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700000028

第28章 基础知识(8)

16.内因和外因

(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外因是事物的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绝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地起作用。

总之,内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17.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1)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其次,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对周围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再次,要正确对待机遇。

最后,要辩证地对待自己所处的现实条件。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

第一,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我们扩大技术引进,关键是对先进技术加以消化和吸收,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形成自己的优势。我们利用外资,必须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量力而行,使之有利于加速我国的技术改造,壮大民族经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

18.量变和质变

(1)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二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③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19.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要坚持适度原则。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要重视量的积累。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的一定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重视量变,还要学会“优化结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要研究事物的结构,调整优化事物的结构。

20.事物发展的趋势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是由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长壮大。

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决定的。

①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21.前进性和曲折性

(1)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归纳: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①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②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③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①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①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③把辩证法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加以灵活运用。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①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③从认识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2)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

①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把现象看做入门的向导。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②认真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能以对现象的认识代替对本质的认识。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②形式不同: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③特点不同: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是对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方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具有具体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的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④阶段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坚持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还表现在它们的相互渗透上。在现实和认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2.真理与科学理论

(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关系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科学理论能够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帮助人们把握发展的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性、人生观和价值观。

3.认识的过程和规律

(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并未结束。人们还需要把理性认识返回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2)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3)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趋势(总规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前一次循环更高一级。因此,要反对静止的观点,悲观的观点,骄傲自满和无所作为的观点。

4.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1)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了在思维中必须进行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2)贯穿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方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它要求对矛盾各方面及其关系既分析又综合;对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综合;对其他各种矛盾关系既分析又综合。

5.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1)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2)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3)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创造性思维要和合理想象有机结合。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善于发现问题;二是要敢于超越;三是务必积累知识;四是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五是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6.实践的含义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总是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是在这种社会关系中进行,就是在那种社会关系中进行,孤立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

7.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②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③重视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④认真学习间接经验,总结直接经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8.人民群众的含义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同类推荐
  • 自然辩证法概论专题研究

    自然辩证法概论专题研究

    本书是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教材。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分为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发展,科学的本质、科学语言和科学价值,技术的本质、技术价值与技术社会观,技术方法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内容。
  • 王子与贫儿(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王子与贫儿(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敢于打开心灵之门(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敢于打开心灵之门(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并在实践中由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逐步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一书在吸收借鉴现有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的脉络做了系统梳理,其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写作的重点。全书共分为七章,包括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初步发展;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新时代(1976年10月以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思考。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帝武江湖

    帝武江湖

    出生在江湖初始之时,开辟了古界之外九幽九界、奠定了江湖发展根基的无上帝主,消失万年后,重生为古界大明国小皇子。曾经的无上帝主,再临九幽十界,追寻记忆,悟无上帝武;碾压天才,践踏万古巨头,收英豪为战将,收女帝为侍童。本书武学:剑可斩九州,掌可灭十国。本书江湖:全真、武当、少林……均执掌一界。书友群:544357513。欢迎加入交流探讨,指点意见。
  • 中国秦腔

    中国秦腔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 混在地球的散仙

    混在地球的散仙

    一个因为意外重生在地球的散修的故事。一个修道数百年的修士重新寻找道途的故事。浊世红颜终老,双亲枯骨,我斩断尘缘,一心修道。道途你争我夺,阴阳诡谋,我历经生死,一人独行。前路千难万阻,天地不测,我披荆斩棘,一往直前。——岩道人
  • 快穿之卧底攻略

    快穿之卧底攻略

    念渔是一个小逗比,也是一个小斗比>_<¦¦¦在被系统选中之前,念渔是个普普通通,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被系统选中之后,念渔还是一个普普通通,每天朝九晚五的攻略者。在主脑中心攻略者排行榜的屏幕上,念渔一直稳坐倒数第一的宝座。但没关系,有个精分可爱的系统宝宝陪伴着,也不会太孤单。但是任务实在太难了,念渔表示头真的好大呀!怎么用卧底的身份攻略任务对象,在线等,真的挺急的!念渔最大的心愿嘛,就是超过那个倒数第二的那个家伙,直到有天亲眼见到那个家伙,念渔谄媚地只说了四个字:“您请,您请”……
  • 化天纪

    化天纪

    一不小心就穿越了,总要好好地活着。杀杀人,放放火什么的,日子过得滋润。
  • 从兵王到巨星

    从兵王到巨星

    高天是一位大明星,遭绑架后被撕票,重生到平行的华夏世界,成为一名退役兵王。且看一个受伤兵王,凭超强武力,打破潜规则,玩转娱乐圈,成为顶级巨星,演绎热血传奇的一生。
  • 逆天魔女:废材嫡女逆天

    逆天魔女:废材嫡女逆天

    她是医学天才,她是黑道的统治者。本是无人能敌的,却因为自己最信任的属下的背叛而失败。另一个是废材,是将军府不受宠的嫡小姐,胆小懦弱是她的性格,怎么都不应该把她与天才想到一起。本来以为自己死了的木妖姬,穿越到了废材小姐的身上。当废材变天才就是废材翻身的时候。神兽?那是我小弟!丹药?我这里就像糖一样,一抓一大把。欺负我?小弟!上,别让他死,要让他生不如死。他是腹黑的王爷,别人面前冷的如冰山。什么?他是冰山王爷?怎么在自己面前就像市井赖皮一样,缠着自己,赖着自己,这些都没什么,可恶的事他居然强吻她,还不只是强吻一次,可恶!无法忍受啦!
  • 末世之与尸为伍

    末世之与尸为伍

    一息之间,末世降临,丧尸横行,人人自危,道德沦丧。是这场灾难造就了这个时代?还是这个时代造就了这场灾难?原本的格局将重新洗牌,谁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导?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里,她将何去何从?命运的齿轮在悄然的转动,且看一代僵尸王是怎样练成的……
  • 蝴蝶仇恨

    蝴蝶仇恨

    这是婉蝶的处女作哟!就是第一次的作品!大家一定要支持我哟!前面虐后面甜蜜ing~这是一款复仇小说,在学校女主认识了,男主,再一次玩耍的过程,男主对女主表白了,而女主的爸爸一心想要儿子把自己的女儿赶了出去,姐姐一心想复仇,刻苦练习当上了世界第二杀手,姐妹改名回来想要复仇,有遇到我们的男主,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呢?面对父母的离婚,同学的嘲笑,老师的不屑;她们决定——复仇!来到最残酷的邪鬼琰,进行杀手的训练,终于,姐姐成了世界第一杀手,妹妹也学会了坚强。她们回到以前的学校,又会发生些什么呢?