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000000040

第40章 参考文献(1)

一、中文著作

1.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包亚明主编:《后大都市与文化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柴彦威:《城市空间》,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迟书君等:《新型城市移民:2003年深圳流动人口恋爱婚姻家庭状况调查》,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美]陈国明:《文化间传播学》,台湾五南出版公司2003年版。

6.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陈宇:《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程予诚:《网际传播:对网络、人、组织未来的影响》,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版。

9.杜骏飞:《弥漫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高小康:《游戏与崇高:文艺的城市化与价值诉求的改变》,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1.高汝熹、罗守贵:《城区核心竞争力——都市功能空间实现的根本途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3.顾铮著:《城市表情》,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黄升民:《多种形态的中国城市家庭消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15.黄平、杜铭那克主编:《农民工反贫困城市问题与政策导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6.金经元:《社会、人和城市规划的理性思维》,中国城市出版社1993年版。

17.江美球:《城市学》,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年版。

18.李思屈主编:《传媒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刘文庆:《人口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陆汉文:《现代性与生活世界的变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社会学研究——现代社会学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1.林广:《成功与代价——中外城市化比较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刘湘萍:《品牌城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罗筠筠:《梦幻之城:当代城市审美的批评性考察》,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任平:《时尚与冲突:城市文化结构与功能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8.钱健、谭伟贤主编:《数字城市建设》,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9.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0.邵培仁主编:《政治传播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1.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舒可文:《城里:关于城市梦想的叙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3.王铭铭:《想象的异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4.王宁编:《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王唯铭:《欲望的城市》,文汇出版社1996年版。

36.王唯铭:《叫喊的城市:都市文化的观察与思考》,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7.王伟强:《理想空间:文化、街区与城市更新》,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8.王志敏、杜庆春主编:《理论与批评:全球化语境下的影像与思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版。

39.汪民安等主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0.许学强:《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41.叶南客:《都市社会的微观再造:中外城市社区比较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2.尹继佐:《世界城市与创新城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43.杨庆贵:《城市社会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4.张宏:《性·家庭·建筑·城市——从家庭到城市的居住学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5.张鸿雁:《城市·空间·人际:中外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张红霞编著:《城市的标志:人类历史之旅》,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47.张锦华:《媒介文化、意识形态与女性》,台湾正中书局1994年版。

48.赵勇:《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9.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塑造高品质城市空间的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0.周岚:《城市空间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委员会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2-2003),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二、中文译著

1.[英]阿兰·W.伊文思:《城市经济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

2.[苏]阿努钦:《地理学的理论问题》,李德美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3.[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美]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5.[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6.[美]爱德华·索亚:《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研究》,李钧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美]爱德华·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8.[美]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陆扬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等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10.[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赵旭东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苏]巴拉诺夫:《大城市的社会人口发展》,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12.[法]保罗·柯拉法乐:《地理学思想史》(第二版),郑胜华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版。

13.[美]保罗·诺克斯、斯蒂芬·平齐:《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柴彦威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4.[英]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法]布迪厄:《关于电视》,许均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6.[英]大卫·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高泳源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7.[英]戴维·理查兹:《差异的面纱:文学、人类学及艺术中的文化表现》,如一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8.[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9.[美]戴安娜·克兰编:《文化社会学——浮现中的理论视野》,王小章、郑震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1.[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丁宁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4.[美]段义孚:《经验透视中的空间和地方》,潘桂成译,台湾“国立”编译馆1998年版。

25.[加]法兰克·金格隆:《媒体现形:混沌时代濒临意识边缘》,杨月蓀译,台湾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6.[德]盖奥尔格·西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7.[美]葛尔·罗宾:《酷儿理论》,李银河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28.[法]格拉夫梅耶尔:《城市社会学》,徐伟民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9.[加]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30.[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倪文彦、宋俊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

3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学林出版社1999。

32.[美]汉娜·阿兰特著:《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3.[意]莱昂纳多·贝纳沃罗:《世界城市史》,薛钟灵等译,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4.[美]罗伯特·克里尔:《城市空间》,钟山等译,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5.[美]路易丝·谢利:《犯罪与现代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犯罪的影响》,何秉松译,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36.[英]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和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7.[美]吉迪恩·S.格兰尼:《城市地下空间设计》,许方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38.[美]J·M.布劳特:《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地理传播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史观》,谭荣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9.[美]卡尔·艾博特:《大都市边疆——当代美国西部城市》,王旭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40.[意]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吕同六、张洁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41.[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42.[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43.[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4.[美]琳达·诺克林:《女性、艺术与权力》,游惠贞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5.[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6.罗伯特·列文:《时间地图:不同时代与民族队时间的不同解释》,范东生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47.[美]M.萨夫迪:《后汽车时代的城市》,吴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48.[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9.[美]马里奥·盖德桑纳斯:《X-城市主义:建筑与美国城市》,孙成仁、付宏杰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50.[美]马克斯·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1.[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杨善华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52.[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53.[美]迈克·J.迪尔:《后现代都市状况》,李小科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4.[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宋惠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5.[美]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编:《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与社会的新关联》,黄润华译,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56.[英]Michael Gurevitch等编:《文化、社会与媒体:批判性观点》,唐维敏等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3年版。

