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900000055

第55章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史(8)

1996年5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全国31个省、市、区电台合办的《中国之窗》节目,通过华语台正式播出,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由各省、市、区电台固定轮流供稿。这一举措,实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地方外宣的有效合作,构建了全国广播大外宣格局的雏形。

1997年,中国对外广播发射设备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改造,显著提升了对外广播的发射功率。同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使用卫星传送节目。连同租机、互转、寄送节目等手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基本上实现了全球覆盖。

到199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实力、规模、节目质量和技术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全世界的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对外广播已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

(3)电视国际传播快速发展

冷战结束后,传统短波对外广播的战略意义和政治属性逐步减弱。电视凭借其在传播手段上的固有优势,以及通信卫星的快速发展,为其全球传播带来了技术动力,逐步登上国际传播的中心舞台。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也实现了由弱到强的长足发展,迅速扩大在国际上的声音,基本实现全球覆盖,渐渐成长为中国国际传播的主要力量。

1991年,中央电视台在对外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对外电视宣传中心,加强了对外电视的制作和管理力量。1993年11月,又在此基础上组建海外节目中心,奠定了覆盖全球、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

1991年,中央电视台租用“亚洲一号”卫星,向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传送第一套节目(CCTV—1)。1993年1月,中国电视节目外销联合体成立。同年8月,中央电视台与美国3G集团合作在美国创办了美洲东方卫星电视,每天播出中、英文节目12小时。

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国际卫星电视频道,即中文国际频道(CCTV—4),正式创办并开播,节目覆盖亚洲、澳洲、东欧、中东、北非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文国际频道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国际传播站上了新的起点。1996年4月,中央电视台租用3颗卫星,使中文国际频道的节目覆盖全世界98%的国家和地区。当年6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通过美国亚洲商业电视台在旧金山地区播出,实现了在北美地区的落地。到1998年,中文国际频道直接落地入网或入户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119个,并且成功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城市有线电视网络。

1997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第二个国际卫星电视频道即英文国际频道(CCTV—9)开播,每天播出17个小时以新闻节目为主的各类节目。2000年9月25日,改为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这是中国第一个非母语的电视频道。

90年代,地方电视国际传播也实现了很大发展。1991年8月,山西省成立了黄河电视台,向美国斯科拉(SCOLA)电视台提供节目,每周播出1小时。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山东、广西等省区电视台,也通过黄河电视台在斯科拉电视台设立了定期播出窗口。同时,天津、福建、山东、广东、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区的电视台分别在美国、日本的电视机构设立了固定播出窗口。

这一阶段的中国电视国际传播,在整体上实现了从节目的航空寄送转变为通过自己的国际频道卫星电视直接播出;从租台播出转变为国外建台播出;从免费寄送节目转变为建立节目销售网络;从单一语种节目转变为多语种节目;从面向海外华侨转变为面向华侨华人和面向外国受众并重。

(4)新闻通讯社和对外报刊继续扩大规模

新华社的驻外站点规模、对外发稿量和海外用户不断增加。1997年,新华社驻外总分社、分社和支社的数量已经达到101个,编辑记者队伍293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92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遍布世界的新闻采编网络。当年,新华社中文海外发稿、英文通稿和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等外文发稿量均较80年代初实现了数倍增长,1996年又增加了葡萄牙文专线发稿。

中国新闻社到1999年已在海外建立了27个分社,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发稿以及与海外华文媒体的联系。2000年,中国新闻社全年电讯通稿发稿量达到24477条。

《中国日报》以其权威、客观、及时的报道,越来越受到海外读者和西方媒体的关注,成为中国唯一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英文日报。从1985年到1997年,中国日报社陆续创办了《中国商业周刊》、《中国日报·香港版》、《上海英文星报》、《中国专稿》、《北京周末》等国际传播报刊。

《人民日报·海外版》继1992年改用简体字后,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建设》1990年改名为《今日中国》,其中文版、英文北美版和英文盲文版、《中国与非洲》法文版和英文版相继创刊。《人民中国》和《中国画报》开始采用全彩印刷技术。《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中国画报》和《人民中国》分别开辟了面向美国和日本的发行渠道。地方英文报纸《深圳日报》、《广州英文日报》、《上海日报》等分别于90年代末创刊。

(5)互联网国际传播逐步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互联网作为国际信息传播的新手段迅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国际传播起步较晚,开始于90年代中后期。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开启,无疑是中国国际传播发展重要的里程碑。

1995年,中国新闻社在香港上网。1999年1月1日,中国新闻社北京总社开办中国新闻网。1995年12月,《中国日报》创办了网络版,成为中国第一家上网运行的国际传播媒体。1996年,中央电视台开通“国际因特网站”;2000年12月20日,正式命名为“央视国际”。1997年1月1日,中国外文局所属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正式开通,随后《北京周报》、《今日中国》等对外刊物先后上网。1997年11月7日,新华社创建了新华社网站;2000年改名为新华网,同年7月全面改版并启用新域名。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网站正式对外发布,使用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汉语普通话、广州话5种语言,通过图文报道新闻,并提供5种语言广播节目的网上同步收听。国际在线网站的创办,开启了中国国际广播综合发展和媒体转型的新篇章。2000年7月,创办于1997年的人民网相继推出英文版和日文版。

