件上都表现出过分的热度。尽管大量的报道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相对于流感病毒本身明显过度和夸大的报道也会引起受众的不安,引发社会的恐慌,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与后果。

在国际危机事件爆发以后,媒体的过度报道尤其容易导致次生危机的产生。在H1N1流感病毒事件中,相对于H1N1流感对全球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而言,因媒体的过度报道而引发的次生危机倒显得更加明显。这些次生危机包括:过度渲染危机造成的灾难,制造过度的恐怖气氛,引起社会恐慌;对政治经济局势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与危机事件直接相关的行业会受到直接影响,甚至产生毁灭性的灾难;损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影响正常的国际交往;损害媒体形象,带来媒体公信力的下降,等等。这些类型的次生危机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经常发生,已经成为危机事件经媒体报道以后引发的普遍现象。

由于国际危机事件中过度报道引发的次生危机影响巨大且危害严重,国际社会对这种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很多国家都将其作为应对国际危机事件的重要内容加以处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够在国际危机事件中将媒体行为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强大、文明的标志,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在面对国际危机事件时,对媒体和传播方面重视不够或者控制不力,则势必对事件的处理及其国家形象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2010年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遭劫持事件中,菲律宾当局的表现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证。在这次危机事件中,媒体本身成为搅局者,媒体的报道不仅“过度”,而且“越位”,最终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无论是政府、警方还是媒体,都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惨痛而深刻的教训。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背景下和平崛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之一。中国政府和社会也在不断提升应对国际复杂事态的能力,在应对国际危机事件时的态度和措施已经越来越理性和适度,在很多国际危机事件中表现得越来越自信、稳重和从容。比如2010年在应对“谷歌”公司退出中国内地市场时,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对待此事件的态度是“不过度炒作”,而将其作为一个公司的市场行为来处理,从而淡化了这次危机事件的国际影响,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在应对危机事件方面已逐步走向成熟。

二、过度阐释与意指偏向

在国际危机传播中,过度报道往往在事态较为激烈的国际危机事件中出现,媒体的这种过度行为跟激烈的国际危机事态一样,很容易让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它是媒体因利益倾向而产生的“传播偏向”的一种集中爆发和体现。而在一般性的、常规性的国际危机事件中,媒体的过度行为同样处处存在,不过与过度报道不同的是,这些过度行为常常隐藏在一般报道行为的背后,不那么容易让人意识到其中的“过度”因素。用阐释学的观点来看,这种更为普遍、更加广泛存在的过度行为就是国际危机传播中的“过度阐释”。

在阐释学的学术体系中,“过度阐释”这个概念是意大利符号学家昂伯托·艾柯提出并加以强调的。艾柯在20世纪60年代曾非常强调读者在意义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即强调读者的阐释行为对文本意义的影响。然而到了90年代,他却对当代批评思潮的某些极端的观念深表怀疑和忧虑,尤其是受德里达激发、自称为“解构主义者”的美国批评家们所采用的那一套批评方法。在他看来,这种批评方法无异于给读者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地“阅读”文本的权利。他对此提出异议,试图探讨对阐释的范围进行限定的方法,并希望借此能将某些阐释确认为“过度阐释”。

艾柯提出的“过度阐释”问题针对的主要是作为文本的文学作品,而且强调的是对文学文本进行解释时所适用的度量与范围。我们之所以能够将这一概念借鉴到国际危机传播的研究中来,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危机传播必须依赖文本才能进行(如前文所说是“被言说的”),其文本意义在阐释过程中有着相当的复杂性,是阐释理论得以应用的绝好领域;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文本的互动性越来越强,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危机传播已经很难说清楚谁是作者谁是读者了,传统的“作者在创作中阐释、读者在阅读中阐释”的观念已随着媒体平台的融合、媒介边缘的消解而需要更新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的国际危机传播已经变成一个不断叠加的阐释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过度阐释”是股不太引人注意却又普遍存在的传播“暗流”,它实际上左右了传播流的前进方向,使得文本的意义在阐释过程中发生某种偏向,这也就是阐释学上所说的“意指偏向”。

