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1000000011

第11章 城市的观看之道(1)

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我们每天都看到大量的广告影像。再没有任何别的影像像这样俯拾皆是。

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曾经出现过这么集中的影像、这么密集的视觉信息。——约翰·伯格约翰·伯格用广告所笼罩的城市,形象地勾勒了现代城市的景观特色。其实广告影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阳光还是晦暗,城市的景观一直在人们的关注之下。身处城市中的人不仅时时打量它,也在穷尽所有的方法表现它。由街道、建筑物所构筑的城市与关于城市的文字与影像叙述相交织。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是否真实与全面,这取决于我们身在城市的何处或者我们接触的媒介形态以及角度。在城里的人如何建立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城外的人又如何观看它(ways of seeing),不可避免地受到观察者与呈现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化的城市景观,都在看与被看之间构建了一种互动式的交流方式。文字和影像的存在,是建立在有阅读者和观看者基础之上的,所以文本表现和受众解读之间的关系也相互依存。每一个人在阅读和观看城市文本的过程中,都无法将自己抽离出来。

尽管有一些调查报告因为有丰富的量化数据而显得更为客观,例如面积大小、距离远近、人数多少、建筑物密集程度等等,但城市的各种空间意义都需要借助个体或群体的陈述才能透彻地展现出来。与社会学的统计数字相比,媒介中的文字以及图片并不具备严谨的科学性,媒介的报道或者关注的角度也是经验性的,但其对受众所产生的影响却不可低估。城市的观看之道并非只是对数据图表的把握,还对那些主观的阐释予以关注。

本章的内容从印刷媒介、影视媒介出发,对文字与影像中的城市空间一探究竟。

第一节文字中的经验城市

文字出现之前,人类的交流主要通过口耳相传,记忆则是人们用以描述以及交谈的基础。文字出现之后,交流与传播的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通过文字所形成的对城市的感观,与其教育程度及识读能力密切相关。文字的识读还受到传播主体及接受主体媒介素养高低的影响。文字与调查数据最为显著的不同点在于文字本身所具有的主观性,以及意义的无穷延展性。各种印刷媒介通过文字的释义,可以对城市空间做出多种解读。城市中的景观、版图以及权力分配,在文字的描述中都可以直观地体现,同时由于文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多义性,引发了人们在文字阅读过程中对城市的无穷想象。

一、报纸与城市

以印刷形式出现的文字可以大致分为报纸、杂志及各种文学作品。其中报纸作为新闻媒体的主要构成形式之一,报纸中的文字由此而带有相对的客观色彩。此处之所以用“相对”一词,是将报纸文字置于新闻话语中进行描述。“客观性”是对新闻最为基本的要求,但由于受到报道主体的价值观及判断能力的影响,“客观性”成为新闻报道永远无法达到的理想,只能无限接近却不能完全实现。在报纸新闻中那些尽力保持客观的文字里,人们不难发现对于城市描述与解读的倾向性。尽管如此,作为印刷媒体的报纸仍然是人们了解城市面貌极为有效的途径。

早在15世纪中期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之前,由政府发行的报纸已经出现,如罗马帝国的《罗马公报》与唐代的邸报。这些官报主要传布政令以巩固政府的统治。前者主要以手抄形式传递至罗马各省的中心城市,内容包括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令条约、司法审判及奇闻轶事等。而邸报则由各地驻首都的邸务留后使负责传发,涉及皇帝诏令、官员升迁等等。从这些早期的官报来看,其中的信息主要是围绕中央集权的政府而展开,政治性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此时报纸已成为城市中的重要传播方式,具有识读能力的人们从中获取政治、经济及商业信息,但由于受到教育程度与经济条件的限制,报纸并未从一开始就作为大众化的媒体形式,报纸中所出现的信息也只是满足少数人的需求。

