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900000048

第48章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史(1)

本章要点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国际传播的阶段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当代我国国际传播的指导思想

当代我国的国际传播格局及传播效果

如何看待我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完成了对国际层次、国家层次和媒体集团层次的研究之后,本章再次回到国家层面,探讨中国国际传播的发展历史。

我们认为,中国的国际传播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这一章,我们把中国的国际传播史分为“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对前两个阶段的国际传播做了简单梳理后,我们着重研究改革开放以后,从传播思想、传播体系和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对中国的国际传播进行阐释和介绍。在此基础上,本章最后分析了中国国际传播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前景。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国际传播(1927~1949年)

关于我国国际传播的起源,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对外传播事业是从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末正式创办对外传播媒体开始的”;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对外新闻传播是从抗日战争期间起步的”,在此之前,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期,但是对外传播形成理念、建立体系并逐渐产生影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认为,中国的国际传播始于1927年国民党定都南京后,因为从这一时期开始,国民党开始了它的执政时期,国际传播事业得到政府的支持,从而形成有组织、成建制的国际传播。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此前我国就没有国际传播活动。实际上,早在19世纪末,王韬等人就提出了创办用外文专事对外传播的新闻纸的建议;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非常重视对外传播,曾创办了一系列对外传播的刊物;此外,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前后也组织了对外传播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应该说,这些自为状态的对外传播活动,为我国的对外传播事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1927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是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呈现出一种两极化发展模式——执政的国民党政府所创建的对外传播事业和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对外传播事业。除此之外,还有一股民营的对外传播力量,逐渐向这两极靠拢。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两极的重心随着国共两党在中国政治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开始,国民党政府创建的对外传播事业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力;到后期,对外传播的重心开始转向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对外传播事业。

一、十年内战时期的国际传播(1927~1937年)

国民党政府上台后,立即着手建立和控制新闻舆论工具,在开展国内新闻宣传的同时,也着力拓展对外宣传,创建了以“中央通讯社”为中心的庞大新闻通讯系统。面对国民党的军事封锁与物质条件制约,中国共产党努力建设自己的新闻事业,在艰难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对外传播,奋力突破封锁,向外界传播自己的信息和革命主张。不过,由于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阶段尚未取得执政地位,其领导的对外传播事业在规模和影响力方面都无法与国民党政府相比。这一时期,国内进步势力不断通过传媒发出民族救亡的呼声,而一些关注中国政局的国外媒体和记者也成为中国向世界传播信息的特殊渠道。

1.国民党的对外传播

(1)“中央通讯社”和国民通讯社

“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是国民党的官方通讯社。1924年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组建于广州,1927年6月迁至南京。在国民党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中央通讯社”迅速扩张,到1937年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其重要稿件后来通过“中央广播电台”的无线电广播,覆盖东南亚地区,影响遍及亚洲各国。自1932年起,“中央通讯社”相继与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塔斯社签订交换新闻条约,从而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通过上述方法,“中央通讯社”获得了大量国际新闻,切断了国内各报刊从外国通讯社获取国际新闻的来源。1934年9月开始,“中央通讯社”开始播发以亚洲各国为对象的英文电讯稿。

除了“中央通讯社”,国民党政府外交部于1927年底在上海创办了国民通讯社(后来改为国民新闻社)。1929年,该社与美国合众社、德国海通社缔约,以中国国内要闻译稿交换这两个外国通讯社的欧美新闻,供中国国内报社采用,这是中国的通讯社与外国的通讯社交换新闻的开端。1934年11月14日,国民通讯社与海通社合并组成国民海通社,在南京对外发稿。

(2)对外广播

1928年8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呼号XKM)在南京正式开播。这是国民党建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也是国民党广播网的中心。1929年,“中央广播电台”从德国购进75千瓦的发射机。经过两年扩建,新台于1932年11月开播,呼号改为XGOA。该电台功率强大,辐射南洋各地,是当时的“亚洲之冠”,被当时的日本人称为“怪放送”。随后,“中央广播电台”增加了外语节目,广播的语种除了汉、蒙、藏语外,又增加了英、日语的对外节目。“中央广播电台”虽然不是专事对外传播的电台,但因其强大的影响力,无形中承担了国民党政府的对外宣传任务。