这种“意指偏向”在大量国际危机传播文本中广泛存在。我们前面在探讨文本的互文性时已经提到,如果只看单个文本,很多报道好像是非常客观、公正、平衡的,但是如果从互文性的角度来考察,就会发现这种传播过程早已出现意义的偏向。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文本的作者总是对某些意义的指向进行重复、强调,而对另一些意义指向则是忽视或是弱化。读者在对文本的意义进行理解的时候,也必然产生类似的偏向。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因过度阐释而产生的“意指偏向”,文本的意义在阐释的过程中被意识形态、经济利益、政治体制、文化观念、风俗民情影响、左右甚至扭曲。因此,如果要从普遍存在的过度阐释行为中读取一则国际危机报道背后更多的含义,就必须对文本存在的环境作更加深入的考察。除了从报道中读取客观的信息、从故事中了解主体的叙述倾向、从互文中理解阐释的指向,还要从文本所置身的外部环境来对其意义作考察,对文本之外的政治经济利益、权力结构、文化形态与语境等因素和条件都要有所意识,对于文本意义的判断和作者意图的揣测才会更加清晰准确。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能需要保持一种“陌生化”的眼光才能将一个文本从头到脚打量清楚,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过度阐释”的环境和过程,对它熟悉到麻木并将它当做理所当然了。来看海湾战争的例子。1991年,美国和其盟国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拉克的战争,CNN的电视直播活生生地展现了战争的全过程,全世界的观众可以在家中看到美国的导弹在巴格达平民的家中爆炸。现在的普通观众对此可能习以为常,但英国一位名叫尼杰的神父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却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电视上看到的情景,整个巴格达的夜空都是绿色的电光弹,这场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我目睹这一切真是难以置信。”这位尼杰神父的“难以置信”就是一种“陌生化”的眼光,与人们对于家中电视屏幕上正在发生的战争、爆炸、洪灾、海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相比,这种“难以置信”的态度可能会让人们从战争直播的文本中获得更为全面的意义。

当我们以“陌生化”的眼光来看待这场战争时,就会发现在这次典型的国际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媒体的“过度阐释”无处不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最耀眼的媒体明星是CNN,这场战争也成就了CNN的媒体霸业。在对这场战争的大量直播报道中,CNN当然也有其自身的立场——为美国加油呐喊。“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军方与CNN联手,给CNN的热心观众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使萨达姆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加速了战争的失败;另一方面,美国军方还通过CNN进行心理战术,对伊拉克实行战术威慑和心理威慑,美军安排CNN的记者参观美军先进武器装备并进行详尽的报道,着力渲染了美国方面强大的军事实力,一方面给多国部队的士兵打气,同时也给伊拉克军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从精神上瓦解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这一策略,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正因为此,美国海军新闻局局长堪德尔·皮斯称赞CNN是‘军事力量的放大器’。”CNN的报道必然对有利于美国的要素进行“过度阐释”,使得人们在理解这场战争时必然发生其所希望的“意指偏向”,从而使得整个国际舆论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同类推荐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的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全书100万字,分认知之路(引论)、新闻之路、新闻本质论、新闻复杂论、新闻价值论、新闻表现论、新闻超越论七大部分。这是一部构建新闻哲学大厦的奠基之作,一部揭示新闻深层奥秘的鸿篇巨著。它以一线新闻记者的探索和感悟为基础,吸收了新疆经济报20年新闻改革的理论成果,集中西新闻思想之大成,以最新科学哲学理论成果为支撑,填补了中国大陆“新闻哲学”领域的学术空白,为信息时代新闻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大熊猫历险记

    大熊猫历险记

    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颗“童心”。孩子的心理是不清楚爱情的。有的只是童真、童趣。自由自在的追寻着游戏。那就是童年。
  • tfboys之十年永相伴

    tfboys之十年永相伴

    王俊凯:如果你不信我,我就和你一起坠入黑暗。以彤: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什么值不值得。王源:既然你是阳光,让我渴望,为呵我不靠近?涵馨:你们就像昙花,固然美丽,却永远无法触碰。易烊千玺:你的冷漠,你的无情,我都看在眼里。冷韵:我我们之间,永远不必讨好。看着彼此,笑着笑着就哭了,没有任何不同!
  • 巧遇萌宠之废材大逆袭