至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进而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等。与唐代邸报以官员为主要阅读群体不同,西方早期报纸的受众则以商人为主。为了充分掌握贸易信息,16世纪在威尼斯等欧洲城市开始出现手抄新闻,以记载船期、道路交通、港口信息以及政治要闻为主。早期报纸(即《手抄新闻》、《新闻信》)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发行方式可以显露这些早期城市的状况及地位,如威尼斯作为商业港口、伦敦作为政治中心、安特卫普作为战争重镇等等。德国奥格斯堡的手抄报纸因其消息灵通,发行范围广而出名。此时的手抄报纸已经将政治与城市生活作为报道的内容。城市也逐渐成为各类信息的集散地,并培养起信息传播与接受的群体。随着人们阅读力的提高以及信息需求量的增大,报纸出版的频率随之增加,开始成为大众化的媒介形式。以城市为中心的报业发展,使得城市人群产生对报纸信息的依赖,报业也由此进入到城市的中心版图,从而建构起城市的媒介空间。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党报刊成为各国各城市的主要报纸类别。伦敦、纽约、费城、波士顿、巴黎这些城市作为言论中心,创办了《伦敦公报》(伦敦)、《合众国公报》(纽约)、《巴黎日报》(巴黎)等政治报纸。

此时报纸是人们进行政党权力斗争的重要工具,城市也演变为政党之争的阵地。在报纸的政治言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城市中对于政治权力的分割。

以巴黎为例,《人民之友报》为贫民、平民、农民争取话语权;《杜宣老爹报》则成为“长裤汉”(城市贫民)的代言人。在经历政党报刊的黑暗期之后,欧美国家迎来了“廉价报纸”的兴盛期。纽约、巴黎等城市因其工商业的发达而再次成为报业中心。《太阳报》(纽约)、《纽约先驱报》(纽约)、《每日新闻》(伦敦)、《世纪报》(巴黎)等是这个时期著名的大众化报纸。这类报纸迎合大众需求,紧密结合城市人群的生活,提供及时的讯息。例如《纽约先驱报》以警察局新闻、金融新闻、社交新闻为特色,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信息欲。尤其是社交新闻报道,被主编詹姆士·戈登·贝内特认为是纽约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纽约名门富豪的社交集会生动地展现在该报的版面中,不仅引发了读者兴趣,还增加了上流社会对大众化报纸的好奇心。社交新闻、警察局新闻(即现在的犯罪新闻)、金融新闻等,都可以看作是城市生活最为基本的构成。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报道,纽约的报纸展现了城市百态。早在19世纪,人们已经能够从报纸的文字中获得关于城市的生动景象。同时,由于报纸质量化与大众化的区分(如英国《泰晤士报》与《每日邮报》),不同报纸的受众不同,也构筑起城市报纸的消费多样性图景。其中大众报纸的读者面广,程度参差不齐,为了增大报纸销量,报纸内容的煽情性得到强调。对娱乐的追求、对阴暗面的挖掘等构成了城市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正因如此,当时的英国大众报业被首相丘吉尔形容为“舰队街”流出的一股汹涌的污泥浊水。与大众报不同,质量报则秉承了英国人传统保守的性格,提供给人们严肃的新闻报道。大众媒介就这样在与城市的互相渗透中形成了各种丰富的样貌。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唐代的邸报主要是官方信息的传递途径,接受群体范围小,对城市本身的描述也相当有限。到北宋时期出现了民间小报,对于城市生活的关注逐渐增多。关于皇室的小道消息、市井新闻、奇闻轶事是人们争相传播的内容。而到了近代,外国人在北京、上海、香港、武汉等大城市创办了大量报刊,作为其政治与经济扩张的阵地。此时的报纸主要以宗教传道为主,传播西方文明,进而影响中国民众。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近代报业,制造了中西文化碰撞的土壤。中国近代报纸主要分为宗教报纸、政论报纸、商业报纸等等。《申报》、《新闻报》就是商业报纸的典型代表,包含了丰富的城市社会生活图景。商业与民生是此类报纸的报道重心。尤其是《申报》,在上海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记载,更是创造了大量历史景观。随着大量外国人涌入洋租界,上海逐渐成为一个华洋杂处的特殊区域。而《申报》等近代商业报刊本身所具有的外资背景,更使上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跨文化地理空间。在这个区域内,中西方价值观念交汇、冲突,而《申报》等媒体为之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文化适应策略。

从当时的历史状况来看,北京无疑是政治中心。但上海因其地理位置的便利,以及外国人在此经商积累起较为坚实的经济贸易基础,加之人口众多,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经济、社会中心。由于《申报》一类报纸先后经历由外商创办,买办接管至国人经营的过程,势必导致报纸拥有复杂的背景,进而影响其信息传递的立场与方式,并同时展现多层次的文化空间。