1935年3月,国民党收购了上海的美灵顿广播电台,改名为上海广播电台,作为国民党在上海的对外宣传机构。上海广播电台呼号为XQHC,发射功率500瓦,后来增加到2000瓦。该台每天播送两次外语节目。

1936年2月23日,国民党又在南京创办了南京短波广播电台,呼号为XGOX。该台除转播“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外,还自办一部分节目,用国语、英语、马来语、厦门话等广播。在中国的邻国、东南亚,乃至澳大利亚、新西兰一带也能收听到该台的节目。

(3)对外传播的报纸

国民党对外传播的报纸主要有《北平导报》和《大陆报》。《北平导报》是1930年国民党在美国人柯东文的英文报纸《北京导报》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是直属国民党中央的唯一用外文出版的报纸。1932年2月,该报因刊载了高丽独立党宣言而为日本在华势力所不容,被迫停刊。后又更名为《北平时事日报》,聘请一位英国人做总编辑,在“洋旗”的庇护下出版。《大陆报》原是孙中山为向外国人宣传反清革命于1911年8月在上海创办的英文日报,1931年由张竹平、董显光等人收购,主要由董显光负责。由于“董显光完全听命于蒋介石”,该报属于国民党。该报发行量约7000份,读者中三分之二是在华外侨。《大陆报》是当时中国国内唯一一份由中国人自办的外文报纸。

2.共产党的对外传播

由于蒋介石连续的军事“围剿”和对根据地的封锁,当时的中央根据地对外消息传播极为困难,一方面缺乏对外宣传报道的通道,另一方面,由于物质极为匮乏,并不具备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组建对外宣传报道机构。所以,尽管这一时期有属于中央临时政府的红色中华通讯社,但还未能开展有规模、成建制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的对外新闻传播主要是通过中国工农通讯社和红色中华通讯社这两个通讯社来实现的。在海外,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先锋报》和《救国时报》等报刊进行国际宣传。

(1)中国工农通讯社(中国工人通讯社)

1931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上海秘密组织了中国工人通讯社。翌年,中国工人通讯社更名为中国工农通讯社,英文名为Chinese Worker Peasant?e698s Correspondence,简称CWPC。该社大约每周或10天发稿一次,每次发稿3000~4000字,用中、英两种文字发稿。其中中文稿秘密发往国内中共党报和进步报刊;英文稿采用油印方式约80份,主要寄送国外。该社曾向共产国际和苏、日、美、英、法、德、澳、瑞士等近百个国家与地区的革命或进步报刊发出新闻稿,再由对方转译成本国文字加以发表。中国工农通讯社一直坚持到1935年,因为上海中共地下组织遭破坏而停止发稿活动。虽然该社只存在了4年时间,但它在中国对外新闻传播方面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2)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报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新华通讯社的前身)在江西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Chinese Soviet Radio)。成立当天,红中社向国外播发了英文稿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对外宣言》,这篇新闻稿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最早的对外报道。红中社向外播出中、英两种文字的电讯。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新闻广播中断,1935年11月在陕西瓦窑堡恢复新闻广播。1937年1月,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

1931年12月11日,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瑞金创刊。1937年1月《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红中社改称为新华社。1939年初,新华社同新中华报社分开,单独建立机构。《红色中华》报与通讯社为同一个机构,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而这个时期的“社报合一”是以《红色中华》报为主的。也就是说,当时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没有多少稿源,几乎没有能力直接供给其他媒体消息,实际上也就没什么其他媒体直接把红中社的消息作为常规稿源。而作为对外报道“消息总汇”功能的阙如,也说明这时期共产党还没有能力开展对外传播。