    巧遇萌宠之废材大逆袭

    白小飞,在他5岁那年,父母却因一次意外而离他远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与父母同去,而是更努力坚强的活了下去。现在是青山中学的一个高三学生,费用昂贵,每天靠捡废品为生。有一天,他无意中捡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青色盒子,却怎么打也打不开,随带回家慢慢研究,一夜之间,这青色盒子里竟是四个长相萌萌哒精灵的栖身之所。虽长相可爱,但性格犹如天壤之别。霸道女王冬冬:“别叫我冬冬,叫我女王大人!”矫情小女春春:“哥哥,我好饿,饿的都要晕了啦。”女汉子夏夏:“好哥们,以后谁敢欺负你跟姐说!”唯一正常的秋秋:“哎,白小飞,我..喜欢你。”这四个精灵的出现,不仅扰乱了白小飞的生活规律,而且还改变了白小飞的命运。
  • 篱篎越恋苂

    篱篎越恋苂

    黎妙苂遭到后母追杀,意外穿越,长了安府的丫鬟,左王爷与黎妙苂一见如故,便把她收留成女儿,后遭到皇后刁难,一步步化险为夷……
  • 亮银色的光辉

    亮银色的光辉

    刀与剑的交锋摩擦出炽烈的火花,诗与歌的吟唱是最浪漫的反抗。我期盼着放下那滑不可握的利剑与你相拥,却又害怕心中的肆意冲荡征服了我的理智。最后,我望向远方,看到陆地与海洋,地狱与天堂。唯独没有那安宁的一隅,唯独没有那热情的一刹。视线里渐渐淡出了你,却浮现出了自己。变身百合文,不喜勿喷
  • 龙魄魂

    龙魄魂

    九龙之一冰雪因看不开尘世生死,创造了生命"天水"这个女孩,为了夺取四季能源,复活爱人和亲人,把天水派往人间,而天水到达人间之时,其他八龙已经临近逃出封印,在人间,她认识了一个与冰雪极其相似的人,但也略有不同,在八龙出山之时,所有的一切,全部转折??
  • 龙皇记

    龙皇记

    都市炼气高手杨云枫,在执行一个特殊的任务时“意外”穿越,进入了一个非常奇特的龙皇世界。穿越之初,就在山洞里得到的一柄宝剑。望着剑身上龙飞凤舞的两个篆文,杨云枫迟疑地估摸着这两个字。这到底是什么字?“倚...天...?”“难道是倚天剑?这剑身里面藏着的,莫非就是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回想着在地球是曾经看过的武侠小说,杨云枫忍不住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微笑:“这个世界真有意思...”
  • 一病成魔

    一病成魔

    大世来临,无数天骄横空出世。有人天生亲近大道,为一代妖孽。有人天生可与剑共鸣,成就一代剑魔。有人天生流淌着圣贤血液,是绝世天骄。而我……我天生有病,一病成魔。(这里魔的意思并非邪恶,而是神奇的,违背正常规律的人物。)
  • 极品分身系统

    极品分身系统

    李默白,一个双腿残疾的人,意外得到来自未来的分身系统,从此他的生活就是宅在家里操控分身,游戏人生。这是一个真实角色扮演游戏,来回切换于不同人生。我想建一个帅气高大的主角,可以!我想建一个女号,可以!我想建一个小孩号,可以!警察、明星、学生、老师、总裁……戴上头盔,连接分身。
  • 异界寻道见闻录

    异界寻道见闻录

    凌若虚是一位天才,这是几乎所有见过主角的人对他的评价,只不过他的年纪有些太小了,这也是那些人对凌若虚的看法。本书讲的是一个天才的成长史,尽可能的合理,尽可能不那么龙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