身居上海的人士身份较为复杂,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又接触到西方的价值观念,而且上海商业气氛浓厚,中西文明结合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思想空间对上海这个特殊的城市起到深远的影响,于是新文化与旧文化共生,上海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地理面貌。身处上海的不同社会阶层其生活方式与世界观都是各自相异的。《申报》等大众媒介建构起一个中外混杂的文化空间和社会秩序,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同时又尝试打破传统。例如《申报》对戏曲、说书以及民俗等内容有充分报道,同时也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思想不遗余力地进行批驳。1873年《申报》在对“杨月楼案”的深度报道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封建专制昏庸腐朽思想的强烈谴责,无疑具有进步意义。而这次的连续报道,充分展示了当时上海社会中的不同阶层以及文化背景的群体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生动反映出社会众生相。例如外国人与中国人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同评价、以亲属关系为划分的民众立场等等,都在《申报》的报道中呈现出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同时,西方文化对国人也产生着重要影响。来自西洋的物品及消费模式先后进入上海的民间生活。例如刊载于《游戏报》上的一则关于观看西洋电影的文字:

近有美国电光影戏,制同影灯而奇妙幻化皆出人意料之外者。昨夕雨后歇凉,偕友人往观奇焉。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又一影,一女子在盆中洗浴……种种诡异,不可名状……

人生真梦幻泡影耳。从这段文字不难看出西方的电影艺术对于中国人最初的影响。复杂的影像技术使得这一早期的电影形式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此时的西方服饰、音乐、语言在报纸媒介中被大量涉及,正是这些代表西方价值观念的物质形式经过报纸文字的描述被人们所感知,上海这个城市逐渐在努力适应外来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保存之间寻找平衡,从而形成了民族主义与商业文化之间模糊的边界。报纸中的社会新闻、广告、画报以及洋泾浜英语的出现及流行便可以视为上海历史景观的一种记录。当时的报纸同时传递着民族文化与商业主义,建构起特殊的社会空间与城市文化。以《申报》为代表的报纸媒介在当时创造了上海的城市意象,而这种意象与时代背景为大众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随着当代报业的发展,城市与报纸的关联也越加紧密。从国外来看,如美国、英国、法国等报业大国,“一城多报”现象极为普遍。当然,在其中以城市命名的报纸中,不乏全国性大报,如《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等,但更多的城市报纸则体现出城市的地方性与市民性。例如《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设有NYC Local、Manhattan、Brooklyn等版面,分别提供区域性的信息。尽管这份报纸经常性地出现报道不实的情况,它仍然是最能体现纽约城市景观的载体,同时由于其煽情性的新闻传统,使得它本身也成为城市景观的创造者。例如该报曾于2009年2月18日刊登警察击毙黑猩猩的漫画,被指暗讽黑人总统奥巴马,从而引发纽约民权人士集会抗议《纽约邮报》的种族主义倾向。《纽约邮报》通过与同城报纸《每日新闻》(Daily News)的竞争,两家城市报纸成为不可忽视的纽约城市景象与社会空间的建构者。

国内的报纸媒介中,人们同样将城市报纸作为了解一个城市的主要途径。例如杭州的《钱江晚报》A2-A6版为杭州新闻,包括“民生”、“法眼”等版块。A7、A9则为“浙江新闻·巡城”,记录浙江省各个城市的面貌;《成都商报》第8版“四川连线”、第21版“蓉城快报”等即为城市报道的主要版面;《南方都市报》则设有“城市笔记”栏目。这些关乎城市居民与城市生活的报纸内容,提供了极为生动的城市画卷。

无论是从城市的角度,还是从媒体的角度,我们都不难发现报纸与城市的关系极为密切。但受到在线媒体的影响,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正在忽略从传统的报纸媒介中获取信息的途径。一些城市报纸逐渐停刊或者正面临破产的境地,例如美国的《辛辛那提邮报》(Cincinnati Post)于2007年12月31日停刊,而辛辛那提便成为一座没有报纸的城市。事实上,当报纸存在于城市中时,人们并未过多关注,也许只有报纸消失之后,报纸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才能够充分地被人们认识到。

同类推荐
  • 谁更了解中国?

    谁更了解中国?