(3)《先锋报》、《救国时报》和《全民月刊》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海外创办了《先锋报》和《救国时报》等对外传播的报纸。1927年底1928年初,在旧金山、芝加哥的一些留美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美共中央中国局。为了宣传革命和抵消国民党《世界日报》、《金山日报》的舆论影响,由华侨捐助经费,于1927年底出版了不定期的油印报纸《先锋》,作为美洲华侨反帝大同盟的机关刊物。1930年,改为铅印的《先锋周报》在纽约创刊,后又改为《先锋报》。该报的读者主要是在美华工。最初以揭露蒋介石、汪精卫和国民党改组派背叛革命的罪行为主。抗日战争爆发后,该报历数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介绍国内军民的抗日事迹,号召广大侨胞和世界各国民众以实际行动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该报还经常转载国内的《群众》、《新华日报》等中共报刊和其他抗日救亡报刊上的重要文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外的影响力。

《救国时报》的前身是1935年5月创刊于巴黎的《救国报》。《救国报》是应海内外中国人的抗日要求和世界潮流而诞生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外从事抗日宣传和其他对外报道业务的一份机关报,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救国报》出到第15期后被迫停刊。1935年12月9日,该报改名为《救国时报》重新面世。由于《救国时报》在莫斯科编辑,在法国巴黎出版,因此历史上有“巴黎《救国时报》”之称。《救国时报》的主要读者是海外华侨,其次是一些懂得中文的外国人。该报在国外的发行范围遍及欧洲、美洲和亚洲的43个国家和地区,期最高发行量达到两万份,在国内各地也发行一万多份。《救国时报》1938年2月10日停刊,历时两年多,共出版了152期。

1936年3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全民月刊》在法国巴黎创刊。创刊号发表了陈云化名“廉臣”所写的反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长篇通讯《随军西行见闻录》。这篇最早披露红军长征的通讯受到中外读者的广泛注意,不久被《救国时报》转载,并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创刊号还刊发了署名“董标”的长篇综述《世界舆论中之我国学生救国运动》,对世界各国媒体有关中国爱国学生运动的报道和言论进行了概括的叙述和评说,涉及法国、英国、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近10家新闻媒体。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际传播(1937~1949年)

从1937年到1949年,中国接连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其中的抗日战争时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对外传播最为活跃、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时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到了世界的瞩目,出于对二战东方战场的关注以及各国在华利益的需要,各国驻华媒体和记者纷纷加大了对中国的报道力度。在中国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下,国共两党之间虽然有矛盾,但在实现国共合作之后,团结抗战成为双方对外宣传的共同基调。整体上看,这个时期中国的对外传播主要由三股力量构成: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外传播;二是国民党领导的对外传播;除此之外,还有一支来自民间的力量。由这三股力量组成的中国新闻界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外积极争取世界人民对抗日战争的了解与支持,为中华民族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类推荐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对联似飞鸿般飘逸而优美,不竭的智慧藏于其内,恣意劲爽蕴含其中。帝王将相喜爱它,女人雅士推崇它,于是,便有多少乐趣横生的故事流传至今!千年的妙联真味,值得追寻……
  •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研究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研究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产权制度创新、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价制度创新、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非正式制度创新等。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本书介绍了如何成为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收录了《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学生坐第一排吧》、《给孩子自信的力量》、《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认同》、《什么对于孩子最重要》、《想砍哪棵树》、《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坐着比站着更辛苦》等文章。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冷霸妖妃:绝世盛宠天才妻

    冷霸妖妃:绝世盛宠天才妻

    现代第一杀手穿越到白痴小姐上尼玛,花痴、废物?就让姐告诉你们什么是天才!就让你们知道废物也能把你们打的满地找牙!!他是帝国最尊贵的殿下,唯独对她倾心,为了她穷尽一生一世,上穷碧落下黄泉,只为独宠于她。且看他俩如何霸气凌世,笑逆天下!
  • 嗜血狂后:废材嫡公主