57.米歇尔·福柯:《规训谕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4年版。

58.[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同类推荐
  •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在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报道业务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报道机构及其规制、对外报道的外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务操作层面探讨对外报道的方式、策略,内容采集与制作,信息加工与整理,对外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外报道的受众策略及效果评价,网络时代对外报道业务的演进与变革等问题。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的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热门推荐
  • 不顾一念

    不顾一念

    生命中,有些人来了又去,有些人去而复返,有些人近在咫尺,有些人远在天涯,有些人擦身而过,有些人一路同行。或许在某两条路的尽头相遇,结伴同行了一段路程,又在下一个分岔路口道别。无论如何,终免不了曲终人散的伤感。我教会自己喜欢的人学会如何去爱,只可惜,他爱的那个人不是我。
  • 赤红之眼

    赤红之眼

    一个平凡的岗位上的一个平凡的外科医生,不过在他的岗位不是在医院而是在战地中,一个个的士兵的倒下,一个个士兵生命的陨落,无时不刻的揪着这位外科医生的脆弱的心脏,终于在那一天他的承受能力到达了极限..........
  • 情之义之

    情之义之

    不一样的体验,残酷的事实,主人公逆天的体验。
  • 神奇宝贝之歌

    神奇宝贝之歌

    蔚蓝青天,快龙翱翔;幽邃深渊,暴鲤翻腾;碧绿无边,火马飞驰;高山石谷,岩蛇盘盘。这是最美好的世界,这是所有神奇宝贝的家园。当阿尔宙斯已经陷入沉眠,梦幻也已藏匿不见,凤凰在世界树之上哀嚎,整个神奇宝贝世界陷入危难,谁来拯救?有人从黑暗中来,有人向着光明而去。看那人翻山越海,看那人罪孽滔天,看那人挺身向前,看那人放声高歌!音索:就算背负罪恶,我也要让这首神奇宝贝之歌,在这世界永远唱响。PS:如果有觉得不太好的地方可以在书评区提出,笔者第一次在网上发表作品,请各位多多担待。
  • 鬼帝宠妻,逆天大小姐

    鬼帝宠妻,逆天大小姐

    她是21世纪的天才杀手,也是天才神医。一朝穿越,她穿到一个废物身上!靠!废物?痴傻?草包?在我慕容月这里废物照样变天才!野种?只要牛逼就可以了。正当她闯到江湖时,突然冒出一个超级牛逼的男人,“你是谁?别挡老娘之路!”且看两对夫妻,强强联手,虐渣男贱女,揽各种奇珍异宝。『一生一世一双人,1V1,情敌不多,绝对爆笑、宠溺』
  • 狂想天王

    狂想天王

    此生,明明像是梦境,偏偏醒来后的清醒让人痛的麻木。伤害真的受了许多,恋爱的酸甜他尝到了,但是最后的苦辣让人悻悻难言。可偏偏,他怀揣着未了的梦想和夙愿,死了。死了,而且一切,都知道了,这是傻子。在他的灵魂被吸纳进黑洞时,他被无尽的神念包裹:“我给你全新的一生,让你成功,让你的梦想成真,让你弥补你所遗憾的一切。而你,在辉煌的一世过后,再也没了六道轮回,没了七十二界交汇,你要为我永久的驻守,万年,亿年,万亿年...”“我...愿意。”
  • 魂魄涅

    魂魄涅

    魂灭,心伤,悲愤。魂生,欣喜,激动。涅槃,责任,爱情,亲情,恩情……可是,漩涡越来越大……纵然杨善他有通天本领,却发现,他要对付的竟然是......
  • 忽而今夏

    忽而今夏

    回忆是空气,爱是双城的距离。这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而是属于你自己的真实初恋,纯净得让人嫉妒的青春。那样干净青涩的爱隋,让我们每一刻的回首都明媚青翠。那一刻,高中时期的章远一副痞子腔地对着何洛说:“小姐儿,抬头呀,让老爷我仔细看看。”那一刻,章远站了十八个小时来到北京,充满疲倦地说:“懒蛋丫头,刚起吗?”那一刻,章远将河洛嘉苑的照片递给何洛, “我本来以为,你会是女主人的。”;”那么干脆,那么勇敢,那么骄傲,连最后的哭泣都刻满了温暖。于是,我们迟迟不肯老去,就像拿起这本书,一看再看。于是,在我们老去之前,请一定珍藏这本书,如同珍藏我们自己的青春记忆。
  • 爱人来袭:依北而居

    爱人来袭:依北而居

    爱在最浓烈的时候,他突然消失,不声不响。月依依幻想过无数次他们的未来,却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结局。四年后的相遇,月依依只想要一个解释,可是她又不曾想到,等着她的是木易北紧追不舍的再次追求。这次,月依依决定,她要先离开.....“我喜欢北方,白雪皑皑的世界像梦中的童话。”“我就是你的北方。”
  • 末世之全能胖子

    末世之全能胖子

    末世爆发,胖子获得掌控植物的能力,攻?我有巨型捕虫草,防?我有龙鳞古树,治疗?我的血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别闹!我是法师职业,我会瞬移的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