    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英雄”的故事。他们是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以及随时代大潮浮沉的制造业工人。这些“英雄”无一不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时代坚持着各自的选择,尽力不让自己败退。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又应该怎样?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这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本书是对宁波市20位教育管理名家进行采访,挖掘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故事、治学理念,记录宁波教育的发展,推广一批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思想。此前“行走的新闻”已连续出版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宁波教育界引发关注。此次的走近宁波教育管理名家是服务型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通过采访挖掘宁波教育特色。也是宁波首次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办学、治学故事进行集中梳理,对宁波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 常用熟语由来

    常用熟语由来

    本书收集了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习惯语和歇后语等形式的熟悉词语近300条,以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等为依据,介绍其出处、原意、变化等来龙去脉,还有相应的典故、趣闻、故事、传说等。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
  •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本书详细讲解了小主持人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基础、用气发声、语言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艺术、表演技巧、演讲要领、礼仪常识、采访写作、口头评述、主持艺术等,还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本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既可以作为小主持人高效实用的学习训练宝典,又可以作为小主持人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
热门推荐
  • 华夏领袖

    华夏领袖

    我不要力量,我不要长生,我只想好好的生活,为何要逼我,让我失去爱情,失去亲情,连自己也快要失去
  • 晨光彼岸

    晨光彼岸

    亡者归来,命轮转动,诸神寂灭,帝都劫火,天下动荡,苍生难安。
  • 谁偷走了天下

    谁偷走了天下

    故事从丞相寿宴开始,预示着危险即将到来,当夜公主与宫女悄悄逃出内宫,不知去向,叛军企图动荡朝政,危情一触即发,丞相寿宴看似平和的表面下却是波涛暗涌。权高位重丞相的安危不容有失、赵子平只能想方设法护卫丞相安全、企图谋权的幕后黑手有着不可告人秘密。幕后黑手一步一步布下天罗黑网,让赵子平陷入绝境,赵子平是否能扭转乾坤,让国家避免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
  • 守护甜心之回忆的梦

    守护甜心之回忆的梦

    曾经我们以为,能够携手到永远,毅然回头,却发现,你已经到我无法触及的距离。最初的单纯,以心灵之力,为之洐生那名为守护甜心的孩子,善良,梦想,光明,为此想要守护的心情,无限的可能性成就了力量的来源。守护天使悄悄诞生,甜心的世界无穷无幻,人类的贪心不断加深,为完成梦想,迷惘了自己心,犯下了无法饶恕的罪过。如果有一天,梦破了,当那曾经耀眼的光茫染上绝望时,我们并不甘心,一步一行,不向苍天低头。当那女孩终于成为樱花信仰时,所象征的,是仁慈的光明……还是永无止境的毁灭?世界甜心持有者展开的一场战斗,尊贵甜心不再仁慈的守护,此时人与人之间,掀起了一场战斗风暴!【极致的力量,以守护之名,予你无限温柔】
  • 我是校霸级学生

    我是校霸级学生

    一个一直受欺负的人,在一次被打的过程得到领悟,崛起……
  • 月光之魂

    月光之魂

    他活在阳光下,却驰骋于黑夜,他无情,他冷血,他甚至残暴,但对于他的亲人,爱人,朋友,他却有一颗温柔的心,他就是一代枭雄楚魂。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录天遗记

    录天遗记

    世间本无善恶,正邪皆在一念。一念善,一念恶,一念登仙,一念成魔。情缘一念,百世难圆,正邪一念,毁天灭地......莫问因果,皆是一念而已。世间诸事虽是一念,却有奇书,尽述天机,名曰“录天遗记”。
  • 形意大帝——武境传说

    形意大帝——武境传说

    杀手之王夏渊一代形意宗师,灵魂传过位面之狱——天囚。得完整形意传承,入六道轮回,投胎到一个全新的位面_——武境。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位面,王朝林立,宗教鼎力。十二形意战魂横空出世,灭诸侯,斗众教,战天穹,一统东洲,称霸武境,看一代形意大帝的崛起,续写武境的传说。
  • 资治通鉴里的那些事

    资治通鉴里的那些事

    《资治通鉴》不是历史书,二十四史里面没有它,宋神宗说它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以说这是一本政治参考书。只是它的参考基础是从周朝末年到五代末年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把其中对为政有帮助、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提取、汇总、分析,供后代人学习。但对现代人来说,流水账式的纪年模式、晦涩的文言、略显苍白的表述方式都影响了人们对于它的深度阅读和仔细分析。今天我尝试把《资治通鉴》用故事的形式,一篇一篇讲给各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