    嗜血狂后:废材嫡公主

    她,冷血杀手,一朝穿越成为朱雀大陆的废材嫡公主。他,玄武大陆的王者,紫发金眸。这一世,他们注定要站在这个世界的顶峰成为王者!
  • 寒冰女王:男神校草抢着爱

    寒冰女王:男神校草抢着爱

    【恋爱+校园+异能+玄幻+魔法】他对她说:“做我女朋友!”她说:“对不起。”他第二次对她表白:“做我女朋友!”她又拒绝了。他第三次表白说:“虽然我不懂甜言蜜语,不懂得珍惜你。我不像殇和亦是你的竹马,我没有翼给你的温暖,我没有枫给你的鼓励,我没有……但是我会一生一世对你好。”她还是拒绝了。她知道她给不了他幸福,她宁愿自己不幸福,也要看着他幸福。知道吗?是他让她知道了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孤独终老也好。一个人幸福就是要看着喜欢的人幸福,才是她最大的幸福。
  • 那一刻,天使睡着了

    那一刻,天使睡着了

    回忆仍旧美丽,视线没有焦距!承诺还未兑现,雪中没有了你!眼泪还未掉下,已经忘记感慨!女主角紫鱼在初恋失败后以男生的身份转到了第19中学.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新的环境中却邂逅了很多男生.原本放不下心中依恋的他,却因为他而改变,她心中的伤口也因他而慢慢愈合,可是他为何又突然出现,何去何从,心以所属,他又为何匆匆里去?是天使的捉弄还是宿命的安排......
  • 八鲜汤

    八鲜汤

    《莫兰系列1:八鲜汤》是《莫兰系列》之一。八年前,莫兰还是大学外语系—年级的新生,被安排在条件颇为艰苦的八人间宿舍居住,而睡在她下铺的正是后来因为恐怖血腥的“人骨八鲜汤”命案而声名大燥的张素萍。八年后,曾同是大学烹饪社团成城的四姐妹。突然接到神秘的聚会邀请函,“八鲜汤”三个字更是唤起了众人对多年前那桩可怕凶杀案的恐怖记忆……聚会当天,八年前的惨剧在众目睽睽下再度上演,原来,杀机竞潜藏于烹饪社团的姐妹之中……也许,一切的罪孽只源自深藏于人心的爱与欲……
  • 全息生存挑战

    全息生存挑战

    末日来临,登上的到底是诺亚方舟还是生存的挑战场。这不仅是个游戏,更是抉择了所有人的命运!只有B级属性却要面对S级的存在,穆云晓该如何生存。可是无论如何,她都想带着家人最后的期望,活下去!我要,活下去!作者的话:从第三十章开始,作者状态恢复,剧情走上正轨,之前的故事可以选择性简单看看,了解铺垫就好。
  • 不打不相识:妖君请滚粗

    不打不相识:妖君请滚粗

    天下将乱,异象横生,鬼魅横行。方暖五岁离家出走,两天之内摔在了一坨大便上,同幼虎抢奶喝……她自己一直以为自己脸皮够厚,直到遇见那个人,不就是打了一架吗,至于吗?“女人,不要太惹火……”“有病。”方暖翻着白眼将之拍飞。“很好,女人,你成功引起我的注意了!”又粘上来了,继续拍飞。男子委屈的看着属下,“你不是说这样能够吸引她吗?”“额……”黑衣男子顿了许久,看着他妖孽的容颜扭头违心的说道,“可能你不够帅吧……”“是吗?”男子无语望天,“我觉得她不是看脸的人!”握拳。“我是哦……”方暖漂移过来打算给他一个会心一击。男子眼神坚定,握拳,“我觉得你不是那样的人。”方暖无语……
  • 末日旅游团

    末日旅游团

    大洋上的孤岛,她是岛上的王者;冰冷的地下训练场,是她寄居的‘家’。突如其来的武装部队,秘密将她带回大城市,这个早已隔绝了外界喧闹的少女,该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