2000年前后,中国政府确定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中国网、国际在线和中国日报网站为六家重点新闻网站,组建了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的主力军。

3.世纪之交至今:综合发展、多元发展的体系成熟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国际传播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国际传播手段全面发展,国际传播语种规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际传播媒体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重点国际传播媒体相互配合、中央与地方有机整合的对外大传播格局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

主要国际传播媒体在原有业务基础上的综合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业务,以及国际传播海外事业的快速拓展,是近十年来中国国际传播发展的两大亮点。

(1)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面综合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增加节目时间、扩大语种规模、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截止到200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节目总时数达到188小时,建成了24小时英语节目播出平台;国际在线实现了38种外语全面上网,海外落地节目的总时数达到202小时,使用28种语言覆盖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阿尔巴尼亚建成了对外广播的首个海外发射基地。

200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提出“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从科学技术进步和媒体发展实践出发,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发展战略。在随后的探索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国际广播体系战略,提出了以无线广播为基础、以在线广播为支撑、以新媒体发展为方向、以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发展框架,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转变、由对外广播向国际传播转变的战略思路,建设现代、综合、新型的国际传媒的战略目标。

到200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动各项事业实现了全面发展,已经由最初单一的传统无线广播媒体发展成为拥有音、视、网、报、刊和新媒体手段的全业务、多语种媒体集群。

语种规模和节目规模显著提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使用59种语言,全天候向全世界传播,每天累计播出广播节目1700多个小时。建成了英语环球广播和华语环球广播24小时直播平台,实现了全球重点地区的有效收听。

新兴媒体业务快速发展。从2005年起,国际在线又陆续增加了瑞典语、芬兰语、丹麦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藏语、白俄罗斯语、希腊语、希伯来语等。截止到2009年,国际在线已发展成为由59种语言组成的国际主要媒体中语种最多的网络传播平台,通过母语覆盖全球90%以上的网民,访问者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均页面浏览量1300万,世界范围内链接“国际在线”各语种网站首页的网站数量已经达到近15000个。2007年3月16日,国际在线推出网络电视平台。2007年4月6日和8月30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手机广播电视业务,分别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两个平台上启动。同年,国际在线在华盛顿、伦敦、莫斯科、柏林等重点城市建设了11家环球网络电台。到2009年,环球网络电台已达到18家。2009年7月16日,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移动国际在线”英文版正式推出,节目形态广泛适用于智能手机和其他手持终端。

海外事业全面推进。2006年2月2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调频电台——肯尼亚内罗毕调频台(CRI91.9FM)开播,每天用英语、斯瓦希里语和汉语普通话播出19个小时节目。内罗毕调频台开创了中国对外广播在境外整频率落地的先河。同年1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挝万象调频台(FM93)开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老挝国家主席朱马利共同出席了开播仪式并启动开播按钮。截至2009年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有34个海外整频率调频或中波电台,使用40种语言覆盖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总时数达838.5小时,接近短波播出的863小时。

对内广播与对内合作继续扩大。2005年9月2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在北京地区使用调频FM90.5正式开播。至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国内开办了3套都市调频广播,分别是环球资讯广播、英语综合广播(原对内第一套节目)、国际流行音乐广播(原对内第二套节目)。2009年10月23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广西对外广播电台联合开办了“北部湾之声”电台,使用英语、泰语、越南语、汉语广州话、普通话5个语种,面向北部湾和越南、泰国等东盟地区播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老挝语、柬埔寨语、俄语、蒙语等语种节目,这一时期也陆续在新疆、西藏、云南、广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边境地区落地播出。

电视和报刊业务进一步巩固。200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心每天制作和传送上星的电视节目已达5个多小时,用户遍及全国100多个频道、台。2006年5月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数字付费频道《环球奇观》正式开播,向受众24小时滚动播出各类国际资讯、扫描全球奇人奇事。《世界新闻报》多次改版,进一步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面向全国发行。包括《信使报》在内的38种外文报刊,读者遍布世界各地。

(2)中央电视台积极扩大语种规模,推进全球化战略

中央电视台的国际传播是伴随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而前进的。20世纪最后20年,是中国初步与世界接触的时期,也是中央电视台电视国际传播的起步时期。而进入新的世纪之后,是中国加快融入世界、开始与世界深度接触的时期,也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国际传播开始加快发展的时期。正是在中国与世界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国际传播才开始起步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参与国际电视市场竞争、全面拓展海外事业,是从CCTV—4和CCTV—9的改版开始的。这两个频道从改进对外传播的观念入手,对传播的思路、内容、方法和角度进行了深入革新。CCTV—9的改版宣传词从“Your Window on China”改成了“Your Window on China and the World”,传播内容中也增加了文化和经济的报道。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10月1日开办了第三个国际频道CCTV—西法频道,接着又在2009年7月25日开办了阿拉伯语国际频道。2009年9月10日,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正式开播,主要服务对象为12个独联体国家、东欧地区和波罗的海3国,观众总人口约3亿。

同类推荐
  •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学界以及传媒实践者们看待媒体运营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传媒管理政策、信息及数字技术,以及中国媒体市场增长所导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结果。在此背景下,市场定位、跨媒体经营、拓宽融资渠道、构筑核心竞争力等已成为传媒业界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上述方式不过是帮助媒体单位实现目标的手段,对媒体单位为何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却未做出解答。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佳航同志的专著《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研究》即将付梓面市。作者经过悉心淬炼,对其毕业时获得好评的同名博士论文加以梳理、充实和提高,以更具科学性、系统性的论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和书稿第一读者,我深为自己所带的第一个学生的刻苦精进和可喜收获而感到欣慰。记得初次与佳航见面时,她刚从媒体调入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踌躇满志地要从记者、编辑转型做新闻学学者。三个春秋过去,她虔敬地捧出这本十几万字的著述,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其间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本书是继《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之后,又一本研讨课堂教学秩序的书稿。在这一本书中编者们探讨课堂教学内涵性的一些东西,着手研讨教师素养的提高,内容包括:赢在课堂对话——塑造“我的”亲和力;赢在课堂管理——提高“我的”执行力;赢在课堂提升——发展“我的”影响力;赢在课堂整合——抓好“我的”细节力等。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超次元杀阵

    超次元杀阵

    无限流网游作品,画风多变,玩家可以穿梭在无数个时代背景迥异的世界:生化危机、命运守护夜,零,血源诅咒,终结者,电锯惊魂,猛鬼街,噬神者,魔法禁书目录......温馨提示:本书属于比较核心向的小说,主线剧情含有一定的本格推理元素,试毒前请做好心理准备,不适应画风切换的一定需谨慎。
  •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下)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下)

    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具有“陆战之王”的美称, 通常装有一门火炮和多门自动武器, 有的带有穿甲弹, 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极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突击能力, 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 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 绝尘飞羽

    绝尘飞羽

    词曰:清风白羽偶相逢,相顾淹没红尘。刀光饮恨,剑影生情,恩仇未解血尚温。自古霸业随逝水,误却多少缘份。天遥地远,风流云动,羽化萍踪何处问?
  • 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凰创世

    七凰创世

    【简介二】张猛瞪起无辜的大眼睛,朝她发射出善良纯洁的眼神,吞吞吐吐的问道:“那个,那个,我、我、我、我可以干你吗?”上古有七凰创世,天凰辟混沌,离凰定五行,羲凰化日,冥凰炼狱,娲凰造人,丹凰催谷,鳯凰号令......张猛的穿越,是意外,还是一场被人刻意安排的阴谋?这方世界有三千大道,先占先得。道家玄门、神宗魔门、释家佛门、杂家旁门林立,有道决、法决、术决、器决,有符器、法器、灵器、宝器、仙器,神器......有后天成精的妖精,有神魔杂交留下的妖兽遗种。有举手投足间大地龟裂、四海震荡的上古神魔;亦有遨游星域,逍遥自在的元神高人!
  • 一对一企业:互动时代的竞争工具

    一对一企业:互动时代的竞争工具

    就在“一对一”系列即将与国内读者见面之时,我看到了一则这样的报道:位于北京的罗杰斯餐厅因一位顾客不符合店规而将其拒之门外,该顾客一纸诉状将餐厅推上了被告席,而判决的结果使这宗原本别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件变得更是让许许多多的人士大跌眼镜:罗杰斯餐厅竟然赢了。罗杰斯餐厅并非一家“随意吃饭的地方”,她对顾客是有要求的:顾客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既然顾客无视这种店规,那么罗杰斯完全可以为了其“最有价值顾客”和“最具增长性顾客”的利益,而舍弃掉“负值顾客”。
  • 攻下神界

    攻下神界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地球不堪负荷,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劣,情况岌岌可危。人类的出路在哪里?陈啸天,一个来自神秘种族的少年出现了。平暴乱,稳定地球!寻出路,独闯仙界!求生存,攻打神
  • 豪门陷阱:千金女仆

    豪门陷阱:千金女仆

    “What?相亲?还让我和没见过一面的男人订婚?”“我不要订婚,你们就当没有我这个女儿吧。”“妈,订婚行,虽然是个没见过面的女孩,但是我有一个条件,给我一年的自由时,OK?”两人相遇,她成了他的女仆,萌系少爷名牌作家,报李小姐千金女仆。一场聚会两人才知道对方是自己的未婚夫/未婚妻,他们会上演一场怎样的爱情故事呢?请期待《豪门陷阱:千金女仆》
  • tfboys爱已成叹息

    tfboys爱已成叹息

    我不知道,原来,王俊凯一直以来都是骗我的,不过,爱到了尽头,也该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